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艺谋电影中的“情与欲”,是他压抑的青春和自我
    【作者:叶公子】

    2020年下半年,是张艺谋颇为活跃的半年。
    预估,由他指导的《悬崖之上》《坚如磐石》和《一秒钟》都会陆续上映。
    另一部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战争片《最冷的枪》也刚刚立项,张艺谋也在马不停蹄地筹拍。
    前阵子,有记者采访张艺谋,他自曝一天只能睡2-3小时,工作强度非常大。


    张艺谋今年恰好70岁,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人早已经颐养天年,但张艺谋依旧奔波在创作的路上,不知身体是否能撑住?
    张艺谋曾在自传中说:人这一生,一定要有梦想,但梦想不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应该是具体的、现实的。
    或许,70岁的张艺谋,恰好是凭着这种对梦想的追求,才能一直坚持。


    一、社会环境对张艺谋性格的影响
    张艺谋因《红高粱》一举成名,用独特的电影魅力征服了全世界。
    此后多年,张艺谋又连续拍摄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等,都颇为知名。
    细观张艺谋早期的电影作品,大多都比较压抑,不管是色彩构图,还是故事框架,大多都和封建社会有一定的关联。

    《菊豆》剧照

    特别是早期的《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几乎全部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这两部电影的拍摄画面,也多以黑、白、灰和红为主,庄严又肃穆,体现了环境对人性的压制。
    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翘楚,张艺谋经历过那段动荡岁月,对社会、人性和环境,都有自己深刻的反思。
    而他的电影,也间接反射了张艺谋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的性格和人生的影响。

    《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照

    二、张艺谋压抑的少年时光
    张艺谋在上中学之前,一直过得无忧无虑,他的爷爷是临潼的地主,家里虽遭受过土匪的洗劫,但仍旧家底丰厚。
    为了让家里更有底气,他爷爷带着三个儿子搬到南京,将三个孩子全部送进了黄埔军校。
    后来,这三个儿子全部成了“国军”,老大老二到处奔波,老三则成了后勤上的军需官。
    战争结束后,老大不幸战死,老二跟着去了台湾,家里只留下了老三,也就是张艺谋的父亲。

    张艺谋爷爷奶奶和家人

    时光流逝,运动开始了,张艺谋一家人成了“边缘人物”,家里大人经常被拉出去斗,而张艺谋在学校也成了惊弓之鸟。
    在此之前,张艺谋一直是班干部,学习很好,还会画画,家里也有钱,很受周围人的欢迎。
    但随着运动的爆发,一切都变了。张艺谋失去了所有,成了一个每天活在恐惧中的人。
    身边的同学们开始疏远他,任何人都不想和他说话,他成了一个毫无用处的人。
    他曾在自传中说:“最可怕的是那种'不被需要’的感觉,仿佛随时会被抛弃。”


    为了跟上“进步”的步伐,他拼命练习画画、写字,希望能对组织有帮助。
    也恰恰是因为他能画画,后来被组织“征用”,成了专门写大字报和画主席像的人,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虽然他经常被人呼来喝去,经常被人嫌弃,但却找到了在夹缝中生存的技巧,后来并未受过过多的苛待。
    但那种压抑的感觉,小心翼翼的处事方式,却伴随了张艺谋的整个少年时期。


    三、战战兢兢的青年时光
    中学毕业后,张艺谋被下放到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去之前,他就准备好了毛笔和颜料,准备给老乡们一个好印象。
    刚到村里,他就挨家挨户在木门上画主席像,得到了全村人的夸奖,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多年后,张艺谋自述:“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个工具,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在乾县农村,张艺谋呆了三年,但却并未放下画画这项技能,成了远近闻名的画画小能手。
    在农村的生活虽然劳累、压抑,但好在身边有肖华的陪伴,成了他青年时光中难得的一束光。
    也是在这里的窑洞中,他和肖华相恋,并一起回到城里,结为夫妇。
    多年后,张艺谋因为拍摄《红高粱》和巩俐相恋,在写给巩俐的信中说“我和肖华的婚姻是插队时的错误”,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因为在那个时期,他确实非常“需要”肖华。


    因为有文体特长,张艺谋在1971年被特招进棉纺厂当工人,实现了人生飞跃。
    但在这里,他依旧是最特殊的一个,全厂开大会,要求“不是党团员的都出去”,结果全厂只有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出去,那种场景特别尴尬,让他一生难忘。
    这时候,张艺谋依旧备受出身的困扰,依旧和身边的人格格不入,只有肖华陪在他的身边。


