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
结题报告
访问学者:李丹阳
辽宁省沈阳市珠江五校
指导教师:华国栋 研究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结题时间:2008年6月23日
目 录
一、摘要
二、前言
三、课题研究目标
四、课题研究内容
五、课题研究过程
六、研究结果
七、结论
八、存在问题
九、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
通过案例研究方式深入研讨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差异教学策略。从教师培训和典型案例选取两方面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进课题在教学中的应用进程。
一、前言
在小学教学领域人们普遍认为语文是最难教的课程。难就难在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和整合性,教学内容的广博性和复杂性,施教方法的灵活性和无穷性,学生学习的动态性和难测性。然而语文同时又是充满魅力、空间无限、呼唤创造、施展才智的最佳课程。进入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课堂变革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时间课堂成为了热闹非凡的舞台,多少教师把课设计得让人眼花缭乱,先进的声光电设备一应俱全,超出想象的环节层出不穷;多少学生们也成了表演天才,一会儿侃侃而谈,一会儿小组热烈讨论,一会儿又像模像样的表演课本剧,好像老师根本不用教,学生都是无师自通的神童,而上这样一节课就是让听者欣赏罢了!
六年课改之后,我们凝眸回望,这是我们需要的语文课堂吗?教师只有更新了的观念,却没有夯实的行动,或者说教师只有美好的愿景,却不知道科学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急需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回归教育本源,不仅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策略,更要知道每一种策略的理论支撑、规范的操作要求、实施的对象和契机,只有这样课堂才被称为有革新意识的深度课堂。《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是针对当前语文课改现状提出,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之所以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是因为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教育案例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学事件,通过背景、冲突、问题、活动方式及结果,展示了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学理念,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具体形象,描述真切、给人以真实感和亲近感,在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由于这些案例来源于一线教师,是他们在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时的匠心设计或是巧妙的排解困惑的方法,对于教育同行更具说服力,也让深刻的道理浅显化,便于举一反三的操作。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兼顾差异的课堂教学,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发现差异教学策略在语文学科的应用特点;
2、通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差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通过构建关注差异、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研究范围(小学语文课堂)
课前准备与铺垫的
案例研究
1、认知前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2、情感前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部分学生需要课前铺垫。
开放可选择的学习内容的
案例研究
1、依据课本,但不囿于课本。
2、内容的调整与选择。
3、学生差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的
案例研究
1、课前对方法手段的预设和课中调整。
2、多种方法手段有助于学生综合理解,并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方法手段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
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
学习活动案例研究
1、隐性分层与动态分层。
2、自主选择参与学习活动。
3、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与调控。
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的
案例研究
1、及时的大面积反馈。
2、多元评价与激励。
3、重视自我反馈评价。
可选择的多种类型作业
案例研究
1、作业类型多样性满足学生不同需要。
2、学生创造性地自己布置作业,反馈学习效果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实施差异教学优先关注教师差异培养
“差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领域的较高境界,理念普遍认可,但难于实施,问题在于教师是否具备高度的敏感性,能否把握好相关策略的科学应用?”(朱晓蔓语)由此可见,就差异教学而言,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理念、实践培训,使他们在具备基本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扎根研究,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中小学一线教师除学历基本均衡外,从个人能力到乐学精神、创造意识等诸多方面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能够兼顾差异进行有效的校本培训,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为此,我们从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培养入手,通过建构、反思、批判性的培训,造就一批具有科研精神的语文教师,以推动和引领差异教学的普及与深入。
(1)知识培训——深悟差异教学要义
我们倡导的“差异教学”既立足于学生差异,又不消极适应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条件,实现“和而不同”的教学局面,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差异教学”不仅要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国著名学者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中就明确指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差异教学继承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更着眼于继承之上的发展,对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既有所借鉴,也有所扬弃,更有自己的新理念、新做法,如我国广泛推广的“分层教学”在克服班集体教学一刀切模式、照顾差异的确起了积极作用,但分层教学尤其是校际、班际的分层客观上形成标签效应,有悖于“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而差异教学比分层教学涵盖更广,形成了方法策略体系,虽然其中也有分层分类的策略,但只是方法策略之一,且对分层策略有所改善,倡导动态分层、隐性分层,以减少标签效应。
个别化教学是西方学者为了克服班集体教学弊端提出的,个别化教学是和西方人追求个人至上,倡导个性一脉相承的。虽然个别化教学不拘泥于一对一的个别教学,但个别化教学强调每个人学习的目标、内容、速度都不一样。而差异教学的立足点在于群体,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共性,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集体活动,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也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学习“差异教学”理论是开展好此项实验的前提,为此我们根据教师之间差异将理论学习分为三个层次:
①细读原著。要求全体教师研读《差异教学论》(华国栋著),了解学生差异与差异教学关系、学生差异测查的基本方法、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超长学生和困难学生的教育、差异考试和评价等相关内容。通过静下心来读书,使教师认识到该理论的思想渊源和文化积淀,拓展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发展科学严谨的育人精神,牢固树立全面育人和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②专家讲座。聘请专家就“实施差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差异教学对教师专业的挑战”“多元智能与学生发展”“脑科学与学生学习”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解读。针对教师在读书过程中没有深刻理解的问题进行点拨;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更好的消化理解原著内容;提纲挈领式地辅导教师理清学习思路,高效快捷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③沙龙解疑。普遍学习后,组织具有反思精神、质疑精神的教师组成“学者沙龙”,引导他们结合学习的感悟和一线实践经验集思广益,寻找差异教学理论进课堂的途径,将自上而下的实验转化为自下而上的实践。其他教师作为沙龙活动的聆听着、思想者也会受益匪浅。
⑵能力培训——高度重视集体备课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差异教学能力纳入教师基本能力范畴,美国本科水平的师资培养方案中,教师专业发展I课程序列的核心主体是“课堂管理、学生差异和教学技术”;英国培养师资的BED课程,将“具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和“多元文化的学校和社会” 课程列为“专业研究”之内;法国国民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小学实施教师职业能力中强调“课堂行动和了解学生间差异的能力”是四项职业能力之一,并在初等师资培训第一学年内容中就包括“教学差异化”的内容。
我国现行师范教育中,尚未将差异教学方法指导纳入课程体系,为此以校为本的培训就需补缺。从工作实际出发,我们通过有效进行有主题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应用差异教学理论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
①集体听课评课,促进知识转化
在信息化时代,学习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驾驭信息的过程。我们每天要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潮,只有高效的筛查、分析、吸纳才能吐故纳新。对于差异教学的实施,我们就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提供的信息资源让教师快速的进入情境。首先选择有丰富教学经验、理论学习相对深入扎实的教师做“引路课”,同学科教师听课,共同“会诊”:
A、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是否照顾到学生的差异?
