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鸩鸟曾是“毒”王,可是后来为何被砒霜取代,只因这三个原因

有个成语,叫做“饮鸩止渴”,意思是喝毒酒解渴,基本等于自杀。所以“鸩”在历史上自古就是剧毒的代名词,而且鸩毒还是人们谈之色变的一种毒药,被誉为是“杀人之王”,但可惜它最后却绝迹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砒霜,那么为什么鸩毒突然就消失了呢?其实有三个原因,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鸩毒来源于一种毒鸟,叫做鸩,根据《尔雅翼》记载,“鸩似鹰而大……食(毒)蛇……其屎溺着石,石皆黄烂。饮水处,百虫吸之皆死……”,所以可见,鸩专门捕食各种毒蛇,哪怕是有剧毒的眼镜蛇,都会成为鸩的“盘中餐”。

所以久而久之,鸩自身也就充满了剧毒,比如它的粪便都能腐蚀石头,它去河边饮水,在它附近喝水的动物都会被毒死。因此,古人就捕捉鸩,用其羽毛泡酒,然后就变成了剧毒的鸩酒。

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就是个善用鸩毒的高手。在刘邦死后,刘盈继位为汉惠帝,所以吕后为了让汉惠帝坐稳皇位,就将赵王刘如意诱骗到长安,然后赐他一杯鸩酒,将其杀害。

还有篡汉的王莽,也惯用鸩毒,比如他杀死汉平帝刘衎的时候,就是在酒中下了鸩毒,毫无防备的汉平帝一饮而尽,没多久便一命呜呼,然后王莽就立了“傻”皇帝子婴。

其实在春秋时期,鸩毒也十分流行,比如晋献公的一位妃子,叫做骊姬,就差点用鸩酒将太子申生杀害,幸亏被晋献公识破,若不然申生也死的很难看。另外,除了他杀之外,还有自杀,比如秦朝的吕不韦,就是饮鸩自杀的,这种鸩毒无色无味,喝下去除了咽喉好像被烫了一下,基本没有痛苦,可是却有一个最厉害的地方,追魂夺命在转睫之间。

既然鸩毒如此的厉害,可以杀人于无形之中,那么为什么后来就被砒霜取代了呢?小编分析了一下,主要有这三个原因:

第一:鸩鸟灭绝了。

因为鸩鸟能制作鸩毒,所以在古代,这种鸟可以卖个好价钱,因此也就有很多人去捕捉它。鸩鸟本身就是一种稀有的物种,不仅数量极少,而且繁殖率也很低,所以很快也就灭绝了。

第二:鸩鸟进化了。

这里的进化,指代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为鸩鸟中有捕食毒蛇的,也有不捕食毒蛇的,而捕食毒蛇的鸩鸟因为可以制作鸩毒,就被捕杀殆尽,所以只有不捕食毒蛇的鸩鸟能生存下来,并且将这种基因性状传递到下一代,导致最后生存下来的鸩鸟,也就没有毒了。

第三:制造鸩毒代价大。

鸩鸟浑身是毒,别说被咬一口,或者被抓一下,甚至吸入了鸩鸟呼出的空气,都有可能中毒而死,所以在捕鸩制毒的过程中,常常会让自己丧命。而剧毒的砒霜,则是由自然界的矿物质,所以制作起来简单便捷,不会伤及自己。

由此,小编不由的想到了一句话,“害人者终害己”,很多古人本想用鸩毒去害别人,别人没害成,自己却因此而丧命,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喝鸩酒死的快,电视剧也不全是骗人的
请问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什么?
古代常见的九大毒药之鸠毒, 究竟有多厉害?
由饮鸩止渴解读 鸩是一种什么生物
鸩酒、鹤顶红、曼陀罗、断肠草、见血封喉,这些都是什么毒物?
历史考证:曾经身中剧毒的修佛高人和修道高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