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琥珀雕刻的“蚕蛹”经过研究,还有深藏的意义

琥珀从古以来就是一种很受人们喜欢的宝石。它形成于距今4500万年到9900万年之间,在我国古代,被认为是老虎流下的眼泪。千百年来,人们用琥珀制成做成各种饰品,这些东西,都成了价值不菲的宝贝。在神秘的契丹国古墓中,琥珀还被雕刻出一种生物,您知道那是什么生物吗?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吧。

这事儿得从一座古墓说起。1986年,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境内的青龙山附近,工人们在准备修一座水库。就在挖土方作业时,却意外地发现了地下的一座辽代古墓。古墓是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的合葬墓,最难得的是,这座古墓保存完好,成功地躲过了盗墓贼的袭扰。考古专家从这座古墓里出土了近2000件契丹文物。这些金银器,玉石器,还有漆木器等等的随葬品,还有那些历经千年岁月的巨幅壁画,向世人完整地展示的神秘的契丹文化,被称为“契丹文化奇迹”。

在琳琅满目的出土珍宝中,有八枚蚕蛹形琥珀十分特别。这些蚕蛹形琥珀形状写实,每枚长4.5厘米左右,宽1.5厘米左右。色泽、形态逼真,做工十分精美。更有意思的是,经过研究,蚕蛹的原料还不是国产的,而是遥远的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进口的。

今天小编要和您说的不是这

如何精美。小编的问题是,为什么在陈国公主的墓中,会有这些蚕蛹形琥珀。难道仅仅是陈国公主生前的玩具吗?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是——不是。

蚕蛹形琥珀是契丹人一种独特墓葬风俗。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的陪葬物里有一种常见的玉器,叫玉含蝉。玉含蝉通常含在死者的口中,因为古人一直认为玉能让死者的尸骨不腐,这同金缕玉衣一个道理。古人认为用玉把死者的嘴巴等部位塞住,能让死者的灵魂不散。而将玉雕刻成蝉的样子,一是取自它清脆的鸣叫,二是希望死者能如蝉一样,羽化重生。

契丹人学到了中原的文化,又把它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琥珀蚕蛹就出现了。而陈国公主墓里的蚕蛹形琥珀,事实上已便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首先,契丹人会觉得,蚕蛹圆润样子,代表的就是一种富足的生活。陈国公主在辽代皇帝的孙女,不仅生来含着金钥匙,而且自小十分受宠,年纪轻轻就多次荣获封号。虽然生前荣华不尽,可却18岁花季年龄就凋谢,亲人怎能不希望她死后依旧富足呢。

其次,蚕蛹的前身是蚕,它可以提供蚕丝,可以做成高档衣服。拥有了蚕蛹,就等于拥有了穿不尽的高档衣服,比照陈国公主的身份和地位,在视死如生的古代,亲人们在给古墓里公主留下了大批的日用珍宝,当然也就少不了留下代表着尽不尽的——蚕蛹。

最后一点,同玉含蝉相似。在真实世界里,契丹人认为蛹是生命的源头,蚕蛹总有一天会带着人们的希望,破茧而出,开始新生。所以不管是百姓也好,皇族也罢,面对逝去的生命,在悲痛之余,就会通过这个代表着重生的蚕蛹形琥珀,把希望寄托在逝者死后灵魂的重生。

从这几件蚕蛹形琥珀上,我们看到了与中原文化相似,又多有不同的契丹文化。其实,虽然人类文明和思想大致相似,但因为地域、传统和文化的不同,一个民族总有一个民族自身的特点。小编以为,这就是人类总体文明的魅力所在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主墓出土3000多件陪葬品,其中一串琥珀项链,成为最珍贵的文物
陈国公主
18岁公主墓出土一个杯子, 后成国家一级文物, 大家都说是穿越了
内蒙古境内出土一座辽国古墓,专家:找了一千多年,终于找到了
UC头条:内蒙古一座古墓, 挖出一对恩爱夫妻, 考古家: 1000年, 终于找到了
内蒙古出土夫妻合葬墓,两人相互依偎1000多年,专家:终于找到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