B、课堂上教师应用的差异教学策略是否妥当、科学?
C、不同程度的学生是否都得到关注并有所提高?
D、还有哪些建议?
围绕以上四个为题,教师各抒己见,深入剖析,以丰富的案例为抓手,让理论与一幅幅活生生的教学画面有机结合,与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情节有机结合,让教师明了理论只有在实践的土壤上播种,才是有根基、有生命的,而每个教师都可以赋予理论鲜活的生命。
②同课异构,强化差异教学认识
同课异构也是关注教师差异进行有效培训的重要方式。因为教师的经验、悟性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就一课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与生成。
组织差异较大的几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如年龄(经验)差异组、观念差异组,教师进行集体观摩,通过不同角度授课的直观比较和量化测查,可以甄选落实差异教学较好的案例。课后执教者和点评者都可深刻解读一堂成功的课例的教学策略应用,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③反复磨课,灵活应用差异策略
所谓磨课就是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上同一节课,因为学生不同、差异不同,虽有同样的教学预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情境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就要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不断调整预设,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这也是一种以教代培的有效方法,通过思维的外显形式——差异教学的落实,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实施差异教学严格进行测查与安置
1、多角度进行教育测查,全面了解学生
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前提。在进行教师培训的同时,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为存在差异的学生尽可能提供适当教学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观察法:关注学生成长,掌握学生在课堂、课下、家中的学习表现,及家庭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作息时间等对学生的影响,对于特殊学生及时记录,并与家长谈话沟通。
(2)测试法:通过课上提问、随堂监测、单元监测、单项监测、期末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字、词、句、段、篇、章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原有水平,用记分册予以记录,为实验成果的数据对比提供一手材料。
(3)实践活动法:通过书法、阅读、作文比赛,办手抄报、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和最大潜能。
(4)问卷法:设计问卷《小学语文学习情况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语文成绩的提高,请认真回答下列问题吧。
一、选择题(可多选,在答题相应字母上打“√” )
1、对目前自己的语文成绩,感觉是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很满意 D、很不满意
2、喜欢语文课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D、没想过
3、喜欢语文课是因为:(多选)
A、学语文有意思,感到语文学习内容不难,对学好语文有自信心
B、语文老师教学认真,讲解清楚,方法得当,教学水平高
C、受成绩好的同学的影响
D、不知道原因
4、我认为语文成绩好是因为:(多选)
A、学语文有意思,感到语文学习内容不难,对学好语文有自信心
B、语文老师教学认真,讲解清楚,方法得当,教学水平高
C、受成绩好的同学的影响
D、平时学习语文很努力,认真听课、作业,复习全面系统,时间抓得紧
E、在语文上的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有计划性,时间安排合理。
F、学习能力(如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问题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强
G、考试时情绪比较稳定,考场上发挥得好
J、不知道原因
5、不喜欢语文课是因为:(多选)
A、 学习基础不好
B、 听课不太认真
C、 老师上课不吸引我,语文课太枯燥
D、 要写作文
E、 语文老师讲课不清楚,重点和难点讲不清,教学水平不高
F、 感觉语文学习内容太难,学习上缺乏自信心。语文考试题目难度大
G、语文老师不太关心我,与语文老师的关系不融洽。
H、不知道原因
6、我认为语文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多选)
A、作业不认真
B、没有很好复习
C、贪玩,常开小差
D、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上语文课
E、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没计划,效率不高
F、自己学习能力(如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问题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等)不太强
G、感觉语文学习内容太难、题目太难,学习上缺乏自信心
H、考试时情绪焦虑,没有发挥好
I、语文考试中感到运气不好(如遗漏了考题,粗心大意,考试时受了干扰)
J、家长、同学等其他人对自己学习没能提供什么帮助
K、语文老师不太关心我,怕和老师打交道
L、不知道原因
7、看课外书吗? A、经常看;B、偶尔看;C、从不看
8、看什么类型的课外书?
A、武侠小说B、教师推荐作品C、幽默搞笑类D、科幻类E、名著类F、网络小说G、卡通、动漫
9、看的课外书是从哪里来的?
