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沈周之父沈恒吉《深山读书图》(溪山书屋图)





明 沈恒吉 深山读书图 中茂圣佳2011春拍估价180万元



作品鉴赏

阴山工作室按:此作是出现在拍卖会的沈恒吉的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最早见于香港佳士得1997秋拍,此后进入内陆,几经拍卖均未成交。

观明沈恒吉绘《深山读书图》

明季吴门四家之首的沈周,共所周知的是文徵明曾向其问学。而他本人的画学传自何处,却大多语焉不详。史载明早期吴门画派流风广被,杜琼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沈恒吉的山水就是从学于杜琼的。他的画作被认为“不在宋元诸贤之下”,可见也是山水名手。当时沈氏一门,沈遇而下,恒吉、贞吉而至沈周,都是永乐而后的画家代表,文脉有自,所传甚广。因此,说沈周的画风是家学渊源而向上推进的,相信大多数人们都会认可。
沈恒吉(1409-1477),一作沈恒,字同斋,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遇子,贞吉弟。沈周之父。吴宽《隆池阡表》传其事迹,说他“貌厚而神清,望之温然美玉也”,生平好客,绰有父(沈澄)风。视朝荣利事如浮云,风韵高逸,为吴人称羡。宣德间,工部尚书周忱巡抚江南,乡里推恒吉为粮长,相得甚欢。后值荒年,恒吉说服周忱延期偿贷,有惠于乡里甚多。陈颀《同斋墓志》称恒吉禀赋清秀,颖悟过人。工诗文,善绘事。曾与杜琼、刘珏(后来成为恒吉的儿女亲家)一同问学于陈继(其子陈宽,成为日后沈周的启蒙老师)。山水师杜琼,其虚和潇洒,不在宋、元诸贤下。晚年谢绝世物,与兄弟子侄辈寄情觞咏为乐,以致家中仆隶皆通文墨。沈周日后在文学与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是和幼年良好的绘画艺术氛围分不开的。
清人徐沁《明画录》将恒吉的绘画与其兄贞吉“并列神品”,惟作品存世甚少。见于著录者有载于《清和书画舫》的《感胜八景》册、《虚斋名画录》的《渔父图》、《书画题跋记》的《山水》和《匏翁家藏集》中的《山水小景》,以上这些画作至今流落何处,已无从知晓,这里介绍的《深山读书图》是一件具有典型宋元细密作风和文人气息的作品。从中除了可以看到元代山水风格的传承之外,也可看到王绂散淡的笔致和杜琼精细描绘的痕迹,是从黄公望、王蒙而上溯五代两宋的。作品画法细致含蓄而极见笔墨,然观其结构,显然有范宽、巨然画风的浸润。从画中竹树的画法,亦不难看到沈周早期山水画的踪迹。款题“庚辰竹醉日写于揽云禅舍”,庚辰为天顺四年(1460)年,作者时年五十二岁,当是作者风格成熟、精力弥满时的力作。“竹醉日”是农历五月十三,民俗中竹子的生日,画家选取这个日子画这样的一幅作品,应该是有所寄托的,其写我襟抱的寓意显而易见。画面上林木深处的幽居有古书盈室,屋外种竹绕屋,远山崇峻深邃,流泉云气弥漫,古代文人心目中最为向往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状态在画家的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有含和冲淡。细观此作,不禁令我们顿息争胜之心而生出尘之意。
画面的裱边有溥心畬和黄君璧二家的边跋。二家对此画都叹赏有加,黄氏称“笔墨清腴、气韵盎然,诚佳构也”,溥氏更是推崇备至,谓其作“极似元人之笔、世几无传、宝同球璧”云云,字里行间,满是钦仰之意。以溥氏贵胄皇族的身份与过眼名作之多,以黄氏大画家大藏家的经历,俱对此作作如此品评,推而可见作品的精彩程度。尤其可贵的,沈恒吉的作品传世寥若晨星,此作的出现,可谓劫余仅存者。不但可以填补画家作品的空白,更为探寻沈周早年画风渊流提供了重要参考,允称恒吉作品的代表和标准件。
题签者王商一(1905-1972),广东中山人,早岁游学申江,服务于中央通讯社,师黄君璧,为香江山水画之名家,1964年移居美国,发扬书画艺术。精鉴赏,富收藏。




