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传记|《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

作者简介

陈果,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副教授,留校任教;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访问学者;著有《好的孤独》《好的爱情》《懂你:道德教育的语言艺术》《黑格尔辩证法的真正起点和秘密》等作品。

书中金句

  1. 爱自己就是尽力地使自己活成一个自己会喜欢的人,并且用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2. “爱慕”与“爱”相比,多了一层倾倒,多了一种无可救药的怦然心动,多了一份近乎崇拜的“天命难违”。

  3. “多情”可以看成是一种心理上年轻的标志。

  4. 一个人“自信”的力量只能来自于自我清醒的自知之明和由此而来的自我内在坚定的信念,与他人无关。

  5. 当你爱上了一个人,你也就找到了你的神。

  6. 我爱世人,因为他们是人;而我爱你,因为你是你。

  7. 爱情是全身心的,激情、理解、践行——“激情”意味着我爱上了你,“理解”意味着我懂你,“践行”意味着我愿意陪你一路同行,不离不弃。

  8. 之前,你是一条河,我是一条河,当我们认识之后,两条河汇到了一起,从此以后,分不清哪条河是你,哪条河是我,因为我们汇成了一条河,叫做我们。

  9. 在一段爱情当中,没有非常鲜明的我,没有非常鲜明的你,但是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我们。

  10. 爱情不是你和一个完美的人相爱了,而是他爱了你之后,他才更趋完美了。爱情就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关系。

  11. 没有你的世界,我不想要;没有你的未来,我受不了。

  12. 如果我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话,那就是因为我曾爱过你,仅此而已。

  13. 爱的最高境界,除了“为爱而死”,还有“为爱而生”。

  14. 默契就是心意相通,精神共振,融为一体,就是两个人永远在一个频道上,在精神上无缝对接。这才是默契,而默契才是最深的激情。

  15. 所谓“吵架”其实就是一种疯狂的交流——这种非常状态的对话模式能够帮助你看到非常状态的他,更好地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16. 真正的自由者,没有内部的对抗与暴力。他总有办法让他的理智与情感相安无事,让他的责任与欲望相亲相爱,他和他自己相处融洽。

  17. 一个完整的“大人”应该包含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成熟,他是身体的成人,也是精神的成人。

  18. 精神之自由、人格之独立、责任之担当——我觉得惟其如此,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完整的、纯正的、成熟的“大人”。

  19. 真正的自由者千姿百态,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无论他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无论结果如何,他总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20. 每一个自由者都是一个精神的自洽者。与众不同,不一定是真自由。自由的秘诀在于,不管你过的是何种生活,你都发自内心感到轻松自在、乐在其中。

  21. 真正活得自由,不代表你要活得多特别,你可能看起来跟大家活得一样,但是你这样活,不是因为大家都这么活,也不是因为大家都不这么活。你这样活,是因为你喜欢这样活,因为这就是你发自内心想要的生活。自由或者不自由的根本,不在于你“干什么”而在于你“为什么这么干”,你是否心安。你走这条路,不是因为很出少人走,也不是因为从没有人这么走,这些都是影响自由的杂念。你走这条路,很简单,就是因为你想走,因为这是你的路。所以,不要把“独立”“自由”“活出真实的自己”理解为“与众不同”或“特立独行”。当你给自由贴上任何标签,不管这个标签是什么,都是对自由的限制。贴标签这件事本身其实就是制造一个笼子,想要锁定自由。只有超越所有标签,任何笼子都关不住的,才是真正的自由。

  22.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到这种自由呢?第一、清醒的自知;第二、勇敢的选择;第三、坦然的无悔的担当。

  23. 自由不是自我放纵的力量,恰恰相反,自由体现的是一种自我节制的力量。

  24. 不管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希望你能尽心尽力。你需要注意一点,知识分子当是社会的良知。

  25. 这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件是你深感惊喜;第二件是你使人惊喜。

  26. 我们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也要学一些无用的东西。有用的东西能帮助你们谋生,无用的东西能使你们终生快乐。有用的东西滋养我们的身体,但只有那些无用的东西才滋养我们灵魂的自由。

