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视界】香江與“本地人”的那些事|文/佩英(新西蘭)

香江與“本地人”的那些事

文/佩英(新西蘭)

上圖為東江兩大水庫之一的新豐江水庫

上圖為東江兩大水庫之一的楓樹壩水庫

香港,東方之珠。她,如一個美人,時而千嬌百媚,風華絕代,;時而隱身幕後,艷光幽幽。有人愛她,有人恨她,有人愛恨交加。她默默不語,佇立在珠江口,看世事滄桑,觀風雲變幻。

說到香港,不得不提東江。這條珠江的支流,流經粵東的大部分地區:和平、龍川、惠陽、東莞、寶安。說東江是香港的命門,一點不為過。從五十年代末開始,東江水一直是香港人的主要供水來源。

東江流域生活著四千萬的人口,其中惠陽、寶安(今稱深圳)這些最靠近香港的區域,原住民們稱自己為“本地人”,因為他們說客家話,並非通用的粵語。

我是十八歲以後出來省城讀書時,才開口說粵語的。當然,從小用魚骨天線收看香港電視,聽粵語歌曲,追香港明星,粵語是耳熟能詳的。香港雖近為鄰,卻似遠在天邊。她像一位蒙面紗的女郎,面龐若隱若現,朦朦朧朧,始終不見真容。

最早知道香港的存在,是在我三、四歲時,這要從一手帶大我的奶奶說起。奶奶愛回憶往事:憶苦思甜。那些年她一直絮絮叨叨不忘提醒孩子們:我們是喝東江水長大的。祖上世代在東江走船幫。那時,交通不發達,水路是最重要的運輸途徑,惠州、東莞、香港是粵東極為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可在1938年的秋天,日本人從惠州大亞灣強攻,雖然由“本地人”組成的東江縱隊(抗日游擊隊)拼死抵抗,死傷、被俘無數,終是不敵日軍。日本人登陸成功后,第一時間就是切斷這條命脈,封鎖水路。爺爺失業了。幸好,日本人忌憚英國人,沒敢直接拿下香港,香港比內地多了三年的和平時光,至太平洋戰爭爆發的1941年秋,香港淪陷。奶奶被迫拿起一根扁擔,開始日据七年的水客生涯。她與很多本地人一起,早上挑一擔鹽巴,抄鄉間小道,下午抵香港。第二天,挑回用鹽巴換來的布匹,日夜兼程趕回家。第三天一早,趕緊到集市用布匹換回一袋米和兩條鹹魚。家裡有孩子嗷嗷待哺,一家老小正等米下鍋。這,就是最早期的“水客”--那些去香港低買、到內地高賣討生活的人。

每次說起這些,奶奶都不勝唏噓。香港,在我幼小的心中有了特殊的分量,似乎是一個庇護所。

數年後,香港再次走進記憶。我十歲那年的春節,家裡突然來了一位港客:我的三舅。同行的有一位個子很高的時髦女士,他的新婚妻子。舅舅大包頭,喇叭褲,年輕的舅媽身著一件大紅毛衣,長髮微捲,搽淡淡口紅,是當年我見過的最時尚女子。舅舅這趟回鄉真把我們嚇了一跳!只記得小時候,家裡有好多位舅舅,何時少了一位我們竟然不知曉?長大後才明白,其實這是大人有心所為,不讓更多人知道舅舅的下落。舅舅當年是知青,下鄉的生產隊終年無飽飯。飢腸轆轆的他,有一天,再也熬不住了,冒著生命危險,成了一名“偷渡犯”。他抄一條只有“本地人”知道的山間小路,趁月黑風高,取陸路到了香港。之後的八年,別說回家,他甚至連信也不敢寫,均由朋友輾轉告知家人他的消息。他害怕連累我們。當然,這些事家裡人對我們小孩子只字不提。後來,舅舅每年都回家過年。我出國的那年夏天,特意取道香港,在舅舅處生活了一個月,一睹傳說中東方之珠的風采。

