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弼有个《儿子帖》,他叮嘱对方看后烧毁,为何偏偏留了下来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书画收藏讲究传承有序,这是对艺术品的尊重,而书画作为一种财富,我们要感受它独有的魅力,因为它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北宋名相创作出《儿子帖》,创作完成后,他却叮嘱对方看后烧毁,但为何它却偏偏留下来了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富弼能入朝为官,与范仲淹和晏殊密不可分,当时范仲淹表示自己在京师文艺沙龙圈发现“大才子”,宰相晏殊得知消息,立即命人找来富弼创作的诗文,晏殊看后做出一个决定,将自己的女儿许配对对方,正因如此,在范仲淹的举荐和晏殊的帮助下,富弼成功入朝为官。

庆历二年,富弼奉命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据理力争,拒绝割地的要求。他在官任枢密副使时,富弼与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可惜的是新政推行失败,后来他去到郓州、青州等地,在任职期内救助数十万人,最终成为北宋的名相。

从富弼的个人简介上看,他不仅是一个有才学之人,还是一个有能力之人,除了在官场如鱼得水外,富弼还是非常有名的书法家,但他有一幅书法,本意是看罢烧毁,却意外被传承下来,是因为这幅书法写得不好吗?

《儿子帖》的内容为:“儿子赋性鲁钝,加之绝不更事。京师老夫绝少相知者,频令请见,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大概的意思是:我的儿子本性愚笨迟钝,再加上经历的社会磨练比较少。在京师,我能交心的朋友很少,所以我经常让他去拜访您,希望您可以对他多加指教,感激不尽,希望您看完这封信后,就将其烧掉。

通过这封信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富弼想让对方将信烧掉的原因,因为这幅《儿子帖》,是一份走后门的书信。

富弼是一个生性淡泊的人,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有一次他走在大路上,对面走过来的人将富弼叫住,对方表示“某某人在背后骂你”,富弼却说:“大概是骂别人吧”,对方又说:“人家指名道姓在骂你”,富弼想了想说:“有可能对方和我同名”,当他们两人的对话传出后,背后骂富弼的人忏愧不已,连忙当面对富弼道歉。

从富弼的性格上看,他绝对不是喜欢“显摆”的人,虽然他书法写得非常不错,但不会主动留字,所以他给对方写的《儿子帖》就显得弥足珍贵。

富弼的朋友看到富弼写给自己的《儿子帖》后,他对富绍庭多加关照,并私自将这份书信保存下来,当做传家宝,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

富弼书法写得很好,虽然比不上王羲之,但他却是著名宰相,因此他的书法记载历史,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除了收藏价值外,这幅《儿子帖》还是亲情的体现,故此非常珍贵。

看到《儿子帖》后,有人认为它是富弼灰色人生的记录,因为富弼选择走后门,但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虽然富弼是当朝宰相,但他还是一个父亲,作为一个父亲,他是儿女的靠山,任何一位父亲都会选择为子嗣做出一些牺牲,这才是人之常情,也是真实的历史事实,不容抹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一生敬佩两人:一位是举荐他的晏殊,另一位只给了他12个字
晏殊评说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这首古诗就是告诉世人,贫寒子弟不必羡慕富二代,作者当上了宰相
北宋最诚实的太子老师,后官至宰相,曾大力提携范仲淹等名士
宰相看过此人的文章后,要将女儿嫁给他,此人后来也官至宰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