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功之谈
成功=习惯35条
阅读次数:448 我要发表评论
作者:dow3 发表时间:2008-7-30 来源:jerryking
要成功,就马上准备有所付出吧!这就是每天你应该养成的习惯。
1、不说“不可能”;
2、凡事第一反应: 找方法,不找借口;
3、遇到挫折对自己说声:太好了,机会来了!
4、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的情绪,一旦发生立即正面处理;
5、凡事先订立目标;
6、行动前,预先做计划;
7、工作时间,每一分、每一秒做有利于生产的事情;
8、随时用零碎的时间做零碎的事情;
9、守时;
10、写点日记,不要太依靠记忆;
11、随时记录想到的灵感;
12、把重要的观念、方法写下来,随时提示自己;
13、走路比平时快30%,肢体语言健康有力,不懒散、萎靡;
14、每天出门照镜子,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
15、每天自我反省一次;
16、每天坚持一次运动;
17、听心跳一分钟,在做重要的事情,疲劳时,紧张时,烦躁时。。。。
18、开会做前排;
19、微笑;
20、用心倾听,不打断对方的话;
21、说话有力,感觉自己的声音能产生感染力的磁场;
22、说话之前,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感觉;
23、每天有意识赞美别人三次以上;
24、即使表示感谢,如果别人帮助了你的话;
25、控制住不要让自己作出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
26、不用训斥、指责的口吻与别人说话;
27、每天做一件”分外事“;
28、不关任何方面,每天必须至少做一次”进步一点点“,并且有意识的提高;
29、每天提前15分上班,推迟30分下班;
30、每天下班前5分钟做一下今天的整理工作;
31、定期存钱;
32、节俭;
33、做网页也需时常运用”头脑风暴“,利用脑力激荡提升自己创新能力;
34、恪守诚信;
35、学会原谅
 
成功参展的12个秘诀
阅读次数:84 我要发表评论
作者:dan1022 发表时间:2009-6-8
 参展是非常有效的传统推广渠道,买卖双方会在集中的几天之内进行高密度的接洽。通常来说,展会投资高,时间短,如何利用好展会期间的宝贵时间,使投资获得最大收益,相信是所有参展客户都会关心的问题。以下这些成功利用展览会的要诀也许都是常识,但我们建议您把这12条要诀当成参展期间的原则来要求自己的工作人员。
    1.不要坐着。展览会期间坐在展位上,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你不想被人打扰。
    2.不要看书。通常你只有二到三秒钟的时间引起对方的注意,吸引他停下来。如果你在看报纸或杂志,是不会引起人注意的。
    3.不要在展会上吃喝。那样会显得粗俗、邋遢和漠不关心,而且你吃东西时潜在顾客不会打扰你。
    4.不要打电话。每多用一分钟打电话,就会同潜在顾客少谈一分钟。
    5.不要见人就发资料。这种粗鲁的做法或许会令人讨厌,而且费用不菲,更何况你也不想成本很高的宣传资料白白流失在人海中。那该怎样把价值不菲的信息送到潜在顾客手上呢?寄给他。
    6.不要与其他展位的人交谈。如果你不想让参观者在你的展位前停下来,他们自然会走开。看到你在和别人说话,他们不会前来打扰你。尽量少和参展同伴或临近展位的员工交谈。你应该找潜在顾客谈,而不是与你的朋友聊天。
7.不要以貌取人。展览会上惟一要注重仪表的是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顾客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尽量穿着随便些,如牛仔裤、运动衫、便裤,什么样的都有。所有,不要因为顾客穿着随意就低眼看人。
    8.不要聚群。如果你与两个或更多参展伙伴或其他非潜在顾客一起谈论,那就是聚群。在参观者眼中,走近一群陌生人总令人心里发虚。在你的展位上创造一个温馨、开放、吸引人的氛围。
    9.要满腔热情。常言说得好,表现得热情,就会变得热情,反之亦然。如果你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你就会变得不耐烦,而且讨人嫌。热情洋溢无坚不摧,十分有感染力。要热情地宣传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在参观者看来,你就代表着你的企业。你的言行举止和神情都会对参观者认识你的企业产生极大的影响。
    10.要善用潜在顾客的名字。人们都喜欢别人喊自己的名字。努力记住潜在顾客的名字,在谈话中不时提到,会让他感到自己很重要。大胆些,直接看着参观者胸前的名牌,大声念出他的名字来。遇到难读的名字就问。如果是个极不寻常的名字,也许就是你同潜在顾客建立关系最得手的敲问砖。
    11.要指定专人接待媒体。媒体也许会到你的展位找新闻,一定要安排专人作为你的企业与媒体的联系人,这样就可确保对自己企业的宣传始终保持一致口径。如果每个参展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与新闻界交谈,那么你是在自找麻烦,因为无论你对员工的训练如何有素,都不可能统一口径。
    12.要佩戴好名牌。在展会上,你肯定不想让参观者叫不出你的名字。如果你将名牌戴在左胸,你就会犯这种错误。应把名牌戴在身体的右侧靠近脸的地方,这样与人握手时,你的名牌就会更靠近对方。
 
