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第一批“丁克夫妻”现状曝光,他们终于后悔了?

作者:温书先生

来源:温书先生(ID:hjt099)

01

“说好丁克,你要生就离婚!”

前几天刷到了一个令人窒息的视频。

一对90后丁克夫妻,住在同一屋檐下相处得还不如陌生人。

从早晨到入夜,两个人全程各做各的事,交流全靠吼,肢体接触几乎没有。

起床后就算两个人都吃简单的健身餐,还是各做各的早饭。

丈夫吃完去健身,碗筷摆在桌上等着妻子来洗。

两个人都是居家办公,明明相处的时间变多了,他们还是一天说不上一句话。

但凡有点需要商量的事情,就是用吵架代替沟通。

丈夫永远冷着一张脸,两个人大部分接触都是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狗狗。

家里来了朋友,可以维持半天的和睦有说有笑,朋友走了又继续互不搭理。

关系冷淡时,不到十平米的房间里都能没有一点视线交汇。

关系缓和时,两个人还能同桌吃饭,一起出门;

可就算出了门,丈夫也是人高马大说走就走,一点也不愿等还落在后面的妻子。

丈夫生日这天,妻子想要给他制造惊喜缓和一下关系。

精心准备了蛋糕,按家乡习俗给丈夫滚鸡蛋,可惜一个眼神也没得到。

按理说,决定丁克的夫妻,一定会对彼此有更深的感情。

相信没有孩子两个人也能一辈子有共同语言,不害怕婚姻生活会受到干扰。

而这对夫妇看起来关系甚至不如合租室友,丈夫莫名其妙的敌意让粉丝很不解。

直到看见了后续,才能明白缘由。

怨偶曾经也是一对爱人。

他们原本也是无话不谈,性格相合,两个人商量好决定丁克结婚,不要孩子。

可是这两年妻子的想法变了。

她逼着丈夫多跟有孩子的家庭接触,动不动就提一句:

“要个孩子也挺好的……”

丈夫完全不肯接受。

这对夫妻关系不如室友的婚姻生活引发很多人的讨论。

很多人说看她的视频窒息得像剧本,但是我更好奇,丁克家庭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结婚前决定丁克的夫妻,婚后依然不会动摇吗?

谈及丁克,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自由,无压力”,大把时间和金钱可以用来享受自己的生活。

可实际上,婚姻的矛盾并不只在于孩子。

年轻人对“丁克”的趋之若鹜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和叛逆期的延迟。

对丁克家庭要承受的压力和未来的规划,他们心里仍然是一片茫然。

谈及这个问题总会好奇,最早一批丁克的家庭过得还好吗?

02

“不管做什么选择,到老都要后悔的”

有对70后夫妻让我印象深刻,结婚二十多年坚持丁克。

妻子41岁时提前退休,他们决定重新寻找生活的热情,去看看诗与远方。

两个人开车出发,一路去了拉萨。

一起参加了藏族朋友的烧烤节,手牵手在高原的清澈溪流边漫步。

开车跑遍大半个中国,看过山山水水。

如今五十多岁的他们心态无比平和。

没有被推搡着争分夺秒挣钱养家的压力,忠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在那个年代并不被认可的生活方式。