A、家里的;B、朋友的;C、图书馆借的;D、买的。
10、我最喜欢的语文作业是:
A、 抄书写词语B、预习课文C、背书D、做每课一练E、实践活动F、作文、日记 G、课外拓展阅读
11、我觉得上课时(多选):A、老师讲得多;B读书时间多;
C、听别人发言多;D、时间浪费多;E、发言的同学多。
12、我的阅读时间是:
A、每天阅读;B、每周阅读;C、每月阅读;D、基本不读。
13、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
A、负担过重、没有时间;B、没有书籍来源;
C、根本不感兴趣,不如看电视或者上网。
14、《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文学书目中,我已经阅读的有:
A、《安徒生童话》B、《格林童话》C、《伊索寓言》D、《繁星春水》
E、《朝花夕拾》F、《水浒》G、《骆驼祥子》H、《鲁滨孙漂流记》
I、《格利佛游记》J、《童年》K、《钢铁是怎样炼成的》L、《名人传》
二、写一写:
1.语文老师,我喜欢您的这些方面:
2.语文老师,我不喜欢(讨厌)您的这些方面:
3.我语文成绩不好是因为:
4.是否喜欢作文?因为:
5.语文老师,我希望得到的帮助是:
6.期末,我给自己定的考试目标是_______分(100分制)。
语文教师通过对本班级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了解到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喜爱程度超过80%,对于任课语文教师的满意程度超过90%,对于自己现有成绩的满意度在60%左右,认为成绩不好的原因主要包括:
1、原有语文知识与新授内容的衔接出现断点;
2、教师的教学设计面向中等偏上学生(尤其表现在作文教学),学困生很难得到提高;
3、学生的阅读积累不足,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
针对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兼顾学生差异,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预设要生动灵活,照顾到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不同需要。
2、对学生进行动态安置
为了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良性互动,便于每一个学生获得独立思考、发言、合作交流的机会,要注意小组分配的合理性,既可以同质分组,也可以异质分组,将学生差异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水平较好的学生去帮助水平较低的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分组时,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学习成绩。2、智能类型。3、性别差异。弹性分组要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他们的发展情况作不断的调整。教师和学生以动态、弹性的观点看待小组学习。
(三)、实施差异教学密切关注教学的前测与后测
一项成功的教学实验,一定要有真实的数据反映教学效果。开展课堂前测,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这样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开展饶有兴致的学习;而开展课堂后测,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从而切实可行地思考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说开展课堂前测、后测对于提高教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认为,无论是在教学前期的准备环节中,还是教学中的实施过程,还是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不能光凭教师的主体来进行,而应该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前孩子已经具备了哪些前概念?课中如何去帮助他们发展这些已经经验?课后他们到底了解到了哪些新知识,建构起了哪些新概念?从学生出发判断这堂课有没有效率,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这需要我们一次次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状况,以学生为中心来加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这就是“实证”。
研究内容:
1、课堂前测的方法和措施:上课前,做好学生的原有认识调查的基础上调整教学预设的方法措施。前测内容指向:①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已有知识水平。②班集体中学生个体间学习差异的了解。③学生情感状况。
用多种方法尝试对学生进行课堂前测,探索出一套可操作的简易的教学准备过程。例如:收集信息法——收集到大量第一手的有关孩子课堂前概念的素材,找到前概念和教学有效性之间实证性的关系;作业法调查——作业本采用随机小组一半课前做,一半课后做的方式来获得“课堂前测”的部分信息;问卷调查法——针对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及对孩子感知到的一些默会知识进行课堂前测的内容设计或通过原来课题中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内容设计,还可以通过诸如表格调查,个例访谈,对比调查等方法来进行课堂前测。
2、后测内容指向: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②超常与学困的学习个案。③学生情感。通过对课堂后测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找到调整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种思路。后测的形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式,选择判断式,或是座谈了解法,更可以从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来反思课堂教学效果,或让孩子们写纸条、提问题与老师课外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孩子们的课堂学习状况。
3、通过课堂前测、后测,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存在的差异,进步幅度,在比较、反思中评估差异教学策略应用的合理性,如何改进。学生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所在,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这里还必须指出:前测后测既是反映差异教学时效性的评估手段,又是对学生进行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的有效手段。
(四)实施教学策略构建语文教学案例框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走向教育案例研究》蔡守龙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7期)。它包括了案例的撰写、分析到应用并取得成果的全过程,是行动研究的重要方法,是一种融理论与实践、研究与行为为一体,行动者与他人合作,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
由于案例是发生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真实事件,这就决定了人们在研究案例时必须有选择地去提取这种事件,并作分析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其操作方法和表述形态往往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一般的说,只要反应的这个事件能体现教育、教学的思考力,并产生积极的意义,不论用何种方法、怎样表述均可。常见表述形态:单列式、并列式、比较式、类举式、综合式、概述式。(《语文教研案例论》周一贯著)
为了能够甄选出典型案例,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按照特定的框架要求书写。
教案框架:
教师介绍
学情分析
差异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教案
1、前测
2、教学设计。采用并列式设计,对于普通生和特殊需要的学生给予不同关注。
3、后测
分析
1、前测后测比较 2、指导者综合评价
教师反思
案例1
《1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案(第二课时)
S版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
执教教师
王春玲  沈阳市皇姑区珠江五校
教龄18年,小学高级教师,省市优秀课获得者,沈阳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执教班级
二年六班
该班级现有学生46人,在学年组中语文成绩中等水平,学困生2人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3、6、9、10自然段,理解波斯猫找不到快乐的原因,并帮助它找到快乐。
2、学习随文出现的两个生字“软”“炸”,理解“软绵绵”,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规范、美观书写生字。
3、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不依赖别人,靠劳动能获得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词语、标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将课后练习随堂完成。
教学目标
普通生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1、2、3学习;
学困生教学目标:学会随文出现的生字、新词;了解波斯猫找不到快乐的原因;提到朗读水平。
教学策略
差异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合作学习、大面积反馈与评价
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头饰
教学过程
普通学生
教学设计
学生
活动
学习困难学生教学设计
教学前测
课前:听写词语“风波”“温暖”“蜜蜂”“青蛙”“保卫”
巡视,检查学生书写情况,反馈听写结果,在田字格中指导“波”(左窄右宽)。
小结:把一个字写美观、把一句话读出感情都是不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两件事做好。
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正确率和规范程度不够。
大面积反馈学生书写情况。
集体订正听写结果,改正率100%。
听写过程中重点巡视特殊需要学生,了解他们在掌握生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体指导时,以此为重点。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波斯猫向燕子、蜜蜂、青蛙询问什么是快乐?燕子的快乐在一口一口的衔泥筑窝中;蜜蜂的快乐在千千万万次才花酿蜜中;青蛙的快乐在蹦来蹦去的捉虫除害中。那么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在哪儿能帮助它找到快了呢?
交待本节课教学内容。
随板书回忆旧知,明确教学要求。
复习提问问题简单,有针对性地指名由特殊需要学生回答,了解他们对已学课文的理解程度,适时表扬增强信心。
新授环节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怎样读出感情?
理解重点词语:软绵绵(联系生活实际、找反义词)
2、仿照刚才的学法,自学6、9 自然段,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多音字“炸” )
教师范读指导
3、直接出示无标点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如何填标点?
波斯猫非常失望 边走边叹气 唉 到哪儿才能找到快乐呢
让学生运用对比方法朗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组练习
学生代表分两组戴头饰朗读。
师生互动
自学汇报
边学边练
小组练习采用异质合作方式
学生表演按同质分层选出学生
同普通生
拓展练习
尝试帮助波斯猫找快乐。
1、波斯猫正为找不到快乐而发愁,迎面遇见一只哼着歌的加菲猫,波斯猫说:“兄弟,瞧你这样,是很快乐吗?”加菲猫说:“当然了,我刚捉到一只特大号的老鼠,吃得肚子圆溜溜的,
能不快乐吗?”
