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论骈文
总论
 
外治之汗吐下三法:
 
上用嚏(嚏即吐也在上宜嚏咸邪从口鼻入宜嚏)。
中用填(如填脐散之类又罨脐敷脐亦是)。
下用坐(坐药也即下法,如水肿捣葱坐,取气水自下。是也三句具吐汗下三法已。括外治之全矣)。尤捷于内服。
彼种痘者纳鼻而传十二经。救卒中暴绝吹耳而通七窍。气之相感其神乎。
 
内经用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此用膏药之始。仲景桂枝汤治风寒。调和营卫。实祖于此。今以汤头还为膏药。于义为反其本。以为妄变古法者非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论膏药
膏与药分为二。临症活变在此。有但用膏而不必药者。有竟用药而不必膏者。有膏与(药同)用者。有膏自膏。药自药。以相反相济为用者。有膏即药药即膏。以相佐相益为用者。
古人于熬者曰膏。撮者曰药。兹合之而两全。今人混言膏药。兹离之而各妙。
膏纲也。药目也。膏判上中下三焦。五脏六腑。表里寒热虚实。以提其纲。药随膏而缕析。以为之目。膏有上焦心肺之膏。有中焦脾胃之膏。有下焦肝肾之膏。有专主一脏之膏。脏有清有混。有专主一腑之膏。腑有通有涩。又有通治三焦。通治五脏。通治六腑之膏。又有表里寒热虚实分用之膏。互用之膏。兼用之膏。
药则或糁膏内。或敷膏外。或先膏而用洗擦。或后膏而用熏熨。膏以帅药。药以助膏。
 
论膏药配方
膏方取法不外于汤丸。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不仅香苏神术黄连解毒。木香导滞沥化痰。以及理中建中。调胃平胃。六君六味养心归脾。补中益气等为常用之方也。
 
或谓用汤丸熬膏何不内服?不知吾惟不敢为内服。故用膏耳。自来相戒。误人非必毒药也。一味麻黄。一味黄连。一味白术。一味熟地。用不得当贻害无穷。愚者自是而不知其非。旁观皆窃笑之。明者心知之而不肯自言。未尝不愧且悔也。然焉能吐而出之乎?
 
或又云良工可不患此。亦思良工古今有几?且良工亦不废外治。昔叶天士用平胃散炒熨治痢。用常山饮炒嗅治疟。变汤剂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吾之用膏即本于此。使必内服而后可。无论妄为下药。药适加病。倘遇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而其情其理万万不忍坐视者。又将何法以处之?
 
名方举例:
五积散为内伤外感之方。而内而脏腑。外而皮毛经络。上而头项。下而腰脚。妇人调经无不可用。【此方本平胃散(去姜枣)为主,参以二陈汤,专主内伤生冷;苓桂术甘汤换苍术以涤饮散邪;四物汤去熟地补血活血;又合麻黄汤(少杏仁)兼治外感寒邪;而合枳术丸、甘草干姜汤、桔梗汤等小方,为清气治嗽;白芷一味为都梁丸,专走阳明而治风热头痛;内藏小半夏茯苓汤,令未尽之饮乃从小便而驱之。】
 
越鞠丸治气合痰血食湿热。变之而为薛已八味逍遥。加之而为养生六郁解毒。高鼓峰治血。以一方统七情饥饱劳役等因。胡念斋深服之。陈修园复赏之。
 
膏之用药
 
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为引。如姜葱韭蒜白芥子花椒及槐柳桑桃蓖麻子凤仙草轻粉山甲之类。要不可少不独冰麝也。
补药必用血肉之物。则与人有益。如羊肉汤。猪肾丸。乌骨杂丸。鳖甲煎鲫鱼膏之类可以仿加。若紫河车则断不可用。或用牛胞衣代之其力尤大。此补中第一药也。
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
 
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浓者方能得力。虽苍术半夏之燥,入油则润。甘遂牵牛巴豆南星木鳖之毒,入油则化。并无碍。又炒用蒸用皆不如生用。勉强凑用。不如竟换用。(如银花换忍冬藤茯苓换车前子之类)统领健儿。(吴师机膏药中都没有茯苓)
 
伤寒外治于热邪传里。有黄连水洗胸法。皮硝水拓胸法。芫花水拍胸法。石膏和?敷胸法。老蚓和盐捣敷胸法。发斑有胆汁青黛水、升麻水扫法。吐衄有井水法搭法。蓄血有?叶汤摩法。?通有犀角地黄熬贴法。
 
膏之寒热
 
膏药热者易效。凉者次之。热性急而凉性缓也。攻者易效。补者次之。攻力猛而补力?也。然大热之症,受之以凉其气即爽。极虚之症,受之以补其神即安。若夫热症亦可以用热者。一则得热则行也。一则以热引热使热外出也。即从治之法也。虚症亦可以用攻者。有病当先去不可以养患也(寒多冰伏,瘀积不去,愈补愈剧)。古汤头治一症。往往有寒热并用者。有消补兼行者膏药何独不然。精要有贴温膏敷凉药之说。推之亦可贴补膏敷消药也。此即扶正以逐邪之义也。若治两症则寒热消补虽同用。而上不犯下。下不犯上。中不犯上下更无顾忌。
 
一切脏腑火症。膏贴心口背心当脐小腹,再酌加药。
 
膏药贴法
 
两傍(膀胱)承光通天脑盖玉枕天枢(柱)十穴也。又两傍(胆经)临泣目胆正营承灵脑空十穴也。天杼膺命(即中府穴)缺盆背俞(即风门穴)八者,泻胸中之热。气冲三里巨虚上下廉八者,泻胃中之热。云门?骨(即肩穴)委中(即腿湾穴)髓穴(即腰俞穴)八者,泻四肢之热。五脏俞傍五十者,泻五脏之热。
膏药治太阳经外感。初起以膏贴两太阳(头痛本穴)风池风门(疏通来路)膻中穴(于心取汗)更用药敷天庭。熏头面腿湾。擦前胸后背两手心两足心(皆取汗)分杀其势。即从刺法推出。诸经可仿此推。(疟疾血症均有截法)
若脏腑。则视病所在。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兼贴心俞与心口对。命门与脐眼对。足心与丹田应。外症除贴患处外,用一膏贴心口以护其心。或用开胃膏使进饮食以助其力。
 
膏之种类
 
膏包百病。如大营主将。坐镇中军。统领万队。虽有大敌。其气足以函盖。任变幻百出。终不能越其范围。糁药乃其参谋。敷药乃其环卫。点眼塞耳以及嚏法缚法坐法与罨膝扎脚之法。乃其分兵煎抹炒熨二法。乃其奇兵制胜者也。(二法最妙内外治贯通在此膏之得力亦在此不对则改换可必期其效)然此中要有将将者在。(读书审症)诸膏以清阳膏(代败毒通圣用)散阴(代五积三痹用)金仙(代越鞠温白用)行水(代五苓八正用)四膏。治症既多。亦最验。合云台(通治外症)为五大膏。局中之主膏也。更有养心清肺健脾滋阴扶阳通经卫产等膏助之。
 
各论
清阳膏
脑后第二椎下两旁风门穴,风常从此入脑。鼻塞贴鼻梁。并可卷一张塞鼻。咳嗽及内热者贴喉下即天突穴,心口即膻中穴,或兼贴背后第三骨节即肺俞也。凡肺病俱如此贴。
○此邪在上焦宜以上清散嗅鼻取嚏。上清散用薄荷三钱,川芎白芷细辛雄黄硼砂黄芩各一钱,牙硝二钱皂角八钱研末,冰麝看症再加。凡头疼鼻塞赤眼牙疼喉痹并治可预合备用。
○文中亦有芎芷塞鼻麻黄黄连点眼。
 
○风温(详见吴鞠通条辨)头疼发热不恶寒而口渴者。头疼贴两太阳或用薄荷黄连牙硝糁膏贴。烦渴者兼贴胸背或用麦冬连翘黄芩葛根竹叶银花甘草煎抹后贴。古方如黄连解毒,犀角地黄,白虎,竹叶石膏,以及泻心、凉膈、陷胸、承气之类均可酌用。
○热症用煎抹最宜即古所谓汤以荡其邪热也。前人治热病烦渴捣生葛汁抹胸口此本柴葛解肌汤变为生用者也。又治热疟用地龙三条捣烂入生姜汁薄荷汁白蜜冰片调匀涂胸口。此本危氏地龙饮改为外涂者也。凡热病俱妙回春多有药渣敷法,节庵治热邪传里取麸皮同盐炒熨胸腹以行药,足见外治一法能手未尝不用可以引伸。
○表症重者用荆防败毒散或普济消毒饮煎抹胸口;里症重者用龙虎双降散,防风通圣散加元参牛子煎抹胸口或并抹背心
○风热上攻。赤眼牙疼。耳鸣耳聋耳痛。口舌生疮。喉闭,喉风,喉蛾等症。
○赤眼肿痛
用上清散吹鼻取嚏,膏贴两太阳或用通治热毒加味五黄锭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皆生用黄丹炒各一两,蒲荷羌活防风生地当归川芎赤芍皮硝各五钱,雄黄铜绿各三钱枯矾一钱以牛胶五钱化水为锭临用一锭醋蜜磨敷眼胞上下,亦可以一锭煎水洗,此方可预合备用。
或用菊花童便洗,自尿亦可。
豆腐热鸡蛋均可眼上。
或用槐柳桑杏冬青枝,白菊花皆连叶,枸杞根连叶各一斤,龙胆草夏枯草各二两,水煎八;皮硝四两白盐十二两,再熬装瓷瓶内,每用少许和开水洗佳,并治老眼。
 
○牙疼
用上清散加冰片取嚏,并以少许糁膏贴腮上文中有方。胃火重者用大黄白芷生熟石膏擦。阴虚火炎者用元参细辛青白盐擦。皆勿咽。风痛用露蜂房煎漱,亦勿咽。
○骨槽风用云台膏贴分寒热酌用文中玉池散荜茇散醋敷
○牙疳膏糁紫雪丹贴心口或用黄连石膏煎水抹后再贴膏。并用人乳,人中白(尿)和冰片吹以青黛散敷头上。牙疳凶极者用文中大黄丁香绿豆敷足心
○牙宣膏贴腮上,肾热用旱莲草擦,地骨皮煎漱,胃热用大黄擦,梧桐泪研末糁
 
○口縻口疮膏糁黄柏黄芩黄连栀子细辛干姜等分为末,贴胸口脐上,名赴宴散。此纲目法也。或用导赤散合凉膈散煎抹胸口,以清内热。再贴并用儿茶磨金墨涂患处。不效者用黄连炮姜末糁,初若不堪,应手即愈。溃烂不堪者用地龙吴萸生面醋涂足心止痛,亦危氏方也。
 
○热实结胸。心下满硬烦躁而渴,膏贴胸背或用小柴胡合小陷胸汤煎抹,并治水结痰结。重者膏上糁大黄芒硝甘遂枳实(大陷胸)末贴。并用一料以白蜜鸡子清调敷胸腹勿令,干结胸自下。
 
○热毒发斑。(大红点发于皮肤上者为斑,小红点隐于皮肤中者为疹,疹轻斑重。先用紫草茸煎汤抹胸口,再糁少许于膏上,贴心口背心脐上。紫草茸乃透斑之要药也。或用消斑饮、举斑汤、凉血地黄汤、犀角大青汤等方煎抹后再贴。或只用犀角大青生地数味亦可并参用文中升麻水及猪胆汁等方扫之)
 
○ 热症衄血吐血蓄血便血尿血。
鼻衄属肺火,膏贴心口背心。初起不必加止(血)药,症重者或用犀角地黄黄连丹皮侧柏叶煎抹后再贴。加川芎香附亦可。或用薄荷柏叶荷叶茜草根亦可。如衄久,或用黄芩浸水磨白芨涂山根,并用文中洪宝膏醋涂脑后连颈项截其血路。如不止,以生地蘸陈金墨汁塞鼻,加龙骨发灰末(血余炭)尤佳。兼胃热者加清胃膏贴中脘。或用麦冬知母牡丹皮牛地黄连白芍石膏当归牛膝泽泻煎抹后贴。兼肾热者加滋阴膏贴丹田。或用元参知母黄柏龟板同四物煎抹后贴。
 
下部蓄血少腹硬痛用紫苏汤煎抹或用苏木当归大黄赤芍桃仁灵脂红花煎抹再贴膏。
 
便血用膏贴脐上并肛门。或用川芎当归黄连槐花并洗肛门再贴。
 
尿血膏贴小腹或用蒲黄旱莲草车前子煎洗小腹再贴
 
○ 热淋先用木通煎汤抹心口脐下,再用硝石末糁膏贴脐下,参用行水膏。古方治热淋用八
正散及山栀滑石之类,亦可酌以煎抹。若血淋痛者用小蓟益母草杜牛膝车前子发灰之类煎抹再贴。
 
○ 热毒下注。肛门肿痛照肠痔治用。山豆根或马齿苋煎洗后贴膏。或用文中坎宫锭敷如热极脱肛膏上糁黄芩防风蝉蜕末贴并包螺蛳坐之文中有方)
 
○热秘。先用大黄芒硝皂角煎抹脐腹再用膏糁硝石末贴脐参用文中通大便方
 
○脚风。红肿热痛喜当风者膏贴患处或用许方苍术黄柏防己海桐皮醋敷
 
○小儿内热。(用朱砂黄连糁膏贴心口背心如五心热是食积也参用金仙膏)
○妇人热入血室。膏贴心口并期门穴,穴在两乳旁各开一寸半,直下一寸半,肝穴也。或用柴胡破瘀汤柴胡二钱,黄芩半夏生地当归赤芍各一钱,甘草五分煎抹。加桃仁灵脂各五分。亦可并治蓄血症.
 
