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四大家特展─沈周 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览概述
明代中期江南地区经济富庶,文艺高度发展,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绘画成就卓越,人称「明四大家」。本院典藏明四大家书画作品数量可观,品质精良,是以于今年策划一系列特展,将分四期展出,以完整呈现四家艺术发展的面貌。本期以四家之首的沈周为题,精选本院所藏沈周书画及其师友作品,藉以彰显沈周的艺术源流与成就。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苏州府长洲县相城人,生于明宣德二年(1427),卒于明正德四年(1509),享年八十三岁。家族世居长洲,祖沈孟渊、父沈恒吉、伯父沈贞吉皆未出仕,蒐藏甚丰,以诗文、书画著称,并积极参与各项文艺活动。
沈周自幼过目成诵,聪慧绝人。少从陈宽学,既长,广涉经传子史百家,兼及医方卜筮,乃至野史传奇等。诗文、书画俱有所成。受家族薰染,亦热衷于文物鑑赏收藏。其为人敦厚谦和,一生不应科举,以奉养亲族为由,多次辞却出仕机会,隐居为乐。沈周虽称隐士,但与苏州士人往来密切,不仅诗画唱和,更常结伴出游,徜徉于苏州附近湖光美景。往来的师友,如吴宽、王鏊等,都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富收藏,好品鑑,经常相互交流,并观览题咏,这些艺文活动形塑了苏州吴门画风重要的文化底蕴。
此特展规划「沈周的艺术渊源」、「沈周的书法艺术」和「沈周的画艺特色」三个单元,藉以钩陈沈周师友文艺与收藏概况、书法成就以及画艺发展脉络。其中,〈写生册〉笔墨酣畅,乃沉周写意杰作,是以单独闢室陈列。此次展出约六十馀组件,概括了沈周艺术的全貌。
沈周的艺术渊源
苏州地区旧称「吴中」、「吴郡」,元末政局纷乱,大批文人雅士迁移江南,避居苏州。明太祖朱元璋逐元而有天下,为了巩固皇朝,实行君主集权政策。由于出身吴地之张士诚曾与朱元璋各自抗元,角逐中原,故明朝成立后,苏州百姓在政治与经济上备受压迫,与沈周父、祖辈时有往来的文人艺术家如陈汝言、王蒙、徐贲、王绂等,先后均遭朝廷藉故杀害或流放。在此专制统治的风气之下,明代早期苏州文士纷纷寄情山林庭园,以诗书画自娱,笔墨风格虽追随元四大家,但逐渐变元人疏简放逸为文雅蕴藉,为当时文人逸士思想与生活的写照。当时书画家的代表人物有沈贞吉、沈恒吉、杜琼、刘珏、姚绶等人,均以诗画闻名吴中,堪称「吴门先驱」。其中,沈贞吉、恒吉是沈周之伯、父, 而杜琼、刘珏则与沈周亦师亦友,他们的艺术风貌对沈周的诗文书画均有所影响。
明代中期,苏州工商经济逐渐复甦,民众生活日益富裕,文化艺术随之振兴。此时,深具文化艺术涵养的吴门文士如沈周、吴宽、黄云、李应祯、史鑑、祝允明、文徵明等,经常群聚诗画酬唱,饮宴游园、品赏鑑藏。他们彼此或为师生、姻亲、世交,形成错综複杂的人际网络与团体。在这种文化氛围的薰陶下,遂孕育出沈周精湛的书画艺术,成为当时艺坛的祭酒,影响后世甚钜。
明 沈周 致应龙先生亲谊尺牍 册
沈周不仅是吴门画派的杰出领袖,亦为吴门书派的先导者之一,与吴越知名人士多所交游。
此札写予黄云。黄云,字应龙,苏州府昆山人,诗文书艺皆爲时所重,尝与沈周、文徵明等赋咏酬唱。文中所谓「大参张先生」乃指张穆(1415-1487)。张穆,字敬之,正统四年(1439)进士,成化初进浙江参政,因称之。又言及「山谷书」,乃深受沉、黄推崇之北宋黄庭坚,二人均力学其书风。此札用笔已无早年的秀丽之姿,用笔苍劲挺健,结体紧结,应为中年以后之作。