波斯猫想:“它是猫,我也是猫,可能我的快乐就在       。”
2、波斯猫失望地回到家,看见主人养的大黄狗“汪汪汪”边叫边跳,好像很高兴,便凑上前问道“你很快乐吗?”“我刚赶跑了一个陌生人,没准是个小偷,我又立功了,我能不快乐吗?”
波斯猫想:“主人对我那么好,我也该帮助主人         ,这样应该很快乐!”
小结明理:别人把劳动当作快乐,波斯猫把别人的劳动当作吃喝玩乐,所以它找不到快乐!
开放可选择的教学内容辅助教学。
自读自悟
拓展训练内容具有开放性,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巡视时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参考答案,此部分内容不要求他们完全掌握。
生字识记
1、 读生字强调字音,扩词。
2、 指导书写,强调笔顺。重点“软”左右结构,左右均衡,第三笔是竖。“炸”第四笔是点。
3、 对照板书完成词语花篮训练。
加强对规范书写的指导,尤其是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边讲边练
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
总结全文
完成验收
回顾全文内容,总结:波斯猫找到了它的快乐,同学们你们快乐吗?
完成教学后测验。(验收题随堂出现,包括听写、加标点、拓展、指导后写字 )教师采用学生互批互改方式,让学生及时、大面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为下节课的设计提供依据。
学生完成验收题
学生互批
自我评价
学生只完成听写、按要求学习即可。
两名学困生测试卷教师亲自批阅并指导改正,进行好课后辅导。
前测后测对比分析
1、课前测试,85% 的学生会写生字,90%的同学不能规范书写;课后测试100%学生学会了新学的生字,90%按要求规范书写。
2、上课初始,学生读文声音小,缺乏感情,结束时95%学生能够大声读文,80%能有感情的读一段话;
3、课后练习优秀率85% 。
4、课外拓展准确率75%。
课后反思
通过前测与后测的数据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与对比班比较,学生生字书写的规范性提高了30% ,对于重点段落的朗读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班,课外拓展的设计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深度。可见凡事只要肯于用心钻研,备课时真正想到学生差异,并据此合理设计教学,是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的。
(板书略)
规范了教案书写后,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实施差异教学的优秀课例,需要反复磨课,通过经典重现的方式验证课例的可操作性后,指导总结成案例。教案、课堂实录、教学片断赏析、教学故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都可以幻化成精彩的案例。
案例2
课前准备与铺垫的案例研究
研究问题:情感前提特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研究说明: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个高效意味着,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研究显示: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进入后继学习任务的学生,比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水平更好。
精彩从识字开始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巧妙的前测与铺垫
片段:双基入手,激发情感
师:(出示一组生词: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 陷进沙子里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同学们,我们先来预习性地读读这些词语,你可能会读,但不一定读得好。谁先来试试?
(一生读,遇见生字出现停顿,经提示语调平淡地读词)
师:练练,学生齐读。
(声音响亮,语调平淡)
师: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再来读读。
(一生重新读词,读出了词语的气势)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我好像看见了无边无际的沙漠,狂风呜呜地刮着。
生2:沙漠里弥漫着漫天的风沙,很可怕!
师:(高兴)读词语,或是读词组,就是要将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谁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3:这些词语都有一个“沙”字。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沙漠的。
师:你看得真仔细!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是什么样子?有何特点?
生4:沙漠里满眼都是沙子,很难发现水源。
生5:沙漠里白天的温度很高,有时要达到60多度。晚上温度很低会达到零下十几度。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沙漠温差大,气候恶劣。
生6:沙漠里只长仙人掌,不长其他植物。
师:所以,一般动物不能生活在沙漠里。
生7:沙漠里风沙很大,会迷住人的眼睛,而且沙堆也会移动。
师:所以人容易迷路,很危险!
生8:沙漠里有奇异的绿洲,有神秘的海市蜃楼。
师:是呀,沙漠也有美丽的一面,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它险恶的一面。
......
师:沙漠环境恶劣,谁又能生活在沙漠里呢?我们一起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此时,学生兴趣高涨,迫不及待地捧起课本细读起来)
前测后测对比:
教学前测——上课前教师让学生朗读生词,能够正确朗读生词和词组的82% ,做到有感情朗读生词的0%。
教学后测——教师用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的方式考察学生,学生正确率89% ,能够结合语境朗读生词和课文达到75%,与平行班比较高出23%,因为小学语文倡导通过朗读来反映学生对文意的理解,采用课前铺垫的方式效果优于普通教学。
评析:学校的学习,是建立在一系列带有认知特点的学习基础上。莱顿(Leton)的研究表明,如果在学习新课前让实验班学生掌握了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技能,改善了认识先决条件,其教学效果比接受传统教学班高+0.7个标准差。除了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异,学生通常在情感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布鲁姆把学生参与学习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高低,称作“情感前提特征”,如果学生在学习前不具备相应的情感前提,还没有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平时教学中,老师的习惯做法是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后(约三分钟),就直接进行课文的教学,往往割裂了生字词与文本的有机内在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显得被动,也缺乏主动热情地参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所以本节课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并未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读准字音,而更注重对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习惯的培养。
本节课教师的前测采用直接读生词的办法,通过指名发言了解学生普遍认识生字,只是对词义理解不够,对读词的方法掌握不好,由此教师从词语找共性开始,要求学生将词语的意思通过读表现出来。学生在读词语时就自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让书面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然后学生利用教科书外的学习资源,让沙漠在他们眼中变成呼啸的狂风、凶险的沙丘,奇异的绿洲,神秘的海市蜃楼。情境像磁石,牢牢的吸引同学们去思考,去讨论。在情绪高涨的同时,资助识字能力得到了提高,又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因此,识字不仅是“识字”,教学精彩从识字开始!
案例3
开放可选择的学习内容的案例研究
研究问题:内容的调整与选择。
研究说明:在一个班级中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有几个基本途径:一是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二是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三是异教材,异进度,异要求。三者各有利弊,根据我们现有班级状况,照顾差异的明智教学策略应是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但同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完全囿于教材,可以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组织,必要时还可对教材进行补充,加强促优扶困。
开放的教学 共同的感悟
——执教《朋友》一课有感
片段:超越常规,大胆选材
师:我选了四篇专门讲朋友的文章,《记住的和忘却的》、《管鲍之交》、《胖子和瘦子》以及《朋友》。相信同学们读了文章后,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请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篇文章读后谈谈你的感受。
生1:我认为朋友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
师:好,请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
生:记住恩惠,洗去怨恨。(板书)
……
师:看黑板,齐读感受。(学生在黑板写了许多自己对朋友理解的话,就像“小名人名言”)
师: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超越自己”。今天我们每个人就走进你选定的文章,从中发现自己、超越自己,把细读后的感悟同大家分享。
(生边读边思考边批注,教师参与其中)
生:(按所选文章不同,分四大组互相补充发言,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把体悟出的感情带回文章,感情朗读,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师:通过这堂课的理解,你对朋友想说些什么吗?
