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算是合格孝顺的子女在线收听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如何算是合格孝顺的子女。我们中国人特别强调孝顺,一般人听到“孝顺”,心里难免会有压力,好像这是一种必须承受,又不见得很乐意的事。其实,学习儒家,首先要知道孔子主张“人性向善”,人生要行善的。

什么是善呢?“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而“适当的关系”首先就落实在子女跟父母之间。人谁不是子女呢?子女从小由被照顾长大,你对父母自然就有感恩的心,感恩表现出来“孝顺”。但是孝顺不是单纯的,完全顺从,或者是照自己的意思去尽心。 《论语》有十几章专门谈孝顺的,我们把它综合归纳一下,可以得到以下五个重点。

第一个,对父母要尊敬。孔子有位学生叫“子游”,他请教老师什么是孝顺?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篇》     他的意思是,孔子当时的今天,所谓的孝顺是指能够奉养父母。但狗与马也都能够服侍人,如果子女缺少尊敬,怎么去分辨子女跟狗与马的差别呢?

我这样翻译还是要说明一下,因为从朱熹以来,很多人都翻成什么?他们说,孔子的意思是今天所谓的孝顺是指能够奉养父母,但对于狗与马我们人类也能养它呀。如果少了尊敬,怎么分辨奉养父母跟养狗马呢?这样翻译非常不恰当,为什么?因为在古代提到狗跟马,是从各种动物里面挑出来的,马替人拉车,狗替人看门。现在我们要感谢一个人,还会说“有机会让我效犬马之劳”,甚至说“来世变为犬马再报答你”。这说明犬与马它有特殊的象征,是指能够服侍人,照顾人。

所以,这时孔子说:“今天所谓的孝顺指奉养父母,但是狗与马也能服侍人。如果子女缺少对父母的尊敬,那跟狗与马服侍人有什么差别呢?”把子女比喻为狗与马这样比较恰当,否则你把奉养父母比喻为在家里养狗与马,这是非常不孝顺的比喻呀。

为什么我们今天要重新思考儒家的各种传统的诠释? 原因就在这里。狗与马它服侍人,不会尊敬人的。但是子女对父母呢?服侍父母,内心要有尊敬的心,否则只是做样子而已。何必呢?难道忘了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照顾吗?所以第一个是尊敬。

第二个对父母要关心爱护。 另外一次子夏请教老师什么是孝顺?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篇》    孔子说:“子女保持和悦的脸色是最难的,有事要办时,年轻人代劳;有酒菜食物时,让年长人吃喝,这样就可以算是孝顺的吗?所以孔子很喜欢用对比的方式,前面讲到尊敬父母时说,不能只像狗与马一样侍奉而已,还要尊敬。这里讲到“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这两句话我们还常在用,只是替父母做事,让父母吃喝,这算孝顺吗?更重要的是保持和悦的脸色,这才重要。

我们有一句话不太好听,“久病床前无孝子”,就算是有孝子,孝子的脸色好不好呢?我们有时候看到父母老了或生病了,要我们帮忙的时候,就要记得,脸色保持和悦是最难的,并且和悦的脸色要由内而发。心里常想着自己小时候各种情况,一路由父母带着成长,常想这些,就让内心的情感一直保持新鲜。

第三个,孝顺要合乎礼制。这话特别是对有贵族身份的人说的。当时鲁国有三家大夫,孟氏是其中之一,孟氏的一位年轻人叫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篇》    孔子只说两个字“无违”,不要违背礼制。后来有学生再请教他,他就说:“父母活着的时候按照礼的规范来孝顺他们,父母过世以后,按照礼的规范来安葬他们,祭拜他们”。因为贵族是统治阶级,要实现各种礼的要求。不要过度,也不要不及,按照礼的规范来做,就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内心的情感不管多么丰富,还是不够丰富,按照礼的规范来做,至少合乎大家的愿望。身为贵族,在当时很可能僭越礼的规范,心里想说反正有钱,我就给父母更高待遇的葬礼,这在古代是违背礼仪的。孔子就强调不要违背礼仪的规定。


第四点,以适当方式进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篇》   为什么?因为贵族子弟很容易像是纨绔子弟一样染上各种恶习,所以就提醒他,让父母只为你的疾病忧愁就是孝顺了。因为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但是其他方面的事情,包括读书、交友,在社会上各种活动都不要让父母担心,这就是孝顺。这正是因材施教。


接着孔子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里仁篇》   父母在世时子女不出远门,如果出远门就必须有一定的去处,让父母知道你在哪里,可以保持联络。今天比较容易了,有手机可以随时沟通,所以出游不再是问题。接着孔子又说,父母的年纪做子女的不能不记得,一方面为他们得享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日渐老迈而忧虑。(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里仁篇》)


第五点,对父母要委婉劝谏。  父母又不是圣人,他们难免按照人之常情做一些未必正确的事, 做子女的学习儒家,就知道什么是善恶是非。所以,孔子说服侍父母时,发现父母将有什么过错,要委婉劝阻,就算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接受,仍然要恭敬的不触犯他们,内心忧愁,但是不去抱怨,这句话讲得真好。(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 里仁篇》)


我们听宋朝学者说过“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话是有问题的。只能说天下没有不关心子女的父母,这样就没有问题。你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难道父母做的都对吗?这当然是不一定的。

从儒家角度来说,父母如果有错,子女要不要劝阻呢?  《孝经·谏诤章》是说要劝谏阻止,要跟父母尽言。曾子就问:“请问子女顺从父母的命令,这是孝顺吗? 孔子说:“是何言与,是何言与!”连说两句“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孔子接着说,“有敢于劝谏父亲的儿子,父亲本身就不会陷于不义之中”。换句话说,父亲做错事的时候,儿子能够劝阻,父亲才不会深陷于不义,这才是孝顺。

万一父母真的做错事,又不听子女劝谏,子女怎么办?子女只有默默承受,做两件事情,第一设法补救父母的过失,减少他们对别人造成的伤害。第二自己要努力行善,来弥补父母的过错。换句话说,子女修德行善尽其在我,就是孝心的表现。

从这一集所说的你就知道了。原来我们以为儒家讲孝顺或者中国文化里面讲孝顺,那都是单向的要求。其实不是的,孝顺要出自于内心真诚的情感。我们重述一下:

第一:对父母要尊敬;

第二:对父母要关爱;

第三:孝顺要合乎理智的要求;

第四:要以适当的方式行孝;

第五:对父母要委婉劝谏。

这样,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才能够非常理想而圆满的发展。因为,人生有缘成为一家人,希望互相帮助,走上人生的正路。

下一集我们会探讨“心态平和地面对生老病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为政6-8:问世间孝为何物
【每日论语】为政篇第七则
家范卷五 子下
庄子谈孝:孝道的六个境界
孝顺到底是孝重要还是顺重要?
《论语》孝顺父母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