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武官的腰带上系着七宝,其中契苾真、哕厥都是什么怪异的东西

对于今天的军谜来说,战术腰带并不陌生。它采用结实,轻便,耐磨的尼龙材质,强调人体工程学,实行模块化设计,可以携带军人或警察,以及特种人员工作需要的各种装备,保证各种任务的完成。可是,您知道吗?这种战术腰带其实早在我国唐朝就有了,而唐朝时的战术腰带是什么样的呢?它上面又挂着哪些东西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唐朝,腰带是武官的必佩之物,而且,还有一个十分优美的名字,叫蹀躞带。根据历史考证,蹀躞带最早应该出现在战国时代,发明者是当时的胡人骑士。因为生活上经常的迁移,也因为胡人骑士们的马上战争的需要,就将一些常用的物件挂在腰上,最后形成了一种特殊形式的服饰。后来,这种服饰逐渐转入内陆。到了唐朝,蹀躞带不仅为武官必备,而且还有了专门的规定“大带制度”。朝廷明文规定,用蹀躞带上的装饰品质地和数量来区别官品等级。比如,一品官以下佩带刀子,砺石,三品以上佩玉带,四五品佩金带,六七品佩银带等。

在唐朝,蹀躞带上通常要挂七种物件,因此,又叫蹀躞七事。都有哪七种物件呢?有佩刀、刀子、蛎石、契苾真、哕厥、竹筒、火石。接下来,小编一件一件给大家讲。佩刀不用多说,随身兵刃,武将必备的标志和装备。刀子是啥?有读者会问,不是有佩刀吗?这么说吧,佩刀如同今天的步枪,而这里所说的刀子,其实是一种匕首之类的小型刀具,可以说是武将的标准装备。还有一种说法,蹀躞带不是从战国时开始传下来的吗?在没有发明毛笔的时代,刀子还是一种改错字的工具,相当于今天的橡皮擦。

而砺石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了,当然是磨刀用的。古代的金属工艺还不发达,刀是要经常磨的,否则不快还好说,长出锈来,可能就不好看了。再说竹筒,也有叫针筒。但不管叫哪一种,其实都相当于今天的文件带。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纸张文件,或者是帛书装进竹筒里,即便于随身携带,又可防止遭到破坏。火石也好理解,就是今天的火柴和打火机,不管走到哪里,随时随地可以取火,当然,不是为了吸烟。

以上这五样都简单说了一遍,可契苾真、哕厥是什么玩意呢?先说契苾真。根据目前已有的史料,先要纠正一下,这里所说的契苾真,其实更可能是契苾针。契苾,本是铁勒族的部落之一,发源于鲜卑,是一个十分强悍而善战的游牧民族。在唐朝的贞观年间,契苾部落归附唐朝,被安置在今天的甘肃 地区。这个部落战斗力很强,可他们的文化却很落后,写字基本用刻,类似于秦汉时代的书刀。于是,一种专门用来刻字的楔子--契苾针,就成了官员的标准配备。我们的大唐很开放,不仅把契苾部落收纳进来,同时也把契苾针留了下来。

再说最后一件,哕厥。在整个蹀躞七事中,小编认为最有意思的就是哕厥。它其实就是一种用来解绳结的工具——觽。外型基本上是一种弯曲的锥子。读到这里,有的读者又可能要问,武将,不是打包的工人,干嘛要随身带一个用来解绳结的锥子?其实这个哕厥可大有来头,至少可追溯到周朝。在那时,贵族,官员们十分讲究礼节,穿衣系带时,为防止衣带散开,走光而失礼,经常要将衣带打成死结。这样一来,走光是避免了,可解开时就难了。于是,就有了专门用来解绳结的哕厥。所以,不要小看这个解绳结的锥子,它可是用象骨,玉石制成的贵重物件。

而唐朝武将将哕厥作为必佩之物,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取其能够解开死结的意思。尽管是不怕死的武将,仍然希望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顺利解决。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人的腰带并不简单,堪比爱马仕
古玉拾粹(第九期)--隋唐玉器(上篇)
世界丨邓淑苹:玉带——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文化结晶
玉制腰带功能演化:由实用性转向身份表征之发展
故宫有70多口水井,如果清理井底会有文物出现吗?
杜牧苏轼的怀古与走进现场看考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