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国史24 | 刘成:个人无法承受之重,国家如何承担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听友,你好,我是刘成。


上一讲,我们谈到了英国衰落的根本标志,就是在19世纪的后期,英国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思想和自由贸易的国策,国家的作用开始被强调和重视起来。
这一讲,我们就来谈一谈二战以后英国现代福利国家的构建问题。国家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面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而英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建立现代福利的国家,对二战以后英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社会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想很多人都看过《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被誉为良心之作,公映以后好评如潮。在电影里面有一段患病的老人的经典台词,他说“四万块钱一瓶药,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药。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这部电影,内容非常感人,也令人深思。它使我们想起一个人因为年老患病,或者某种突发性的灾难等等原因,失去了支撑自己或者照顾家庭的能力的时候,社会应当为这个人承担什么责任?



《我不是药神》海报


而我们今天讲的现代福利国家,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要通过制度性安排来解决个人无法承受之重。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福利国家,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和衣食住行都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因此英国人也不太去存钱。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认识一对英国夫妇,他们是退休的大学老师。男的是正教授,而且工龄长,退休金有2400英镑;太太工龄短,职称低,一个月只有600英镑,合在一起的3000英镑,这样的退休金在英国生活是非常好的。有一次我们在他家做客,我们谈到了福利问题,他们用自己的例子给我做讲解。老公叫Andrew:“我死了以后,Carol(他太太),依然可以拿到我的一半的退休金”。也就是说,她原来有600,加1200,每个月依然有1800英镑的收入。即便他去世后,Carol依然可以保持我在的时候的生活水准不下降,维持原有生活水平不影响之后的生活。当时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对着我和他太太笑了笑,幽默的说,我是有价值的。当时我听了触动非常大,是啊他确实有价值,不仅活着的时候对他妻子有价值,即便死了也有价值。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英国的福利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对人的生老病死的影响维持的是什么。


这个例子也是英国在现代福利国家建立以后才开始实施的。谈到这里我们就要讲,福利国家的本质就是国家对社会问题进行干预,是用国家的力量来调节它的财富的分配。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就是对英国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也可以说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的一种否定。


当然,英国构建现代福利国家,经过了大概500年的漫长过程,最终才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福利国家。之前英国是什么情况呢?如何解决个人生老病死等的这些社会救济问题呢?


英国政府对救济问题开始干预是从16世纪,都铎王朝时期开始的。都铎王朝是民主国家构建期。这时,国家开始承担社会的责任。在都铎王朝时期,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取消了修道院,过去社会救济工作,很多都是通过教会、修道院来展开的。现在这些财产全部被国家没收了,出现了很多贫困问题,流民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影响到当时社会的稳定。


亨利八世


所以都铎政府就颁布了若干个济贫法。这些济贫法主要分成三大类:第一类就是那些穷人,没有劳动能力,包括年老的、体弱的和伤残的,这些人由国家来提供救济;第二类是穷人,他有工作能力,由政府来强制性的安排工作;第三类是他有工作能力,但又拒绝政府的安排。怎么办?这些人就被安置到济贫院来进行救济。当然济贫院的条件是很差的,而且男性和女性还要分开居住,不能以家庭生活在一起。


接着你会问,济贫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济贫法规定,每个人都要交纳济贫税。都铎王朝时期这种济贫活动,它的本质就是穷人帮穷人。有了它,穷人遭到不幸或者灾难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帮手。正是从这时候开始,英国人有了获得救济的权利。帮助穷人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成为了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到了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人们普遍认为贫困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克服的,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来加以帮助,不需要任何大规模的国家干预。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成立了一个皇家调查委员会,来专门调查济贫法的实施情况,并颁布了1834年的新济贫法。新济贫法的普遍看法是什么?就是接受政府的救济在当时是一种耻辱。


到了19世纪,英国进入了它的光辉岁月。但是即便如此,英国依然有1/3的人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当时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工业化导致了一种新的贫困现象,比如,工人失业或者工人在工作当中的工伤,出了一些工伤事故。


特别是到了19世纪的后期,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出现,他们认为保障人的最低收入应该是社会的一种责任,社会应该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应该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以及疾病救济这样一种保障。而当时的那样一种济贫制度已经没有办法来满足这种要求。