 
 
我是如何成功的
阅读次数:884 相关评论:1条
作者:guolishui 发表时间:2007-7-12
1 努力
 
2坚持
 
3吃苦
 
4自信
 
5执着
 
 
按部就班也能成功,大家认为呢????
阅读次数:262 我要发表评论
作者:747599 发表时间:2008-8-1
网上营销分一下几个步骤:(如果按部就班也能成功)
1、确定销售的产品;需要充分的了解与熟悉特性与参数即应用。
2、确定供货渠道与运输时间即费用;(确保品质)
3、控制中转费用与发货通道;预算到达目标地时间与费用;
4、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名片与虚拟店面;
5、有足够的时间对需求群发表论文与在线咨询;
6、在线订单与交易需借助与第三方服务商;(比如:支付宝……)
7、做人要厚道;不要坑蒙拐骗;脚踏实地的销售;
8、不要扰乱电子商务的游戏规则。
 
网上营销分一下几个步骤:(如果按部就班也能成功)
1、确定销售的产品;需要充分的了解与熟悉特性与参数即应用。
2、确定供货渠道与运输时间即费用;(确保品质)
3、控制中转费用与发货通道;预算到达目标地时间与费用;
4、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名片与虚拟店面;
5、有足够的时间对需求群发表论文与在线咨询;
6、在线订单与交易需借助与第三方服务商;(比如:支付宝……)
7、做人要厚道;不要坑蒙拐骗;脚踏实地的销售;
8、不要扰乱电子商务的游戏规则。 <DIV>
 
 
李彦宏:成功是因为自己得高人指点
阅读次数:365 我要发表评论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08-7-29
李彦宏:成功是因为自己得高人指点
 
来源:站长网原创
 
  李彦宏把自己现在得到的成绩归功于:得到高人指点。“这就好比郭靖,他总是在正确的地方遇到正确的人,所以才有一身武艺。”他打着哈哈说。 李彦宏偶然地成为国内搜索领域的先驱,肇端于他在美国的导师,这是他出国后遇到的第一位高人。
 
  恰好就读信息管理系,恰好遇到富有远见的导师,恰好到一家高成长公司“实战”,恰好在互联网热最后一拨拿到风险投资,恰好国内搜索领域竞争小。除了幸运,一帆风顺的李彦宏真正的法宝是什么?
 
  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无甚演技,但这并不妨碍他扮演许多角色,这位相貌英俊的年轻人至今已扮演了下列角色:梦想者、高谈阔论者、公司里的稳重者、公众演讲者、作秀的CEO、时尚媒体追逐对象。
 
  “参照”美国公司长大
 
  李彦宏今年36岁,他能面对上千人的演说毫不怯场,但对他外貌英俊的夸奖却让他腼腆。
 
  作为一位科研出身的企业家,他正在与工作中的众多不如意之处做斗争。但他很愿意承认,他一直寻求将美国的硅谷创业模式移植到中国。这种模式在美国已有30年历史,但在中国仅有几年。
 
  实际上,百度一直是“参照”美国公司长大。不仅公司文化,更在于它的经营模式。这和李彦宏8年的美国生活背景关系密切。当然,百度这一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在于,“对于获取风险投资而言,这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李彦宏说,对于风险投资商,所有的计划还不如你对他们指着一个在纳斯达克表现良好的美国公司说:“看,我就要做这样的模式。”
 