生1:人世间最真诚的莫过于朋友间的友谊了。
生2:朋友,我的老师,您是我生命中最亮的启明星。
师:亲爱的同学们,就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当你对朋友的理解走进心灵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感到朋友的意义!
前测与后测对比:
教学前测——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情感。半数学生不知从何处下笔,三分钟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学生发言主要围绕“某某同学我们能够互相帮助。”“某某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永远的朋友,我不会忘记你。”发言思路狭窄,对朋友的感悟过于形式化。
教学后测——教师仍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述自己对朋友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例如“朋友就像一面镜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付出真情,才能换来真正的友谊”等,形成“小小感悟集”,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同选用单一教材教学的班级比较,学生不仅理解了规定课文中要读懂的“关键时刻,小主人公用牺牲生命来诠释朋友间的友谊”,同时也了解了“交友要有选择”“以友为镜”等深刻的做人道理。人们都说的“文以载道”在这堂课中成功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同时也用感情朗读的方式强化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评析:我们所提倡的开放、可选择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不是无地放矢,而是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文本。本节课教师在预设时,根据原有的教学经验认为单纯的学习离学生生活教远的战争时期题材课文学生思维受限,所以根据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共性和差异,用“删、补、改、排”中的“补”法,在同一课时保留原有文章的基础上增加了字数从400——1200不等的三篇友爱教育文章,这里面有中国古代故事、外国故事、战争故事、凡人生活,供学生进行个性阅读,这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朋友”就鲜活起来,从对学生感情世界的构建入手,以感情朗读为抓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个性阅读、观点阐述、朗读感悟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这种方法建议在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情况下使用,否则容易将课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
案例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案例研究
研究问题:多种方法手段有助于学生综合理解,并提高思维灵活性。
研究说明:课堂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必须灵活多样。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选择教学方法,,课堂上还要根据学生的情绪表现灵活地调整预设方案。
习作在圆的联想中生成
——教学策略多样化有感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感到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从生活中撷取作文素材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学困生而言,作文更像拦路猛虎,使他们在学语文的道路上踌躇不前。智慧教师应该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高人、贵人和巨人。小学高级教学王艳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联想作文》指导课值得我们借鉴。
片断一:于无痕处话联想
(上课伊始,王老师老师用木制大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圆,然后让学生说说它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一个圆,有的学生说它是圆圆的,好像太阳一样的东西。王老师对后者给予肯定,并让学生说说由眼前的圆还能想到什么。)
生1:我在黑板上看到一个像西瓜一样的东西。
生2:我看到录像机的镜头。
生3:我想到陈佩斯的头。
师:陈佩斯的头是够圆的。
生4:我想到了数字“0”。
师:要想把“0”写得这么圆还真得下一番功夫。是吗?
(教学活动中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方框,让学生把所说的“西瓜、镜头”等写进去。学生异常活跃,说出许多相关的事物,师让他们一一板书)
师:由我画的圆到你们写在的这么多东西,这个过程谁能说叫什么?
生:联想。
师:对了,这就是联想,大家所说的事物到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想。
(师在圆和方框之间板书:联想)
评析:这一教学过程虽然“画”去了不少时间,但对各种层面的学生而言对于抽象的“联想”这一概念,有了感性认识,而且觉得简单有趣,使那些望文生畏的学生也被带入了情境。
片断二: 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学生对于为什么写下这些东西感到好奇时,王老师让学生写下刚才的过程,作为本次作文的第一自然段,要求语言简洁)
同学们纷纷动笔,教师巡视,所有学生均能用50字左右写出刚才的片断,试举两例。
例段一:上课了,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联想。同学们说出的事物真是千奇百怪,西瓜、气球、脑袋……我觉得像妈妈发怒时瞪得圆圆的眼睛。
例段二:一个大大的圆可以变成什么神奇的东西呢?同学们望着黑板上的圆议论开了,“像不像没盖盖儿的深井?”“好像是外太空的黑洞!”我也大声说:“是我啃西瓜时张开的大嘴!”同学们哄堂大笑!
评析:学生的思维是深不见底的海洋,要用源头活水引发出来。支老师画的一个圆就是这源头活水,让学生有想说的欲望,想写的冲动。而且就连六年级的学困生也能畅所欲言。
片段三:内外联系促生成
(在学生写好习作的开头后,支老师又适时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师:同学们很会联想也很会写。事物与事物之间既有外在联系,又有内在联系,由这个圆联想到的这些事物,又是什么联系?
生:外在联系。
师:对,外在联系是由这个形象(指圆)想到了和它形状近似的一些东西(指方框中的板书)。下面我们还要进行联想,但就不是外在的了,这回变成内在的。(板书:内在)内在联系不是通过观察,而是通过思维,通过回忆联想一件事,一个故事。比如,通过“足球”可以想到我们国家男足的出现难。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一个圆可以勾起你哪些往事的回忆?