释文:两辱枉顾。足仞雅爱。又辱佳章继至。别来多在病乡寥落。无以为怀得欢。且半年三病。诗未能请教。并酬勤勤耳。大参张先生闻小恙。不识平复否。中吴纪闻。曾检得出否。薛公所得山谷书无恙否。于林行促。草草奉问不宣。眷末沉周再拜。应龙先生亲谊足下。
沈周的书法艺术
沈周早年的书风承袭自家族与苏州地区流传的赵孟頫书风,秀丽中带拙趣,中年开始掺用宋人笔法,积极摆脱流美的传统书风,后来专以黄庭坚为学习对象,从而发展出他的独特书风,与吴宽、李应祯等均为当时的代表性书家。历代学习黄庭坚书风不乏其人,苏州也有学习黄庭坚的风尚,但以沈周最具代表性且成就最高。沈周的行书用笔苍劲而厚重,结体瘦硬有神,书风刚健清奇而无俗态,望之凛然,有如其高尚的人格。尽管沈周书法成就不及其绘画,且长期为画名所掩,不过仍有其特殊的时代意义与艺术贡献,他的黄庭坚体、吴宽的苏轼体、与李应祯的米芾式书风,都代表当时文人极力摆脱台阁体所做的努力,他们的身体力行不仅成为最佳示范,同时也引领著下一代的书法家开创出辉煌的吴门书法。
除了精通绘画与书法外,沈周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老年诗风更是挥洒淋漓,自写天趣,不事雕饰而自然脱俗。沈周一生淡泊名利,寄情于笔墨山水间,画成后则于幅上自书诗文,藉以感怀抒情,可谓图文并茂。对于沈周而言,诗意、绘画与书法三者已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名副其实的诗书画三绝。明末李日华称其「绘事超奇,书法雄丽,吟情洒落」。
明 沈周 化鬚疏 卷28.4×463.5厘米
此作缘起于沈周友人赵鸣玉没有鬍子,姚存道请沉周作此疏,向美髯公周宗道劝募求助,希望他可以分给赵鸣玉十茎鬍子,以补其不足。虽然名为疏文,内容却是充满诙谐与戏谑,显露出这些文人间的幽默感与深厚交情。沈周除了煞有介事地引经据典大作文章外,还以精谨的大行书抄写,令人读来更加莞薾。此作用笔苍劲沉著,体势挺拔,线条屈伸有致,精神换发,深得黄庭坚书法神韵。外观虽近黄庭坚,然点画用笔更加迟涩挺劲,自成一格,为沉周大行书之传世代表作。
沈周的画艺特色
周诗书画均精,尤以绘画最为人称道。沈周的绘画师承始自家学,后入杜琼门下,又因家藏甚丰,藉临摹古画汲取养分,融汇宋元名家风格,而成自我面貌。绘画题材丰富多元,无论山水人物、蔬果花鸟皆有得意之笔。此次展出院藏早、中、晚期沈周绘画作品,当能观察沈周画艺发展全貌。
沈周的山水画以元人风格为基础,更创新局。如作于四十一岁(1467)的〈庐山高〉,虽使用王蒙式繁密的皴笔,但展现全新的生命力。〈策杖图〉、〈溪桥访友〉等整合黄公望、倪攒二家的山型样式,进而营造出秀丽的特质。〈扁舟诗思〉、〈夜坐图〉等,又将吴镇的质朴拙趣,转化为清新潇洒的面目。在一些小品中,类似〈富春山居图〉的山体时有所见,是沉周曾收藏并临写此黄公望名蹟的最佳例证。此外,沈周对于米氏云山、马夏风格也不陌生。
沈周同时是明代写意花鸟画风的开创者,他承继南宋水墨蔬果花卉传统,强调淋漓水墨,用笔潇洒自在,且擅长观物生趣,凡日常所见皆能随笔赋形,物象生动新颖。沉周题诗又多富寓意,诗画相互辉映,展现出文人的艺术精诣。
明 沈周 庐山高 轴 193.8×98.1厘米
画上篆题「庐山高」并长诗一首,是沈周于成化三年(一四六七)藉庐山的浩荡气势,贺其师陈宽七十大寿之作。画面描绘一处耸峙群山涧谷,上方远处群峰连绵,中景山体细分紧凑,其间瀑布流洩而下,一旁岩壁正面留白、侧面略染,将谷涧浩荡水气一表无遗。
全幅藉元代王蒙扭动繁密的皴笔表现山石质面,展现山水生命力。瀑布下有一人伫立,其身形渺小,旁又用高耸松树衬映,使其所仰望的庐山更显高耸,如有充沛能量与之呼应。画中山水景致与长篇题诗,以形象和文字两相呼应,呈现沈周对师长的孺慕景仰之情。
明 沈周 参天特秀 轴 156×67.1厘米
本幅描绘高耸松树一株。但构图别出心裁,与传统描绘松树的传统构图不同,沉周并未描绘松树的全貌,仅画出此松树枝干上段部份,没有画出根部,也没有表现顶端,以及倾于一侧的三两松枝。
