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落花流水春去也! | 小记录


问:在对二王笔法的继承上,我想到了虞世南。初唐诸家中,他的楷书被认为有着最纯正的二王法统。如果将王羲之的楷、行、草比作一棵树上的三朵花,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楷书一支属虞世南,草书一支归孙过庭,那么还有行书一支是否可以归属颜真卿?

答:虞世南是因为师承智永而被认为是王羲之书法的天然继承人的,并不表明他的笔法就如何地逼近王羲之。造成误会的直接原因是虞世南存世真迹几乎没有,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人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将目光投向旁证。

譬如,归其名下的《汝南公主墓志铭》,其实也是疑作;《孔子庙堂碑》是碑刻,且经过历代摹描锤拓,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是拓本;可靠的真迹是他的《兰亭序》临本,但临写别人、尤其是临写王羲之时的虞世南,是尽力压抑着个人天性的虞世南,与随性挥毫的虞世南有大区别……

后世也是通过这些风格朦胧的作品去追忆他的当年风神的。之所以说风格朦胧,在因为从鉴赏与学习的角度看,这些作品中的任何一件,都是带有缺憾的、都不能代表虞世南的基本面目,这也是历代书家中的一个特例。

至于你提到的花开三朵各表一枝,我是认同的,是一个很好的比方,而每一枝花里面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都有毋容忽略的细节在等待着我们去做尽可能深入的解读。但这个比方、尤其是指定了继承人的比方,容易引起误会,因为在对王羲之书法的继承,并不像物质遗产的继承那样,可以丁是丁卯是卯地切割清楚。 

问:书法的精义可能就隐藏是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中,这是从书法的技术层面上去考量的。而引申到文化精神层面上,则不妨稍微拉开审察的距离,则如你所说的于朦胧处追忆其当年风神。这书法鉴赏中的一远一近,近则细察其毫端回环使转之技术,远则会心其笔墨烟云之风神。

答:苏东坡描写庐山时有一句神来之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之于书法,也很实用。譬如虞世南的三个主要作品,尽管各有遗憾,但也各具其妙。这里就有一个审察角度的问题,则我们可以先各取其长,再将这些长处放在一起,凝合成一个新的虞世南。譬如《孔子庙堂碑》精在结体,《虞临兰亭序》巧在笔意,《汝南公主墓志》则妙在风神。如果我们将这些优点放在一起,则不难发现虞世南书法被尘封的、温润雅致的寂寞神韵。

看出温润纯雅的特色,就有了一个鉴赏虞世南书法的切入点。这也是一个书法鉴赏的通则:无论鉴赏谁的书法,都得先对其书法特征有一个基础的把握,然后再站在这个基础上,对其结体、笔法、神彩气韵等进行复盘式的审察。倘若想再进一步,则上可追溯到其书学根源,下可导出其对后世的影响。

问:说到虞世南书法温润纯雅的特点,我想到李煜在评论前人书法时说:“善书法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独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由此出发,我是否可以认为,你在论及虞世南的时候,内心有一个隐约的参照,也就是王羲之,同时,你也试图更深入、更细节、也更技术化地捋清中国书法的历史传承。

答:我确实想写一部属于我自己的中国书法史,但那是后话。先回到虞世南与王羲之,假如把唐代书家,当然也包括以后要论及的其它朝代的书家比作漫天繁星的话,那么王羲之就是那扇幽蓝神秘的天幕。李后主的这段话,堪称字字千金!他在书法鉴赏上的修为,亦由此可见一斑。他的话,可以作为解读唐代书家各自艺术特色的钥匙。譬如虞世南的“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其实就一分为二地对虞世南做了一个盖棺论定般的评判,且被后世所普遍接受。

尽管李煜是一个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绝命君王。在政治上,他因为过于保守、过于怯懦而导致亡国的事实让人悲伤。但他在艺术上的自信,却是历代帝王中绝无仅有的天才,尤其在词上的成就,更有“千古词帝”之称。

近代王国维先生论及李煜词时,将之与温庭筠、韦庄比较后说“温词句秀,韦词骨秀,而李词神秀”,论及李煜对词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时,干脆就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地说李煜,还因为他为后世提供了一把进入唐代书法宝库的钥匙。这也是我为什么将南唐亡国当做是唐朝书法历史的结束时间的原因。或许是天意吧!

南唐王朝的最后一脉斜阳,相对于泱泱大唐盛世,固然有“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无限惆怅,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确实又是历代帝王中无人能出其右的,他对唐朝诸家下的判语,也堪称精准到位。悲伤的是,气象万千的唐朝书法,从此便成了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说到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与南唐李煜对唐代书家的结案判词相映成趣的,是唐初李世民对书法地位的提振,旷世英主在书法上的最大贡献,是将书法从书房雅趣变成庙堂之术。这种转变给书法所带来的影响深刻且悠远。同是李家帝王,两种莫测心思,历史的深幽在此可见一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煜《书评》
图解王羲之14条笔法,精髓啊!
王羲之书法笔法详析【书法讲座】
“词帝”李煜唯一传世书法,竟解开“金错刀”的笔法秘诀!
李煜词图文鉴赏
【书法鉴赏】王羲之行书《桃花源记》,笔法精绝,无法超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