  实际上,在2000年1月,李彦宏和他的同伴徐勇就这样获得了一笔一期固定投资120万的风险投资回国创业。当然,接下来他们也并没有让投资者们失望。
 
  哪怕一开始百度还在亏损的时候,它已经把国内其他同类公司抛到一边。这首先得益于公司的经营模式。实际上,美国式的经营模式并不是一个被动的选择,更多的是李彦宏多年观察后得到的积累。
 
  李彦宏刚着手创办百度的时候,国内有“搜索客”、“悠游”等为数不多的专业搜索引擎公司。同时,一些门户网站,如搜狐等,也开展自己的搜索引擎业务。专业的搜索引擎公司着重于向公司销售搜索引擎软件以及系统,而门户网站则把提供免费搜索引擎服务当作提高访问量的一招。
 
  百度与它们不同的是,它回答了这些公司不能很好解决的如何“用搜索引擎赚到钱”的问题。李彦宏搬来了在美国成功的经营模式,即和门户网站开始合作,百度按照网站的访问量分成,形成共赢局面。这样的付费模式很快受到各大门户网站的欢迎。
 
  百度回到中国不到5个月,就做出了模样。同时,李彦宏在搜索上的技术资源,也为公司的专业性提供了足够保证。李彦宏从北大信息管理系毕业,现在又回到了北大附近,资源优势不可小觑。传说,当时北大计算机系下设的“天网”搜索引擎项目组几乎成为百度的一个人才库。
 
  而就在百度崛起的同时,诸如“搜索客”、“悠游”等因为各种原因黯淡了下去。从2000年开始,百度签约门户网站,几乎所有大的门户网站都成为了百度的客户。当时百度在业外还没有什么名气,更多的普通用户只沉醉在发现Google搜索带来的便捷之中,却并不知道中国有一个全中文的搜索网站“百度”。
 
  百度有着浓厚的“硅谷气”:每个员工都有股票期权,公司人员穿着随便,没有上班打卡的限制,上班时网上聊天被视为正常,都管李彦宏叫他的英文名“罗宾”。这些都是有道理的,李彦宏在美国网络公司Infoseek工作期间,观察到这个高速发展的公司很多案例都值得借鉴,他像整理自己的信息情报资料一样,把它看到的东西放在自己头脑里入了档。
 
  比如,互联网公司的高速发展中,工作压力总使人达到“崩溃”,同事们会打赌:“下一个会是谁?”招李彦宏入Infoseek公司的工程师正好就是让人跌破眼镜的下一个,这个温和的中年人如往常一样拿着可乐边喝边上班,然后径直将可乐罐“啪”地放在上司的桌上,叫嚷起来:“我要休假。”其他的崩溃方式,还有突然去踢墙壁等诸如此类。“对于这些,我已经有所准备。”李彦宏说。
 
  在百度实施防备Google进攻的“闪电计划”时,李彦宏在办公室里给工程师们铺起了行军床。“压力很大,但没事。”李彦宏说,“对于一家技术性的公司,要发生什么,我基本上都知道。”在那样的重压之下,同事们都挺过来了,大家开玩笑说:“中国的工程师只知道扛活,几乎不知道什么叫崩溃。”
 
  李彦宏认为,公司发展到现在,有50%得益于这种硅谷式的文化——轻松、有创造力。
 
  一个“乖孩子”的完美版本
 
  和其他很多白手起家的财富故事迥异的是,李彦宏的故事是一个“乖孩子”的完美版本。每个企业家的一生中都有从“辅路”跨上自己事业“主路”的时刻,对于个性沉默的李彦宏而言,这样的时候是在他19岁,甚至他还不知道的时候。这一年他考入北京大学信息情报系,此后他便直奔现在的生活而来。
 
  李彦宏把自己现在得到的成绩归功于:得到高人指点。“这就好比郭靖,他总是在正确的地方遇到正确的人,所以才有一身武艺。”他打着哈哈说。 李彦宏偶然地成为国内搜索领域的先驱,肇端于他在美国的导师,这是他出国后遇到的第一位高人。
 
  这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导师预见到未来市场对信息检索的需求,要求李彦宏做信息检索的研究,而不是自己的专业。毕业后,李彦宏来到为《华尔街日报》做网络版的一家公司。在这家公司,李彦宏是惟一做实时金融新闻的检索系统的人,据说,他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现在仍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
 