  27. 审判自己比审判别人难多了,一个人若能够审判自己,他一定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28. 只有心灵才能够洞察一切,用眼睛是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的。

  29. 人为什么会睁眼与闭眼,人睁眼是为了看这个世界,而人闭眼是为了看自己。你只有找到你是谁,才能够知道你要干什么,你将往何处去,才能知道你人生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3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唯真自知方有真自爱,唯真自爱者,人爱之。

  31. 因为我自爱,我遇见了美好的你,因为你爱我,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32. 真正最难的,是以出世之心,经营入世的生活;入世地做事,出世地处世。

  33. 得意时使人心怀敬畏,失意时令人心存企望的那个东西,往往就是我们的信仰。

  34.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35. 其实,根本就没有“过去”,过去是已经完成了的现在;其实也没有“未来”,未来就是现在的继续。所以当你活在当下,把当下过好,其实就是在过好你的人生。

  36. 明天和死亡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所以我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就是此时此刻。

  37. 言行自如,即是优雅。

  38. 当你活成一束光的时候,他要是接近你,就是接近光。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会温暖到他,你都照亮了他。

  39. 真正的正能量是什么呢?那就是你活成了一个光源,你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40. 你想要什么样的好朋友,你就得先活成什么样的人。

  41. 当一个人对镜子微笑的时候,这个人其实是在对全世界微笑。

精彩解析

Part1 成熟与自由

一个人精神上是否成熟,跟这个人的生理年龄没有必然关系,它们不一定成正比。精神之自由、人格之独立、责任之担当——我觉得唯其如此,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纯正的、成熟的大人。

精神的自由

逃避和对抗任何一样东西都不会带来真正的自由……恰恰是内心的安宁、放松与平和,才真正通向自由。

真正活得自由,不代表你要活得多特别,你可能看起来跟大家活得一样……你这样活,是因为你喜欢这样活,因为这就是你发自内心想要的生活……心安处即故乡。

自由不是自我放纵的力量,恰恰相反,自由体现的是一种自我节制的力量。自由=清醒的自知+勇敢的选择+坦然无悔的担当。选择并担当,这才是自由的全部内涵……选择之所以称之为“选择”,一定是纠结的,一定是痛苦的。因为只有当所有的选项都同样美好,或者同样糟糕,不相上下,难以轻松下决定的时候,才能叫选择。

这点我与陈果有所出入,我们追求自由,其实追求的是不受外力束缚的心安状态。被欲望所支配也是一种外力的束缚,所以真正的自由应该从心而始,归于心安。而什么叫做心安,无论好坏你都能接受你做出的选择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而不只是当下的做出选择那一刻的“打破某种束缚”的感觉,如果承担不了由之而来的后果,你只会陷入另一种被束缚的心灵困境中。而选择,不一定是非常相近的两种状态间的选择(我称之为抉择),差距甚远也是,只要是经过你的思考放弃一种那便是选择。我们强调的选择,是要经过你的思考,而这思考本身便包含了对后果的心安承担。

精神的成熟

我们不可改变的是我们一直在变老,变老是一种向下的过程,精神上向着光,向着高空,不断地升华和成长,才能够抵御住变老的那种向下的力量。你会慢慢地活成一束光,谁若接近你,就是接近光。

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欣赏;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会是知己。

我们很多时候都觉得,我能进名校,是我自己有才能,是我脑子聪明智商高。其实不是这样的,你能进名校是因为你足够幸运。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法国作家夏尔·波德莱尔:“这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件是你深感惊喜;第二件是你使人惊喜。”

大学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帮助你们谋生;要学一些无用的东西,使你们终身快乐。我们所说的有用和无用的“用”通常是指一种实用性,一种功利之用——它要么能带来衣食住行的生活便利,要么能带给你物质的利益。所以,很多被我们称为“无用”的东西,并不是真的没有价值,而只是说它没有功利之用,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名利伤的好处。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是我们活这一场人生的目的。

Part 2 认识你自己

在“看”的方向上,西方文化最初选择了向外求索,将目光与思想指向人心以外的这个大千世界,他们的回答是“I see the world”——看这个世界。而东方文化将它的目光与思想转向了人心以内的那一片精神世界,它向内求索。

