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玉米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二代黏虫、玉米蚜虫、蓟马、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叶螨、二点委夜蛾、大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粗缩病

一、、病虫害主要绿色防控措施

1)病虫害高发时期:出苗-4叶期、抽雄-灌浆后期。

2)防护关键时期

苗期:保苗(苗全、苗状)。苗全是保证产量的最基本要求;

穗期:保穗(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3)玉米病虫害防控的三道防线

早期灭虫源、中期防扩散、后期防重点

防治技术原则

综合运用农艺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将玉米病虫害的危害损失进行控制。

1、农业生态调控

1)秋播期深耕翻土壤25公分以上,精耕细作,既能机械杀伤15-30%的越冬害虫基数,也能充分腐熟秸秆,减少土壤中土传病菌,每2-3年深翻一次;有条件的可秸秆打捆带出田外,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菌积累。

2)选择抗(耐)病、绿色、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轮作,增施有机肥等农艺措施,提高玉米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源。

2、物理防控

1)诱虫灯诱杀:每2hm2-3hm2安装一盏诱虫等,安装高度1.8m-2m,在玉米害虫羽化前开灯,及时清理虫体,玉米收获后关灯。

2)色板诱杀:可选用20张-25张/667m2挂诱虫色板防治蚜虫,挂放高度高于玉米30cm为宜,并及时更换。

(3)性诱剂诱杀:在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成虫羽化初期,根据田间优势种群不同,防治相应昆虫的性信息素诱芯,诱捕成虫。每个诱捕器装1枚诱芯,每亩放置1-2枚,50亩以上连片使用。连片使用面积达到100亩以上时,每亩使用1枚绣芯,诱捕器间隔30m-50m,呈外密内疏放置。诱捕器放置高度为诱捕器下沿离地面0.5-1m,诱捕器数量按产品类型规模化放置,定期更换绣芯,及时清理诱捕器。

(4)食物诱杀:在田间安放糖醋液杀虫盆、食诱剂诱捕器或者喷施食诱剂条带,诱杀粘虫、地老虎、棉铃虫、甜菜夜蛾、金龟子等害虫成虫。

糖醋液配置

配方1:红糖、醋、水的比例为5:20:80

配方2:红糖、醋、酒、水比例为1:4:1:162

将配好的糖醋液放置容器内,占容器体积1/2为宜,每5d更换一次诱捕器中的糖醋液。诱食剂按产品说明使用。

3、生物防控

(1)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保护和利用瓢虫、食蚜蝇等自然天敌,以虫治虫。

2)释放天敌

在玉米螟、棉铃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本着蜂卵相遇的原则释放赤眼蜂,防蜂数量为每亩1-2万头,每次1万头。方法为每亩设1-3个释放点,在放蜂点选一棵玉米植株叶片中部,用牙签将纸蜂袋别在叶片 背面的背面主叶脉上。注意事项:一是准确掌握蜂卵发育进度;二是不要将赤眼蜂与农药、化肥混放,防治阳光直射,避免雨水直接冲洗;三是放蜂时如遇大雨,将蜂放在阴凉黑暗处平摊,雨后立即放蜂。

3)推广使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哈茨木霉、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4、科学用药

根据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用药。玉米螟、黏虫、地下害虫、纹枯病等等病害等发生较重的区域,可选择相应的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

1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密度大的地块,播种期可用农药处理土壤,每亩用0.08%噻虫嗪颗粒剂 40-50公斤拌细沙土20-30公斤,结合底肥撒垡头,然后耕靶入土中。

2种子包衣:控制播种期至苗期病虫害。百公斤种子可用27%苯醚··噻虫悬浮种衣剂300毫升、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0毫升、或48%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毫升进行包衣,既防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又防治金针虫等地下虫害,双管齐下,有效减少生长期用药次数。针对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采用吡虫啉种衣剂拌种预防。