相爱的他们已经活成了一个人,只要两个人在一起,走到哪里都是家。

这样深沉的爱情让人羡慕,可生活的真相就是理想往往要向现实屈服。

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住外界的闲言碎语,也不是所有人都做好了老来寂寞的准备。

即便有再多的金钱和财富,天平一旦倾斜,压力会全都落在一个人肩上。

导演尔冬升,年轻时浪荡潇洒,才貌双全,万花丛中过,深情又滥情。

当年艳绝香江的余安安和张曼玉都曾和他有过一段往事。

直到1999年,43岁的他与小13岁的幼师罗晓文走到一起,终于定了心。

拴住尔冬升的是罗晓文在这段婚姻里永远的低姿态。

尔冬升不断强调自己是丁克一族,人到中年不愿有小孩,她也同意。

一起走过风雨20载,尔冬升却突然变了心。

2018年宣布离婚后,竟然被曝出和新女友的女儿已经两岁。

而50岁的妻子孤独退场,早就过了生育年龄。

晚年孑然一身,后悔也已经来不及。

对普通人而言,没有说离婚就离婚的魄力,也没有任性妄为的余地。

最终结果也只会是一方低头来挽回婚姻。

B站有位up@全嘻嘻,美貌有才华,和老公非常恩爱。

她已经拥有了许多平常人很难企及的东西。

国内顶尖大学的硕士,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女性的思想甚至七位数的存款。

她和老公婚前就约定好要丁克,结果结婚第四年,老公反悔了。

在深爱的丈夫和自由的理想之间,她选择了妥协。

怀孕生子,按部就班,走进了自己曾经最想逃避的漩涡。

说心甘情愿是不可能的,但是人生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这也是大多数丁克家庭经历的过程。

高调地选择,在外界与内心的折磨中动摇,然后趁着还在育龄,抓紧时间生子。

对“丁克”的坚持很难盖过父母“不孝”的谴责和现实上老无所养的压力。

人心既脆弱又多变,为了更在意的东西只能选择妥协。

对于虚无缥缈的未来,谁也不敢说得那么笃定。

说到底,丁克必须是夫妻双方达成一致的选择。

如果这一点上就无法协调,那么这样的两个人根本不适合走进婚姻。

但换个角度说,即使一起抱着丁克的想法组成了家庭也不要封闭内心。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观念和目标,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怕的就是一方没变,一方变了。

选择怎样的人生最终都可能会后悔,但是无论如何别让现在的生活留下遗憾。

如果现在没做好生孩子带孩子的准备,不妨等一等。

在自己更成熟,经济也更宽松的时候再迎接一个小生命的到来,大家都会轻松许多。

如果在这段没要孩子的生活里觉得非常愉快舒心,夫妻双方都有充分的信任和安全感,那就保持现状一起走下去。

不要因为外界的种种声音左右摇摆。

一会担心老无所养,一会又担心别人的眼光和闲言碎语。

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

毕竟承担结果的不是高谈阔论发表意见的他们,而是做出选择的自己。

03

“我在逃避这世上最难的事情——

做个好父亲”

有部分人是被动选择丁克的,因为夫妻一方没有生育能力。

这样的婚姻单纯以爱维系,两个人接受现实,专注于生活,反而容易长久。

双方互相依靠,彼此支撑,夫妻的联系会更紧密。

从花前月下的爱人慢慢变成白首相携的亲人。

而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主动丁克。

他们达成了一种共识:结婚可以,养娃不行。

前不久,《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发布。

按2019年的平均消费水平算,养育一个孩子到17岁的成本大约要48.5万元。

这并不包括大学毕业帮孩子买房买车,还有日后结婚成家的彩礼嫁妆。

对许多信用卡透支,工资月光的年轻人而言,这笔开销无疑是天方夜谭。

更何况现在城市家庭都在拼命“鸡娃”,不想让孩子落后于同龄人,就要大把砸钱。

有人说,至于吗,能有口饭吃就能把孩子养大。

养而不教,是对又一条生命的不负责任。

有责任感的父母,总想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

不是为自己的面子,是为了不让孩子长大后,埋怨自己没有和别人同样的机会和条件。

对于他们丁克的选择旁人无法苛责,毕竟他们是出于现实和理性。

当然,不得不承认,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丁克是对父母责任的逃避。

栏目《青年talk》里有一位嘉宾,从大学毕业起就坚定了丁克的意愿。

自己去医院做了结扎手术,谈恋爱也明确告诉对方自己丁克的想法。

最终找到了和自己观念一致的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他在镜头前坦言,选择丁克就是想逃避成为一个父亲的责任。