(生认真思考)
生1:我通过圆月想到去年中秋节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的事。
生2:我通过圆圆的镜头看到了今年冬天南方的大雪灾。
生3:我通过妈妈瞪着地圆圆的眼睛想起她为我付出的辛劳。
……
师:你们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写下来,写得生动、具体、感人,好吗?遇到困难的同学把你的故事与我分享,我把自己的写作经验与你分享。
(学生作文,教师行间巡视。二十分钟后,学生指名读精彩部分,随机点评)
前测后测对比:
教学前测——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对于作文的要求是开放式的,没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根据学文时的感悟,自由成文,题目的选定也仅仅是个范围。看来要求变低了,实际难度却无形中加大了。人教版教材规定的作文一般是“通过外形和生活习性写你喜欢的小动物”,或是“暑假里的二、三事”“校园一角”等,学生基本言之有物。但只要求写联想作文,单单“联想”这一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模糊的。课前我们采用小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情况,设计题目如下:1、知道什么是联想吗?2、看到一个“圆”你想到了什么?3、这个“圆”的背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概括)?对学生的问卷进行统计,第1题没有学生能够正确阐述概念,并且将联想与想象、回忆相混淆,基于确定作文教学时将讲清什么是联想作为重点。第2题,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第3题60%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教学后测——我们采用检查学生作文本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圆写出的作文十分生动形象,与平行班级相比,对联想的理解到位,行文流畅,90%学生符合作文要求,但创作内容还是有被限制的感觉。平行班的指导没有规范,学生作文的内容从天到地,内容丰富,但近40%学生作文无主题,需要单独指导,二次创作。建议王老师在进行过《“圆”的联想》主题教学后,再乘胜追击,让学生自由联想,那么此时呈现的作文应是兼具规范性与自由性的。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简单易行,但背后渗透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用简单的图案触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对于全体学生而言对圆和对生活中由圆联想到的事都不陌生,正是“联想”成为串起记忆珍珠的纽带,让每一篇文章行文流畅,自然天成。
案例5
研究问题:帮助学优生积累学习方法和策略。
研究说明:提到实施差异教学策略,学困生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考核要下,班级中的“尖子生”往往“吃不饱”,每节课都在“陪读”,如何为学优生搭建学习平台,使他们的思维被激活是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的话题。
《游园不值》中“值”与“不值”
——不一样的古诗教学
片段:打破沙锅“问”到底
师:刚才我们共同理解诗意,通过对“怜”“屐”“小扣”“红杏出墙”的理解,感受到唐诗与宋诗的不同,唐诗奔放豪迈,宋诗含蓄内敛。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至此,我们还有必要再去进园子里边吗?还有必要见园主人不可吗?
生:没有必要了。
师:为什么?请你读读,《雪夜访戴不遇》,再读读《游园不值》,说说看。【课件出示:王子猷(you)居在山阴。某夜天降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举目四望,皎洁明亮。于是在雪地上来回走动,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老朋友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yan)县,王子猷马上乘船出发。船行了一夜才到剡县,可到了戴安道的家门前,王子猷竟然连门都不敲,转身就回去。旁人问他原因,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备注:《世说新语》中的名篇,“雪夜访戴”的典故。王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子。)】
生:因为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进园?
师:哦,这句话,你根据哪句来的?
生:《雪夜访戴不遇》的最后一句。我觉得这与《游园不值》,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心里已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进去也没有必要了。
师:哦,谢谢你。(指该生)
师:我突然明白了,原来这么多的不遇,是因为不遇中,我们却发现不知中的有知,不可能的可能,正如王子猷游访戴安道一样,我在路上已经获得了最美的精神享受,所以——
生: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进园?
生: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园主人?
师:原来这“不值”不仅仅是“不遇”的意思。其中还有一份舍不得,不忍的滋味。他呀,想要把这美好的想象和精神上的享受,永远地留在了心中。所以不遇中是有——
生:遇!不遇中有遇。(教师板书)
师:天地大美而不言。生活中、人生中不就是如此吗?所以,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诗题。游园虽不值,但——(指板书)
生:不遇中有遇。
师:所以,不值就是——值!(生接)
前测后测比较:
教学前测——课前指名学生背诵古诗,由于《游园不值》一诗是名篇,85%的学生课前已经能够熟练背诵,而且诗面意思较直白,借助教辅材料学生对诗意并不陌生。据此,教着将教学目标制定为深入挖掘诗意,通过补充教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这是相当有难度的。对于学困生,仍然要求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了解诗意,能够背诵。
教学后测——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古诗中教学中字词品味推敲并不是老师把自己感悟的心得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亲历“过程”,掌握“方法”,让他们在词语的比较、推敲与遴选中进行理解、体味、感悟出语词运用的隽永和精妙。古人作诗注重“炼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而今我们读其诗句,当然也应对其字词进行品味,只有“语语悟其神”了,朗读时才会“句句出真情”。而不同学生从一首诗中获得的收获不同。学优生对唐诗与宋诗的比较发生兴趣;普通生理解了词句含义进入到“绿绿的苍苔,染着我们的眼睛;红红的杏花,沁着我们的心脾”的情境;学困生能够随堂完成古诗的背诵。与平行班级比较,背诵的效果一样,但理解得深度却相差甚远。
评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根据定势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把深邃的内容浅显地讲透和把看似浅显的内容吃透,同样需要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对学生需要的深层理解。这一教例也再次提示我们,诗文教学要注意处理好悟语和悟情的关系,品词时悟语有多深,品读时悟情就会有多深。而旁征博引相关诗文,正是教师文学功底深厚的证明,也是这节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
案例6
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相结合案例研究
研究问题:异质合作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研究说明:在课堂教学中仅靠教师来照顾学生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要充分发挥其他同学的帮助作用。教师应鼓励同学之间交往,提倡合作式学习,将小组讨论、切块拼接式学习、任务分工式学习,作业互助式学习等有效应用于课堂。
大课堂中的小课堂
——阅读课《喜鹊》合作学习评析
片段:创设情境,互助学习
师:学过第五自然段,大家了解了喜鹊“朴素雅致,体态优美,鸣声清脆,消灭害虫”的特点,我家对面住的是生物系的王教授,他正在进行一项《喜鹊繁殖迅猛原因调查研究》,希望得到我们的协助。(老师发给学生胸卡)当你们带上胸卡,身份就发生了变化,你们是谁?
生:研究员。
师:既然是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大家提供的资料要更具体,更深入。对于刚才归纳的四个特点,我们可以自主学习,选择其中一项进行研究;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一人记录;还可以采用拼快组合的方式将研究成果汇总。
(生将卡上写好自己的名字佩戴胸前)
师:当你们戴上胸卡责任就大了,首先应该有几条纪律大家共同遵守?
(生讨论,认为作为研究员在研究的时候要专心,不能离题,说出特点后要多举例子,还要善于做比较等)
师:好,大家紧紧围绕课文,读一读,画一画,对重点的词句要结合生活实际和课外知识理解,看看谁有新发现,把你的成果向大家汇报?