妇人血结胸。胸满身黄嗽水不欲咽或痛不可忍者膏糁大黄末贴痛处.或用桃仁承气汤煎抹后贴。并用危氏海蛤散海蛤粉一两六一散二两芒稍五钱鸡子清调敷膏外。小肠利而膻中血散痛自止。又血结胸痛连腰背,甚作搐搦者。危氏有元胡散蒲黄元胡姜黄归芍桂木香乳没等姜汁调敷。血得热则行。亦可与桃仁承气方参用。
 
妇人热结血闭。用生地当归赤芍桃仁灵脂大黄丹皮茜草木通煎汤洗脐下,再贴膏。或用四物同凉膈散煎抹胸口,并脐下再贴。如逆行者用郁金煎汤抹胸口加韭菜汁牛膝更佳。郁金能治逆经。
 
 
○凡治火之药
心用麦冬黄连生地木通;小肠用连翘栀子竹叶木通;肝用柴胡白芍;胆用连翘胆草;脾用生地白芍甘草;胃用葛根石膏;肺用黄芩桑皮;大肠用黄芩大黄;肾用黄柏知母地骨皮;膀胱用黄柏滑石;
三焦之火上(焦)连翘又黄芩栀子;中(焦)栀子又黄连芍药;下焦地骨皮又黄柏大黄;心胞用麦冬丹皮;五脏郁火用青黛荡涤;三焦肠胃实热用芒硝解疫毒;脏腑诸热用芩连栀柏大黄生甘草或用赤豆绿豆黑豆;五心烦热用羌活柴胡升麻干葛;积热用紫雪丹或糁或敷或煎抹随症酌用古方治火者亦可照此捡取
 
牙疳凶极者用文中大黄丁香绿豆敷足心法此毛方也
子肿亦名子气宜苍术白术浓朴(厚朴)陈皮腹皮桑皮生姜皮条芩栀子泽泻防己之类亦有用天仙藤同紫苏香附陈皮乌药甘草木瓜者虚人亦有用四物者亦有用羌活萝卜子者用鲤鱼赤豆者可参酌
肾虚腰痛。(用黑豆酒炒布包作腰带)或带下腰酸。
肾虚是本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是标○膏糁白术官桂末贴痛处再用羌活防风杜仲故纸牛膝续断木瓜萆薢香附当归延胡红花半夏陈皮黑豆之类炒熨
 
散阴膏
此膏治下焦寒湿及表里俱寒者。凡三阴症并宜之。纯虚者用扶阳膏兼散者用。此膏治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筋骨疼痛俱效,阴症回阳亦速。惟热药多伤肺涸阴,心是火位,不可轻贴。
即(使)寒中心胞者,亦当斟酌。寻常寒症只须用金仙膏糁姜桂末贴,审是阴寒方用此膏。○辩证分经:
太阳经:羌活汤、神木散、芎芷香苏饮、文中有麻黄点眼,桂枝浸拓,羌活苍术摊掌,川芎嗅鼻,香附擦背,紫苏熏头面等即太阳经也。外内同一理,推之即用麻黄汤擦背亦可。
 
少阳经:继传少阳胆经在半表半里宜和解。古用柴胡半夏能利能汗,佐以黄芩则能解矣,文中有柴胡擦胸背法。
 
阳明经:阳明有经有腑,在经宜清可用黄连石膏擦胸;在腑宜利,盖胃腑非通泄不愈,须用大黄芒硝加枳实等敷胸腹。
 
三阴证:无热而恶寒者属阴,其症多四肢厥冷。太阴多腹痛,吐利不渴;少阴多引衣自盖,静蜷而卧;厥阴多指甲唇青,口吐涎沫。太阴属脾,性恶寒湿,非干姜白术不能燥;少阴属肾,性亦恶寒,非附子不能温;厥阴属肝,藏血养筋非当归与温中之药不能润。太阴膏贴当脐,少阴膏贴当脐,并对脐,即命门穴也。厥阴膏贴当脐,并脐下,乃肝之部位也。照上法以干姜白术等糁贴,兼用一料炒热缚脐,或更用四逆汤药料干姜附子炒熨背心、臂湾、膝盖等冷处贴膏。
 
假阳症面赤身热,不烦而躁,饮水不入口者,膏贴脐上,再糁吴茱萸末贴足心引热下行。
 
○ 三阴中寒:中寒多在少阴肾经,此急症也,一身受邪,难分经络,非温补不可,不急救则死。中寒之症初起,无头疼身热,骤然恶寒战栗,面青口噤,肢体强直,或心腹痛,甚有跌倒者,用温胃膏贴心口,此膏贴脐上及对脐,或兼贴背心及两膝。盖先用生姜汁和,热酒煎抹通,用吴萸蒸熨法,葱饼熨法,艾炙法,方见文中。
或遵仲景太阴用附子理中汤;少阴用附子汤;厥阴用当归四逆汤,煎抹并炒熨。
或遵节庵三阴寒厥用回阳救急汤,六君子加吴萸附子肉桂五味子生姜麝香。或危氏中寒术附汤附子干姜白术加苏合香丸。二方一用,麝一用,苏合丸尤与外治相宜。
 
又中寒躁热烦渴者不可用凉药。用附子理中或加味理中,即附子参术姜草加吴萸肉桂当归陈皮浓朴各等分,共为粗末,浸冷水中。或煎汤俟冷后,以棉蘸抹胸口,即从治法也。更照前假阳症,用膏糁吴萸末贴足心引热下行。
 
又治寒之药,如干姜温中散表,呕恶无汗者宜之;附子回阳,无处不到,冷汗厥逆者宜之;二味是伤寒阴症要药。他如益智补心,川乌温脾,肉蔻仁止泄,补骨脂纳气定喘,半夏祛痰,浓朴散满,肉桂行血,达四肢,丁香行气定呕,吴萸胡椒皆治阴症腹痛,生姜开郁,葱白通阳,白芥子通行经络,艾叶回垂绝之元阳,古方皆用之,可以捡择,如对一味亦能取效。
 
○ 三阴病深变为阴毒。其症面唇指甲青黑,心下结硬,脐腹筑痛,身如被杖,甚或昏不知人者,宜发汗膏贴脐上,再用正阳散麻黄去节,附子炮干姜半夏吴萸大黄炒熨并缚脐。此方麻黄大黄同用,汗下并行其法甚捷。
 
○杂中寒。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头疼身热,项背拘急,肚腹胀痛,似中寒而势稍缓者,膏贴背心脐上。用五积散发表温里,炒熨并缚脐,即当归川芎白芷陈皮苍术浓朴半夏麻黄枳壳桔梗各一钱,干姜桂枝吴萸各五分,甘草三分加姜枣者。自汗去苍术麻黄。冷汗加附子,此方治症甚多,可以增减:如加羌独柴前治寒湿身体重痛腰脚酸疼;加羌活草果柴胡黄芩熟地治寒热如疟;加青皮青木香去麻黄治肝虚胁痛;加羌活独活牛膝去姜桂治经来身痛;加香附茴香加荆穗伏龙肝去麻黄并治虚寒带下之类皆法也。
 
○水肿尿涩,喘急,脉沉股冷,或大便滑泄者,膏贴脐上并对脐。或用平胃散合五苓炒熨。若肾虚不能行水者,用桂附八味加车前牛膝。脾虚者用实脾散即苍术白术浓朴草果腹皮木瓜附子车前子(车前代茯苓)牛膝各一钱,木香炮姜各五分也。真火亏而土弱不能制水者,用危氏复元丹白术浓朴独活吴萸官桂木香茴香川椒肉蔻仁陈皮槟榔各一钱,附子二钱,泽泻三钱或煎抹或炒熨并缚脐。
 
○寒胀。腹满濡,时减,吐利厥冷,属脾胃虚寒者,膏内糁干姜制浓朴官桂末贴脐上。或用温胃膏、健脾膏贴胸口脐上。此膏贴对脐。或再用古温胃汤料附子炮姜浓朴半夏陈皮当归川椒各一钱炒熨。如心腹刺痛,泄泻者,用顺气散药料苍术浓朴青皮陈皮缩砂丁香木香良姜干姜茴香各一钱,姜三片,枣一枚炒熨。二方凡脾胃虚寒之症均可用。或用丹溪中满分消汤炒熨并缚脐。
 
○寒泻。气虚暴泻,冷汗脉微,急症也。用炮姜附子益智仁丁香末糁膏贴脐,并对脐加艾缚之。更用艾一斤坐身下。或并包膝盖至足心。若脾肾虚寒久泻者,膏亦如上糁贴。或用木香大茴香肉蔻仁吴茱萸破故纸五味子炒熨。寻常感寒泄泻贴金仙膏加官桂车前子白术炒熨。
 
○寒实结胸。心下硬痛无热症者,膏贴痛处。再用苍术浓朴陈皮干姜附子枳实皂角炒熨。如手不可近,研末以姜汁和醋敷。重者膏上糁肉桂巴霜蟾酥轻粉麝香贴。
 
○久寒胁肋脐胀腹痛。或成气痞、血块、食积、痰癖、虫蛊之类,他药所不能推荡者。膏贴患处,再加糁敷炒熨煎抹之药如,气用青皮木香乌药,血用三棱莪术干漆,食用浓朴枳实槟榔巴豆,痰用南星半夏礞石瓦楞子,虫用花椒乌梅雷丸黑丑之类。
 
○ 阳衰脊背腰膝冷痛。膏贴痛处,再用文中熨脊摩腰等法助之。风寒湿痹。一切漏肩、鹤膝、走注历节。左瘫右痪。麻木疼痛。日久不能愈者。膏皆贴痛处,先用生姜擦后贴。或用姜葱凤仙草苍耳草煎熏患处。一用黑鱼一尾去肠杂切块,同羌活防风当归桂枝川乌麻黄钻地风透骨草各五钱,木瓜酒五斤,隔水煮一周时。布蘸抹患处。如患处多者可用此法。或贴膏后再用艾三钱,丁香五分,麝二厘,卷纸燃浸麻油燃火逼之。贫人用干桑枝浸油燃火逼之膏力易透。或用姜葱汁同醋蒸牛胶,化开入黄丹铅粉乳香没药,和匀涂弯曲不能贴膏处,可以代膏并能止痛。
 
又走注疼痛药苍耳子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木鳖子追毒止腰痛;南星补肝风虚,散血胜湿治风;仙灵脾益精气,坚筋骨,治冷风劳气,四肢不红;骨碎补补骨节
疼,风血积疼;五加皮坚骨益精,祛风胜湿,通肌肤瘀血,疗筋骨拘挛;五灵脂散血和血止痛;白胶香活血止痛;瓜儿血竭除血痛,为和血圣药;自然铜醋续筋骨,散瘀止痛;虎骨追风健骨定痛;白花蛇透骨搜风。
 
若阴虚血弱腰膝痛用龟板凉心泻肝清热去风用犀角此膏此药皆勿用)
 
