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样品天下第三行书,越品越美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一直深受后人的重视,学书法之人是无法绕过此帖的,那么,寒食帖到底好在哪里,让大家心摹手追呢?

之前的文章嘉强也讲过苏东坡的此帖,今天嘉强就以其用笔特征来作一下简单分析,欢迎指正。

苏轼《黄州寒食帖》

陈师道在《后山谈丛》说:苏公论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此其异也。这说的就苏东坡的用笔方法,后人也称为“偃笔”。

我们可以看到六朝的尺牍多有“偃笔”之法,东坡用其“拔灯”执笔法偃笔而书,写出了丰腴之美。

圆劲妍妙,横向取势

黄庭坚戏称东坡的字如“石压蛤蟆”,我们看这个“燕”字确实有此味道。

但我们也发现,这样的处理可以让字更加凝练,看起来更加的圆劲妍妙,横向取势让其字势更加开张宽博,如张开怀抱,容人容物。

黄庭坚说用心转腕,用手转笔,写字才能如人意,说的或许就是他的老师东坡先生吧。

我们从一个“重”字或许就能看出端倪,此时的东坡心情当然也是沉重的,用手转笔把心情通过字表达了出来,下面是浓重的墨块,与上面的宽松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也是两种心情的流露。

以字达情,艺高人胆大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反过来则是胆大人艺高,苏轼以其高超的技艺,大胆地用笔和造型,从一个“死”字也可以看出他灵魂的高度,他能空灵地看待生死,他能把好歹分开,不纠结在一起,左重右轻,左大右小,左低右高,左右分开,没有一定的修为和造诣,是不敢这样写这个“死”字的。

我想这个“屋”字,是不是正像当时苏轼所住的破房子呢,潮湿、紧闭、压抑笼罩着这个屋子,但即使这样,苏东坡还是在寻求突破和升华,一个长且有力的撇画,意味着东坡并不受困于这间屋子,他的精神并不是紧闭和压抑的,乐天派的性格也从这一撇画中得到体现。

中侧兼重成就宋四家之首

王羲之把侧锋用到了极致,成为了书圣,颜真卿把圆笔用到了极致,成了唐代书法的代表,而苏轼则又中侧兼重成了宋四家之首。

一个简单的“入”字,尽显苏东坡的用笔之妙,大胆的用笔,独特的造型,丰润的体态,给人无限的绵厚之感,蹁跹跃舞清和空灵,这就是高手的妙招,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探究。

写在后面

东坡之趣,寒食帖之美,是值得细细品味,慢慢享受的,以上只是拾其一二以个人之见分析共享,欢迎你来补充,一起分享书法之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能看懂这张帖的人,文科成绩都不会太差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天下三大行书”你知道吗?苏东坡作为书法大家有什么传世名作?
论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的行书特色
苏东坡 《寒食帖》
《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天下三大行书与书法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