(学生读书讨论,师有目的巡视,了解学优生与学困生情况)
师:我发现大家已经胸有成竹了。关于“喜鹊特点研究汇报会”现在开始。(出示一张喜鹊挂图)
(教师给不同层次学生发言机会)
师:听了大家的研究成果,我很受触动,从课文中提到的四个特点而言,大家介绍得很详实,把这些告诉王教授就可以了吗?
(再次讨论,凝聚集体智慧,大家认为还应该把喜鹊能够预兆吉祥补充进区才完整)
师:请把研究成果写入研究记录表,要求准确、具体、流畅地填写“喜鹊的特点”和“喜爱它的原因”。
前测后测比较:
教学前测——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喜鹊“朴素雅致,体态优美,鸣声清脆,消灭害虫”等特点,让学生了解喜鹊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同时热爱、保护大自然。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材料很全面,学生汇报时大多照本宣科,不真正理解,对喜鹊没有感情。
教学后测——通过合作学习完成研究成果的检查,我们发现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在分组学习中,积极性明显提高,还能将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每组将为什么要保护喜鹊的问题阐述得十分清楚,做到学以致用。相比较平行班级,大多停留在问答式教学模式下,没体现出拓展、探究、应用。
评价:这是一节研究型的阅读课,通过学生身份的设定,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学习。合作学习的环节出现三次:1、共同制定研究“公约”。每一合作学习的出现都有明确的要求,有的是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有的是独立思考,拼接答案,有的则是研讨为主,提炼答案。在研究型的“大课堂”中组成若干学习型的小课堂,使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最后独立完成研究记录卡也是对合作学习效果的大面积检验。
案例7
研究问题:自主选择参与教学活动。
研究说明:在分层与分类学习活动中,如果分组固定容易限制学生的发展,学优生帮助学困生易产生倦怠心理,学困生易产生依赖性;而分层学习久而久之形成“标签效应”也阻碍各类型学生的发展。因此,模糊分组、动态分组和学生自主参与也是常用的学习方式。
《七律.长征》在互动中完成学习
——自主选择参与教学活动有感
片段:自主参与,生生互动
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快乐大本营》栏目为迎接建党87周年,拟举行一次重走长征路活动。我们结合《七律.长征》这一课的学习,组织一次象征性的重温长征活动。同学们可以通过图书、网络查询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也可以看大型革命史诗《东方红》、电影《万水千山》等影片,或是连续剧《长征》,还可以学唱长征歌曲,查找图片、人物故事,并借助地图将红军长征的路线画下来。在明天的学习中,看看谁搜集的资料最具价值。
课上,共同学习《七律.长征》
师:同学们预习了这首诗,而且围绕这首诗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认真探索,进行了一次象征性的长征。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去交流。本次学习,同学们可以打破书桌界限,自由组成小组,比一比,哪组学习最有成效.
学生分组,在自愿参与组合中既有同质分层学习小组,也有异质合作的学习小组,生因准备充分,以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合作学习后,自由推荐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归纳汇报。
一组生1:我们组主要针对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险进行汇报。首先请生2针对长征路线图介绍红军长征路途之远和所经之地地形情况。
生2对照地图边指图,边说明。
生1:一方面是漫漫长路,一方面是险恶的地形,但是红军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请生3介绍发生在长征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生1:再多的困难也被顽强的红军克服了,下面我们组一起有感情背诵《七律 长征》
前测后测分析:
教学前测——布置收集资料前,我们从学生学习态度入手进行了谈话式前测。学生对离自己生活久远的战争故事不感兴趣,对于始终提到的一些词语“磅礴”“走泥丸”“尽开颜”较难词语和地名无法理解,对于学习该诗兴趣浓厚的占43%。
教学后测——由于有了课前预习的铺垫,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说、写、画、背都可以进行展示。学困生在这一环节中也充满自信心,而且以组为单位,学生表述观点充分,有效检查了自学,让100%学生参与其中。尤其是汇报环节,以各组的个性汇报作为开始,以小组的集体感情背诵律诗为结束,这样就很好的检查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背诵达标率90%。
评析:一首诗的教学演绎出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个性、智慧、能力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应该看到,这个案例中小组学习与汇报是建立在课前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在汇报时有这严格规范的,做到了合作中不失个性,合作中寻求共性,让小组学习为语文教学服务,使活跃的课堂始终弥漫着浓浓的语言文字气息。
案例8
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的案例研究
研究问题:教学调节与补救。
研究说明:没有评价过程的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处于学习两极的学生是评价重点,评价时要注意积极性和广泛性、适时性和全面性,如果能将智慧蕴含其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解读
——《枫桥夜泊》中有针对性地评价
片段:
师:“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如何理解?
生1:落榜的张继对着江面的枫树、渔船上的灯光满腹忧愁,无法入眠。
生2:归家路上的张继,一片落寞,夜深了没有家人的陪伴张继对着将变得枫树和船上的渔火无法入睡,愁绪更浓!
师:大家都是这样理解的吗?
生3:我看过参考书,他们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
师:有没有提出质疑?(学生很自信)我给前两位同学的评价是答案有一半是错误的!(生纷纷议论,不知错在何处?)我曾经到过寒山寺,也在张继写诗的地方驻足,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那个城市根本不生长枫树,几千年一贯如此,何来的眼望枫树而发愁?
生4 :不会是张继在做梦吧?