○ 寒湿香港脚。膏贴三里穴穴在膝盖下三寸,或并贴脚背脚心再用川椒陈艾装布袋踏脚下或用姜葱椒茴同麦麸和醋炒熨并摊卧祷上熏取汗
 
○若湿热痛或痿用清阳行水滋阴膏贴苍独防己知柏敷
 
○妇人白带久不止。白带清冷稠粘腰痛脐下痛或脐下冷,属寒湿,者膏贴脐上并对脐或兼两腰,再用苍术半夏附子干姜官桂灶心土陈壁土贯众鸡冠花炒熨并缚脐,或用本草治虚寒带下方蛇床子诃子肉五味子山萸肉杜仲续断。
 
子宫冷属寒湿者膏贴脐下或用蛇床子煎汤洗后贴文中有方
 
金仙膏(一名开郁消积膏,通治风寒暑湿气血痰食,六郁五积诸症,凡中州脾胃之病,及四感内伤,表里不分,寒热相杂,非一逼所能治者.并宜之。又夏时多暑温湿温之症,偏于暑者阳邪多,宜行水膏;偏于湿者,阴邪多,宜此膏,或两膏并用亦可,虚人参用健脾膏。此膏升降阴阳,流通气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治寒症,可加温药,治热症可加凉药,变化实无穷尽。此膏开胸隔,进饮食,化痰消痞攻而不伤本原,治肝气胁肋痛一切腹痛,妇人痛经,小儿虫痛俱效,疟疾痢疾亦妙)
 
○治外感风寒暑湿头疼,与观音膏贴心口治闷痘一理。加药之法如伤风寒者可用苍朮川芎白芷羌活防风紫苏香附(九味羌活汤);菖蒲细辛生姜葱白之类或煎抹胸背或炒熨胸背;伤暑湿者可用苍朮浓朴陈皮黄连干葛香薷泽泻(新加香薷饮) 猪苓车前子葱白生姜之类;湿温即用苍朮白虎汤,如上法或煎抹或炒熨,若兼食滞者,用行气香苏饮, 苍朮羌活川芎香附紫苏陈皮甘草(香苏散),煎抹炒熨或合下内伤方用。
 
○内伤饮食。(内伤有劳倦伤饮食伤)胸膈饱闷。(伤食者多飧饮食不能运化,停于胸腹,饱闷恶食,不食嗳气,作酸下泄,臭屁或腹痛吐泻,重则发热、头痛,手按心口刺痛,此有余症,宜消导去之。膏贴胸口痛处,并脐上用莱菔子、枳实、麸皮食盐炒熨,或用苍朮、香附、浓朴、半夏、陈皮、枳壳、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紫苏、生姜,食盐炒熨(保和丸,半夏厚朴汤,越鞠丸,但是都要去茯苓);重加山棱、莪朮、大黄、槟榔;又伤冷者加木香、砂仁、丁香、草果; 甚加附子、巴仁; 伤热者加黄芩、花粉、青黛、黄连;甚加甘遂、芒硝; 又消食、消水、消酒、消气、消痞、消胀、消积、消痛有香灵丸,用香附、灵脂生熟各一两,黑丑、白丑生熟各五钱,加醋炒熨,此药行而不泄,响而不动,其功甚捷,如加川芎、灵仙、枳壳、青皮、乌药、延胡、木香、炮甲之类亦妙。
 
○若脾虚、不思饮食、食不化食后倒饱者,用健脾膏贴胸口脐上,再加党参、白朮、甘草、半夏、陈皮、香附、木香、砂仁、益智仁、浓朴、神曲、干姜、大枣之类,炒熨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去茯苓);若内伤发热、胃痛不食,亦贴健脾膏用补中益;气寒加草蔻;热加栀子,炒熨,此膏皆勿用。
 
○痰嗽。(咳属肺,嗽属脾;痰嗽是脾湿,生痰膏贴胸口,用苍朮、枳壳、陈皮、半夏、白朮、干姜、皂角、炒熨,化痰燥湿。凡治痰之药,风用川乌、草乌、白附子、半夏、南星、全蝎、僵蚕; 寒用干姜、良姜、青皮、陈皮、半夏、草果、丁香;湿用苍朮、半夏、浓朴、陈皮、南星、皂角、明矾;热用黄芩、黄连、知母、贝母、石膏、花粉、青黛、蛤粉; 开用连翘、香附、枳实、桔梗; 散用薄荷、紫苏、枳壳、橘红;降用杏仁、苏子、前胡、莱菔子、葶苈子; 糁用木通、泽泻、猪苓、滑石; 食积用神曲、麦芽、山楂、槟榔;酒积用黄连、干葛;
 
○ 又老痰热用甘遂、礞石、瓦楞子、朴硝;寒用附子、良姜、巴仁、黑丑;痰饮用川乌、青皮、陈皮、半夏、南星、浓朴、草果、干姜、白芥子、甘遂、大戟、皂角、明矾;痰饮流注用导痰东,加木香、姜黄或控涎丹加木鳖、官桂;痰块寒用草乌、南星、干姜;热用大黄、五倍、牡蛎、芒硝;痰迷心窍用胆星、郁金、朱砂、明矾;痰在胁下用青皮、白芥子;痰在肠胃用大黄、枳实、竹沥;达痰久痰在骨节四肢用姜汁、竹沥;以上诸药看症或糁或煎抹或炒熨。膏贴胸背文中有凤仙擦背方甚妙,可仿其法用药。
○哮喘。风寒喘宜麻黄、桂枝、紫苏、橘红、杏仁、半夏、细辛、干姜;
火喘宜黄芩、桑枝、栝蒌、花粉、枳壳、桔梗、石膏、青黛、蛤粉、元明粉;
水喘宜芫花、黄芩、半夏、陈皮、黑丑、葶苈、大枣;
痰喘上气宜导痰降气,用苏子、杏仁、半夏、南星、陈皮、青皮、枳实、前胡、乌药、沉香、莱菔子、生姜、大枣;又痰喘上气者,兼用白芥子、生南星,糁膏贴足心。
有当下者用大黄、白丑、槟榔之类,或煎抹或炒熨;
 
阴虚火炎喘者,宜用清肺膏,贴心口、背心,滋阴膏贴脐下;
虚寒喘者宜用温肺膏贴心口背心,健脾膏贴当脐,扶阳膏贴脐下;
肾虚不纳气者,宜用扶阳膏糁故纸、茴香贴脐下;
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者,宜用扶阳膏,糁黑锡丹,贴脐下;
老人喘急及短气者,宜用大补膏贴心口,脐下,此膏此药皆不可用。
 
哮多寒包热,宜带表散,文中有麻黄、白果,方可炒熨;又吼气大者,膏内糁雄黄、明矾、生半夏、巴霜等分末贴)
 
○痰饮。(饮属阴邪宜用温药膏贴心口加药见上或用半夏 陈皮 苍朮 白朮 浓朴 干姜 合甘遂 大戟 白芥子等炒熨,虚人用六君贴,健脾膏)
 
嘈杂噫气,吞酸吐酸。(嘈杂痰因火动,似饥非饥,食郁有热也。噫气转出,食气亦郁火与湿痰也。吞酸者,水刺心也。吐酸者,吐出酸水也。湿热郁遏,不得传化也。用平肝顺气保中方,苍朮、白朮、香附、陈皮、川芎、神曲、半夏、青皮、砂仁、麦芽、枳实、山楂、黄连、白芍、连翘、栀子、吴萸、黄芩、干姜、木香、莱菔子、生姜、竹茹之类。
 
凡肝胃不和,气食痰热并治,如贴膏心口,以此煎抹炒熨,甚效;或用苍朮、陈皮、半夏、黄连、黄芩、吴萸、神曲亦可;若五更心嘈,属血虚,宜四物滋阴养血,贴滋阴膏;不因饮食而常噫,属气虚,宜六君子加沉香,健脾调气,贴健脾膏,此膏不可用)
 
恶心干呕,欲吐不得吐,亦胃中有痰有热也。膏贴心口或用芦根煎汤抹胃脘糁黄连末贴,或用生姜竹茹黄芩半夏胆星陈皮栀子煎抹后贴
 
○噎膈反胃(症详文中五噎气食劳嗳思也五 膈忧恚气食寒也)。
 
郁积饮食不进者,用生姜汁、韭菜汁、牛乳抹胸口,膏内糁真郁金末、凤仙子末贴,再用陈米同黄土,合上述平肝顺气保中方药料炒熨
 
或用古方选注治五膈方,杏仁去皮尖,香豉熬神曲 ,干姜、吴萸、蜀椒炒去汗,各等分研末,以蜜和丸,擦胸日数次,
 
或用毛养生膈气方:蜣螂一个、贝母三钱、青黛、元明粉各二钱,木香、沉香、朱砂各一钱,牛黄五分,为末,以万年青捣汁,加陈酒和团擦,此症难治,古方亦无必效者,二方一温一凉,可以应急,然必多擦,为是冀其或效。
 
又血枯便秘者宜养血润燥用麦冬、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甘草等,加桃仁、麻仁、韭汁煎抹,以清胃膏贴胸,滋阴膏贴脐下,参用文中栝蒌导法、蜜导法、猪胆汁和醋灌下部、此膏勿用。
 
胃中虚冷者,宜用温胃膏糁丁香、砂仁、益智仁、胡椒、官桂末,贴胃口,再用平胃散,合理中药料,炒熨反胃暮食朝吐朝食暮吐酸臭不化者,乃下焦无火,用温胃膏贴胸口扶阳,膏糁附子干姜末贴脐上,并后命门穴,再用八味丸药料炒熨,参用文中嗅附子方,此膏亦不可用)
 
○翻胃。(食入即翻而出,乃痰热阻隔,与反胃朝暮有定候者不同。膏贴心口用姜汁竹沥先抹之 或用干呕方煎抹)
 
○呕吐。有寒有热,症详文中,与反胃霍乱不同,膏贴心口,寒宜丁香、砂仁、藿香、陈皮、半夏、干姜糁贴;热宜黄连、葛根、白芍、黄芩、栀子、竹茹加梅煎抹
 
有心痛不食呕苦水蓝水或酸水者,肝郁也,膏贴心口,用加味逍遥散炒熨,参用清肝膏,又有时常呕吐清水者,脾热也,用白芍、甘草煎汤抹后,再用黄连糁膏贴,参用清胃膏,若久病胃虚、闻食即吐者,宜温胃膏,加党参、白朮、黄耆、甘草、半夏、陈皮、丁香、蔻仁炒熨,此膏不可用。
 
○霍乱。(症详文中上吐下泻腹痛者名湿霍乱,湿上为风木所克,阴阳不得升降而然,渴为热,不渴为寒,然病由吐泻而出,症虽重可不死,不得吐泻者,为干霍乱,乃寒湿太甚,脾被绊而不能动,故卒痛,而手足厥冷,俗名绞肠痧,中宫痞塞,病无由出则胀闷而死矣。此症皆忌服姜汤、热汤、热酒,下喉即死。
 
治湿霍乱,先用生姜擦胸口,膏内糁陈佛手、干明矾末贴胸口并脐上,或用藿香、陈皮、苍朮、浓朴、半夏、大腹皮煎抹后贴;热加黄连,寒加姜炭,腹痛加木香、丁香、砂仁,便秘加枳壳,小便黄赤加木通俱可,暑月发热烦渴者用黄连、香薷、浓朴、猪苓、泽泻、益元散煎抹分消上下,或用黄金丹,或用急救定中丸,二方皆用;黄连、干姜、陈皮、木香、砂仁、香附、荆穗、槟榔、麦芽、车前子之类,可以炒熨。古治霍乱云用食盐炒熨胸背,即十分无事,此法极妙,宜推用;冬月寒重者,或夏月受凉食冷伤重者,用盐同吴萸炒熨胸背并脐下,或理中汤白朮、干姜、或大顺散、干姜、官桂、杏仁、甘草合五积散、苍朮、白芷、浓朴、吴萸、陈皮、半夏、桔梗、枳壳等药炒熨并缚脐上;吐泻太多,冷汗自出者,用温胃膏贴胸口,再用附子理中,加灶心土炒熨腹。又医书一粒珠治呕吐泄泻,有雄黄五 各一两,枯矾五钱,葱头五个,肉桂一钱,麝香一分,捣饼贴脐,用热物熨者乃止法也。
 
