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象学(傅弘先生讲解) | MindMaster
傅弘先生讲解藏象学 心脏 君主之官 五行属火 特性 主阳气 主喜 功能: 推荐穴位:后溪。功效:清热去烦,降气通督。一般用泻 法,通常用来泻心火。补后溪有点增加心率的的效果,如 果没有心率过缓的问题,不建议补。补后溪有不良反应可 以泻回来,无论补泻都可以配合内关。 人体循环三大体系:脏腑体系、经络体系、气血体系。藏 象学以研究脏腑体系为主,学会的辩证方法是脏腑辨证。 其他的辩证方法还有五行辨证、阴阳辨证、六经辨证、三 焦辨证、经络辨证等等。 藏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和气 、血、精、津液、神志、经络。 其中,五脏六腑是人体生 命的核心部分。 主血脉 主汗液 主神志 脾脏 肺脏 肾脏 肝脏 仓廪之官 开窍于口 五行属土 特性 功能 主中土 主升清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相傅之官 开窍于鼻 五行属金 特性 功能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作强之官 开窍于耳 五行属水 特性 功能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将军之官 开窍于目 五行属木 特性 功能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恶热 导引按蹻入门知识点 导经正通 引气令和 1.十二经络走向:手上举时,全身所有的阳经从上到下, 所有的阴经从下到上,督脉除外。 2.补与泄:中指指尖顺着经络走向为补,逆着经络走向为 泄。 3.导引按跷操作特点:轻、静、向。 轻:力度轻,将将接触皮肤即可。中指轻轻放上去,不按 不揉。 静:静止。没有任何手法,静止点按。 向:方向:顺经为补,逆经为泄。 7.导引按跷时间:一个穴位30分钟以上,不超过2小时, 一天全部穴位导引不超过3小时,对侧穴位一天按一个即 可,第二天换对侧。 6.导引按跷操作方法: 操作时用中指轻轻放在穴位上,其它手指不接触身体。 操作时中指不离开穴位,中途不换手。 操作时可隔衣操作,但隔着棉袄肯定不行哈。 5.禁忌:饭后一个小时不要用胃经、任脉的穴位。 女性月 经期禁用脾经、最好不用肝经、禁用合谷。孕妇禁用合谷 、三阴交。子宫肌瘤患者禁用三阴交。除肝经外,阴经只 补不泄。青春期前慎用任脉。 4.除肝经外,阴经只补不泄,阳经可补可泄。至于什么时 候补泄则需要准确辩证。 8.導引按蹻的穴位数量限制:初学者开始尝试使用穴位时 一天不超过3个 9.导引按跷常见反应: 酸麻胀痛,凉热风湿。给别人导 引时直系血亲的效果会好一点。 10. 导引按跷效果:自己可以给自己导引,效果会比别人 给自己导引差一点。给别人导引时直系血亲的效果会好一 点,身体特别弱、有大病如心脏病或者大病未愈的人尽量 不要给别人导引。 11.傅先生微信公众号:“弘道归医”,在公众号里搜索穴 位名,可以检索出相关穴位的介绍。 12.傅先生北京约诊方式: 电话13910955701,也可以联系助教小郭。 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主指主持、管理。含主血、主脉两个角度。主血:心脏不 负责造血,肝藏血、心行之。心脏是智能的,当心脏功能 正常,心气充足时,即使缺血、血虚,心脏也会保持心率 和血压的正常,心气不足时,即使不缺血,也会血脉凝涩 、供血不足。有一种血虚叫心气不足。主脉:心脏会影响 脉搏的强弱快慢,例如心慌、心律不齐、心率过缓、血压 的高低。 心主神明、心藏神。神为精气神的神,代表一种精神状态 ,也代表思维活动、情绪和思想,“虽五脏各有所属,然 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张景岳),其中喜悦跟心脏 的关系最直接。神志也需要气血供养。当心神失守,会出 现思维活动的障碍,如认知障碍(醉酒、失眠多梦、反应 迟钝、精神萎靡、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上述症状也 可以由其他脏器、外邪等引起。 汗血同源。