你只有找到你是谁,才能够知道你要干什么,你将往何处去,才能知道你人生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从头到尾,从生到死,从摇篮到坟墓,与你一路同行、形影相随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你自己。唯真知才有真爱,唯真自治才有真自爱,唯自知才有真自由。

Part 3 自我人生的实现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大多数人的一团印象,是少数几个人的一个烙印。真正的知己,少有私心——我过得好,我也希望你过得好;我过得不好,我也希望你过得好;哪怕我过得不好,只要我可以,我还是会尽力帮你过得好。

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就体现在看似非此即彼、必须走极端的情况下,你能否挖掘出第三条路,在强势的极端之间寻到一条若隐若现的中道。

真正最难的,是以出世之心,经营入世的生活:入世地做事,出世地处世。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应该用来想方设法地更宽厚地待人,更宽厚地爱人。

抽身而出,反观自身:你首先是你自己生命的当局者,但同时,请你时不时抽身而出,试着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看你自己,像一个陌生人一样,冷静公正,不抱偏见地来评价一下你自己,你喜不喜欢他?欣不欣赏他?信不信任他?愿不愿意跟他交朋友?你诚实的答案会帮助你更看清你自己。

光明和黑暗,沉和浮,虽然此消彼长,但大致程度却相当,总体上往往是对称的。

贵族,总是精神的。诗人波德莱尔:“真正的贵族,会将其他一切强者视同自己的兄弟,欣赏他,钦佩他,向他学习;同时,他会将世上一切弱者视同自己的孩子,同情他,关照他,尽力为他们服务。”

评价一个人/自我评价的四个层面:神(精神、人格、心灵、品质)、智(智商)、器(才能、本事)、识(知识与眼界)。


Part 4 信仰与文化

得意时使人心怀敬畏,失意时令人心存企望的那个东西,往往就是我们的信仰。

中国人的生活无需鬼神介入,也能通达精神世界的完满。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人的信仰不是宗教的,因为它是哲学的。中国哲学信仰津贴世俗生活,中国人的智慧从日常生活中来,超越于日常生活,最终也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

附录

当你活成你自己,当你活成真实的你,也还是有人喜欢你,也还是有人不喜欢你,但是,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香奈儿:言行自如,即是优雅。让自己活出真正的自信、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喜欢你自己,这个时候你就会散发出一种感染力,这份感染力才是一种真正的正能量。你不用在乎你要说什么,你的存在本身便是一束光。当一个女人对镜子微笑的时候,这个女人其实是在对全世界微笑。一切自爱必会带来对生活的热爱,而一切厌世,追根溯源,往往是出于自我厌倦。

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遗言: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结语

本周阅读了我最喜欢的陈果老师的《好的爱情》。她走红的爱情公开课,我一直没有去听。但是这本书的扉页那句“长久的爱情,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吸引着我去探究这背后的深意。我想,不同年纪的人读这本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处在不同感情阶段读这本书的收获也会不一样。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关于爱情、成熟与自由、人啊,认识你自己、自我人生的实现、信仰与文化。第一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也就是我们的书名,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而后面四个部分是探讨人类的自知过程,决定着你是否能够拥有一份好的爱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破天荒地拿出笔划了重点,对于那些特别有感触的句子摘录了出来。同时,这些句子引发我想起自身和周围朋友们的经历来验证。

这里的爱情并不是简单的理解为男女之间的爱情。她将爱和情分开来看,根据说文解字的方法,情字从心从青,可谓心理青葱,那就意味着有一层幼稚与善变,比如情绪,情愫等等,相对来说比较短暂与浅薄。所以所谓的多情种无非两种,一种是寂寞难耐,以游戏心态来填补空虚的“无情客”,比如花花公子,另一种是真正的“多情种”,可以同时开展多段恋情,脚踏多条船,他们投入了真的感情,但是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但属于薄情寡义。