沈周以狂放墨笔勾画枝干,藉劲细用笔铺就针叶,透过淋漓笔墨的明暗对比,充分展现出参天直上的松树动势姿态。正符合沈周自题诗句「参天直上有奇气」的松树形貌,也在称讚得画之人有如「大材」的寓意。依据沈周题跋,此轴于一四七九年为刘献之所作,七年后刘氏又转赠陈凤翔。
明 沈周 溪桥访友 轴 130.6×47.5厘米
此轴并无纪年,学者曾据其书风推测是五十四岁(约一四八○年)之作。画中高耸的山体斜倾出奇,透过留白而构筑出的山顶平台,让人联想到黄公望的山水样式。不过沉周笔墨较为简约,更接近吴镇的用笔特色。山体的层迭与皴点之运用,都显示出沈周对吴镇画风的熟稔。
此画为贞父作,推测即是时任官南京的毛呈(贞甫)。沈周诗称「白下长洲不相及」,白下即南京古地名。毛呈与沈周同为苏州士人,从贺甫学易。一四八七年取得进士后任南京工科给事中。沈周诗集中有诗赠毛呈,为毛母祝寿,显示两人早有往来。
明 沈周 蕉阴横琴 册
沈周的扇面以清雅意趣见长,此幅人物小品更属其中佳作。此帧右侧为庭石芭蕉,下有一位文士抱琴独坐。左侧虽见坡石地面,但由五言题诗据满上方空幅。在扇面左右两侧,形成诗画相互映衬的视觉效果,构图深具巧思。
诗文题「蕉下不生暑,坐生千古心。抱琴未须鼓,天地自知音。」字裡行间流露著沉周豁然体悟世道,即使抱著琴而未弹奏,在这天地之间,亦已能获得回响。画中文士身形在蕉石对比之下虽显微小,但其流露的达观自得情态,透过诗文却更清晰地相互呼应。
明 沈周 夜坐图 轴 84.8×21.8厘米
此轴上半为沈周〈夜坐记〉约四百五十字,篇中详述沉周于静夜醒后安坐沉思之所得,旨在强调心志澄清有助益于体悟事理。画幅下半描绘一处简朴斋舍,屋中有一人灯前静坐,画面与上方题记相互呼应。
沈周时年六十六岁,对王蒙、黄公望画风的运用更显自由,并兼採吴镇样式,充分展现自我面貌。画中延续元代书斋山水作法,将书斋安置于山水之间。书斋后有主山环伺,两侧松木亦显高耸;而流水蜿蜒于前,但有石板桥联繫前景坡岸,说明其未与世隔绝。主山以淡墨轻染,又以留白表现云雾,让此夜景流露出清雅閒淡情调。
明 沈周 写生 册(另开窗口)
沈周的写意画风影响后世深远,〈写生册〉正是一重要例证。此册分别描绘花果、家禽、猫、驴等日常所见之物,计十六开。前副叶篆书题写「观物之生」四字,虽无书者款印,但从书风特色观察,推测是沈周好友李应祯所书。前副叶第一开沈周六十八岁自题云:「我于蠢动兼生植,弄笔还能窃化机;明日小窗孤坐处,春风满面此心微。戏笔此册,随物赋形,聊自适閒居饱食之兴。若以画求我,我则在丹青之外矣。弘治甲寅(一四九四)。沈周题。」用笔洒脱不羁,虽见黄庭坚书风影响,但已呈现个人面目。
在题识中,沈周自谦此为「戏笔」之作,并言:「若以画求我,我则在丹青之外矣。」显示沈周随性不拘的宽和态度。实际上,透过绘画的创作,沈周将日常所见物象的生趣,以独特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构图、造型、描绘手法等,都有别出心裁的创意巧思。第一开「玉兰」全幅淡染花青,更能衬出玉兰花朵的白皙洁淨;第四开「荷蛙」则以水墨大肆晕染,再藉墨笔之间的细微留白,巧妙地形塑出生动的青蛙身影。第五开「葡萄」上藤蔓的提顿转折,犹如书法运笔。此外,第十五开「猫」的浑圆模样,也流露出沈周对家中宠物的亲暱情感。
沈周藏画
明 沈周 落花图卷 23.5×445厘米
30.7x138.6
沈周 雪景山水
沈周 山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 苍崖高话图 149.9×77厘米
沈周 花下睡鹅图
130.3×63.2厘米
沈周 山水图轴 59.7×43.1厘米
沈周 崇山修竹图 112.5×27.4厘米
沈周 鸠声唤雨图 51.1×30.4厘米
沈周 仿倪瓒笔意图 79.8×24.1厘米