  公司的老板是位少年天才式的耶鲁博士,这位学者做公司,赚了钱,也从技术和观念上给予李彦宏足够启发。1997年夏天,李彦宏来到 Infoseek公司,“猎”到他的工程师把自己对搜索系统的全套“武艺”教给一学就通的李彦宏,同时告诉他,创立一家公司会遇到什么。对于自己积累的经验,李彦宏甚至写成了一本书《硅谷商战》。
 
  实际上,李彦宏羽翼渐丰时,回国创业的念头便已经谋生。1995年以后,李彦宏多次回国,非常热切地希望在当时的互联网热潮中能做些什么:“张朝阳、丁健等早期做互联网的,我都跟他们谈过,也是要看到底有什么机会。”
 
  而当时之所以没回来,李彦宏解释说,是因为“感到中国还不需要搜索这个技术,大家都在做概念”。
 
  直到2000年,几乎是在互联网最后的热浪时期,这位技术工作者才抱着复杂的心情,开始回国创业。
 
  直到现在,李彦宏仍然努力向媒体说明,他回国创业的时间不是晚了,而是恰好:“我回来并不晚。当时互联网大家觉得困难了。一遇到困难,他就需要新的渠道。这正好迎合了百度针对的市场。”
 
  那都是百度早期的故事了,那段时间,整个中国搜索行业都处于“初级”阶段。2000年5月,百度签约第一个客户硅谷动力。然而,就在这一年,纳斯达克高科技股崩盘,网络经济的泡沫一夜间破裂,百度也到了第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所幸的是,2000年9月,李彦宏成功融资1000万美元,他轻轻地松了口气。
 
  好孩子的教材
 
  百度网页的界面近来又做了一次调动,原来李彦宏喜欢的蓝色框变成了灰色框,李彦宏笑着说:“其实我更喜欢蓝色框架。”他摊摊手:“但是负责这个内容的下属意见是灰色,没办法。”
 
  作为技术工作者,李彦宏现在仍然和工程师们一起“劳动”。而他考虑得更多的,是公司发展的下一步。现在,业界对于百度的成绩仍褒贬不一。“怀疑者”们的意见是,百度作为一家网站并不成功,知名度到现在仍然不高,无法和新浪等相比。
 
  而支持者则引用2003年美国调查机构Alexa统计:百度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商,在中文搜索引擎中位于第一。目前国内搜索市场的价值已达4-6亿元人民币,预计3年之内有望成长到20亿元。
 