    好在,此时的张艺谋已经慢慢长大,明白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
    幸运的是,厂里有很多喜欢画画的人,张艺谋开始跟他们交流,并在这里爱上了摄影。
    在棉纺厂的7年间,虽然过得很压抑,但张艺谋却学到了很多关于画画和摄影的东西,为他后续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四、艰难的大学时光
    1978年,各大学开始自主招生,张艺谋起初并未报希望,一是因为他只有初中文化,多年过去也忘了七七八八;二是他出身不好,很多大学都不会要他。
    但此时的张艺谋,经过四五年的学习,摄影技术已经成为厂里的翘楚,其构图和创意时常得到周围人的夸赞,有人便建议他去考摄影系。
    心里的火苗一旦产生,是怎么也扑不灭的,张艺谋开始发动全家找关系,一定要去上大学。


    而肖华的表哥王涤寰在北京做记者,认识一个叫白雪石的画家,而这位画家和文化部长黄镇认识。
    随后,张艺谋将多年的优秀摄影作品整理成册,辗转送到了黄镇部长手中。
    黄镇部长被张艺谋的才华打动,将他特招进了北电摄影系。
    虽然进了摄影系,但有同学却“因为走后门被告发”导致劝退,张艺谋也非常紧张。


    在校的第一年,他一直战战兢兢,生怕被学校劝退。学校也曾找过他谈话,表示一旦有人反映,他就必须离开学校。
    过了大半年,学校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又有领导找他“可以念完大学,但不会发毕业证”,张艺谋才终于将心放到了肚子里。
    毕业后,张艺谋被分到广西电影制片厂,颇受重用,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等影片,证明了自己的摄影能力,随后又转型做了导演。


    五、张艺谋电影的变化
    张艺谋的摄影技术,在前期完全是自学,拿着卖血买来的相机,他格外珍惜,也格外爱钻研。
    每天除了上班,他就拿着相机去田埂上、河边、校园里拍摄;除了练手儿,他还五年如一日地读摄影书,每一本借来的书,他都会手抄一遍,以此来加深记忆。
    上大学的四年间,他饥渴地阅读各种书籍,看国内外的各种电影,来弥补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


    现今,有很多人骂张艺谋“江郎才尽”,骂他拍烂片,但这些所有的背后,是他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付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张艺谋的摄影作品,构图大气、恢弘,和他前期常年练习摄影构图有很大的关系。
    上中学时、插队时、上大学时,张艺谋的周围环境一直是压抑的,他的性格中也自带压抑分子,呈现在了他的作品中。
    直至成名后,被鲜花和掌声包围后,张艺谋的性格才逐步转变,便诞生了《有话好好说》这部轻喜剧。


    但这些转变却有好有坏,好的是他的作品越来越好,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坏的是,他人性中苦苦压抑的东西,也逐渐显露出来。
    他想逃离和肖华的婚姻,想逃离以前的生活环境,想得到心灵的自由和改变。
    于是,便有了巩俐的出现,有了常驻北京不回家的举动,有了要离婚的想法。


    张艺谋在留给肖华的信中说:
    “我的感情已回不来了,我想和她在一起。陈世美也好,王八蛋也罢,我不是为了被人而活,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我就是想换一种活法儿!”
    张艺谋在信中的呐喊,与其说是与肖华的诀别,不如说是他对命运的嘶吼,对过往的抗争。
    张艺谋电影中压抑的情和欲,既是他电影的一种呈现形式,也是他对自己压抑的青春和自我的表达。


    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对青年时期的环境有所芥蒂,因为那时候,他都是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活”。现今,他终于有了资本,可以放肆表达一下自我,何乐而不为?
    而他和巩俐的结合,则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用情感、欲望来发泄自己的反抗,对美好的向往,他觉得自己值得!
    《红高粱》中,张艺谋嘶吼着唱“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未尝不是对自己的鼓励,希望自己能大胆的前进,大胆的摆脱过往,活得潇洒一些。


    只是,张艺谋对自我的释放,既毁了肖华,也耽误了巩俐。但他对中国电影事业的推动,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代造就了张艺谋,让他的前半生压抑、挣扎,但却以此为基石,进而拍摄了一些好作品;安逸舒适却毁了张艺谋,让他的后半生得到了放松,电影水平也在逐步下降。
    希望2020年的《悬崖之上》、《坚如磐石》和《一秒钟》,能让观众眼前一亮,不枉“国师”二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巩俐
30年前,张艺谋到底有多宠巩俐,一张亲密合照流出,酸了
“丑男”张艺谋凭啥能征服三任美妻?
张艺谋女儿片场偶遇巩俐,谁注意到她对巩俐的称呼?暴露真实教养
张艺谋常用的口头语是“他妈的”和“牛逼”
1987年巩俐写给张艺谋的情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