所以在工业革命时期,劳动者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生老病死的威胁。而通过19世纪的议会改革,工人阶级也有了选举权,对政府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些促使20世纪初,自由党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法案,目的就是缓解这种社会出现的危机。比如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这个法案就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来出面组织社会的保险。


当然这个保险法在开始实行的时候,覆盖面非常小,它只包含了若干个行业的劳动者。但是现代福利国家思想已经开始萌芽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在战后实行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二战当中,英国由国家政府出面来组织所有活动,包括食物的供应、工作的安排、物质的调度等等。由于组织非常有利,英国人在战时物质贫乏的情况下,平均营养水平反而提高了,而且根本就没有出现饥饿现象。


所以英国人从二战中国家掌控进行社会安排的启示当中认为,国家干预是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分配的。既然可以在战争当中这样做,在战后也可以这样做,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贝弗里奇报告》出台了,这个报告为战后的福利国家勾画了蓝图,建立了一个包容万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所有的英国人都可以享受社会福利制度的保护。


所以贝弗里奇报告出版以后,英国人纷纷地排队去购买这个报告,可以说家喻户晓,包括前线的军人也在阅读这个报告。所以这个报告被视为英国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石。


当然我们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也是国家进行了干预,但是在一战结束以后,保守党的政府又回到了自由放任的老路。所以在二战结束以后,英国人不想再重复过去的老路,他们期待一个新英国。所以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没有获得二战以后的第一次大选的胜利,因为英国人民认为,以丘吉尔这个战争英雄为领导的保守党,不可能建立这样一个新英国。连丘吉尔自己都完全没想到。


虽然英国人把最高的荣誉给了丘吉尔,但他们认为只有公党才能领导战后的英国人走向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所以英国民众的成熟度可以从中看出来。在很多的国家,你很难想象丘吉尔这样一个二战的大英雄,在战后不能够继任国家的领袖。



二战后工党领袖艾德礼接替丘吉尔出任首相


英国工党在1945年的大选竞选中提出的大选宣言当中,向全国人民承诺,它如果执政,就要构建英国的福利国家。执政上台以后,1948年7月5日,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和国民医疗服务法这三个方案同时生效。同一天,英国政府宣布,英国已经成为福利国家。


1948年的新的国民保险法是第一次把覆盖面扩大到了全体英国人民,并且由国家来具体操作、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尤其是国民医疗服务法,是西方国家第一个为全体公民提供免费医疗的法案。


当时的工党内阁大臣在讨论这个国民医疗服务法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只有穷人才可以免费,富人要让他付钱。但是当时的卫生大臣比万,坚持所有人看病都要免费,当时大家都想不通,为什么富人还要让他免费?我们把有限的钱用在穷人身上不更好吗?所以大家都不能接受比万的建议。


可是比万最后表明了自己要坚持这一条的理由,他说,如果只有穷人免费的话,在医院付款的时候,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谁是穷人,谁是有钱人。他认为作为一个政府的政策,不仅要让穷人看得起病,而且要让他们在看病的时候有尊严。比万是一位煤矿工人出身。当我看到这段史料的时候,我正在做博士论文就想,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他不仅要给穷人钱,还要让穷人有尊严。



安奈林·比万



提到现代福利国家,一般认为它有三条标准。第一它要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第二,它要提高人们抵抗疾病、年老、失业带来的经济困难的能力。第三,不分经济状况和社会阶层,要为全体公民提供最好的社会服务。在这三条标准当中,第三条标准完全打破了过去的福利思想,被认为是战后英国社会福利国家的一种显著特征。


由此我们看到,英国工党上台以后所建立的这套福利国家政策,不是过去意义上的济贫法的那种道德上的怜悯,它引入了现代公民意识的福利国家概念。


总体而言,从1945年一直到1976年这个期间,英国政府实行的是一种典型的福利国家政策,国家扮演了积极的作用,全面的提高个人的福利,提供一个普遍的安全网。英国的这样一种福利国家,遵循的是一视同仁的原则,追求的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面的保障。这样一个福利国家,就需要大量的资金。