 
细节决定成败,什么决定细节?  作者:刘悦坦
最近在某企业作培训,谈到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按照“错位”的思路想来,只有错开表层,才能发现本质。细节肯定是外在表现,那么,到底是什么细节?又是什么决定细节呢?
“细节决定成败”已经成为一句流行语,我在这里不想批驳这句话,另外提出像什么“战略决定成败”的口号。其实,“细节决定成败”不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绝对命题,这句话只不过是充分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而已。成败之事,很多时候不是某一个因素能决定的。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决定成败。如果一定要说成败都是由“某某”决定的,发而过于吹毛求疵了。
在这里,让我们先承认细节的重要性,但是,我想问的是: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什么决定细节?即使提出“细节决定成败”的汪中球先生本人,似乎对此也没有深究。但是,这是一个不可不究的问题。
因为决定细节的决不是细心、严谨、认真等人为因素,对细节的重视与否不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从根本上讲,细节是一种贵族精神。
只有追求并坚持贵族精神的人,才会在细节上下功夫。德国人注重细节、日本人注重细节,是因为他们很早就解决了温饱问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细节的琢磨上。
中国并不是一个天生粗枝大叶的民族,即使上千年之前出土的很多玉器、青铜器等古董,那种精湛的工艺和繁复的细节依然令我们赞叹。但是,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在王宫贵族的墓葬重出土的。普通老百姓使用的器具还是非常粗糙。今天的收藏界中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官窑”。官窑出产的瓷器一般来讲都是非常精美的,因为官窑的产品都是供给王宫贵族统治阶级的,所以,可以不惜金钱和材料,只追求精美。
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不是来自性格,而是来自经济条件背后的贵族精神。一个人生活在温饱边缘的人是不会在乎细节的。在乎细节的都是有钱有闲的贵族。哪怕是没落的贵族,但是细节精神却已经渗进骨子里。
就像“那五”。《那五》是邓友梅先生的一篇小说,表现的是没落清朝贵族那五“倒驴不倒架”的故事。那五没落之后,“穷了仍然有穷的讲究。窝头个儿大了不吃,咸菜切粗了难咽。偶尔吃顿炸酱面,他得把肉馅分去一半,按仿膳的作法单炒一小碟肉末夹烧饼吃。云奶奶用体己钱把衣裳给他赎出来之后,他又恢复了一天三换装的排场。换一回叫云奶奶洗一回,洗一回还要烫一回。稍有点不平整,就皱着眉说:"像牛嘴里嚼过似的,叫人怎么穿哪?"”
这就是细节和贵族精神。呵呵。老百姓是不会在乎窝头大小、咸菜粗细、衣服平整与否的——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现在很多机关与企业都开始注重细节,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细节不是来自细心,而是来自温饱之后的贵族精神。细心的结果是少出错误,而很难提前注意并预先设计好所有的细节。
让我在此处“长篇”引用一些文字,因为这些关于上海地铁的文字是《细节决定成败》作者汪中球先生所津津乐道的:
上海的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知道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似乎至今仍未实现收支平衡。现将我所知的二号线忽略的细节罗列于下,给大家一个参考。
1。三级台阶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不是和地面齐平的,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要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不要小看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它可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与之相较地铁二号线曾发生过雨天被淹的惨剧。
2。转弯。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出口都会转一个弯,不会直接通到室外,而二号线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一个转弯大大减少了地铁站台和外部的热量交换,从而减轻了空调的压力,使得一号线的电费大大小于二号线。
3。地面装饰线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采用金属装饰,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在里面铺设同一色彩地砖。这样的装饰,给予乘客心理上暗示,从而使所有的人都会下意识地站在地砖所在的范围内,和地铁保持了大约50厘米的距离,保证了乘客的安全。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砖铺成,稍不注意就会过于靠近轨道,使得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门的人员来提醒乘客。
4。站台宽度一号线的站台比较宽,上下车比较方便,而二号线的站台比较窄,尤其其一二层之间的楼梯比较窄。在高峰时间,显得非常拥挤。较窄的站台,也使乘客无法看清楚对面的本站站牌,容易坐过站。这使得二号线重新装饰了所有的柱子,使每一个站台的柱子都不相同,以方便乘客辨认。但同时二号线也丧失了在柱子上做广告的收入。
5。小缺口地铁一号线在设计的时候留有站台门,地铁到达的时候,地铁门和站台门会对准,同时打开。没有地铁的时候站台门关闭。这进一步保存了站台的热量,节省电费。同时也保证了旅客的安全,使得旅客根本不可能跳下站台。然而在实际运营的时候,并没有安装站台门,但仍然可以在站台上看到门的导轨,导轨在每一个正对门的地方都留有一个缺口。
6。其他地铁一号线每一个站台的楼梯、柱子的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这大大减少了设计时候的绘图费用。从德国进口的车子的照明程度的到了精确的测量,当车厢壁上没有悬挂任何东西的时候,其亮度是相当舒适的。而目前由于大量张贴了广告,使得车厢内的照明偏暗。小小一个地铁就又如此多的细节需要掌握,那么学习和引入一种制度呢?又有多少细节需要掌握,又有多少人真正努力去研究和思考这些细节呢?
不难看出,上文中提到的所有细节都不是细心、认真、严谨就可以做到的。因为这些细节都需要提前考虑到,只有出于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思考,才能想到这些“细节”。换句话说,这已经不再是“细节”的问题了,而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精神在细节方面的表现而已。遗憾的是,汪先生只是肯定了这一细节本身,没有去追溯这些细节的来由。
思考问题,见“树”固然重要,但是见“林”也值得花点心思。用“错位”思维去思考“细节”问题,更容易看到细节背后的本质。
其实,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的地铁为什么存在很多问题?就是因为我们觉得地铁能跑就行了,把交通当成问题的根本,没有考虑到人才是目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温饱思维”——能吃饱就不错了。另一方面,我们从来没有修筑地铁的经验,谁能在第一次尝试之前就能预料所有的问题?
所以这不是表面的细节问题。
我无意再过多地引述《细节决定成败》中的例子。其实,很多例子都能说明:细节不是细心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问题。只有远离温饱走向小康,只有从“发展中”走向“发达”,只有大家都以人的价值为目的,细节才可以充分被注意到。因为所有细节,从根本上都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
当然,有些细节需要细心,例如绣花、校对。但是,真正想把“细节”提升到“决定成败”的层面上,只凭细心就远远不够了。
最后,说的极端一点,对“细节”做一个错位解读:细节的反义词不是粗心,而是贫穷
 