治干霍乱须温通亦先用生姜擦胸,以菖蒲白蔻丁香糁膏贴心口并脐上,寒凝腹痛甚者用川乌 郁金 细辛 白芷 木香 绛香 乌药 官桂 吴萸 白芥子等炒熨;关窍闭者用塘栖痧药或卧龙丹或皂角细辛末嗅鼻取嚏。用文中日月丹或人马平 散点眼,苏合丸擦胸背,无苏合丸用瓷调羹蘸香油刮之。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不得吐者以手探喉令吐或多取嚏亦妙;不得泻者用浓朴汤法以浓朴 枳实 大黄(小承气 )槟榔炒熨之;
 
○ 转筋者紫苏 木瓜 吴萸 茴香 延胡 白盐醋炒熨,蚕砂亦好;文中有煮醋抹腹,大蒜涂足,等方可参用;转筋入腹不忍者以极盐盐卤煎汤抹之,并刺委中穴;转筋欲死盐填脐中大炷艾炙之,如冷汗脉微者用加味理中干姜 白朮附子 吴萸 官桂 当归 浓朴 陈皮炒熨,参用温胃膏散阴膏扶阳膏温中回阳为急。
 
○ 中恶之症即乌痧 胀感受暑秽所致。面色黑紫,胀急疼痛,大便不通,饮热汤即死。以利肺大肠之气为,主膏糁枳壳贴脐,再用皂角细辛或痧药取嚏,加以挑刮之法。并用生姜捣汁男左女右点眼角取汗,发团蘸烧酒顺擦背脊使之下降。一方用食盐擦胸背手足心,见斑点则松。一切痧胀中暑霍乱并治文中。亦有中恶方凡斑痧忌紫苏 陈皮 半夏 甘草不可不知
 
○麻脚痧即吊脚痧。吐泻厥逆,转筋冷汗,脉微,顷刻人瘦目陷,危症也。治法与霍乱不同。盖霍乱属阳,麻脚痧属阴,霍乱以吐泻为通;麻脚痧以吐泻为闭;宜用生姜汁擦胸背手足,再以阴痧膏贴心口背心,扶阳膏糁附子 炮姜 肉桂 丁香 麝香末贴脐上,再用散阴膏,糁制过硫黄末同枯矾等分末,贴对脐命门穴,另用散阴膏二张,不加药贴两膝盖,两足心,更用醋调南星末涂足心,或用胡椒官桂涂手足,以泻止厥回去膏,如躁热烦渴,用萸连乌梅煎水,稍稍抹胸口.然须细心斟酌可用方,用此症暂用热药急救愈后,即当救阴,霍乱之症,切勿误作麻脚痧治,过用大热之药,致变轻为重。
 
○积聚 瘕 癖痞气
 
症详文中,皆气血痰食为病,其实一也。古皆以治痞法治之。此与伤寒之痞不同,然可以伤寒痞之法推用(泻心汤类)。
 
如痛甚推不动,热物熨之痛稍缓为血痛;不甚推易动,热物熨无所觉为痰;始如弹丸,以渐而大,时升时降,时隐时现者,气块也;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漉漉有声者痰饮也。先用生姜擦患处,膏内糁药末贴糁药用大蒜头三两、生姜、葱白各二两,同捣烂加白芥子、花椒、凤仙子、红蓼花、子无子用花同大黄、芒硝、雄黄、轻粉、明矾、陈锻石,各二钱、研末,和匀,阴干,临用以少许糁膏上贴,并可以少许,加飞面醋调敷膏,外再用酒蒸商陆或酒蒸三棱,或醋炒吴萸,或醋炒延胡,熨之,或竟用温白丸、川乌炮二两半吴萸、桔梗、柴胡、菖蒲、紫菀、黄连、炮姜、肉桂、花椒、巴豆、泽泻、皂角、浓朴各一两,为粗末炒熨,或用温白丸合木香、枳壳丸、大黄、黑丑各二两,白朮、半夏、南星、木香、青皮、陈皮、枳壳、枳实、三棱、蓬朮、麦芽、神曲、槟榔、干姜、良姜各一两,为粗末,炒熨并缚,每用约取七八钱;虚人加党参,或加八珍,或加补中益气药料,同用皆法也
 
○黄胆(疸有五症,详文中须分阴阳治)。
 
阳黄色明属湿热,膏糁白朮、黄芩、茵陈末贴心口脐上,参用行水膏贴脐旁天枢穴,再加苍朮、浓朴、广陈皮、茵陈、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草、葶苈、车前子、泽泻、木通、寒水石、滑石之类煎抹炒熨;甚者加大黄、芒硝下之
 
阴黄色黯属寒湿,膏糁附子、干姜、茵陈末,贴心口,脐上参用散阴膏,贴后对脐命门穴,再用苍朮、浓朴、陈皮、茵陈、川芎、川乌、干姜、吴萸、青皮、姜黄、官桂、丁香、川椒、车前子、泽泻之类,煎抹炒熨;甚者加附子。酒疸谷疸属阳女痨疸属阴治同。
 
瘟黄用实鉴瘴疸丸茵陈 栀子 大黄 芒硝各一两,杏仁六钱 常山 鳖甲 巴霜各四钱 豆豉二两。此方具汗吐下三法,治诸急症可用此煎抹炒熨不独温黄也。
 
文中有苦瓜蒂末嗅鼻法,南星罨脐法,药筒熏脐法,又有生姜茵陈点眼抹身法,亦有东引桃枝煎浴法皆可参。
 
○浮肿。
 
阳水先肿上体,身热便闭,膏贴心口脐上,参用行水膏贴脐两旁,加五皮饮及八正散,疏鉴饮子,三花神丸之类,或煎抹或炒熨并缚脐
 
阴水先肿下体,身冷便利,膏贴心口脐上,参用散阴膏贴后对脐处,再加木香顺气汤,及肾气丸,实脾散,复元丹药料,或煎抹或炒熨并缚脐轻者膏贴心口脐上,只用平胃五苓散药料,煎抹炒熨参,用健脾膏可也。
 
腰以上肿者宜汗,用麻黄 苍朮 甘草 豆豉 生姜煎抹胸背;腰以下肿者宜利用木通 车前子 椒目 黑丑 葱白煎抹胸腹;肺气喘促者,用杏仁 贝母 防己 桑白皮 葶苈 陈皮 桔梗 木通 枳壳 苏子 腹皮 生姜 大枣 花椒之类;又臂肿者,膏兼贴臂大肉,上腿肿者,兼贴腿肚,脚肿者兼贴脚背,但必以一张贴心脐,否则恐四肢消而归入腹也。
 
○胀满。抵寒胀多而热胀少。凡腹胀初得是气,宜行气;久则成水,宜行水。
 
膏皆贴心口脐上,酌用专药以浓朴为君,
 
寒用吴萸 半夏 干姜 附子 官桂 黑丑之属;热用黄连 白芍 栀子 知母 枳实 大黄之属;谷用麦芽 神曲 三棱 莪朮 槟榔之属;水用苍朮 防己 葶苈 甘遂 泽泻之属;气用木香 乌药 枳壳 姜黄 青皮 腹皮 莱菔子之属;血用川芎 当归 延胡 灵脂 红花 桃仁韭莱之属;或糁膏贴,或煎抹或炒熨,古云下之则胀已,此亦下法,然膏药与内服有瘥不致,取快一时而反伤元气。
 
单腹胀,属脾虚肝旺,腹现青筋,为木克土难治,膏糁肉桂末,贴心口脐上,亦以浓朴为君,加党参 白朮 当归 酒芍 半夏 陈皮 神曲 官桂 香附 花椒 黄连 吴萸 木瓜 腹皮 肉苁蓉 苏子 莱菔子 车前子 泽泻青矾 红枣之属,炒熨,参以健脾膏,或竟用健脾膏兼用散阴膏,此膏不必用。
东垣有通治胀满浓朴半夏汤(《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亦可酌用文中,亦有方此症难治与噎膈同初起未见真脏脉者用此膏即不加药亦能开 关亦能消胀特终久难免复发耳。
 
○泄泻。多属脾湿症见文中。
 
膏贴胸口脐上再用苍朮 浓朴 陈皮 泽泻 车前子 木通 飞滑石之类炒熨或用白朮五钱 车前子八钱 炒熨泻不止 用黄丹枯矾丁香糁膏贴艾一斤坐在身下。
 
○痢疾。(症详文中〉
 
初起膏糁川连 吴萸 木香 砂仁末贴脐上三日。后者糁花椒 麝香贴,通用苍朮 香附 灵脂 延胡 黑丑 当归 赤芍 山楂 神曲 黄连 黄芩 吴萸 杏仁 青皮 枳壳 槟榔 羌活 川乌 皂角 车前子 炮甲各一钱,大黄二钱,为粗末,加姜葱 莱菔子五钱,炒热分两包轮熨,并缚脐,冷则换,气通自愈。
 
噤口痢,用九节菖蒲煎水,抹胸口,再贴膏,并烧醋炭,热毒重者用田螺 麝香敷脐。
 
治痢法 腹痛宜和,芍药 陈皮;后重宜下,木香 槟榔;身重除湿,猪苓 泽泻;脓血稠粘者,以大黄 芒硝竭之;身冷自汗者,以附子 干姜温之。
 
又治痢之药色黑大黄,色紫地榆,色红黄芩,色淡生姜,色白官桂,色黄山楂;
 
利气枳壳,破血桃仁,里急当归身尾,痛甚木香 栀子, 溏官桂 木香,通中有涩乌梅,血痢金银藤 梧桐叶 荷叶 马苋 槐花 柏叶 地榆
   
○疟疾。(症详文中〉
 
膏贴心口背心,先用生姜擦后贴,或加葱白煎抹,或用羌活防风 柴胡 黄芩 青皮 川芎 白芷 细辛 半夏 知母 贝母 苍朮 浓朴 灵仙 枳实 槟榔 炮甲 白芍 桂枝各用一钱,为粗末,以一半加姜葱煎汤抹胸背取汗,一半炒热缚脐,六经皆可用,数发后无痰食积滞者,可用散阴膏截之。
 
治疟之法入门云:太阳桂枝、阳明白虎、少阳小柴胡,意甚明显,挟痰合二陈,挟食合平胃,尿涩合五苓,便秘合大柴胡,无汗干葛苍朮,有汗黄芩白朮,汗多乌梅,又气滞青皮香附,食积神曲麦芽山楂枳实,积甚玉棱莪朮,瘀血桃仁红花,夜发川芎当归,日久常山、首乌、灵仙、槟榔,疟母鳖甲、山棱、莪朮,去癖须用大戟、芫花破水之类,或糁或煎抹或炒熨
 
又寒疟用川乌、白芷、紫苏、青皮、草果、良姜、白芥子、白胡椒、官桂、吴萸、灵仙,甚加附子,热疟用柴胡、黄芩、半夏、知母、石膏、蚓泥新汲水之类,夏月可用西瓜镇心。)
 
○心胃气痛。(有寒热痰饮食积血瘀气滞之分
 
膏贴痛处,热痛用柴胡 黄芩 栝蒌 花粉 白芍 枳壳 黄连 栀子 橘红 木通 生甘草 食盐煎抹;冷痛用紫苏 香附 灵脂 延胡 姜黄 蒲黄 蓬朮 当归 良姜 草果 官桂 胡椒 益智仁 吴萸 陈皮 半夏 没药 浓朴 苍朮 乌药 川芎炒熨。不论气血痰食皆可用,亦可撮三五味而用。积冷心腹痛,仿和剂抽刀散法,良姜一两 斑蝥三个 同炒黑,去斑蝥,用姜糁贴心。
 
痛彻背 背痛彻心,金匮有乌附方,冷热不调者,用和胃饮,萸连 桂 芍 橘皮 香附 当归 炙草 干姜之类)
 
○肝气胁肋痛。(胁腋属肝胆肝邪,流于两胁,为诸般胁痛,亦有风寒气滞血瘀,食积痰饮,冷热之别,膏贴痛处,如冷痛即用上胃气中药炒熨。古人胃病治肝,故可通用。热痛者,用柴胡抑肝汤,柴胡 青皮 赤芍 丹皮 地骨皮 香附 栀子 苍朮 川芎 神曲 连翘 生地 甘草煎抹,或食加平胃痰,加二陈;肝胃不和者,用上平肝顺气方,亦可并参用清肝膏;若虚肝,用滋阴膏糁木香 青皮 官桂,或糁吴萸 黄连末贴,房劳伤肾者,宜芎归故纸等。)
 
○腹痛。中气不行也,亦有寒热痰饮瘀血食滞虫等之别。膏贴脐上,看症用上药例中药,或糁或煎抹炒熨;虫痛用川椒 乌梅各一两,炒熨并缚脐当下虫,重则加雄黄、明矾、三棱、槟榔。)
 