你会问,资金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国家、企业和个人。可是归根结底所有的资金都来源于英国国民纳税的收入,也就是税收。所以福利越好,资金的需求就越大,个人缴纳的税收也就越高,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率和个人的收入。


70年代以后,英国的经济开始恶化,社会舆论对这种普惠式的福利政策产生了怀疑,认为这个福利政策并没有真正解决贫困问题。而在当时英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老年人增多,单亲家庭、离婚率提高,人们抵抗失业的能力也在增强。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福利政策,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


讲到这里,不免就想到我们60年代的人,子女都是独生子女,我们这些人当老了以后,养老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的问题。英国老年问题依然很严重,直到现在,年纪大的时候,一个人生病了以后,在家里面没有人照顾,有钱也找不到人。老年人生活还是很凄凉。


但是英国残疾人方面的问题相对解决的比较好。有一次我在英国坐公共交通,这时候有一个残疾人坐在残疾人车子上,向着公共汽车这边摇过来。我当时就纳闷,他怎么上公共汽车呢?公共汽车司机就等着他,等他到的时候一按汽钮,公共汽车上面那个台阶,突然它就变形成了一个坡度。司机下来帮助这个残疾人把车子从坡下面开上来。公共汽车上面有专用空位,是安排这些残疾人车子的。我当时很感慨,为什么在英国街道上能看到很多的残疾人,不是说真的多,而是社会有这种保障,能够让这些残疾人走出家庭,走向社会。


到了撒切尔政府时期,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认为这个福利只是个人生活出现无奈情况下的一种安全网,而不是不劳而获的安乐船。所以英国人开始试图将普遍性的这福利模式转向选择性的福利模式。


保守党政府取消了疾病和失业救济,他们要求雇主为雇员承担疾病津贴,而且要求每个人为自己的未来存储你的金钱,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设计养老金计划,要求数额至少要达到他的收入的4%。


而且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的这种方式,鼓励英国人去选择私人养老方案,而且有保险公司和其他一些金融中介机构来介入到这些私人养老金计划当中去。总之在撒切尔政府时期,战后福利国家那种普遍性的原则被抛弃了,英国人或者英国政府更加提倡提高社会政策的效率,更加倾向于由私人提供和选择性的福利,而不是原来工党政府时期的那种集体主义方式。


尽管如此,在撒切尔政府改革期间,社会政策上的支出,即社会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依然在逐年上升。一直到现在,它的福利的开支依然是在上升的。但是社会福利的机构发生了重组,私营化、市场化、提高福利的标准,是后来英国福利政策改革的一个特点。到了这个时候,英国有关社会福利政策的重点,就从关注相对平等,转向防止对福利的依赖。


20世纪末以后,工党的福利思想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即经济发展在前,福利支出在后,不能用没有挣到的钱。保守党的卡梅伦政府也在福利政策方面加大了步伐,它的目标就是防止人们依赖国家的福利,减少政府的支出。


今天你如果去英国的话,就会发现在英国的大街上面,你几乎没有“穷人”。当然你在街上也能看到一些乞讨者,但那些人不是真正的穷人,他们一般都是吸毒者。你穷没有工作,政府就有责任安排你有房住,每个月还要给你几百英镑生活费;你小孩多还要给你另外的津贴。所以你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在酒吧里面天天喝酒,不工作,但是你不可以到国外旅行。


所以在战后伴随着这样一个现代福利国家制度的进程,平等和效率的关系依然是社会福利问题的一种挑战。福利政策关系到千家万户,半个世纪以来在英国已经深入人心,任何英国政府对英国这样一个福利政策或者福利国家的修改,只能是局部性,只能修改好,不能取消,毕竟不需要任何社会福利的人只是极少数人。


通过刚才的讲解,我们知道,英国在二战以后逐步建立了一个现代福利国家制度,英国也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这样一个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与此同时,英帝国却解体了。下一讲我们就来介绍英帝国的解体与英联邦。


谢谢你的收听,再见。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富国里当穷人是什么滋味?
17世纪英国如何走出危机
雅典繁荣的背后——一场精心策划的游戏,还是社会福利的变革?
中国发布首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 称青少年伤害年发生率高达50%
丹麦人:常会满足于简单的“小幸福”
高福利国家:濒临破产的神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