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伪”比“假”潜在危害更大

阚兆成 2018-08-29 14:30

是故意把本来面貌掩盖起来,有很强的迷惑性“假”真实比较容易被识破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假有一定的设防但对伪的防备意识并不是很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伪科普文章类文章涉及教育、育儿、医疗、养生等最为关注的领域,被社交平台不加识别地传播,使们的认知陷入严重的混乱境地破坏力是难以估量的,潜在的危险非常大。

以教育为例,伪科普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胡说八道类譬如高考是成才的“独木桥”。这种说法不但混淆了成才主次渠道的关系,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人事部制定的《1996— 20l0年中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所称“人才”是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按国家“人才”的界定,我国90%以上的人才是通过高考、中考选拔培养出来的然而,每年高考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议论比比皆是,试问:高考是独木桥,阳关大道又在哪里呢?如果有阳关大道全民还用的着去挤独木桥吗?因此,这类说法不仅不切实际,而且逻辑混乱。然而,这是几十年来批判高考最为普遍的一句话,它给考试和教育改革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对照人才概念界定,教育领域流行的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把升学与成才对立起来,正是受“独木桥”影响的结果。

二是半真半假类譬如:孩子成长要顺其自然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教育从来就没有顺其自然,完美的教育只是让孩子觉得一切是顺其自然的,而这背后父母长期营造的价值观环境、关键节点的指引、四两拨千斤的感化,它真正考验的是父母的眼界、底蕴判断力功力。对于教育来讲,有原则地控制比无原则地放手难得多。在这个模糊命题催眠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未必真的健康。这类文章的欺骗手段高超,举证清晰,逻辑合理,更容易让人相信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文章作者以偏概全,将莫须有的证据当作惊天发现,不同文章有完全相反的结论,关键性结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三是矫枉过正类譬如: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好校长。为了突出家庭教育和家长的重要性,就弄出这样极端的命题来。在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确越来越重要,强化家庭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更能优化家校合作、和谐家庭关系,营造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但是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好校长一个好爸爸等于200个老师这种没有依据、缺乏验证、违反常识的命题不管他们的本意如何,但是发力过猛,导致最终结论倒向了另一个极端使不少人产生对教育的恐惧,其效果也是事与愿违的

四是纸上谈兵类譬如:死记硬背。事实上,所谓的差生并不是智力不佳,而是脑袋空空。课文不背、概念不记、公式不熟。学习差的孩子几乎百分之百是“死记硬背”的受害者。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连死记硬背都不会的人,有什么资格谈什么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学习是先输入后输出的关系,没有足够量的输入哪来的有效输出。这类文章太想抓住舆论热点,但最终的结论却失之偏颇。为了体现改革创新就要去批判过去,否定传统,别出心裁,这很容易犯纸上谈兵的毛病。

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声音甚至杂音、错音,大家浏览学习时候一定善于打个问号?尤其对于颠覆性的结论大发现灵丹妙药一定要慎之又慎,绝非朋友圈中文章所说的那么简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会8个字,让你告别死记硬背!
这些所谓“理念”,你若当真100%会上当
不用死记硬背,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教育有更远的未来
教育要顺其自然
修行类书籍,不用死记硬背,拼命的抄,没命的背,顺其自然就好 你看
扼杀孩子天性的10件事,父母们不要再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