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美术馆 | 印痕铭心——刘彦湖 汪永江 尹海龙篆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

刘彦湖 汪永江 尹海龙篆刻作品展


《印痕铭心》小叙
许力

刘彦湖、汪永江和尹海龙三位先生,是当前国内非常活跃的篆刻家。他们都有各自强烈的艺术面貌,成熟的艺术语言,同时,又有着惊人相似的文心气质。俱是以对古文字的传承和变奏作为创作手法,加以强烈的当代情绪表达,在当下印坛独辟蹊径。

作为中国美术馆邀请的专业学术展,此次参展作品的学术性和实验性,都被置于相当的权衡之中。当然,艺术的尊严将会是第一考量。约翰钱柏林(John R. Chamberlain)曾说,尊严凌驾其他特质,向来是古典乌托邦的精神所系,从柏拉图开始,一直如此。向机械寻求灵感的乌托邦是极大的讽刺。这是工业时代和现代化所带来的后遗症。后现代以后,艺术重新反思对人本身的关注。这是技巧和情感的平衡序列。中国古典艺术有个关键内核,即在经典的传统语态下,以精湛的伎巧构造完美的作品,并能给人以心灵的安置,抚慰并包容。

篆刻艺术也具备这种文化特质。古人的印章,以名,以字,所以示信也。信物必然以信相待。无论工艺还是审美,必以全力赴之。清代学人沈德潜云,若得一佳印,胜于得官。足见其爱印成痴。古印多以金玉为质,非工匠不能,元后,代之以石,奏刀便利,纵横挥洒,篆刻一门大兴。时至今日,这门艺术不仅传承清晰,活力依旧,也与当下时风融合,毫无违和之感。三位篆刻家便是其中的翘楚。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沉淫,还是和当代文化的交契,都呈现出游刃有余的状态。

刘彦湖先生古文字学出身,功力深厚。又有埃及学的背景,因此,在中西文字艺术的变通上,有着独到的认知。他不仅从古人的审美中,获取独特的文字空间感,还从异域的文化符号中,抽离出视觉构造,将二者自然地交织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审美语言。这和后现代以来,以设计为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不谋而合。他带有浓郁学者气息的文字书写,加上蒙德里安式的矩阵布排,形成一种设计到极致的“无痕”之迹。最后,又以篆刻的“加工手法”呈现,借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评价标准,这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结果。刘彦湖先生的运笔如刀,使刀如笔,非常精准地继承了,自明代以来,文人印章的风雅趣味,同时,参用了唐人开张的气度,雍容的姿态与野逸的精神。用薛永年先生的话来说,刘彦湖在衔接书法艺术的承与变上,有着天才的敏悟和学者的智慧。

与汪永江兄相识很早,由林海钟兄引去工作室喝茶。记忆中,那次彻夜长谈篆籀笔法,一夜间,二人成六尺大作十余条,痛快之极。而后,雪泥鸿爪,偶有一面,匆匆不及。此次展览,以大作相示,有如对故人之感。一点不意外,一点不陌生。汪兄的篆刻求韵,尚意。一以贯之。多年江南文化的浸润,使他对高古审美的追求始志不渝。江南烟雨或有轻靡之态,而汪兄标格特立,全无秀丽明艳之姿。宋黄鲁直的“笔法即心法”是他的准星。同时,佛教禅宗关于相的思想,对他的书学影响也极为深远。其篆刻所籍字法高古,文法幽深,有禅宗“不着文字”之美。其用刀老辣苍莽,章法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有吴昌硕、沙孟海老的雄浑古朴之遗风。尤以秦汉官私诸玺为宗,自是纵横五岳,摇落星汉。我极欣赏其谈到创作过程的一点,书刻时,当为忘我之境,纵情挥洒,之后萧然无情。汪兄也是这么实践的。

尹海龙先生是最近才认识的,谦谦君子。人印俱是。展览所选精制紫砂印一组,别出心裁。其印风温润如玉,刀法精准细腻,缘于紫砂特质,又经火炼,使得印迹刀痕宛然,别有天趣。尹海龙先生亦是文字学高手,为古篆造影,皆有所本。印章结字取法鸟虫、铁线、籀书诸体,其精研先秦字法,颇得古意。以清隽之态制出,野逸而不荒率,明秀而不柔媚,有笼天地于方寸,挫万象于刀锋之感。其印章别具邓完白的浑厚,吴让之的秀妍。全然如法书中的褚河南,名绘里的李龙眠。篆刻一门,分朱布白,犹如排兵列阵,气韵处尤难,虚实相生,抑扬顿挫,皆以刀笔出之。尹海龙先生所作,蓄变化于一线,含精妙于莫名,刚健淳古,气象万千。印面疏朗散淡,颇具文人气质,行刀节奏分明,或冲或切,天趣盎然。赵之谦有印跋曰:古人有笔兼有墨,今人但见刀与石。前贤制印,皆以文雅书卷之气为上,长枪大戟或雕虫绣花,俱入下品。

三家于古文字着力尤甚,所本皆华夏正源,犹如佛家法乳真传。加之涵养深厚,技法纯熟,化出朱记,不落古人窠臼,面目自新。三位先生所探索出的中国篆刻之路,有古有今,有情有心,确为为往圣继绝学之壮举。

辛丑小雪前两日 于北京兰竹轩



@刘彦湖


刘彦湖,1960年生,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1983年至1988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任资料员,兼攻读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班课程。1995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攻读埃及学,199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釋文:安敞廬
規格:15*15CM
材質:黑陶
創作年代:2018年


釋文:觀國之光
規格:15*15CM
材質:黑陶
創作年代:2018年

釋文:鑿山骨
規格:15*15CM
材質:黑陶
創作年代:2018年


釋文:但吹竽
規格:15*15CM
材質:黑陶
創作年代:2018年

釋文:寒玉

規格:12*12CM

材質:黑陶

創作年代:2018年


@汪永江


汪永江,1966年4月生,原籍黑龙江省呼兰县。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执教于浙江大学艺术学系,副研究员。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专业委员会草书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韩·中书艺家协会中方理事长、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釋文:靈氣

規格:8*8CM

材質:青田石

創作年代:2010年

釋文:非人磨墨墨磨人

規格:4*3.3CM

材質:昌化石

創作年代:2002年

釋文:真氣

規格:4*4CM

材質:昌化石

創作年代:2000年


釋文:篤謹

規格:5*5CM

材質:昌化石

創作年代:2021年


釋文:隨人作計終後人

規格:11*11CM

材質:青田石

創作年代:2021年



@尹海龙


1970年生于黑龙江省庆安县。1997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毕业。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副院长
国家一级美术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于中国美术馆等地举办“象外寻真”——尹海龙书法篆刻展。


釋文:有萬

規格:12.6*4.8CM

材質:紫砂

創作年代:2019年


釋文:有萬

規格:11.5*3.9CM

材質:紫砂

創作年代:2021年


釋文:有萬

規格:14*4.8CM

材質:紫砂

創作年代:2021年


釋文:有萬

規格:12*3.8CM

材質:紫砂

創作年代:2021年


釋文:有萬

規格:12.5*4.6CM

材質:紫砂

創作年代:2019年






。开幕时间——
  2021 11.25上午10:00点
。展览时间——
  2021 11.24—12.12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
。展 厅——
  四层18号厅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印痕铭心——刘彦湖 汪永江 尹海龙篆刻作品展”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当代刘彦湖陶印作品
【象外寻真】尹海龙书法篆刻展 ...
尹海龙篆刻作品欣赏
当今印坛之青年才俊尹海龙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