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源浩臻品鉴赏第66期--犍陀罗风格佛教造像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珍藏的犍陀罗佛教造像。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丝路文化,我馆正在布展的《纵横万里 跨越千年——丝路聚珍》常设展览中展出了一批犍陀罗风格的佛教造像

犍陀罗造像 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藏

        公元一世纪期间,印度因大乘佛教的兴起,逐渐出现了佛陀的造像。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公元一至三世纪)诞生了两大艺术中心与不同的艺术体系,即西北部地区的“犍陀罗” (Gandhāra)和恒河中上游地区的“秣菟罗” (Mathurā,又译作“摩突罗”)。两地均有佛教造像,但其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却迥然不同。犍陀罗造像庄严肃穆,静谧内敛,因其地处于印度与中亚﹑西亚交通的枢纽地带﹐又受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巴克特里亚等长期统治﹐受希腊文化影响较大﹐因此它的佛教艺术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又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犍陀罗佛教造像注重写实,将希腊艺术风格中的理性与睿智之美融入了印度佛造像中。秣菟罗造像则稳健而有力量感,充满活力,同时崇尚肉感的体现,其更多地展现与传承了印度本土的艺术风格。到了笈多王朝(Gupta Empire,公元320年至七世纪)时期,犍陀罗艺术和秣菟罗艺术互相借鉴和融合,完成了希腊式佛像向印度式佛像的演化,实现了印度本土的传统美学偏好和外来影响的结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印度造像艺术。

犍陀罗造像 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藏

        此尊佛像立于方形基座上,头发卷曲,带有顶髻,一部分头发自然披散,面庞圆润,神态静谧沉静。身躯雄健,肌肉健硕,体态带有西方人的特征。身着袈裟,右袒上身,衣缦自然下垂,线条优美流畅。

犍陀罗造像 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藏

        此尊佛像古典写实,典雅俊美,气度不凡。菩萨呈半跏坐于牛背上,头部带有华丽的冠饰,头发卷曲并结成发辫自然的披落在肩上,颈部缠绕众宝璎珞。额部较宽,深目、高鼻、薄唇的西方面孔,上唇有八字形髭须,神情端详。右袒上身,身着袈裟,轻绕上身,于腰腹前成一道流畅律动的大圆弧型衣纹垂挂。

        犍陀罗佛像一般都是身着袈裟,袈裟的样式多为希腊式,且衣褶丰富、流畅,非常生动,多由左肩下垂,袒露右肩,脖颈缠绕众宝璎珞。人物身材高大,比例匀称,肌肉线条刚劲有力。面部神态多沉静肃穆,有一种宁静的深思之美。面部五官多为欧洲人的特征,都为高鼻、大眼、薄唇,额头宽阔,头发有卷曲且通常有顶髻,头部有背以显示神圣。

菩萨立像 犍陀罗 公元三至四世纪 片页岩

台湾省南投县埔里镇中台世界博物馆藏

        此尊菩萨立像高158厘米,脚着鞋履立于方形基座上,头着燕尾榫冠,神态静谧安祥,脸庞带有浓烈的希腊式人物特征。身躯雄健,衣缦的下垂线条优美流畅。这尊菩萨手上所佩戴的腕钏、臂钏等,带有浓烈的犍陀罗艺术色彩。

        犍陀罗是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曾为古波斯帝国的一部分,《大唐西域记》卷2.1中《三国》记载:“健驮逻(即犍陀罗)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八百余里。东临信度河,国大都城号布路沙布逻,周四十余里。”信度河(Sindhu River)即印度河,健驮逻(犍陀罗)国的都城古名“布路沙布逻”(Purusapura)即今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白沙瓦(Peshawar)与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帶,该地处于印度与中亚、西亚交通的枢纽地带,是东西方文明的交通要道。公元一世纪,游牧民族大月氏人建立贵霜王朝,定都犍陀罗一帶,所以犍陀罗文化结合了古波斯、古希腊、古印度与中亚草原文化的精华。

坐式佛像 犍陀罗 一世纪中叶至二世纪 青铜 带有少许金箔

高16.8厘米 宽11.4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藏

        这尊坐式佛像是犍陀罗佛像的早期风格,带有强烈的希腊文化风格,不仅利用希腊雕刻神像的手法,甚至借鉴了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的形象。

佛像 犍陀罗 三世纪 片岩

高92.7厘米 宽27.9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藏

立式弥勒菩萨 犍陀罗 公元三世纪 片岩

高80.7厘米 宽29.2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佛头像 犍陀罗 公元四世纪 灰泥及少许彩绘

高19.7厘米 宽11.4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佛祖圆寂 犍陀罗 公元三世纪 片岩

高66厘米 宽66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立式佛像 犍陀罗 公元二世纪至三世纪中叶

有少许镀金的片岩 高64.8厘米 宽29.2厘米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坐式佛像 犍陀罗 公元三世纪至五世纪 片岩 

高86.4厘米 宽48.9厘米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弥勒菩萨像 犍陀罗 公元二世纪至三世纪中叶 片岩 

高104.14厘米 宽41.9厘米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佛头像 犍陀罗 三世纪至五世纪 片岩 

高61厘米 宽30.5厘米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佛头像 犍陀罗 四世纪至五世纪 灰泥 

高24.76厘米 宽15.9厘米

美国洛杉矶艺术博物馆藏

佛像 犍陀罗 二世纪至三世纪初 灰色片岩

高120.65厘米 宽40.64厘米

美国洛杉矶艺术博物馆藏

        来自犍陀罗地区的传教僧人,从公元一、二世纪起,即开始到中国传教,尤其是他们翻译的佛经,对汉传佛教影响很大。造像艺术的发展不但加速了佛教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造像艺术的发展。犍陀罗艺术,是由西域沿丝绸之路向东传播的佛教北传系统。秣菟罗艺术,主要是越过喜马拉雅山口,或经由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佛教南传系统,在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力。

文:张华桐

图:臻品器物图片由李攀、黄蓉拍摄,其余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黄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造像之美:从犍陀罗到龙兴寺的佛造像艺术
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私人收藏犍陀罗艺术作品即将亮相佳士得拍场
古印度佛像识别指南
《与艺术沾边·4》抠门儿的梁武帝
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一)
印度时代的石雕造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