出汗太多、出虚汗、盗汗会伤血、伤津液、脱 水,但出汗是人体排湿最重要的方式,想出汗主要靠运动 ,不赞成汗蒸这种被动的方式,毛孔开阖会受到影响。有 一种出汗是由于身体湿气太重。“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 化而出也者”(吴鞠通《温病条辨》),阳气过剩,蒸化 阴津的火太大,把阴津逼出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会出汗 ,阳气不足(导致卫气不足——固摄不住)也会出汗。全 身整体性出汗,或者心区(前胸、后背、手心)出汗属于 心脏的问题,如果满头大汗、脚心出汗等还要从出汗的位 置去寻找相应的脏器或经络。 君明下则安, 当五脏都出现问题时,先找心脏。参考春秋 战国时期,君主的统治能力不足,导致五脏各自为政。 阳气是人体最基本的东西。保持心阳充足才能温煦和运化 气血,气血通畅、运化顺利才能温煦四肢百骸、振奋精神 心阳衰弱会导致血脉凝滞、局部气血运化不通,甚至有血 栓等,从而引起神识萎顿、四肢不温。 此外,心阳不足还会影响到水谷运化。精力不足,全身的 新陈代谢系统会变慢,食欲受到影响,心率、消化系统、 肠道的蠕动等都会变慢,还可能会出现水液代谢失常(如 尿频、出虚汗等)。 主喜:情绪中喜悦归心脏管,《灵枢.举痛论》里说:「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 不管是喜还是怒,都要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讲究 中庸之道,喜悦太过也会导致心脏问题:范进中举——心 神受伤、神志涣散、不能集中精力。 心脏属阳,五行属火,是阳气最旺的器官。正常情况心阳 是不用补的,除非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了心阳不足。《黄 帝内经·素问》里说心病者……禁温食热衣」,指心脏有问 题的人(心阳不足除外),应当禁止吃一些温性的食物, 反映出了心脏恶热的特性。 当人觉得血脉凝滞,身体各处冰凉,或者神识萎顿,精力 不足,老犯困想睡觉,消化系统运化也不好,那么补心阳 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当增加运动量,提高心肺功能。 但阴阳是互根互用,又是相互制约的,如果只是单纯地提 升阳气,而不注意养阴,少了阴去制约,通常就会出现上 火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心火大、心火亢盛。表现出来最典 型的症状就是心烦,总感觉心里有团火,想发脾气,又发 泄不出来。发火其实是泻火的一种方法,如果忍住不发火 ,长时间憋在心里,就容易因心绪不宁、精神亢奋而导致 失眠。心火大的人还时常感到口渴,同时还容易口舌生疮 ,舌质红。 表象 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 13.人体十二正经名称: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 详。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血脉通畅、 气定神足则面色红润、光华外露,面色干枯、 粗糙、没有神采,找找心脏的问题。总是运动的人精神状 态会很好,心脏功能更强。 舌为心之苗。当心有火或者有邪气时会反馈到舌头上,当 心脏出现虚实不同的问题时,有舌头的充盈和萎缩。心血 管问题可以看舌头下面的两根筋什么颜色,有没有郁滞。 心神散乱时容易大舌头、说错话、咬舌头——国家的喉舌 掌握在皇帝手里。 推荐穴位:内关穴。通常没有不良反应。功效:宁心安神 ,宽胸和胃,活血止痛。补心阴,对稳定心率、收敛止汗 效果非常好。导引按跷中手少阴心经通常不用,调理严重 的神志问题才会用到,调理心脏通过心包经解决。大多数 心烦、心慌都可以通过内关穴解决,间歇性心慌也有肝阳 上亢的原因。内关对心阳的帮助不大。喜欢趴着睡觉说明 阳气足,心阳过剩。大多数心脏问题都可以通过内关穴缓 解。 喜燥恶湿 不主时 功能类似于古代户部的功效,可以把钱粮、经济运转比喻 为人体之中的营养——气、血、津液需要通过脾胃的运化 得来(脾为后天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补肾需要配合补 脾或胃经的穴位,思路是后天补先天(个人意见:后天可 以补一点先天)。