○腰痛。(有七症详见文中,大约肾虚是本;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是标)
 
膏糁白朮 官桂末贴痛处,再用羌活 防风 杜仲 故纸 牛膝 续断 木瓜 萆 香附 当归 延胡 红花 半夏 陈皮 黑豆之类,炒熨。参用文中摩腰方,风寒湿跌打损伤均宜散阴膏,阴虚宜滋阴膏加桂。)
   
○小肠气痛。(不全属寒者,膏贴脐下,用川楝子 小茴 乌头 栀子 盐炒熨,偏于寒者,用散阴膏)
 
○妇人痛经。(膏贴膺上,或用散阴膏中疟疾末子,糁膏贴脐上,再用当归 延胡 红花 胡椒 蚕砂 醋炒熨。)
 
○妇人乳核(由气血凝滞成核,不红肿者,用姜葱汤洗后,膏内糁广木香贴,或再用青皮 白芍 当归 川芎 香附 半夏 南星 滴乳香 丁香生姜炒熨,如红肿热痛者,用情阳膏加乌龙锭敷。)
 
○妇人产后儿枕痛。(膏贴痛处,或用起枕散,延胡、当归、官桂末糁膏贴,或再用此三味,加川芎、蒲黄、灵脂、吴萸、红花、乳香、没药等,醋炒熨并缚之。凡瘀血为病皆可用此,消散血得热则行也)小儿风寒积滞皆可用。
 
○外症如胁痈等,未破者亦可用。○此膏力量亦大。非重症不可轻用大张。亦不可轻加重药。 局中常用大半单膏。膏 过二三分。小儿减半。若有加药。必审症明白再加。且由渐而增 。不骤加也。诸膏须分别用。然亦可合并用此。非明于医理者。不能用膏药。亦必读书以此。
   苍朮(五两) 上白朮(四两) 羌活 川乌 姜黄 生半夏(姜制) 乌药 川芎 青皮 生大黄(各三两) 生香附 炒香附 生灵脂 炒灵脂 生延胡 炒延胡 枳实 黄连 姜 制浓朴 当归 灵仙 黑丑头(半生半炒) 巴仁(各二两) 枯黄芩 黄柏 生蒲黄 黑山栀 川郁金 莪朮 三棱 槟榔 陈皮 山楂 麦芽 神曲 南星 白丑头 苦葶苈 苏梗 藿梗 南薄荷 草乌 独活 柴胡 前胡 细辛 白芷 荆芥穗 防风 连翘 干葛 苦桔 梗知母 大贝母 甘遂 大戟 芫花 防己 栝蒌仁 腹皮 天花粉 赤芍 白芍 枳壳 茵陈 川楝子 木通 泽泻 车前子 猪苓 宣木瓜 皂角 苦杏仁 桃仁 苏子 益智 仁良姜 草果 吴萸 红花 木鳖仁 蓖麻仁 僵蚕 全蝎 蜈蚣 蝉蜕 生山甲 生甘草(各一两) 发团(二两) 飞滑石(四两) 生姜 葱白 韭白 薤白 大蒜头 红凤仙 白 凤仙(全) 槐枝 柳枝 桑枝(各一斤凤仙干者或用四两) 榆枝 桃枝(各八两俱连叶) 石菖蒲 佛手干 小茴 艾(各一两)
   ○两共享油四十斤分熬丹收,再入净松香 生石膏(各四两) 陈壁土 明矾(各二两) 雄黄 轻粉 砂仁 白芥子 川椒 广木香 檀香 官桂 制乳香 制没药(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前下法)
○或加苏合油临用加沉麝○旧合平痧膏,治霍乱者即此膏减味。阴痧救急膏治麻脚痧者,即扶阳膏减味,故皆不存。
 
行水膏
此膏通利水道,治三焦肠胃湿热为病,与金仙膏相辅而行(如虚者参用健脾膏)。(金仙)膏主纳,凡胸膈不宽,欲进饮食者,须金仙。此膏主出,凡欲宣导二腑者须此膏,二膏不可偏废,统治暑水停不散。
 
停水者饮水过多,停蓄而成也。在上干呕,而阳水入则吐;在中心下痞满,而痛在下,热入膀胱小便不利;又水停心下,上于头则眩,凌于心则悸,侵于肺则咳,传于胃则呕,溢于皮肤则为肿,渍胃则为泄(肿悸咳吐利,眩动尿不利)。
 
膏分上中下贴,再加药按病必究其所因,如水病不知其水,见呕治呕,见咳治咳,见痞满泄泻即治痞满泄泻,袭用套头方药,似是实非,所谓粗工不识病源也。
 
○或为怔忡,即悸也。膏贴心口。干呕而吐用生姜半夏为团擦后贴。
 
痞满而痛,贴痛处或糁黄连半夏末。
 
○痰饮。(用控诞丹加膏内贴)水气喘咳。(用苏子 葶苈 半夏 桑皮 木通 黑丑 椒目煎抹胸口再贴膏)
 
○水结胸。用生姜擦后贴,或用文中凝雪汤法或即用十枣汤煎抹后贴。
 
○阳黄胆。贴胸脐文中阳水肿满。白术 浓朴 姜黄 黄芩 黄连 枳实 半夏 知母青皮 陈皮 木通 泽泻 桔梗 大黄 木香 砂仁煎抹后贴或研末加麝香以淡姜水调敷满腹
以上皆参用金仙膏。
 
○小便黄赤。湿热重膏贴胸脐及脐下,用麦冬竹叶木通煎抹胸(即导赤散加减);或少腹满急,湿热下注膏贴少腹;或尿涩不行,用黄芩 车前子 木通 黑山栀等利水之药煎汤洗脐下贴;或热淋糁硝石末贴脐下,参用清阳金仙两膏贴胸脐,二膏皆能通淋。
 
○大便溏泄湿胜也。膏贴脐上或用金仙膏。
 
○便秘不通热胜也。膏贴脐上及脐两旁即天枢穴也。或糁芒硝贴。
 
○水气重者用枳壳 槟榔 大黄 黑丑煎抹后贴或研末鸡清调敷
 
○肠痔。湿热下注膏贴脐上参用清阳膏贴肛门,
 
○又肩背沉重肢节疼痛。湿热相搏膏贴背心及痛处。
 
○香港脚肿痛。湿热分争湿则肿热则痛,膏贴脐上及痛处,再加苍柏散(二妙散)敷香港脚,入腹冲心者加吴萸 木瓜 槟榔 大黄 食盐炒熨并缚或调敷腹。入肾者目额黑,腰肿尿闭上喘,加附子,津唾调涂足心引热下行。
 
○妇人带下。由湿热者膏贴脐上脐下再酌加药
 
○外症湿热凝结成毒。成湿热烂皮皆可用。上贴心口。中贴脐眼并脐两旁。下贴丹田及患处。
苍术(五两) 生半夏 防己 黄芩 黄柏 苦葶苈 甘遂 红芽 大戟 芫花 木通(各
三两)当归 赤芍 黄连 川郁金 苦参 知母 商陆 枳实 连翘 槟榔 郁李仁 大腹皮 防风 细辛 杏仁 胆南星 茵陈 白丑头 花粉 苏子 独活 青皮 广陈皮 栝蒌仁 柴胡 地骨皮 白藓皮 丹皮 灵仙 旋复花 生蒲黄 猪苓 牛蒡子 马兜铃 白芷升麻 川楝子 地肤子 车前子 杜(仲) 牛膝 香附 (附)子 莱菔子 土茯苓 川萆 生甘草 海藻 昆布 瞿麦 蓄木 鳖仁 蓖麻仁 干地龙 土狗 山甲(各一两) 发团(二两) 浮藻(三两) 延胡浓朴(附子) 乌药(各五钱) 龟板(三两) 飞滑石(四两)生姜 (益)母草 诸葛菜 车前草 马齿苋 黄花地丁(鲜者各一斤) 凤仙草全株(干者用二两) 九节菖蒲 花椒 白芥子(各一两) 皂角 赤小豆(各二两)○两共享油三十斤分熬丹收○再入铅粉(炒一斤) 提净松香(八两) 金陀僧生石膏(各四两) 陈壁土明矾轻粉(各二两)官桂木香(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实下法)○如外症拔毒收水可加黄蜡和用。又龙骨牡蛎皆收水亦可酌用。
 
清肺膏
肺属金或受心火刑克肝木亢害则病,又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并宜清。
有杏胶饮,又有三鸡鸣丸皆通治咳喘。亦有清肺汤、清金汤、贝母散、黄连阿胶等方此本其法。
治一切。
长夏火铄金宜清热,秋金燥烈之气宜清燥。伤肺咳喘上气。上气宜苏子杏仁前胡枳壳等;或酒爆过度邪火伤肺致咳喘者用黄连枳实栝蒌青黛。膏皆贴胸口及背心看症加药。
 
○咳。方书云晨咳是食积火流肺,宜地骨皮 桑皮 知母;午前多胃火冲,肺宜知母 贝母 栝蒌 枳实醋石膏;午后多阴虚,宜四物加麦冬,知柏 二陈;黄昏多火浮于肺,宜五倍 五味 敛而降之;风寒郁热夜咳三拗汤加知母 黄芩
 
干咳无痰火郁也,久则成痨,宜桔梗开之;再滋阴降火或用贝母栝蒌青黛姜汁白蜜,文中有擦颈项擦背等方可以仿用。
 
口渴气逆者用知母 贝母 天冬 麦冬 当归 枯芩 黑山栀 元参 花粉 桔梗 薄荷沙参 甘草之属即清顺汤也。带血加紫菀 阿胶,治火咳火喘不外此。
 
○喘。当先引其痰,宜桔梗 栝蒌 枳壳 杏仁 苏叶 前胡,热(喘)加寒水石 石膏;水喘宜苏子 葶苈;肺虚久喘宜炙桑皮 五味 阿胶;阴虚阳无所附而上奔者四物倍芍药加人参五味收之,下之则死。以上皆参用清阳膏,清胃膏,滋阴膏。
 
一切喘咳劫药知母贝母各一两巴豆十粒同炒黄加黄连 白矾 白芨各三钱,姜蜜丸安膏上贴或巴豆炒后去之但借其气更善。一用五味 五倍 芒硝蜜丸安膏上贴同可酌用。
 
○衄血。肺火参清阳膏。
 
○消渴。(上消属肺火,宜黄连 花粉 乌梅。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宜敛,本草白芍治肺胀,又古方有杏仁 青黛 诃子肉佐以海粉 半夏 便香附 栝蒌 加姜汁白蜜调者,可以擦胸背,
 
如脉浮心下有水气或欲作风水者,用仲景越婢加半夏汤或小青龙加石膏汤煎抹。
 
○肺积。在右胁咳喘名息贲,参用金仙膏。
 
○肺痿肺痈。心火刑肺,喘咳兼唾脓血脉虚为痿,实为痈。虚用桑皮 知母 党参(地)黄 地骨皮 天冬 陈皮 甘草 青皮 五味 姜汁 萝卜汁 梨汁 桔梗 紫菀煎抹;实用桑皮 桔梗 栝蒌 葶苈子 青橘皮汁 陈芥菜卤兼贴清阳膏
 
○咽喉(肺系)大肠(肺府枳壳能利大肠)诸火症。贴喉中央(连天突穴),胸口(膻中穴),背后(第三骨节肺俞),脐上(脾为肺母),脐下(肾为肺子)或患处。
 
○凡用加药者须照医书审症立方之意。而以文中外治之法运之。则精切而有效。此膏所注亦可例推。生黄芩(三两) 南薄荷 桑白皮 地骨皮 知母 贝母 天冬 麦冬 连翘 苏子 葶苈 芫花(各二两) 桔梗 橘红 郁金 香附 荆穗 枳壳 牛子 山豆根 栝蒌 旋复花(即金沸草) 苦杏仁 川芎 白芷 马兜铃 前胡 蒲黄 防风 苏梗 青皮 胆南星 (防)己 射干 白前 白槟榔 白丑头 款冬花 五倍子 元参 生地 生甘草 忍冬藤 归尾 白芍 赤芍 丹皮 木通 车前子 枳实 黄连 黄柏 黑山栀 白芨 白蔹 大黄 芒硝 木鳖仁 蓖麻仁 山甲(各一两) 滑石(四两) 生姜(连皮) 葱白(各二两) 冬桑叶 白菊花(连根) 槐枝 柳枝 桑枝(各八两) 枇杷叶(四两) 竹叶 柏叶 橘叶(各二两)凤仙(全株) 百合 莱菔子(各一两) 花椒 乌梅(各五钱)○两共享油二十斤分熬丹收○再入生石膏(四两) 青黛 海石 蛤粉 硼砂 明矾 真轻粉(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温肺膏
经云肺恶寒,又曰形寒饮冷则伤肺;形寒风寒外感饮冷冻饮,食生冷,内伤也,皆宜温方。杏子汤治一切感风寒,伤生冷,虚劳咯血痰饮停积咳嗽者。用党参 半夏 干姜 官桂 白芍 细辛 甘草 五味子。感冒加麻黄,又有参苏温肺汤。半夏温肺汤,星半姜桂丸等。此本其法。
 
