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盼盼与白居易
(2014-10-08 22:35:55)
转载▼
标签: 文化
关盼盼与白居易
最近,云龙公园知春岛燕子楼东侧,新立一块石碑,碑上镶着铜制的金闪闪的一首白居易七绝:“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白居易赠关盼盼”。这诗首与徐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使我想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所谓“白居易诗杀关盼盼”的误传,竟然作为“史料”立在公园之内,岂不让人家笑徐州人无知!因此,有必要还原历史真相,为白居易洗冤。
根据史料:白居易与关盼盼相识于贞元二十年(804年)。当年春天,身为校书郎的白居易东游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愔(武宁军前任节度使张建封之子)为他举行宴会。酒酣,张愔命歌妓盼盼歌舞佐欢。盼盼婀娜多姿的精彩表演,给白居易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即赠诗赞曰:“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这就是两人仅有的一次相识。从此以后,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白居易为什么写《燕子楼》?
十二年后,元和十年(815)秋,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在汉水之滨遇到堂兄张仲素谈起彭城故人,并向白居易出示了他以盼盼的口吻写的三首绝句,倾诉盼盼独居燕子楼十年的哀伤和悲痛: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人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消已十年。
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萧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张仲素是张愔的堂兄,在徐州武宁军张建封、张愔父子手下任军中记室做幕僚。白居易读了张诗,非常感动,既敬重和同情关盼盼,又有今昔盛衰之感叹。于是和《燕子楼》三首。
其序文曰:徐州故张尚书(指张愔)有爱伎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姿,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以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而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其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洛阳),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满帘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泪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上面已经说过,这一组《燕子楼》并非关盼盼所作,而是张仲素以盼盼的口吻写的。这两组诗,遵循了最严格的唱和方式——题材主题相同,诗体相同,用韵相同,韵部及其先后次序也相同。张仲素的原唱是代盼盼倾诉她“怀旧爱而不嫁”生活与感情;而白居易的和诗则抒发了他对盼盼的同情和感叹。这一唱一和,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同时也把盼盼的形象和精神活动永远留在诗中,展现给世人,赢得后人的赞叹和怀念,对后世的文学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在知徐期间,写有《永遇乐·咏燕子楼》一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其中,不仅有自己对世态和人生的思考,而且流露出对关盼盼的欣赏、赞美和同情。
南宋民族英雄被俘北上,经徐州凭吊燕子楼时写道:“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自古皆有死,忠义长不没。”借盼盼而言志,抒发了报国豪情。
所谓“白居易笔杀关盼盼”的来源
从白居易在徐州见到关盼盼到十二年见到张仲素介绍盼盼独守燕子楼的情况写《燕子楼》,可以看出白居易是那样赏识、赞美、同情、爱怜关盼盼,为什么反过来又“笔杀”她呢?这既不符事物发展的逻辑,更不符合人民诗人白居易的性格和一生的理想追求。
查遍唐代资料,并无所谓“白居易笔杀关盼盼”的记载。只是到了南宋,诗人尤袤曾经有所提及,但语焉不详。到了明代,才出现了所谓“白居易诗杀关盼盼”的说法。明代人蒋一葵在其《尧山堂外记》一书中有着详细的叙述:“(白)居易(读了张仲素代盼盼写的诗后)咨叹,和其诗三首,复寄一绝,微讽焉。盼盼读诗泣曰:‘自我公薨,妾非不能死。恐百载后,以我公重色,有从死之妾,是玷污我公清范也。’遂答一绝,旬日不食而卒。”
另外,明代还有个叫陈彦之的人据此写过一首诗:“仆射新阡狐兔逰,美人犹在水边楼。乐天才思如春雨,断送残花一夜休”,指名道姓说白居易的一首诗竟要了关盼盼的一条命。这就是所谓白居易逼关盼盼殉节的源头。从此,这个虚构编造出来的故事便被后人炒作成真而流传开来,白居易也就成了笔杀关盼盼的“元凶”。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而是一个破绽百出的故事。
所谓白居易“复寄一绝”原是张冠李戴
蒋一葵所说的白居易“复寄一绝”指的是白居易的《感故张仆射诸妓》一诗:
黄金不惜买娥眉,捡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何谓“复寄一绝”?就是说白居易在写完那首同情、爱怜关盼盼的《燕子楼》三绝句后,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复(又写)寄”一首“微讽”关盼盼的诗,而竟然逼死了盼盼。这符合逻辑吗?