他没有做一个好爸爸的自信。

在他眼里,像自己一个哪哪都很普通的人,寻找人生的意义都要耗费十多年,又怎么会有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父亲。

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已经很难了,跟何况要带着孩子,引导他开启另一场探索呢。

如果没把孩子教好,就是毁了他的人生更是给社会造成了负担。

想到有这样一种可能在,他就无法接受“父亲”这个身份。

而从小他就家境优渥,可以轻松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对他而言,无法给予自己的孩子选择的权利已然是一种失败。

“养老难”“生病没人照顾”这样的问题,他早就给自己想好了答案。

小毛小病有医生护工在,不是问题。

如果真到了在ICU插着管子消耗孩子的积蓄换来毫无生活质量的寥寥时日,他宁愿放弃生命。

并且他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做好了器官捐献登记。

即使不生孩子,他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无论是清醒还是逃避,丁克的决定都是出于自己。

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理解每个人最终的选择。

与其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不如也设身处地了解一下他们面临的难处。

用自己以为圆满而幸福的生活去说教他人,只会陷入另一个死胡同。

丁克毕竟只是非常非常小众且很难维持的一种生活方式。

平等的人生观念下,他们的选择应该被尊重。

我们更应该反思,如今日渐升温的浪潮下存在着哪些难以忽视的问题。

叔本华说,我们不应该从自身之外期望太多。

思考与修正后,或许我们也能从别人的人生里找到一点自己未来的方向。

04

丁克就是一场赌博

对未来而言,丁克就是一场赌博。

赌伴侣之间的信任,赌自己是不是够坚定,更是赌难以琢磨的人性。

能坚持到底的人,一定异常强大。

因为一旦后悔,再难回到原点。

康辉和妻子结婚18年,一直恩爱如初。

他也曾是坚定的丁克一族。

但是母亲一直无法理解他的决定,甚至去世之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康辉夫妇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康辉在自传《平均分》中写道:

十几年了,妈妈已越来越少提及想抱孙子、孙女的事情,仿佛心有不甘,可又无力回天,就这样接受着我选择丁克的事实。

可如果能重来,我想我一定会早早遂她的心愿,让她膝前多一个冰雪可爱的孙子,那也是她生命基因的复刻,会在未来她在或不在的日子里、在这个世界里留着她的或深或浅的印迹。

他后悔丁克了。

即使是出于一颗“孝心”。

二十岁只想逃脱父母的管束,觉得人就要坚持自己的选择活出自己的精彩。

可到了四十岁,心越来越软,越来越感念父母养育不易,只想让他们少点遗憾。

不要随意决定丁克,同样也不要为了外界的压力催促就草率结婚生子。

这样不负责任的决定带来的后果会更痛苦,毕竟孩子生了就是生了,ta将是你一生必须承担的责任。

老一辈人常常向我们输出“养儿防老”的观念。

殊不知,这也是造成年轻人抗拒生育的推手。

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强制ta背上了养老的责任。

对于越来越尊重个性与公平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单向建立的“交易”让他们感觉冒犯。

“孝顺”是孩子们在父母的耳濡目染和以身作则下,自己形成的道德观念。

孩子不是工具,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他们应该因为父母的爱才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不是其他目的。

当然以什么观点和心态走进婚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无法为别人承担风险,所以也没资格决定别人的生活方式。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对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不要辜负这乘兴而来的一生。

作者:温书先生,带你发现更酷的世界。本文系温书先生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温书先生(ID:hjt09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第一批“丁克夫妻”现状曝光!他们终于后悔了?
“半路夫妻”,哪怕关系再好,这四句话也不能轻易说出来
别傻了!为了孩子不离婚?!看完终于明白了……
为妻三忌
婚姻幸福、美满的十条黄金法则(夫妻共创和睦家庭必读)
夫妻篇:夫妻十戒十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