二十年前的香港,秩序井然,街上行人雖多,卻彬彬有禮。商店琳瑯滿目,許多商品從未見過,讓人歎為觀止。三舅專門買來一條三文魚(這也是我從未見過的),他用三種方法烹製:魚肉刺身、豉汁蒸魚腩,魚頭魚尾和骨頭一起煲湯。我記得那條魚花了一百五十元港幣,剛好是大學剛畢業的我一個月的工資(記得港幣兌人民幣是一比一點二,港幣比人民幣值錢),我咂舌。當時已身為香港公務員的舅舅微笑著叫我儘管享受美食,說這是小錢。我驚歎香港的繁華和富裕。我終於理解了當年舅舅為何要偷渡:生活所迫。

一年後,我收到遠在英國劍橋大學讀書的表妹(三舅的女兒)的來信,說三舅罹患癌症,已離開人世。最後的半年,他知時日無多,是回鄉度過的。離世時有外婆和所有親人在身邊,走得很安詳。他的骨灰一半撒在東江,一半供在家族墓地,墓碑面向東方:香江。那裡,他渡過了生命中的美好時光。

淚水悄然落下。一代又一代,本地人出走香江,各有辛酸。羅湖橋把東江分割成兩岸,血脈親情卻從未分開過。

上圖為東江供水香港管道圖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今,河這邊的“本地”已今非昔比。過關處依舊可見人們提著大包小包,但他們提的已不是保暖、蔽體用的布和關乎生死存亡的大米,而是LV包和各式名牌奢侈品。一隊隊觀光旅遊團,魚貫而去。而從香江對岸進來越來越多的人,在“本地”就業、結婚生子、安家落戶。香江,已不再是那位蒙紗的神秘女郎。她,已是鄰家小妹了。

“本地人” 的故事而今已成歷史,客家話亦已式微。而今走在香港、深圳、惠州、東莞的街頭,聽到的是國語、粵語甚至英語。世事變遷,唯一不變的,是香港和“本地人”,依舊同飲一江水,同享一輪月,同寫一樣的文字,雖然有繁體和簡體之分。

上圖為東江在惠州與東莞處廣九鐵路石龍南橋

上圖為旅遊勝地的大亞灣

香港左龙右虎国际诗书画研究会组织结构(拟)

荣誉顾问:鍾建新(港)、左平、谭成珠(港)、桂清扬、胡正云、易人、周庆明(美)、李云岱

荣誉副主席:赵军、王庭南

副主席:李国苓、马文佳

常务副秘书长:陈玉玲(港)、周新生

副秘书长:播音、山风

【香港视界】编委会

排名不分先后


顾问:周庆明(美)易人、胡正云、余式权(意)、桂清扬、张骏曜(港)、左平、谭成珠(港)、王庭南、李云岱、胡树新、鍾建新(港)、赵军

荣誉编委:刘成宏、黄发滨、胡风楚月、杨岸森、维港泊人(香港)、无牵无挂(奥地利)

編委:播音、吴桂香、阮圆圆、郭英杰(美)、蒋卫平、羊鸣、未远、汪寻洲、山风、仿若、杨飞鹏、周新生、胡永贤、张宗明、陈玉玲(港)、李国苓、张林春、刘宗军、马文佳


说明:点击姓名链接可更多了解编委(完善链接中)

法律顾问:王印强


【香港视界】是香港国际名师名家名人联合会、香港左龙右虎国际诗书画研究会、国际城市文学学会(香港)、玲珑画苑等文学艺术机构联合主办以“弘扬中华正气文学艺术为己任”的文学艺术综合性平台。

本期编辑:大贺

可以受用一生的九句画与话(值得一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晨讀香江】2018年2月16日
從地名談港、澳
香江冷月 | 抗日戰爭下的香港百態
香江浮世绘,枭雄名利场
曾经芳名震香江 谢霆锋妈妈狄波拉年轻时候到底有多漂亮?
《香港诗词文艺刊》第181期 寫在廣深港高鐵通車前夕诗友唱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