这首诗却为白居易所写,并收入《白居易集》。但并非写给关盼盼的,也非写给张愔的,而是写给张愔之父张建封的调侃之作。因为张建封官职为左仆射、司徒。韩愈有诗《汴泗交流赠张仆射》也是写给张建封的。再者,从白居易与张仲素两组《燕子楼》的唱和中,凡是写到“张愔”的地方,都称“尚书”而不是“仆射”。因为张愔的官衔是“兵部尚书”。“仆射”与“尚书”实为父子二人,因此“仆射”与“尚书”是两个人,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所谓关盼盼“遂答一绝”纯属文人编造
蒋一葵所说的关盼盼“遂答一绝”那首责问白居易的诗,指的是: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意思是说,我关盼盼自从张愔死后独守空楼,形影憔悴得如同春后开败的牡丹花一样,你白居易怎么会知道我的深意啊,竟然责怪我关盼盼不随张愔而去。
关盼盼还进一步责问白居易“儿童不识冲天物” ,你白居易就像个不懂事理的小孩子,我关盼盼不随张愔而去,那是为了维护张愔的声誉,免得后人说他生前好色,死后还要妻妾陪葬。你白居易懂个啥?“漫把青泥污雪毫” ,偏要把青泥抹在我身上,实在是侮辱死人了!关盼盼越想越生气,遂不食而卒。
根据蒋一葵的叙述,关盼盼的这首诗应当写于元和十年(815)。但这首诗第三句“舍人不会人深意”里的“舍人”一词 ,毫无疑问是指白居易。但是,什么时候才可以称白居易为“舍人”呢?白居易是在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被授予主客郎、知制诰的,第二年长庆元年(821年)十月十九日转任中书舍人,因此,要称白居易为“舍人” ,不可能早于长庆元年。而长庆元年比虚构故事里的关盼盼那首“自守空楼敛恨眉”诗,在时间上已经晚了五六年。如果关盼盼真的是在元和十年写了那首诗,她怎么会知道白居易在五六年后能当中书舍人?因此,关盼盼决不可能在元和十年写诗责问“舍人”白居易。由此可见,关盼盼那首责问白居易的诗,乃是后人编造的。此其一也。
再者,从唐代的婚姻制度和习俗来看。唐代妇女的地位与婚姻制度、习俗承袭南北朝少数民族生活习尚,礼教拘束不严,像武则天、太平公主那样的后妃、公主都可以改嫁,白居易也曾写诗要宠妾樊素、小蛮在自己死后赶快改嫁,岂能去要求盼盼去殉节呢?只有“小说家”,或为了同情和宣扬关盼盼的爱情专一的人品,或为了吸引读者和听众而演绎出一个震撼人心的凄美的故事。历史上一些名人的传说轶事,都是这样演绎出来的。后人只能把它作为传说、故事、小说来看待,绝不能把它视为“历史事实”。所谓“白居易一诗杀一女”的说法,亦属此类。此其二也。
“漫把青泥污雪毫”。切勿把青泥抹在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诗人白居易身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居易逼死了名伎关盼盼?来看看“故事”是怎么演变成“历史”的
白居易的夺命诗
白居易,用诗,逼死朋友娇妻
一个被诗逼死的痴情美女,苏东坡写诗纪念她
燕子楼、关盼盼与白居易、苏轼等文人(康有山)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燕子楼·白居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