治一切咳喘等症清白者寒,黄浊者热。面赤痰盛者热。面白气短者虚。凡风寒客于肺。咳喘上气。宜九宝饮紫苏 杏仁 麻黄 桂枝 生姜等煎抹。
 
或生冷伤肺咳喘上气宜浓朴干姜等。
 
或中焦脾胃虚寒。有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时吐清水者。宜加味理中半夏 陈皮 官桂 细辛 白术 干姜 五味炒熨。
 
或下焦无火。肾水泛上为痰。水冷金寒者。宜用八味九料。
 
或肺胃两虚。气上逆者。胃虚则气上逆喘而不休宜参用温胃膏、
 
或肺肾两虚。不纳气者宜参用温肾固真膏。亦治冷哮(遇冷而发)冷痿(肺有虚寒而痿者)等症。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并贴。文中有烧款冬熟
地吸烟法治肺病最宜,可推用以今。吸烟法装烟筒吸甚便。
生半夏(姜汁现炒三两) 杏仁 苏子 炙桑皮 五味子 麻黄 细辛 干姜 陈皮 官桂 葶苈子(炒)白蒺藜(各二两) 西酒芍 桔梗 枳壳 青皮 灵仙 砂仁 沙蒺藜旋复花 制香附 乌药 大腹皮 巴戟天 大茴香 破故纸 吴萸 荜茇 良姜 款冬花芫花 紫菀 浓朴 黑丑泽泻 车前子 白附子 巴豆仁 诃子肉 川乌 白芨 白蔹 皂角 木瓜 木鳖仁 蓖麻仁 炮山甲(各一两)生姜 葱白 槐枝 柳枝 桑枝(各四两) 凤仙草(全株干者用二两) 白芥子 川椒 胡椒 核桃仁(连皮) 石菖蒲 莱菔子白果仁 大枣 乌梅 粟壳(各一两)两共享油十六斤分熬丹收,再入肉桂 丁香 木香 绛香(沉香更佳) 白蔻仁(各一两)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养心安神膏
木孔圣枕中丹及天王补心丹等方加味,读书勤政劳心者可用此养心治心
心肾不交。怔忡梦遗。(糁黄连肉桂末)亦有因惊而不能寐者。(糁胆星涂犀角)皆贴膻中穴。牛心一个牛胆一个。用小磨麻油三斤浸熬听用。
川黄连(三两) 大麦冬 天冬 丹参 元参 苦参 郁金 胆南星黄芩丹皮天生(各
二两) 潞党参 熟地生黄 上于术 酒白芍 当归 贝母 半夏 苦桔梗 广陈皮 川芎柏子仁 连翘 熟枣仁 钗石斛 远志肉(炒黑) 天花粉 蒲黄 金铃子 地骨皮
淮山药 五味子 枳壳 黄柏 知母 黑山栀 生甘草 木通 泽泻 车前子 红花 官
桂 木鳖仁 羚羊角 镑犀角(各一两) 生龟板 生龙齿 生龙骨 生牡蛎(各二两)
生姜四两) 凤仙草(一株)○两共享油十六斤。分熬去渣。合牛心油并熬丹收○再入寒水石金陀僧(各四两) 芒硝朱砂青黛(各二两) 明矾赤石脂赭石( 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清心化痰膏
养心膏治虚火,此膏治实痰如风痰,可与清阳膏参用,若寒痰等勿用。
统治用薄荷菖蒲捣汁,入姜汁竹沥白蜜调擦胸口,再糁朱砂硼砂青黛芒硝寒水石水月贴。
若治中风痰迷即用清阳膏中加药如舌不能言者另用古方鲜语汤煎抹亦可。痰结胸用陷胸承气合敷。胆南星 大生地 元参 丹参 苦参 川芎 当归 生白芍 生蒲黄 杏仁 丹皮 苦桔梗 前胡 知母 贝母 栝蒌 半夏 槟榔 枳壳 大戟 青皮 天麻 黑山栀 甘遂 黄柏 独活 防风 细辛 旋复花 芫花(醋炒) 木通 瓦楞子 羚羊角 犀角 生 姜竹茹 莱菔子(各一两) 白芥子(五钱)○两共享油十六斤分熬丹收○再下生石膏(八两)青礞石(硝) 金陀僧(各四两) 青黛雄黄明矾(各二两) 硼砂朱砂轻粉(各一两) ○加牛黄清心丸一粒。滚痰丸三钱。抱胆丸五钱。(抱胆丸用川郁金 天竺黄 各一两,雄黄五钱 白矾三钱 以菖蒲汁调不落水猪心血为丸 朱衣者毛氏治癞痫痰迷方也)
 
健脾膏
胃主纳脾主消,脾主与胃行其津液者也。脾为至阴,喜升喜刚燥,太阴湿土得
运。补气消食化痰燥湿不可偏废。脾胃为肝肾之原,心实主之,火能生土,土旺即以防水。心为脾母,补母则子旺。肝为脾贼,疏肝则脾安。脾土须丹田真火熏蒸,故曰补脾不若补肾。
 
舌有补真丸治脾阳不运。用川乌 巴戟 菟丝 苁蓉 葫芦巴 香附 花椒 距茸 羊腰 阳起石 味可以为法。此膏较金仙膏多补脾温肾之药。虚寒有积,欲寓攻于补者宜之。如欲消导多者,可以此膏和金仙膏各半摊贴。
 
又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此膏与滋阴膏相并行,亦如六君(六君子汤)与六味(六味地黄丸)也。治脾阳不运饮食不化。或噎塞饱闷。(脾弱)或泄痢腹痛。(脾滞)或为湿痰(水谷停积)水肿(脾虚土不制水)黄疸(脾湿)
(苏)木 红花各五分,三棱 当归梢 猪苓 升麻各四分,官桂 苍术 车前子 泽泻 柴胡 陈皮 黄芩 草蔻仁 生甘草各三分,木香 青皮各二分,吴萸 黄连 干生姜各一分,桃仁三个,昆布少许可以炒熨。或去苏木桃仁,或虚加参术,实加枳壳 槟榔,撞关加香附 乌药 胡椒 紫苏 丁香 沉香 砂仁 茴香 乳香之类。
 
凡用香药须研末后加勿同炒、
 
○积聚,脾虚也,金仙膏有方。又纲目破积导饮丸用木香 槟榔 陈皮 青皮 枳壳蓬术 三棱 半夏 神曲 麦芽 干姜 车前子 泽泻 甘草各五钱,白丑头末六钱 黄连三钱,巴豆二十粒。一方巴豆同黄连三钱炒去巴豆,不用此方。危氏取数味以消诸积聚症块甚效可以炒熨。
 
○食积。山楂 神曲 麦芽, 酒积(加)黄连 葛花 砂仁, 果菜积(加)官桂 丁香 麝香;鱼蟹积(加)紫苏 木香 生姜,面积(加)杏仁,茶积(加)川椒均可用。
 
○小儿慢脾风。或大病或久吐泻,脾胃伤所致。纯阴泄青者。木克土也。用参木(术)草,酒芍 陈 半夏 天麻 川乌 全蝎 南星 丁香 朱砂 姜枣炒熨。肢冷加炮姜,甚加附子。手足搐搦加桂枝。参用扶阳膏。皆贴胸脐。
 
简便方实用莱菔子炒熨,虚用糯米炒熨皆妙。牛精肉一斤。牛肚四两。用小磨麻油三斤浸熬听用。
 
苍术(四两) 白术 川乌(各三两○温白丸用川乌为君)。益智仁 姜半夏 南星当归 浓朴 陈皮 乌药 姜黄 甘草(半生半炙) 枳实(各二两) 黄党参 川芎 白芍 赤芍 羌活 香白芷 细辛 防风 香附 灵脂 苏梗 苏子 延胡索 山楂 麦芽 神曲 木瓜 青皮 槟榔 枳壳 桔梗 灵仙 腹 皮醋三棱 醋莪术 杏仁 柴胡 升麻 远志肉 吴萸 五味 草蔻仁 肉蔻仁 巴戟天 补骨脂 良姜 荜茇 大茴 红花 黄连 黄芩 大黄 甘遂 苦葶苈 红芽大戟 巴仁 黑丑头 茵陈 木通 泽泻 车前子 皂角木鳖仁 蓖麻仁 全蝎 炮山甲 白附子 附子(各一两) 滑石(四两) 生姜 薤白(韭白) 葱白大蒜头(各四两) 鲜槐枝柳枝桑枝(各八两) 莱菔子 干姜 川椒(各二两) 石菖蒲 艾 白芥子 胡椒 佛手干(各一两) 凤仙草(全株) 枣(七枚)○两共享油二十二斤。分熬丹收。○再入官桂木香丁香砂仁檀香(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清胃膏
胃为水谷之海。脏腑皆禀气于胃。五谷入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道。上焦宗
津液,下焦糟粕,大小肠出纳水谷,转输津液。而胃又为二经之总司。胃为燥土喜降喜柔润,宜养津液。阳明阳土得阴自安,腑宜通热。则秘结用下药者,亦所以救阴而存津液也。
 
治胃中血不足。胃中谷气传化精征为血。燥火用事,或心烦口渴,或呕吐黄水(黄水属热清水属寒)或噎食不下,(四干即口干,鼻干,咽干,眼干)或食下吐出。皆是胃槁),或消谷善饥(即中消属胃热,传于肺为上消,传于肾为下消),或大呕吐血,(阳明多气多血为火所逼),或大便难(津枯)
或食(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者易也,胃移热于胆同)。
 
亦治肺燥者肾热者。挟心肝火者。粘贴中下三脘。(酌加煎抹之药)生地(四两) 大麦 冬天 花粉(各三两) 黄连 知母 当归 栝蒌仁 生白芍 石斛 天冬 干葛 生
甘草(各二两) 元(参?)桔梗 连翘 川芎 柴胡 前胡 胆皮 黄柏 车前子 泽泻 木通 皂角 蓖麻仁 木鳖仁 羚羊角 镑犀角 山甲 大黄 芒硝(各一两) 滑石(四两)生姜(连皮) 竹茹(各三两) 石菖蒲(一两) 葱白 韭白 薤(白)藿香(各二两) 茅根 桑叶 芦根 枇杷叶(去毛) 芭蕉叶 竹叶(各四两) 槐枝 柳枝 桑枝 白菊花(各八两) 凤仙草(全株) 乌梅(三个)○两共享油二十斤。分熬丹收○再入生石膏(八两) 寒水石(四两) 青黛(一两) 牡蛎粉元明粉(各二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温胃膏
旧名卸寒暖胃膏。此方表里俱备,冬时施送穷人预贴一张,于心口并脐可免受寒。
 
治胃本浓朴 白术 枳壳 防风 细辛 藿香 半夏 赤芍 吴萸 草蔻仁 良姜 猪苓 泽泻 甘草 姜枣之属。盖外感方也。
 
又东垣中满分消汤治中满寒胀,寒疝二便不通,四肢厥逆,食入反出,腹中寒心下痞,下虚阴躁奔豚不收。用川乌 干姜 荜澄茄 生姜 黄连 党参 当归 泽泻 青皮 麻黄 柴胡 草蔻仁 浓朴 黄柏 益智仁 吴茱萸 木香 半夏 茯苓 升麻之属。盖内伤方也。
 