 
谈互联网营销的成功
阅读次数:242 我要发表评论
作者:dan1022 发表时间:2009-5-12
互联网,这个21世纪信息时代的主宰者,正不断见证着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的横空出世,也不断哀怜着过气人物的垂死挣扎。阿里巴巴的成功,不仅成就了马云,成就了一个IT帝国的诞生,也成就了互联网营销这一新型模式的粉墨登场,从那一刻起,人们再也不用忍受旅途奔波的煎熬,也不用为无法得到供应商的资料而自怨自艾,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你就能坐享其成,在线拥有最详细的公司信息,同时通过在线支付,网上订购等手段轻松完成所有的交易程序,轻松方便的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恩泽和庇护。
 
  面对这一前程似锦的朝阳产业,谁又能不蠢蠢欲动呢?硝烟弥漫的网络营销竞争大戏就这样欲演欲烈,风声水起。一夜之间,丁丁网,京东商城,卓越,史泰博等名目繁多,定位不同的网购新宠儿纷纷布老大哥阿里巴巴之后尘,在B2B C2C等领域纷纷挑战着意见领袖的强势地位,相互之间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及,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不同的花样新招欲打动消费者那颗挑剔的心。可是,一番激战下来,他们却突然发现,自己永远只上一个配角,一个为别人做嫁衣的可怜人物。互联网营销的真正主宰从未改变,阿里巴巴就像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样,愈挫愈勇,坚韧不拔,牢牢掌控着中国互联网营销这座战舰的风向标。
 
  难道在中国,有了马云,就不允许再有张云,王云的横空出世了么,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想这是中国互联网的悲哀,也是中国用户的悲哀,在网络已完全进入Web2。0时刻,交互式,社区化特色越来越明显,网络地区化狭义思想越来越黯淡,国际沟通和交往越来越紧密的时代里,抱残守缺的靠着马云一家独大,苦苦支撑,去为咱中国互联网撑门面,注定是一场失败的赌注,因为没有强有力竞争就不会有发展,没有可匹敌对手就会很寂寞,中国互联网的红海已经成就了不可逆转的阿里巴巴模式,但还有蓝海,还有广袤的处女地在等待着各路诸侯去驰骋角逐。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个嗅到这幽静之处动人芳香的,却是一位看上去更适合做贤妻良母的漂亮妈妈,王树彤。这位前微软董事,卓越网重要成员,带者丰富的营销智慧和开拓进取的献身精神,在中国互联网狭窄的空间内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面包,这个把阿里巴巴研究的相当透彻的女人,喊出了要颠覆沃尔玛的英雄豪言,她要让更多的人明白,B2B的市场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阿里巴巴和淘宝无法支撑跨境贸易的硬伤,是一个具有无比诱惑力的市场。而短短四年时间,她就通过出色的口碑赢得了业界的一片赞誉,一个女强人夹载着她的创新模式改变着中国互联网的传统观念,赋予竞争以新的层面。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也给予有勇气的人。当这片蓝海的出现时,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均等的。可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或因为底蕴不深,或因为目光短浅选择了放弃和躲避,将大好的机遇和舞台拱手让人,白白错过提升良机。而只有敦煌,只有王树彤将机遇转变成了生产力,成为改变命运的重大抉择。这不仅有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独到眼光,更是强大竞争能力的生动体现,如果没有对于网络营销的丰富理解,没有对竞争对手的了如指掌,没有敢于创新的底气和风采,那敦煌至多成为又一个B2B王朝的鸡肋,苦思冥想着如何榨干中国用户的最后一分钱,那就将身陷暗无天日,毫无生机的死水,永远不会透射出任何的希望和光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马钉毁了一个国家
细节决定成败,什么决定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上海修地铁的故事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精彩语句(二)
梦霞亲见 | 为什么李彦宏50岁了,却一点也不像油腻的中年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