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时这位高人连用了三个绝招,建成了一千两百米长的跨海大桥!

2018年10月24号,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了,这座大桥被誉为是现代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可是读者们知道古代历史上最早的跨海大桥吗?而且800多年过去了,它还依然屹立不倒!到底是哪座桥呢?今天就让小编给您揭秘,看看这古代桥梁历史上,最最伟大的工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它就是位于福建泉州洛阳江上的洛阳桥,原长约1200米,宽约5米,始建于800多年前的北宋。洛阳江是泉州湾的出海口,史料上记载“水阔五里,波涛滚滚”,如今再看洛阳江也依旧水流湍急。因此就造成了影响两岸百姓往来的一道天堑。两岸虽然有船只往来,但总没有桥路安全和方便。新上任的泉州郡守蔡襄,为了改变现状,造福百姓,他就开始筹建洛阳桥,但重重的困难也随之而来。

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址,在哪里修桥可是个大问题。因为“流速”和“桥长”绝对是矛盾的,如果选择水流速度平缓的地方建桥,那么就意味着江面很宽,所以桥梁也就要修得更长;但如果想缩短桥长,那就要选江面很窄的地方,但这样一来不仅要面对更加湍急的水流,而且还要面对更深的河水。经过数月的考察和测算,最终他才选定一处各方面都较为均衡的桥址。

虽然蔡襄在修桥期间,各种困难接踵而至,但是困难毕竟没有办法多,蔡襄率领着勤劳而智慧的工匠们,最具创造力地发明了三大绝招,也造就了如今我们引以为傲的洛阳桥。

第一绝招:筏型基础法。由于洛阳江水流湍急而且水面较宽,因此导致水下的河床高低不均,如果单独修建孤立的桥基,因受到河水和淤泥的冲击,就会使桥基上的桥墩受力变形,从而影响到整座桥的安全。因此工匠们就利用竹筏的原理,用巨石在河床上铺设一条紧密连接的桥基,然后在上面修桥墩,这样一来桥基和桥墩全都成了一个整体,不会再因为受力而发生局部的沉降或倾斜,另外筏形桥基也具有更高的基土承载力,从而保证了洛阳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到现在,筏型基础的修桥方式,也依然是现代桥梁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

第二绝招:牡蛎固基法。牡蛎是海边很常见一种水生物,如果读者们去过海边的话,就会发现海岸上,都会附着一层厚厚的黑色生物,而且还十分的坚硬,这就是牡蛎。当年修桥没有钢筋混凝土,所以工匠们修完桥基和桥墩后,就在水下投入了大量的牡蛎让它们附着在上面,利用牡蛎吐出的胶结物,固定桥基和桥墩,让石桥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因此在800多年后,洛阳桥还依然能屹立不倒。这在在桥梁历史上也还是首例。

第三绝招:悬机浮运法。这个方法解决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铺设桥面。重达数吨的巨石桥面怎么铺设到桥墩上呢?当时又没有吊车和起重机之类的设备,所以这就又体现了工匠们伟大的“智慧”——向自然借力。因为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潮汐的规律,所以就利用潮汐的力量,用巨木承载着巨石桥面,然后在涨潮的时候,用船把巨石桥面牵引到桥墩上,落潮的时候,就轻而易举的完成了桥面的铺设。

如今的洛阳桥,已经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人们来这里游览的同时也是在感受一下几百年前,工匠们的智慧和勇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也都跨海而立,使得无数天堑都能变成通途,而桥梁所通向的也不仅仅是彼岸了,还有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历经千年仍然完好,古人的智慧令人敬佩!
中国的第一座跨海大桥,其中利用一种动物加固桥梁,千年不倒
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宋朝人利用一种动物加固桥梁,至今千年不倒
闽南游踪:古洛阳桥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 泉州洛阳桥
我国古代著名桥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