可推干姜(炒二两) 川乌白术(各两半) 苍术 党参 附子 吴萸 黄麻黄 桂枝
北细辛 羌活 独活 防风 麦冬 本柴胡(炒) 川芎 当归 酒芍 香附 紫苏 藿梗
杏仁 白芷 青皮 陈皮 半夏(炒) 南星 浓朴 乌药 灵仙 麦芽 神曲(炒) 枳实 泽泻 荜澄茄 草果 草蔻仁 肉蔻仁 故纸 良姜 益智仁 大茴 巴戟 荜茇 车前子 延胡 灵脂(各一两) 黄连(吴萸水炒) 五味子(各五钱) 甘草(七钱)
生姜葱白(各两) 大枣乌梅肉(各五个)○两共享油十二斤。分熬黄丹收○再入木香 丁香 砂仁 官桂 乳香(制) 没药(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一加木鳖仁蓖麻仁山甲
 
清肝膏
肝生血气,木喜调达,肝以敛为泻,以散为补,相火寄于肝胆,有泻而无补,泻热即所以补之。肝宜凉,胆宜温。然胆附于肝,此动则彼随,故肝胆同治。肝与心肾亦同治。此膏与清阳膏金仙膏滋阴膏参用,治肝风宜合清阳膏,治肝气宜合金仙膏,治肝火宜合滋阴膏,治肝经血虚用清阳膏。
 
面青口酸(青是肝色,酸是肝味);寒热往来(少阳在半表半里,又疟为肝积,宜黄连柴胡等,参用金仙膏),多惊不睡(肝藏魂宜羚角等参用清心膏),善怒(肝燥宜当归栝蒌红花等),吐血(暴怒伤肝不能藏血),胸中痞塞(肝郁宜逍遥散、六郁汤、萸连丸等参用金仙膏),胁肋乳旁痛(皆肝之部位,肝积在左肋下,痛引小腹名肥气,参用金仙膏),大腹作痛。(土为木克,参用金仙膏),少腹作痛(少腹亦肝之部位,有蓄血在下则痛,妇人为血瘕等),阴肿阴疼、、(肝脉络阴器),小儿发搐(有假搐真搐之分,假搐者搐搦反张邪视而牙关不紧无痰涎,而气热未可指为惊风,恐是伤风伤食痘疹等症;真搐者潮热发搐乃急惊风也,心主惊肝主风,在巳午未时者心用事,宜导赤散生地 木通 甘草 淡竹叶等分煎或凉惊丸龙胆草 防风 青黛三钱 钩膝三钱 黄连五分 牛黄冰麝丸金银汤化;在寅卯辰时者肝用事,宜泻青丸羌活 大黄 川芎 山栀仁 龙胆草 当归 防风蜜丸竹叶汤化;在申酉戌时者肺用事宜,补脾益黄散青皮 陈皮 丁香而兼用泻青丸治肝,
导赤散治心;在亥子丑时者肾用事,亦宜补脾益黄散,而兼用导赤散凉惊丸治心,又急惊因热生于心,热甚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宜利惊丸即天竺黄三钱轻粉青黛一钱 黑丑头末五钱蜜丸,薄荷汤调者。
 
若热渴发搐痰涎壅盛危急者天南星大半夏均用牙皂明矾生姜汁制过各一两花粉二两元明粉五钱硼砂三钱雄黄五分麝四分甘草生研水丸朱衣金箔姜皮灯心汤调用或单用礞石一味木香汤调用
 
以上诸药皆可擦胸背,参用清阳膏清心膏滋阴膏贴。
 
○肝疳。食肥令人内热,食甘令人中满,十六岁以后则名痨,肝疳者面青目生白膜,泻泄夹水青色,泻血。小儿疳分五脏,肝病为多。一切疳症冷热新久均以脾疳集圣丸主之。用党参 黄连 干蟾酥各三钱,川芎 当归 五灵脂 陈皮 青皮醋炒莪术 煨木香 真芦荟 酒蒸砂仁各二钱,公猪胆汁丸。五脏各有加减,如肝疳去莪术 砂仁 陈皮 木香 加龙胆草 栀仁 防风 天麻 蝉蜕各二钱 青黛钱半可以擦胸背再贴膏详见儿科书。
 
○外症颈上生核。(火旺筋挛所致参用云台膏)
 
头眼病贴两太阳。耳病夹耳门贴。内症上贴胸口。并两胁背心(肝俞)脐上脐下。余贴患处。加锭子醋磨敷。鳖甲一个。用小磨麻油三斤。浸熬听用。
柴胡(四两) 黄连 龙胆草(各三两) 元参 生地 川芎 当归 白芍 郁金 丹皮
地骨皮 羌活 防风 胆南星(各二两) 薄荷 黄芩 麦冬 知母 贝母 黄柏 荆芥穗天麻 秦艽 蒲黄 枳壳 连翘 半夏 花粉 黑山栀 香附 赤芍 前胡 橘红 青皮 栝蒌仁 桃仁 胡黄连 延胡 灵脂(炒) 莪术(煨) 三棱(煨) 甘遂 大戟 红花茜草(即五爪龙) 牛膝 续断 车前子 木通 皂角 细辛 蓖麻仁 木鳖仁 大黄 芒硝 羚羊角 犀角 山甲 全蝎 牡蛎 忍冬藤 甘草 石决明(各一两) 吴萸 官桂 蝉蜕(各五钱)生姜 葱白 大蒜头(各二两) 韭白(四两) 槐枝 柳枝 桑枝 冬青枝 枸杞根(各八两) 凤仙(全株) 益母草 白菊花 干桑叶 蓉叶(各四两) 侧柏叶(二两) 菖蒲 木瓜(各一两) 花椒 白芥子 乌梅(各五钱)两共享油二十四斤。分熬丹收再入青礞石(四两)明雄黄漂青黛(各二两) 芦荟青木香(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此方鳖甲改干甲四两。先研末听用。生姜至凤仙十味捣汁亦听用。牛胶加十二两。醋熬化。亦听用。其余群药共研末。并鳖甲末。以姜葱等汁合牛胶醋和药为锭备敷。或加青鱼胆原有白芷五倍。
 
滋阴壮水膏
旧名坎济膏,世人知百病生于心,而不知百病生于肾。饮酒食肉醉饱入房,嗜欲妄为,伤精则肾水空虚,不能平其心火,心火纵炎伤其肺金是绝水之源,金水衰亏不能胜其肝木,肝木盛则克脾土,而反生火,火独旺而不生化。故阳有余阴不足。独热而不久矣。
 
左肾属水,右尺洪大或数。用此补阴降火,此方滋肾而兼五脏。与清肺清胃清肝三膏可参用。治男子阴虚火旺。午后惊悸喘息。眼花耳鸣。两颧发赤。喉舌生疮。盗汗梦遗(梦遗属相火所迫不梦,而遗乃心肾虚弱文中有五倍涂脐法可糁),腰痛脊酸(肾虚也,有臀尖痛者阴虚膀胱有火),足痿(痛为痹,不痛为痿,火盛制金不能生水,以致肝木乘肚,中土受伤骨软筋弛状,若瘫痪者古用术 熟地 归芍 杜仲 生膝 知柏等药治之。膏贴膝盖并三里穴,以痿属阳明胃也,外加痿药敷)。妇人骨蒸潮热,或经水不调或少腹热痛。及一切阴虚有火之症。
 
肾有补无泻,然实则泻其子,百祥用大戟是也。又相火宜清,治梦遗用甘遂是也,滋阴方中亦有用木香 官桂者,膏内戟遂等药本此。
 
上贴心背。中贴脐眼。下贴丹田。阴无骤补之法。膏以久贴见效。故不多加药。
生龟板(一斤腹黑者佳,黄色及汤板不可用),用小磨麻油三斤浸熬去渣听用。或下黄丹收亦可。
元参(四两) 生地 天冬(各三两) 丹参 熟地 萸肉 黄柏 知母 麦冬 当归
白芍 丹皮 地骨皮(各二两) 党参 白术 生黄 川芎 柴胡 连翘 桑白皮 杜仲
(炒断丝) 熟牛膝 南薄荷 川郁金 羌活 防风 香附 蒲黄 秦艽 枳壳 杏仁 贝母 青皮 橘皮 半夏 胆星 黑荆穗 桔梗 天花粉 远志肉(炒) 女贞子 柏子仁 熟枣仁 紫菀 菟丝 饼钗 石斛 淮山药 续断 巴戟天 黑山栀 茜草 红花 黄芩 黄连 泽泻 车前子 木通 生甘遂 红芽 大戟 生大黄 五味子(炒) 五倍子 金樱子炒延胡 炒灵脂 生甘草 木鳖仁 蓖麻仁 炮山甲 羚羊角 镑犀角 生龙骨 生牡蛎吴萸(各一两) 飞滑石(四两)生姜干姜(炒各一两)葱白 韭白 大蒜头(各二两) 槐枝 柳枝 桑枝 枸杞根 冬青枝(各八两) 凤仙草 旱莲草 益母草(各一株) 冬霜叶 白菊花 侧柏叶(各四两) 菖蒲 小茴香 川椒(各两) 发团(二两)○两共享油二十四斤分熬去渣 合龟板油并熬丹收○再加铅粉(炒一斤) 生石膏(四两) 青黛轻粉(各一两) 灵磁磁石(醋二两) 官桂砂仁木香(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朱砂(五钱)
 
扶阳益火膏
旧名离济膏又名温肾固真膏,专补命门之火制水以生土,较散阴膏多补涩,可作暖脐膏用,并可与温肺温胃健脾膏参用。寒痧抽吊盖文中药末贴,少年火旺勿用。
治元阳衰耗脐眼对脐。
 
或脾寒便溏,泄泻浮肿作胀,贴脐眼对脐,参用健脾膏。或肾气虚寒,腰脊重痛。贴腰脊。腹脐腿足常冷,贴脐眼及膝盖。或肾气衰败,茎痿精寒,贴脐下。或精滑随触随泄,贴对脐及脐下。或夜多漩溺,气虚膀胱不藏,甚则脬冷遗尿不禁。水衰火实则二便不通,火衰水实则二便不禁,亦贴对脐脐下。或冷淋,寒战后溲,贴脐下。或寒疝,寒湿为病囊冷如冰者,贴脐下参用散阴膏。或脱精脱神之症,面色白而不泽,悲愁如欲哭者,贴心背脐眼及对脐。
 
○妇人子宫冷,子宫,胞之所居,即丹田也,亦曰血海。月水所停止,积满则溢。在脐下三寸,胞寒则无子,膏即贴此。或大崩不止,身冷气微阳欲脱者,贴胸口、背心、脐眼、对脐、脐下,非危症勿全贴。或冲任虚寒,带下纯白者,或久带下脐腹冷痛,腰以下如坐冰雪中,三阳真气俱衰者,贴腰脐及脐下。
 
○小儿慢脾风,久泻虚寒者贴脐眼对脐参用健脾膏。
 
○心,火位。脐,火所生。对脐,命门火生之原。脐下,水中火,亦生气之原。
 
生鹿角屑(鹿茸更佳)一斤。高丽参(四两)用油。生附子(四两) 川乌天雄(各三两) 白附子 益智仁 茅山术 桂枝 生半夏 补骨 吴茱萸 巴戟天 胡芦巴 肉苁蓉(各二两) 党参 白术 黄熟地 川芎 酒当归 酒白芍 山萸肉 淮山药 仙茅 蛇床子 菟丝饼 陈皮 南星 北细辛 覆盆子 羌活 独活 香白芷 防风 草乌 肉蔻仁 草蔻仁 远志肉 荜澄茄 炙甘草 砂仁 浓朴(制)杏仁 香附 乌药 良姜 黑丑(盐水炒黑) 杜仲(炒) 续断 牛膝(炒) 延胡索(炒) 灵脂(炒) 秦皮(炒) 五味子 五倍子 诃子肉 草果仁 大茴 红花 川萆 车前子 金毛 狗脊 金樱子 甘遂 黄连 黄芩 木鳖仁 蓖麻仁 龙骨 牡蛎 山甲(各一两) 炒蚕砂(三两) 发团(一两六钱)生姜 大蒜头 川椒 韭子 葱子 棉花子 核桃仁(连皮)
干艾(各四两) 凤仙(全株) 干姜 炮姜 白芥子 胡椒 石菖蒲 木瓜 乌梅(各一两)槐枝 柳枝 桑枝(各八两) 茴香(二两)○两共享油二十四斤。分熬再合鹿角油并熬丹收。再入净松香陀僧赤脂(各四两) 阳起石( 二两) 雄黄枯矾 木香 檀香 丁香 官桂 乳香(制) 没药(制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一加倭硫黄(用浮萍煮过者)
 