明 沈恒吉深山读书图 


千金旧纸丹青在?一片闲情父子知
——沈恒吉《溪山书屋图》赏析

明代初期的绘画,基本上是以院体画为主流,承袭了南宋画院刘、李、马、夏的画风,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其后有吴伟、张路、谢时臣、蓝瑛、蒋三松等人。中期以后,院体逐渐衰落,“吴门画派”代之而起,他们提倡学习元人中的“高士”画家,继承唐宋优秀传统,创造出新型的“文人画”。他们把诗文、书法与绘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借以寄托作者的品行、志趣和向往自然的思想情感。
长洲(今江苏苏州)沈恒吉,(或名恒,字恒吉),字同斋。生于明成祖永乐七年己丑(公元1409年),卒于宪宗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享年69岁。他就是举世闻名“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的父亲。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他淡泊功名,一生不应科举,博览勤学,专心从事丹青与诗文艺术,开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之先河,与弟子文征明以及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嘉靖年间苏州名士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称,“先生(石田)绘事为当代第一”。沈周为人宽厚大度,奖掖后学,一时文人名士,皆投其门下,如文徵明、唐寅、吴麟、李着等,另外如陈焕、宗周、杜冀龙、沈颢等人,也直接得益于他,以文、沈为主的“吴门画派”,几百年来一直在影响着整个画坛。
沈周的山水,初学其父沈恒吉和伯父沈贞吉,兼师杜琼、赵同鲁,远追董源、巨然,中年以后汲取“元四家”中之黄公望与吴镇之长,尤受王蒙影响较大。“清六家”之一的恽南田说:“黄翁画,为胜国(指元代)诸贤之冠,后惟沈启南(周)得其雄浑。”我们在他38岁承习家传与师教时画的《幽居图》中,可以看到他与沈贞吉的《竹庐山房》和刘珏的《清白轩》的踪迹。这是他克绍箕裘、秉承家传的具体表现。




明 沈恒吉 深山读书图局部

沈家世代隐于吴门,久居苏州相城,沈恒吉的祖父沈良琛是“元四家”中王蒙的好友,其父沈澄,在永乐间曾荐举人材,不就。他们都擅诗文,能绘画,精于鉴赏,收藏古代书画名迹甚伙,家学渊源,皆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董其昌在为杜琼的《南村别墅图册》所作的题跋中说:“沈恒吉学画于杜东原(琼),石田先生之画传于恒吉,东原已接陶南村(宗仪),此吴门画派之岷源也。”杜东原,名琼,东原是他的号。沈恒吉是他的学生。杜琼生于公元1396年,卒于公元1474年,字用嘉,又号鹿冠道人。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性淡泊,荐举皆辞不就。明经博学,工诗,旁及翰墨,书画亦精。山水远宗南唐董北苑,近法元代王叔明。姜绍书的《无声诗史》说他为人“醇合安定,道韵袭人”,门人私谥之为渊孝先生。
沈恒吉之兄贞吉,或名贞,生于公元1400年,卒于公元1482年。画师董源,工律诗,雅善山水,每赋一诗、营一障,必累月阅岁乃出。暮年好道。沈家构有竹居,贞恒兄弟二人读书作画于其中,所作诗画只用以自娱,但不换取任何钱帛,“故尤以少得重”。
诗人、书家吴宽评论沈恒吉,说他“貌厚神清,望之如温然美玉。”所居之处窗明几净,器物古雅,奇石嘉树映于阶庭,俨如置身图画之中。每当风和日丽之时,被古冠服登楼眺望,神情爽然;或乘一叶扁舟到城里去,留止必在寺院僧房,焚香瀹茗,累夕忘返。平生好客,绰然有父风,日必具酒肴,以备不时之需。客至,则相与剧饮,虽甚醉而不乱,使诸子歌古诗章以为乐……吴宽还称赞他善绘事,妙处逼宋人,然自重不苟作;亦善为诗,落纸可诵。




明 沈恒吉 深山读书图局部

沈恒吉画《溪山书屋图》,水墨、纸本、立轴,高106公分、宽62.5公分,约合6平方市尺。根据题款:“庚辰竹醉日”来看,此图是为明英宗天顺四年庚辰(公元1460年),作者时年52岁,精力旺盛,技艺、风格以臻成熟完美之时的佳制。画中所题“竹醉日”是指农历的五月十三日,根据民间传说,在这天,是竹子醉了的日子,若要适时栽种,很容易成活。因此,人们便把这天叫做“种竹日”,或说是竹子的“生日”。
这幅《溪山书屋图》,画家采取了“深远”的构图方法,将观者置于群山环抱之中:迎面大山高耸,谷壑间,云霭袅袅,烟雾蒙蒙。山腰一挂泉瀑,直泻而下,水淌于地,自成溪流,蜿蜒绕石间,泠泠作响。近景现一巨石,缝隙中,有四棵大树交互而立,虬根蟠拏,直入石罅。时近晚秋,木叶尽脱,但枝干俯仰欹侧,昂首如举臂捧天,低头若牵手起舞,踢踏旋转,翩翩然,灵动多姿……绕过古木巨石,山脚下置屋数椽,疏林修竹,映带左右。室内琅函万叠,缃帙千层,使人想见昔日沈家世代庋藏典籍珍本、读写诗书翰墨,视荣利如浮云的高逸风韵。
关于沈恒吉的山水画,著名书画收藏家张丑在他所著的《清河书画舫》卷十二中记载:“……更虚和潇洒,不在宋元诸贤下,第其遗迹绝少,故不为世所知”。从《溪山书屋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全图经营建构饱满、严紧、细密,是宋人特别是北宋时期的全景式的布局沿袭,山石的皴染,笔触坚实老辣,气势浑厚雄伟,尤显营丘、中立绘画特色。而林木的勾皴,用笔施墨又呈现出元人的意趣。书法家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说:“沈贞吉、恒吉二处士,并善丹青,风格明秀,埙篪相和,时谓赵文敏(孟俯)同流。”他还把黄鹤的茂密,云林的简逸,巧妙的融汇在了一起,体现了文人画的笔意和气韵,具有一种“生拙”之趣,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明 沈恒吉 深山读书图局部