生5 :张继写其它景物都很真实,怎么会突然做梦呢?(生议论纷纷没有答案)
师:此处我们埋下伏笔,请乐于探究的同学回家考证一下……
第二天上课,生1 迫不及待要发言。
生1 :老师,昨天的问题我知道答案了。原来大家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在寒山寺外的江边没长枫树,而是有两座桥,一座叫江桥,一座叫枫桥,这句诗应该理解为:江桥、枫桥与渔船上的灯火遥遥相对,诗人满腔忧愁难以入眠。
师:看来,应信书,但不能全信书。有时我们也要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学习。(生点头默许)
评析:教师备课到位,对于教参提供的知识有质疑、有补充,所以在评价学生发言时起到了“拨乱反正”的目的,让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能够有合情合理的理解,而且“应信书,但不能全信书”的观点,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案例9
研究问题:多元评价与激励
研究说明:在课堂中评价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过程上、辐射程度上,每次评价重视“质量”更是激励学生的要点。教师要组织好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
让评价语言“活起来”
——有效评价摘录
片段一:语文课上,教师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一首古诗。这位同学很快就将黑板写得满满的,字写得又高又大,引得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该生看到自己的“书法作品”颇有得意之色。待安静下来后,教师说到:“这位同学默写正确,但‘字高字大’(自高自大)就不太好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缺点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出,但方法一定要以不伤害学生自尊为宜,这位老师巧妙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含蓄委婉地进行评价,也对全班同学提出了写字的要求。
片段二:在语文课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最富有感染力。课堂教学评价恰当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能使评价的激励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同时让学生对教师的文学修养油然而生崇拜之情。一位教师执教《五彩池》一课,男女生分组朗读课文,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教师评价说:“男生声音洪亮、整齐、奔放;女生声音甜美、圆润、细腻;男声读得好,使人想起了五彩池边的男导游,气宇轩昂;女生读得好,使人想起五彩池边传说的仙女,袅袅婷婷;你们把老师带到了高耸的藏龙山,在广阔悠远的美景中我流连忘返!”形象的评价语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领略到语言所创设的丰富意境,唤起了学生的联想,以往学过的语言被激活,融会到新的语言图式中。
评析:从以上的片段,我们不难看到,教师面对学生学习中的多元反应因势利导,在学生思维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导航、引领的作用,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进行课后练笔,小测试,也是大面积评价的有效方式。
案例10
可选择多种作业类型研究
研究问题:作业的不同类型。
研究说明:学生作业的结构和内容应视学生能力而定。研究表明:较高能力的学生在有家庭作业的情况下,比有辅导的学生成绩更好;而学习能力低的学生从辅导的学习中比家庭作业获益更多。因此小学中高年学生作业以可选择为宜,适应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低年级为避免产生差异,作业统一较好。
莫让时间匆匆间流逝
—— 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小议
片段:
师:在深入理解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匆匆》后,我们倍感时间的可贵,课后大家在我布置的作业中任选其一完成,不论你的选择是难是易,我们都要抓紧分分秒秒,不让岁月蹉跎。
1、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仿写练习,拓宽课文内容,加深感受。
我们阅读一篇课文,不但要能读进去,还要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可以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作家笔下的人们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还可以想到劝人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等。你能把他们写下来吗?假如你能仿写就更好了。
3、整理有关时间的诗句、格言。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时间、对生活有了很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编成一句话,把它作为座右铭送给自己或送给你的同学呢?
4、课后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评析: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文章而言,每个人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在生动的阅读理解过后,应该给学生自由的空间释放情感、吸纳新知,为此针对学生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是值得提倡的做法。
(五)、实施差异教学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
只有真正爱学生,真正具有探索精神,才能时刻保持着教育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才能赋予实践理性的精神内涵,为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呼唤教师的真情、反思与创新。
①把尊重作为教学的基点
没有爱的教学是苍白的,没有爱作为底色的差异教学更是空洞的。在课堂上的爱是充满理性色彩的,那就是尊重。我们提出: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在课堂上分分秒秒受教育的权利,要做到“五个百分之百”:
100%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100%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及变化;
100%的学生在每节课要有一次发言机会;
100%的学生一天中学业、情感方面要有点滴进步;
100%的学生在一天中要得到一次适度的表扬;
为此我们设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业成绩评价手册》和《家校联络卡》《学困生帮教纪实》不忽略学生的点滴变化,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丰富的一手材料。同时,要求教师将爱融入课堂,融入班级,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底,以保证差异教学的牢固根基。
②把反思性实践作为突破
教师要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育实践,自觉拓展教育视野,既能聚焦课堂,又能放眼课外。例如差异教学要求教师学会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和方法技术测查和诊断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和教育上的不同需求,找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其制定特定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持教学提供的科学依据,促进其潜能最大发展。为此,强调教师具有专业意识,自觉树立测查诊断的专业精神,形成一种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和力求掌握教育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性,改变以往评经验操作的模糊性和不科学性。这就要求一线教育能够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
③把师生共同成长作为科研的目标
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在实验开展的初期肯定会遇到很多阻碍,例如对学生差异测查方法的使用、差异教学策略的实施等都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特异性、开放性等特点,甚至教师的工作量明显超出负荷,但每一项实验都是一种创造,创造需要奉献,需要智慧。实验指导者应密切关注实验教师的情感状态,最大限度调动教师自觉实验的热情。
参与实验的教师必须认同:实践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基石,任何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在差异教学实验中,一线教师会积累大量有价值的一手材料,要及时整理及时反思,通过反思促进实验的灵性循环,同时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不断成长。
当前许多教师面对科研抱有浮躁和功力的心态,实验管理者要尽可能营造远离功利、归于宁静的治学氛围,要尽可能减少对教师的各种外在强迫,让他们轻松实践、大胆探索,认识到教研既是实用的科研,在课堂中自由生发教育智慧,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最终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研究结果:
1、半年时间听小学语文课一百多节,发现近三十节有价值案例,应用前测、后测对比、与平行班对比、阶段验收、同课异构等方式检验,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于当堂知识的理解、记忆、应用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提高。
2、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差异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力逐渐增强,科研意识、反思精神、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3、长期坚持实验,能够大面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成绩。
六、结论
1、用案例方式诠释差异教学策略应用,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品质。在“学后做,做中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亲自写出有价值的差异教学策略应用的案例,证明他已经把书本知识内化,并能够用来解决教学问题。
2、差异教学观点的提出是与时俱进的,经实验证明差异教学策略的提出是科学的,有助于教师成长和教学水平大面积提高的。
七、存在问题
1、通过培训,教师自觉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差异教学策略应用的实验,每节课设计过程中能将多种策略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需要,效果明显优于平行班,但选用策略的典型性不足,进行案例整理时,有代表性的案例缺乏。
2、前测、后测的数据,与平行班对比数据,随着反复磨课,数据总有变化,所以案例中数据表述不够精准。
3、每一节课都应用三种以上策略共同完成,每一种策略都有多种应用途径,由于举例有限不能一一详述,实验者应该尽快将课题初期预定目标30个案例按照不同适用范围进行整理,便于全面了解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华国栋《差异教学论》
刁培萼 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
姜智《差异教学对教师专业提升的挑战》
朱永新、袁振国 《中国教师:专业素质的修炼》
郑明江主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
雷玲主编 《听名师讲课—语文卷》
郑金洲主编《课堂掌控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2
让我们的课堂回归“本真”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于漪课堂的七个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