沈周 画芝兰玉树图
135.1×55.8厘米
沈周 策杖图 159.1×72.2厘米
沈周 春云叠嶂图
展品清单
朝代作者品名形式本幅尺寸
明沈周庐山高轴193.8x98.1
明沈周山水轴59.7x43.1
明沈周崇山修竹轴112.5x27.4
明沈周山水轴56.1x31.7
明沈周放倪攒笔意轴79.8x24.1
明沈周参天特秀轴156x67.1
明沈周溪桥访友轴130.6x47.5
明沈周抱琴图轴153.1x60
明沈周松岩听泉图轴140x31.2
明沈周杏林书馆轴75.8x31.1
明沈周芝鹤图轴175.5x88.9
明沈周策杖图轴159.1x72.2
明沈周画雪景轴207.7x103
明沈周扁舟诗思图轴124x62.9
明沈周雨意轴67.1x30.6
明沈周秋景山水册19.7x57.3
明沈周蕉阴横琴册16.5x50.2
明沈周树阴垂钓 册18.5x50
明沈周湖上绿杨册21.5x57
明沈周秋林读书轴154.3x31
明沈周夜坐图轴84.8x21.8
明沈周文阁独眺册30.1x57.3
明沈周水心亭子册16.6x46.7
明沈周苍厓高话图轴149.9x77
明传沈周江山清远图卷60x1586.6
明传沈周苏州山水全图卷41.9x1749.3
明沈周写生册34.6x57.2
明传沈周写生卷33.1x1160.1
传宋法常写生卷44.5x1017.1
明沈周芝兰玉树轴135.1x55.8
明沈周蔬菜轴92.3x31.7
明沈周墨菊轴137.3x32.2
明沈周古松图轴73.9x51.2
明沈周花下睡鹅轴130.3x63.2
明沈周鸠声唤雨轴51.1x30.4
明沈周秋葵 册17.5x53.4
明沈周杏林飞燕册15 x 44.2
明沈周写意册30.4x53.2
明传沈周摹古册45.1x43.6
明传沈周山水册33x52
明传沈周溪山草阁图册28x43.5
明传沈周仿倪攒笔意册36.7x64.4
明传沈周画山水册37.4x58.3
明沈周化鬚疏卷28.4x463.5
明沈周致应龙先生亲谊尺牍册26.5x36.0
明沈周中秋诗卷31.9x232
明传沈周自书诗册22.7x27.3、22.7x32.7、
22.7x30.8、22.5x29.2、
22.7x32.9、22.5x30.5、
22.7x29.6、22.7x28.8、
22.7x32.1、22.7x25.8、
22.3x33.4、22.1x27、
22.1x28、22.1x35.9
明沈周落花图并诗卷30.7x138.6
明沈周书画跋册45.2x64.8
明沈周书诗册17.1 x 47.6
明陈汝言百丈泉轴115.2x46.7
明徐贲蜀山图轴66.3x27.3
明王绂凤城饯咏轴91.4x31
明刘珏清白轩图轴97.2x35.4
明沈贞吉菖蒲轴60.3x24.7
明沈贞吉书诗册29.1x28.8
明明人绿端石玉堂砚方
明杜琼南湖草堂图轴119.8x55.5
明姚绶寒林鸜鹆轴116.7x29.6
明郭诩东山携妓图轴123.8x49.9
明吴伟北海真人像轴158.4x93.2
明明人缂丝仙桃图轴82.7x43
明刘珏与启南贤亲书册30.5x29
明吴宽致启南契兄先生尺牍册24.4x32.5
明李应祯致秋堂学谕先生尺牍册22.7x32.5
传唐王维江干雪意图卷24.8x162.8
宋林埔手札二帖册31.4x35.4
元赵孟頫瓮牖图卷27.1x100.5
明明人钓月亭图卷29.4x9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周 《山水圖》轴
「央视画廊」传世墨迹——诗书画皆上品 文徵明《山水诗画册》
苏州博物馆举办明代吴门画派大画家沈周特展
黄庭坚和他的三个“徒弟”,其中一个居然是道教宗师!
文征明九十大作 笔力遒劲 豪放不羁 痛快哉!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