3)大喇叭口期:喇叭口期是玉米施肥和灌溉头水的时期,也是治虫保产的重要时期。主要玉米纹枯病、玉米螟、粘虫等病虫害。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优选采用天敌生物、性信息素、诱虫灯等诱杀害虫,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合理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等化学农药防治。针对上述病虫害,可以采取“一防双减”措施来进行防治。“一防双减”就是在玉米喇叭口期,选用组配高效杀虫、杀菌剂,用药一次防治玉米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同时保护玉米正常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增加穗粒数和粒重,实现玉米增产增效。

4、抽雄吐丝期

这一时期对玉米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病虫害多发期,玉米中后期病虫以钻蛀性、食叶性、刺吸性害虫和叶部病害为主,玉米螟、棉铃虫、蚜虫、大斑病、小斑病和玉米纹枯病、褐斑病发生较为普遍,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措施,用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每克含孢子量4×107个)每亩200毫升或用BT每亩200毫升,加少量水拌细砂5公斤,撒于玉米心叶内。玉米穗虫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可以采取“一防双减”措施来进行喷雾,以突出对玉米穗虫和穗腐病的防治效果。

三、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1. 通过拌肥施入木霉菌-芽孢杆菌颗粒剂、绿僵菌颗粒剂,竞争抑制或寄生杀死土传病害病原菌和地下害虫,降低病原菌和虫口基数;木霉菌剂能诱导玉米植株整体免疫反应,有效防控茎腐病发生,减轻穗腐病和叶斑病为害。

2. 种子拌种处理地下害虫重发区推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辛硫磷、毒死蜱拌种,或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兼治苗期蚜虫、统诱导玉米植株产生抗性,降低根腐病、茎基腐病、青枯病的发生机率,并能诱抗叶部、穗部病害和蛀干害虫;通过拌种处理,对地下害虫、生长期蚜虫、土传种传虫害,从而达到绿色防控和农药精准减量施药的目的。处理剂不仅可以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蚜虫、飞虱、蓟马,提高小麦对病害的免疫能力,同时对于土传和种传性的病害(如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效,相比发病后再进行防治,更具有成本低、省工省时、防效好的特点药剂拌种。秋播药剂拌种或小麦种子包衣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土传、种传、气传和苗期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措施。土传和种传病害重发区推行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包衣或拌种,防治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纹枯病等,兼治后期黑穗病等;条锈病越冬区重点推行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包衣或拌种,预防苗期条锈病、白粉病,兼治后期黑穗病;赤霉病采用5亿cfu/ml多粘类芽孢杆菌悬浮剂拌种,兼治条锈病、纹枯病;蚜虫发生重的地方,可选用噻虫嗪或吡虫啉拌种。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可采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复配进行包衣或拌种,复配剂中各单剂的有效成分应与单独使用时大致相同。同时,在拌种时加上海岛素、芸薹素内酯或碧护等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抗逆性(抗冻、抗病、抗旱、抗涝等),提高产量。

3、大喇叭口期:通过叶面喷施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小檗碱、蛇床子素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源药剂预防中后期叶部、穗部虫害,实现病虫害全程、一体化生物防控。

 4、抽雄吐丝期:通过叶面喷施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小檗碱、蛇床子素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源药剂预防中后期叶部、穗部虫害,实现病虫害全程、一体化生物防控。

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使用药剂表

农药名称

剂型及含量

667m2每次制剂施用量或稀释倍数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苏云金杆菌

16000IU/mg可湿性粉剂

50-100g

玉米螟

卵孵化盛期至幼虫二龄期

球孢白僵菌

100亿孢子/g可分散油悬浮剂

600ml-800ml

玉米螟、粘虫

卵孵化盛期至幼虫二龄期

氯虫苯甲酰胺

200g/L悬浮剂

10ml-15ml

玉米螟、粘虫

卵孵化盛期至幼虫二龄期


5%悬浮种衣剂

1.3kg-4kg/100kg种子

地下害虫

拌种

井冈霉素

20%水溶粉剂

25g-37.5g

玉米纹枯病

发病初期

苯甲丙环唑

30%乳油

15-20g

玉米纹枯病

发病初期

丙环。嘧菌酯

18.7%悬浮剂

53.47g-74.86g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

发病初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甜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
2012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2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警告】全国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预测!东北大斑病偏重,黄淮南方锈病、茎腐病偏重!
这个新药让玉米害虫不再难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