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晨食壮火,午泄残精,命短阳衰”,老祖宗的告诫,可不全是迷信
神了个觅
已关注
2023-09-06 20:11
来自山东
自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便对“养生”一事极为重视。
为此甚至编写出一部《黄帝内经》,以传授养生之道。
随着历史的发展,养生之风非但没有消退,反而愈演愈热,在唐朝时期达到顶峰。
那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奉行养生之道。
×
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则训诫,出自《庄子养生主》:
“晨食壮火,午泄残精,命短阳衰”。
这几句话看似平平无奇,好似并无可取之处。
因此,便有人对此嗤之以鼻。
认为这不过是迷信的古人,所编造出来的无稽之谈。
不过,这句话能够流传千百年,至今都为人铭记,其中必定有可取之处。
×那么,这句话究竟是否实属?其中又有何奥义?
历史悠久的养生之道
早在秦汉时期,关于养生的方法便层出不穷。
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难以抵挡养生之道的“诱惑”。
无论是秦始皇、汉武帝等人穷尽一切。
只为寻找长生之方,便是司空寻常的养生之法,皇帝们依旧照做不误。
例如,曾说出:“宁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被称为一代枭雄的魏王曹操。
竟也曾专门写信,向大臣皇甫隆请教养生秘籍,以求得延年益寿。
×
而皇甫隆的回复也十分简单。
仅“朝朝服玉泉,唾满咽之”,这寥寥数语。
翻译为白话便是,每日清晨用清水漱口,并上下摩擦牙齿,便可保身体健康。
考虑到当时并无牙刷。
这一方法其实与现在的刷牙、漱口类似,的确有助于口腔健康。
而且这一方法也就此流传下来,并得到后世的广泛赞赏。
无论是一代名家苏东坡,抑或是明朝名医王蔡,都对其赞不绝口。
哪怕时至近现代,古人依旧将养生视为重中之重。
无论是作为半纪实的小说《红楼梦》,还是由末代皇帝溥仪所撰写的《我的前半生》。
×在这些小说中,无一例外地描写了有关养生的内容。
例如饭后喝茶、有病不食等一系列养生习俗。
这些习俗能流传至今,其中必定蕴含道理。
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众多养生之法中,传播最广,也最为深入人心的一句,莫过于:
“晨食壮火,午泄残精,命短阳衰”。
这句话看似稀松平常,并无特别之处。
翻译为白话便是:在清晨之时,倘若食入油脂过多的食物;或是在午间不加节制,肆意放纵自我,便会导致命途短暂,阳气衰弱。
其中所谓的“道理”,看似并无科学依据,甚至带有一丝荒谬的意味。
×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经过专家的检验。
这句来自古人的告诫,居然的确言之有理。
首先是“晨食壮火”,不少人对此表示质疑。
因为无论是传统的生活习惯,还是来自科学的研究,都表明在一日三餐之中,早餐是最为重要的。
根据现代医学的介绍,一顿丰盛的早餐,有助于保护胃部,减少胃肠黏膜的刺激和伤害。
因此,不少人由此产生一种错觉:
在早餐时,可以肆无忌惮地胡吃海塞。
但经过中医介绍,早晨是一天之中,人体火气最为旺盛的时候。
如果不加节制地随意进食,尤其是吃一些火气过大、油脂过高的食物。
例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容易导致心火过旺,从而引发身体疾病。
所谓的“心火过旺”,看似仅指代心浮气躁。
不过假如不加约束,我行我素,便容易演变为脏腑功能失调。
从而引发一系列后遗症,例如胃炎、肝火、高血压等。
这些病看似并无大碍,只是偶尔发作。
所有也有不少人不以为意,依旧自行其是。
然而,所谓积重难返,倘若长久以往。
便会积小成大,导致中风、偏瘫,乃至于癌症。
×
而且此类病症一旦暴发,便是无药可治。
因此,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会劝告民众。
早餐应选择一些清淡、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例如鸡蛋、牛奶等,不仅富含营养,同时也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能量,以应付上午的工作。
而“午泄残 精”在现代人看来,则更为荒诞不经了。
毕竟不少人,如今依旧保持着午休的习惯。
在他们看来,午休便是最好的放松时间。
工作或学习本就疲惫,在午间放松一下也无可厚非。
不过根据古人的说法,中午是一天之中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
因此古人主张,在此时休养生息,闭目养神。
易于补充阳气,延长寿命。
虽然所谓的阳气延长寿命,在现在看来并不准确,但其中确实蕴含着一定科学依据。
所谓的阳气,便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因此,古人常常依据一个人的面相,来判断此人是否阳气十足。
从而判断其寿命长短。
而肾、肝功能的好坏,也恰恰反映在面貌之上。
×
根据医学研究表明,这两处器官受损的人。
面部常常呈现出不正常的黑色、同时眼睑浮肿、鼻头发红。
而且不仅在面部。
其在行走之时,也会表现出步伐不稳,姿态怪异等特征。
而且由于古代缺乏现代科技,并没有特效药用来根治肾衰等顽疾。
因此,中医唯有劝告众人,午间要修养身心。
不然阳气泄露,从而使身体衰弱、寿命衰减。
由此看来,这些话看似毫无道理,但深入研究后,便可发现其中的奥妙。
因而,或许这也是在告诫众人。
今后在面对传统习俗时,不要因为先入为主的因素,便不假思索地尽数否认。
而是理应细致考虑,去芜存菁。
传统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
从最早的敦煌飞天壁画,到如今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就此觉醒,开始大力保护传统文化,延续传统习俗。
然而在此其中,依旧有人提出质疑。
×
固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其中也不乏糟粕。
例如所谓的封建礼教、女子无才便是德等。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应该激浊扬清,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因为倘若连身为传承者的我们,对其都不屑一顾。
那么其必定会落入他国之手,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话说:“晨食壮火,午泄残精,命短阳衰”,古人的忠告,可别不当回事
立春老习俗 养生硬道理
俗语: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老祖宗的养生之道,受用了
冬至作为节日已有2500年历史 汉代官方例行放假
俗语“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古人经验之谈,学学养生之道
俗语:“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啥意思?都听过懂的人却不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