《溪山书屋图》中题款,仅有纪年、记地与署名,聊胜于穷款,但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寓意尽在图画之中,可谓“画中有诗”者。就凭一幢安置在山林溪涧中插架万卷的“书屋”,即能让人联想到藏书、读书、隐居——文人们的道德情操、理想志趣以及悠闲生活……绘画理论家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中写道:“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之一,即在于避尘嚣而亲渔樵、隐逸”。
元代画家朱德润,在至正二十四年为朋友周景安的读书场所——“秀野轩”画的《秀野轩图》,其中就描绘了秀野轩周围的环境和秀野轩的主宾在轩内对坐,畅叙幽情的景境。朱德润在这幅画里也和沈恒吉一样,没有作什么说明,倒是清朝的“风流”皇帝乾隆,不无雅兴的大书其上,作了如此的理解:
征士躭小隐,幽居水竹便。
开轩眄秀野,据榻吟高天。
佳话留今日,良朋自昔年,
吴中故多士,渤海独成缘。
这不也是沈恒吉画《溪山书屋图》的意趣吗!
沈恒吉的画作,因其“自重不苟作”,所以,“遗迹绝少”,仅存于历代著录的才有《胜感八景》、《赠诚庵老友山水图》、《沈恒吉画扇》、《沈恒吉小景》等几则,而流传至今的则更如凤毛麟角了。这就难怪溥心畲先生在裱边上题跋,大呼:“石田画皆取法宋元,极为当世所重,况其尊人同斋先生所作,无几多传,其画极似元人之笔,宝同球璧,不宜以寻常视之也!”
沈恒吉既善画亦工诗,著有《同斋集》,惜已久佚。我们今天所能见得到的是他在书画家刘珏画的《清白轩图》上的一首题诗,曰:
十载天涯作宦游,黄尘飞满紫貂裘。
归来不叹长途险,犹写关山万里秋。
仅此,可见一斑。




明 沈恒吉 深山读书图香港佳士得1997秋拍

《溪山书屋图》为华裔书画家、收藏家王商一先生旧藏。
王商一(1905-1972),名展云,字商一,以字行世。广东中山石门人。幼好书,早岁游学申江,于上海南洋商学院毕业。曾服务于中央通讯社。书法习汉隶,绘画师黄君璧,为香江山水画之名家。1964年移居美国,发扬书画艺术。历任香港美术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美国密西根、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台北市全国美术协会会员。民国二十四年,曾与傅抱石、张书旗、陈之佛等发起组织“畸社书画会”。王商一之子王闻善,继承父业,擅书画、富收藏,现为香港书画家。
《溪山书屋图》洵为不可多得的稀物罕件,让我们不得不感谢那些不辞辛劳的收藏家们,使其经历千劫万难幸存至今。东晋时的王微曾经说;图画并非只是一种技艺,它能发挥与经典著作一样的重要作用。因此,每至公余睱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将此图悬诸粉壁之上,清茗一碗、南华一卷,应会感神,味古仁人高士之趣,得无望峰息心、窥谷忘返之思耶?此外,画中尚有溥心畬、黄君璧二前贤之题识,亦万万不可疏忽:“恒吉老人作品世所罕见,笔墨清腴、气韵盎然”,“宝同球璧,不宜以寻常视之也!”
王商一题签。黄君璧题跋。溥儒题跋。
款识:庚辰竹醉日写于揽云禅舍,沈恒吉。
裱边题跋:
1.石田画皆取法宋元,极为当世所重,况其尊人同斋先生所作,世几无传,其画极似元人之笔,宝同球璧,不宜以寻常视之也。辛丑秋九月,西山逸士溥儒题。
2.恒吉老人作品世所罕见,石田翁传其衣钵,为明季四大家之首。此帧笔墨清腴、气韵盎然,诚佳构也。壬寅初冬,黄君璧。


作品资料

作者  沈恒吉 
尺寸 105.5×62.5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1460年作
估价  RMB 1,200,000-1,800,000
成交价 流拍
专场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一)
拍卖时间 2011-04-30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1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同斋(白文)
钤印:心畬(朱文)黄君璧印(白文)、君翁(朱文)

作者  沈恒吉 
尺寸 --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估价  HKD 160,000-200,000
成交价 流拍
专场 1997秋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时间 1997-11-03
拍卖公司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拍卖会 1997秋季拍卖会






━━━━━━━━━━━━━━━━━━━━━━━━━━━━━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唐寅---《金昌送别图》
明文征明《郊原春风图》(吴湖帆梅景书屋藏)
吴湖帆《瑶岛深山图》
明朝人抹黑「董其昌」史
董其昌师古典范《古木清流图》
富春山居图传奇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