只有当一种情感高于我们自身生命的价值时,它才是爱,这种爱稳定而持久。如《圣经》所说,爱是一团精神与另一团精神的亲密拥抱,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彼此共生、相互归属。《傲慢与偏见》当中,达西对伊丽莎白表白说的是“I admire and love you ”,所以爱当中存在仰慕与欣赏。是啊,当你开始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仰慕他,觉得他就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你能不断地发现他的闪光点。

“我爱你”并不是什么深思熟虑的决定,也并非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甚至也不是一种选择,一切只是找不出理由的自然之举,一种近乎本能的条件反射,自己无法控制,所以自己也难以拒绝。看到这段描述的时候,我刚开始觉得作者是不是有夸张的成分在,但是听过很多人的故事以后,我相信这个事实。曾经有人跟说我,当她见到男朋友的时候,感觉整个时间都亮了。也就是时空发生了凹凸,所有的周边都凹进去成了背景,只有他凸显了出来。

歌德说“我爱你,但那与你无关”。换句话说,真正的爱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到处都有,它是世间的稀罕之物,唯有那些灵魂的强者才可能拥有,才配拥有。所以,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爱是世间的奢侈品,如果你有幸拥有了它,那么你就比很多人幸福。

爱情的三个元素是激情、亲密(理解)以及承诺(践行)。这应该也是爱情的三阶段吧,始于激情,深于亲密,终于承诺。那些能够感动人心的爱情都大抵是这个模样,从一开始的干柴烈火,到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到最后的相伴相惜。第一点很好理解,而第二点比较耐人寻味,真正的爱,一定源于真正的了解,对一个人了解的深度,就决定了你爱他的深度。在你越来越懂他的过程中,其实你也会越来越懂你自己。当你因为越来越懂他而越来越爱他,并且因为越来越爱他而越来越懂你自己,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喜欢那个和他在一起的你,越来越喜欢那个心里有他的你,越来越喜欢那个深深爱着他的你。于是你不再孤独,变得爱上自己。其实一切爱,都始于自爱。

谈到为什么有些人爱着爱着就不爱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最开始的爱只是停留于表象,随着了解增多,表象消失了,你就不爱了。第二种便是两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成长开始不再同步了,可谓“同床异梦”。这两种情况我们周围时刻都在上演。所以要保持长久的爱情,或者让爱情保鲜,就是尽可能保持你们在精神上的同步,所以你才能一次又一次爱上同一个人。这个人是同一个人,但是他的精神却一直在进步。而吵架并不可怕,它其实是一种疯狂的交流,这种非常状态的对话模式能够帮助你看到非常状态的他,更好地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到践行,我们每次举办或者参加西式婚礼的时候,新人们相互许下诺言的时候都是用“I do”而不是“I will”就说明行动重于一切。讲到“我们”的诞生,劳伦斯的形容最为生动:之前,你是一条河,我是一条河,当我们认识之后,两条河交汇到了一起,从此以后,分不清哪条河是你,哪条河是我,因为我们汇成了一条河,叫作我们。不同的身体,同一个灵魂,独立而相爱。我最喜欢的《BJ 单身日记》男主表白说的是“I LOVE YOU AS WHO YOU ARE”。

说到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洁的友谊,我终于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因为我有很多要好的异性朋友,每次跟人解释的时候,他人总是报以怀疑的眼神。真正的好朋友之间,精神上同样很是亲密。但是爱情和友情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激情与冲动,一种难以抗拒的性感召力或者说吸引力。纯洁友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精神高度契合,但是肉体或者欲望上互相绝缘,一种是精神亲密,一方对另一方有感,但另一方无感,但是双方让人会互相尊重。所以拥有纯洁友谊的前提就是双方的人品。那么,对照下来,我就知道我跟我那些蓝颜知己真的是纯洁的友谊了,至于是一还是二,都有吧,哈哈。

将这些触动我的句子记录下来,可以去联系自身的经历来判断,是否已经幸运地遇到了或者拥有了爱情,希望也能让你有所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找绿化树
第155本书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中国-陈果)
面包里的幸福人生
【学点哲学】25条人生箴言,句句深刻,启迪人生
我的哲学
拥有爱情的时候,要让对方自由,无法拥有爱情的时候,双方更要让爱自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