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固曾为大破匈奴书写《燕然山铭》,但下落成谜,最近才被找到!

公元88年,窦宪率军北伐,远征漠北,自此才彻底地消灭了与大汉纠缠将近三百年的匈奴政权,而最后决定性的一战,被当时的史学家班固记录在了《后汉书·窦融列传附窦宪》中,但是文中所提到的“封山刊石”在两千多年里却一直下落不明。但可喜的是,它竟被考古学家找到了,今天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这两千多年前,灭掉匈奴的“记功碑”。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汉朝四百多年的辉煌历史上,匈奴一直都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自汉朝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就开始了和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战争;直到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的出现,才基本平定了匈奴的祸患;最后到汉宣帝时期,匈奴投降,臣服于汉朝。

但是到了东汉时期,匈奴又开始起来作乱,还一度威胁到大汉的基业;直到汉和帝时期,窦宪消灭了匈奴,国家才进入到了一段长久的和平时期!

当时国舅爷窦宪得罪了窦太后,为了戴罪立功,他主动请求去边塞抗击匈奴,而班固作为军中参谋自然也随军北上。期间,窦宪多次大破匈奴,向北一直打到燕然山(今天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这里可是古代文人墨客寄托“忧愁”的地方,比如唐朝诗人王维写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宋朝词人范仲淹写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其实他们都是和班固学的,因为当时班固就在这里“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广扬帝事,振奋万代”,撰写并雕刻了《燕然山铭》。

由于燕然山面积太大,当时也没有准确的记载地理方位,所以两千多年来,专家们一直都没有找到雕刻《燕然山铭》的准确位置,甚至一度还有人怀疑它的存在。直到最近,专家和学者们才最终确认了雕刻《燕然山铭》的具体位置!2017年8月,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的专家发现了一处汉字摩崖,并邀请中国的专家学者前去考察。于是两国组成的考察队抵达了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杭爱山地处蒙古国的中戈壁省,正是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燕然山一带!经过研究确认,发现这处摩崖石刻正是两千多年前班固在《后汉书》中记载的《燕然山铭》。

这处摩崖石刻宽1.3米,高0.94米,刻在一片红色岩石上,距离地面4米多高;而且这里还是一片无人区,环境十分恶劣,因此才得以保存至今!经过辨析,石刻共计260多个汉字,与《后汉书》中的原文记载全部符合。这片摩崖石刻的发现对于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说明了窦宪消灭了匈奴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二: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就有将功绩雕刻在岩石上的习惯。第三:对于古代书法的研究具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也许就是班固留下来的唯一书法真迹。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燕然山铭》的发现,让我们对战争和历史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想要不被历史忘记,只有发愤图强,努力做出一件让人永远难忘的事儿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月16日,辛德勇带你见识《燕然山铭》的真面目 |上海见新书·序曲
历经近2000年 班固所撰《燕然山铭》摩崖石刻找到了
有关《封燕然山铭》摩崖的三个问题
外国一断崖发现中国汉字,内容被翻译后,中国专家当场湿了眼眶
石坚军:燕然山位置与《燕然山铭》之疑
国外断崖上发现中国汉字,教授杨方看后:如果真找到,就对上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