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基斯摩人也怕雪盲症,但他们能用骨头做防护眼镜,这是怎么回事

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时常会受到雪盲症的困扰。为了摆脱可怕的雪盲症,他们居然学会了利用兽骨制作雪盲眼镜。至于因纽特人制作的眼镜究竟效果如何?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雪盲症是一种区域性疾病,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由于常年高温基本不下雪,故此,当地人们不会发生雪盲的症状。但是在我国东北部、西伯利亚地区以及南北极附近,却是雪盲症疾病的高发地带。雪盲症是一种眼部疾病,是大量强光直接射入眼睛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强光严重破坏了眼角膜和人眼上皮结膜,致使眼睛出现视力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状。

众所周知,人眼之所以能够观察事物,是因为事物本身反射了太阳的光线,如果光线被吸收太多,我们看到的景色就会偏暗,相反亦然,而雪本身吸收光的能力极差,如此才会导致人眼接受大量太阳反射光,对视力造成永久性伤害。

雪盲症是否可以预防呢?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几千年前,冰雪之地的先民们便已经发明出了防治雪盲症的重要物品。1973年时,在吐鲁番市阿斯塔纳墓地之中,考古专家们意外地找到一副青铜眼镜。青铜眼镜长18厘米,宽5.3厘米,眼镜镜片上布满密密麻麻的针孔,眼镜两端还系有丝带,应该是用于系在头上的连结。起初的时候,不少专家都坚定地认为,当时新疆地区的风沙极大,所以青铜眼镜的功能主要是防止风沙进眼。后来经过研究发现,青铜眼镜的真实用途居然是防治雪盲症。

无独有偶,在西藏地区,人们也会制作一种特殊的眼镜,名为“牦牛绒眼镜”。牦牛绒眼镜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其本身原材料是牦牛腹部下纤细的绒毛。牦牛绒毛轻柔而结实,本身可以被编织在一起,形成经纬线。有趣的是,由牦牛绒制成的眼镜,可以大量吸收由白雪反射的阳光,继而对眼镜形成保护。在东北地区,生活在白山黑水中的鄂伦春人,也同样遭受过雪盲症的困扰。为了对付雪盲症,他们创造性地将马尾巴编织成眼镜的形状,以此减少强光进入眼睛,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有趣的是,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也时常受到雪盲的困扰,为了保护自己的视力,他们竟然别出心裁的制作出了一种特殊的防雪盲眼镜。因纽特人没有牦牛绒,也没有马尾巴,更没有青铜金属,但物质环境的欠缺并不能阻挡他们的发明创造,一种由兽骨雕刻而成的雪盲眼镜便应运而生了。因纽特人在制作雪盲眼镜时,会优先选择驯鹿的大腿骨,将其从中剖开之后,先刮掉内部骨髓,再使用石针进行镂空雕凿,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两个与眼睛大小的缝隙便会出现在骨骼上。最后,只要在骨骼的两端开孔,系上动物皮毛制成的皮绳,便可以轻松地将其系于眼前,成为防治雪盲的“神兵利器”。

每一个民族能够繁衍至今,都有与其相匹配的一套生存技巧,因纽特人在极端严寒的恶劣条件下,能够完成种族的繁衍,对抗大自然的冷酷,实在是令我们佩服,由此可见,人类的潜力果然是无限的,只要能够注重开发,则奇迹就在我们的身边。

参考资料:《因纽特人》 张古著 江苏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放假去看雪_小心预防雪盲症
滑雪时戴不戴雪镜,差别竟然这么大?陶勇医生:当心视力永久损伤
20岁姑娘突然失明!罪魁祸首是它,你也可能遇到
三星堆来源于何方?三星堆有何秘密?三星堆文明有多强大?
20岁美女突然失明!问题就出在你也喜欢玩的雪上
大雪养生二三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