五行对应五方:东南西北中,脾对应中 部,五行属土。土的特性是承载、滋养万物。类比:维持 国家基础的是百姓,维持百姓创造、生产、生活的也是土 地,古代的帝王都已能够开疆拓土为最高荣耀。黄帝内经 提到的五种治疗方法中导引按跷也属土。 1、长夏。 黄帝内经既说过四季也说过五季。长夏出现在 素问.六节臧象论“春胜长夏”,指木克土的关系。王冰注解 说:“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 ,故云长夏也。”指火生土的关系,甚至后世也称为季夏 ,指夏至至处暑这段时间。2、不主时。素问.太阴阳明轮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 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 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 得主时也。” 3、结论:脾土虽不主时但旺四时。张景岳 《类经》“凡治病必先籍胃气以为行药之主,若胃气实者 功之则去,而疾常愈,以此胃气强而药力易行也;胃气虚 攻亦不去,此非药力不去病也,以胃虚本弱,攻之则益弱 而药力愈不能行也。”药力要完全发挥需要靠脾胃实现, 所以说脾胃能养四脏、四肢百骸。4、实践中有的人身体 特别虚、底子弱,导引有疲惫感或出现其他症状,大多数 时候可以靠换一组穴位来避免,另外思路可以参考张景岳 的观点,即用穴位时多兼顾脾胃的补益,可以给身体带来 更多的气血,达到治疗的目的。 古人通过推演和观察发现,一年里岁土太过,火运不及时 ,自然界会发生水湿过度的灾害如洪涝灾害。脾脏也一样 ,湿邪为六淫之一,最容易入侵脾脏,湿邪属于阴邪,脾 属土,五脏也属阴,阴气太重会伤阳,导致失去运化功能 ,这种情况可以称为湿困脾土——太润则草木湿烂(喻嘉 言《寓意草》)。湿容易生痰——脾运委顿,清阳失旋, 则胃气未能醒豁,所进谷气难化精微,易酿痰浊。(朱丹 溪《丹溪心法》)。 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1、脾脏需要先辨清浊。清代表能 上升的精微细腻的营养,供给上焦的器官(心、肺、大脑 、手、胳膊),浊一方面指排泄物,一方面指粗糙的营养 ,供给腰腹、双腿。2、主升清,升清主要升给肺,体现 脾土升肺金的关系。祛湿化痰需要胃的降浊功能,用阳气 (胃为六腑之一,属阳)化属阴的湿邪。 推荐穴位:足三里。祛湿祛痰用补法,增加胃的降浊功能 和脾胃的运化功能。功效: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升降气 机,化湿引水。左右无所谓,一天只用一侧的穴位,除非 特殊情况如左右不平衡时需考虑左右的分别。并非所以人 适合补足三里,出现不舒服的情况,一是有胃火,二是胃 经不通。这种情况可以先泻后补,通过泻法通经络、泻虚 火。有不好反应就多泻几次,注意观察身体的反馈:酸麻 胀痛,凉热风湿。 可以随时根据身体的反应做出调整。 泻时有热,说明还处于排火、清热,如果泻时发凉、有风 或体温降低,说明没有火都是寒,可以补,补时越补越冷 说明风在排风和寒。例如胃热善饥、有口臭,大概率就是 有胃火,用泻法;胃寒、大便不成型,用补法。补法饭后 可以用,泻法最好饭后隔一个小时再用。可以隔着衣服导 引,前提是衣服透气。有胃酸的人可以先泻后补,补时如 果偶尔有胃酸上返、胃胀、不舒服等,对于处理胃酸症状 属于正常反应。未必一次解决,可以多做几次,根据身体 反应选择补泻。总之,补是目的,泻是手段。有病无病足 三里,保健常用穴。有些人不太适合用足三里,例如经常 腹泻的人,需要通过补脾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四时五季发病在人体的表现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6)
正值养肝黄金时节,一个小动作帮你解肝郁、泻肝火、养肝血
血压高是肝肾闹,穴位降压助药效
井荥俞经合(针灸06)
您真的会灸了吗?艾灸的小秘诀要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