大补延龄膏
旧名太极膏,此膏合后,用者甚少,以欲补者多服汤剂故也。即有贴者夹杂虽愈,而不知谁之功。唯一老人咳喘,一老妇腰疼诸药不效,贴此而愈,乃信补膏之有用。调和五脏配党参 丹参 元参 黄于术 木通 生地 熟地 酒川芎 酒当归 酒白芍 川乌 萸肉 香白芷 淮山药 羌活 防风 柴胡 秦艽 苍术 浓朴 青皮 陈皮 乌药 杏仁 香附子(?) 苏子 贝母 生半夏 生南星 枳实 丹皮 地骨皮 桑白皮 菟丝子 蛇床子 杜仲 牛膝 续断 炙甘草 破故纸 黄柏 知母 锁阳 巴戟天 胡桃仁五味子 天冬 麦冬 枣仁(炒) 柏子仁 远志肉(炒) 肉蔻仁 吴萸 大茴 灵仙 覆盆子 川楝子 车前子 泽泻 益智仁 黄连 黄芩 黑山栀 大黄 桂枝 红花 木鳖仁蓖麻仁 炮山甲 金樱子 五倍子 龙骨 牡蛎(各两) 生姜 干姜 葱白 薤白 韭蒜头 干艾 侧柏叶(各二两) 槐枝 柳枝 桑枝 桃枝 冬青枝 鲜菊花(各八两) 苍耳草 凤仙草(各一株) 石菖蒲 白芥子 莱菔子 花椒 大枣 乌梅(各一两) 发团(三两)共享油二十斤。分熬丹收。再入铅粉(炒一斤) 陀僧净松香(各四两) 赤石脂 木香 砂仁 官桂 丁香 檀香 雄黄 明矾 轻粉 绛香 乳香(制) 没药(制各一两)另用龟胶鹿胶(各二两酒蒸化如清阳膏牛胶下法)
通经膏
纲目云过期不行,宜补血行气,四物 香附 红花 蓬术 木通 官桂 苏木 姜黄 延胡 灵脂。此膏满肿胀之症。凡欲通者并宜之。上贴心口(心主血),中贴脐眼(脾统血),下贴脐下(肝藏血),兼贴对脐两腰等处。
 
导经末子附子 肉桂 当归 元胡 灵脂 蓬术 青皮 灵仙 川芎 酒芍 红花 乌药 香附 苍术 浓朴 精金 半夏 丁香 木通 大黄 醋炒蚕 砂炒吴萸 黄连同炒各一钱,巴霜五分其研末,每以半厘糁膏上贴。
 
又调经末子不论前后多少,痛或不痛,当归(一)两,川芎五钱 白芍 苁蓉 灵脂 炒延胡 炒白芷 苍术 白术 乌药 茴香 陈皮 半夏各三钱,柴胡二钱,黄连同吴萸炒各一钱,先期者加条芩 丹皮 地骨皮 各二钱。后期者加官桂 干姜 艾各二钱,干血痨加桃仁 红花 大黄 生姜 红枣 血瘕 再加马鞭草各为粗末,或醋或酒,炒熨心腹脐下并缚脐,如冷再炒,每日用之以调为度。如热结血闭(古用四物同凉膈散),实者用清阳膏,虚者用滋阴膏(贴心口脐下)。劳心血闭(心火上行)用养心膏贴心口,滋阴膏贴脐下,胞络闭或挟痰用清心化痰膏贴心口,脾胃郁结,气血凝滞用金仙膏贴胸口并脐上。凡通经须防骤下崩脱。慎之。全当归(五两), 酒川芎 苍术 熟地 乌药 半夏 大黄 酒芍 附子 吴萸 桂枝 红花(各二两) 羌活 独活 防风 党参 黄白术 萸肉 白芷 细辛 荆芥穗 秦艽 制浓朴 青皮(醋炒)陈皮 枳实 苏木 生香附 炒香附 生灵脂 炒灵脂 生延胡 炒延胡 生蒲黄 炒蒲黄 莪术(醋炒) 三棱(醋炒) 姜黄 灵仙 草果 山楂 麦芽 神曲 槟榔 南星杏仁 桃仁 菟丝饼 蛇床子 杜仲 续断 熟牛膝 车前子 泽泻 木通 炙草 甘遂(煨) 葶苈 黑丑(炒黑) 巴仁 益智仁 炮山甲 木鳖仁 蓖麻仁 柴胡(各一两)
生姜(二两) 葱白韭白(一片) 大蒜头桃枝(各四两) 槐枝 柳枝 桑枝(各八两) 凤仙(全株) 菖蒲 干姜 炮姜 白芥子 艾 川椒 胡椒 大枣(各一两) 乌梅(五钱)两共享油二十四斤分熬丹。再入雄黄 枯矾 官桂 丁香 木香 绛香 乳香 没药 砂仁 轻粉(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固经膏
纲目云经水先期者宜凉血,四物加(黄)芩 (黄)连 知母 黄柏 艾(叶 )附子 (甘)草 (阿)胶,过多者四物加芩木(木香?)蒲(黄)艾附草胶,治崩漏有补中益气与六味地黄合用法,又火旺用凉血地黄,气陷用益胃升阳,此膏主举不止。阴虚不足以制胞络之火,或崩中(阴虚而阳搏之也,有因心郁者,有悲哀太甚而致者,有内伤中气下陷者,暴下曰崩,崩断非寒病,然曰久则阳亡)或漏下(淋沥不断为漏下,有降而无升也)或兼湿热带下,或五旬后经行者(大都是热)皆可用。
 
血崩有用蒲黄炒灵脂炒发灰牛胶醋熬者,又摄生用归尾三钱 黑荆穗二钱 白芷 川芎各一钱 升麻 柴胡各五分。二方即是收涩升提之法。如合用敷脐下可助膏力。清阳膏升滋阴膏收并可参。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兼贴对脐两腰。
全当归(三两血能归经则不至妄行矣) 丹皮(酒炒) 柴胡 酒芍 生地 黄芩 知母 麦冬 地骨皮 川芎 贝母 黄连(各二两) 羌活 防风 连翘 薄荷 蔓荆子 紫
苏 独活 本细辛 丹参 党参 黄熟地 元参 白术 天冬 赤芍 白微 苍术 萸肉 淮山药 枳壳 枯梗 麦芽 郁金 贯众 青皮 陈皮 半夏 胆南星 白芷 升麻 葛根 黄柏 黑山栀 生甘草 熟牛膝 杜仲 续断(炒) 桑白皮 椿白皮 樗白皮 秦皮 醋炒延胡 醋炒蒲黄 醋炒香附 黑荆穗 黑灵脂 地榆炭 栝蒌皮(炒) 五味子 五倍子诃子肉 乌贼骨 龙骨 牡蛎 炮山甲(炒黑) 蚕砂(各一两) 龟板 鳖甲(各二两) 炮姜炭(五钱)生姜(二两) 葱白(大蒜) 韭白(各四两) 紫花地丁(即大蓟)益母草 槐枝(连实) 柳枝 桑枝(各八两) 茅根 干荷叶 侧柏叶 霜桑叶 薄荷叶(各二两) 凤仙草(半株) 苍耳草(全株) 艾乌梅(各二两)○两共享油二十四斤分熬去渣后并熬丹收。再入陈壁土 枯矾 百草霜 发灰 赤石脂 紫石英( 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安胎膏
诸膏孕妇皆忌惟此膏不忌。妊娠通治芎归汤益母膏胎前以四物芩木为主药。羌防芎葱姜煎抹胸背,自汗者去葱加白芍,妊娠伤寒用药例如发热恶寒芎芷香苏,往来寒热柴胡前胡,大渴麦冬知母花粉,燥结黄芩栝蒌,满闷枳壳橘皮,发斑紫草,斑黑芩栀升柴,胎不安芩术阿胶。暑湿宜川芎 当归 黄芩 白术 加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猪苓 泽泻 炒熨胸背。孕妇只可治胸背,轻手摩之,若脐腹须防动胎,勿轻试。如研末敷却不妨。或妊娠之初,头目昏晕,肢体沉重,憎闻食气,好食酸咸,恶心呕吐,名恶阻。宜川芎 当归 黄芩 白术 橘红 半夏 寒加藿香 砂仁乌药 香附 浓朴 丁香 乌梅之属。热加黄连 麦冬 竹茹 栀子 枳壳 白芍之属,半夏犯胎,须姜汁炒透用,方不毒。或心烦躁闷,名子烦,宜黄连麦冬竹叶或咳嗽。,名子嗽,宜桔梗 杏仁 桑皮 知母 贝母 橘红 麦冬 紫菀 竹茹 白蜜或痢,名子痢,宜当归 白芍 白术 黄芩 泽泻 枳壳 木香 黄连如白痢去芩连,或泻白术栀子,寒用术姜。或寒热往来,名子疟,寒宜浓朴 草蔻仁 干姜,热渴者黄芩 麦冬 知母 石膏, 通用柴前知贝芩术芎归青皮,久不止加草果。或胎中有水,面目身体脚膝肿胀,足指出水,名子肿。亦名子气。宜苍术 白术 浓朴 陈皮 腹皮 桑皮 生姜皮 条芩 栀子 泽泻 防己之类。亦有用天仙藤同紫苏 香附 陈皮 乌药 甘草 木瓜者。虚人亦有用四物者,亦有用羌活萝卜子者,用鲤鱼赤豆者,可参酌。或痰迷发搐名子痫,亦名儿晕,轻者四物加丹皮 葛根 秦艽 防风 细辛竹沥之类,重者加独活羚角。或胎气不和,逆上痛胀名子悬或临产惊惶气结难产,宜芎归参芍 紫苏 陈皮 大腹皮 甘草 葱姜或单用葱。或胎气壅塞,小便淋痛,宜川芎 当归 加麦冬 木通 竹茹 枳壳 泽泻 桑皮,葱白切和盐炒,热熨脐下或肾虚腰痛,用黑豆酒炒布包作腰带或带下腰酸。湿热重也宜苍术 白术 当归 香附 白芍 白芷 黄芩 黄连 樗根白皮之属。或胎漏。气虚有热或犯房事,宜芎归地芍芩木续断枳壳艾叶醋煮,黄地榆或胎动下血。胎漏无腹痛,胎动有腹痛,又胎动多在当脐,若脐上动者瘕,又胎动是人门下血,尿血是尿门下血,即用胎漏方腹痛者加香附 木香 砂仁 紫苏 陈皮 葱白之类。热病护胎。以井泥和灶心土敷脐下,至妙热甚去灶心土加青黛。孕妇转脬。或小便不通,大便不通,栝蒌导胆蜜导。一切闪挫。(葱熨最稳)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背心两腰。有保小产二膏宜参用。如治外感等贴胸背。杂病等贴当脐胎漏等贴脐下腰酸白带等贴两腰。护胎贴丹田。如有恶阻等症。用注中加药。或煎水抹胸背。或炒热布包缚脐上。或研末葱汁调敷脐下。或贴膏。或不必膏。看症斟酌。不可粗忽。
初所刻安胎膏药味未纯。今特改正。如有修合者。宜照此方。
又诸膏皆碍孕。施送者必须问明有孕无孕。并于膏上注明孕忌此膏。虽不忌。亦须谨慎。恐有欲堕之孕。而归咎于贴膏也。
 
老母鸡一只缉死。勿经水拔尽毛。竹刀破去肠杂。入粳米糯米半碗。银针穿线缝好。麻油四斤熬听用。生地(四两) 川芎(洒洗) 当归(酒洗) 杜仲(炒) 续断(炒) 白术黄芩制香附淮山药(各二两) 党参黄熟地酒白芍麦冬知母苍术陈皮枳壳半夏(姜汁炒透则不碍胎) 羌活防风白芷柴胡(炒) 苏子(或梗) 藿香黑山栀泽泻 甘草(生炙各半) 砂仁(各一两) 南薄荷北细辛(各五钱) 葱白(一二斤) 益母草(干者四两) 生姜竹茹忍冬藤地骨皮桑叶菊花柏叶艾(各一两)○ 麻油八斤熬并前油炒丹收入牛胶(四两酒蒸如清阳膏下法) 黄蜡(二两) 搅加槐柳桑枝各四两元参黄连黄柏贝母花粉乌药醋延胡醋灵脂丹皮青皮黑
地榆各一两黑蚕砂二两木香紫石英赤石脂各五钱
 







 





 


(药芯成分)?







 

 
头风摩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瀹骈文6
鼓胀三十九
二陈汤加减方有哪些
《内外伤辨惑论》方剂汇总
卷之三 肿满门
【仁斋直指】卷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