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案说中医:木防己汤在风湿热痹症的临证医案解析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木防己汤在风湿热痹症的临证医案解析/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251篇原创文章

防己汤原本是金匮要略里治疗膈间支饮的方剂,一般用于治疗隔间支饮,但临床上却经常用来治疗风湿热痹。

防己黄芪汤原文解析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我们先来分析原方的适应症,其实就是胸隔水气弥漫而逐渐由喘满而痞坚,由痞坚而化淤热的一个过程。

一是气喘而胸满。饮邪留于膈间,肺气伤于水,太阳阳气不得外达,所以气喘胸中阳气鼻塞,水液内停则满;

二是心下痞塞而坚硬。因为水气弥漫不化,阻滞胸隔,所以从胸部到心下胃部,都呈现水气凝结痞坚状态

三是面色黎黑。黧黑就是黑而黯黄的颜色,脾主肌肉主面部,肌肉湿气弥漫标明内在脾虚,黑为水色。那么暗黄则显示胃肠有积滞,脾虚肠胃邪实,气血不能供应面部,所以就呈现面色黧黑此与湿家身色如薰黄的道理是一样的

四是脉沉紧。因为水盛于上,血分热度比较低,气血不外发,所以脉沉紧。脉沉紧一般是主水气主寒,但这里还存在邪气实的因素,也表现为脉紧。寒湿的沉紧,是因为寒湿凝结,而此处的沉紧,则是水与邪气凝结。是肠胃阻塞不通,导致的脉气不畅而紧。

此时表现出了医家的误治过程:得之数十日,医以为水在上也,而用瓜蒂散以吐之,吐之不愈,又心下痞坚,而用泻心汤以下之,若仍不愈,医者之术穷也。这就是典型的又吐又下,就像太阳病误吐误下之后一样。

此时用木防己汤治疗。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参,寥寥四味,但为什么用石膏,不是水气在胸隔吗,为什么还用石膏,不是水气弥漫吗,为什么还用人参,不怕人参助湿吗?

这个我看了很多注解都是因而不提,最后还是曹颖甫教授讲解的比较明白:寒湿久留,则生里热,胃热合胆火上抗,因病喘逆,饮邪留积不去,则上满而下痞坚。

划重点:寒湿久留而生热,胃热合胆火上亢,于是也会在原本水气喘满的基础上增加淤热喘满的因素。可见此时是热与饮互相凝滞。

方义解析

木防己汤:用苦寒之防己以泄下焦,甘寒体重之石膏以清胃热,又因为心阳之不达于膀胱以化水气,所以用桂枝以通之。因为以津液之伤于吐下,用人参以益补充津液。

是不是还是有些半懂不懂,那么再请陈修园的儿子元犀公子再给你换个角度解释一下:

主以木防己汤者以防己纹如车辐运上焦之气使气行而水亦行石膏色白体重降天气以下行天气降则喘满自平得桂枝为助化气而蒸动水源使决渎无壅塞之患妙在重用人参补五脏益中焦俾输转有权以成其攻坚破结之用故曰虚者即愈

这充分说明之所以用人参,是因为经过了吐下重伤津液,导致胃虚,所以才用人参,但如果没有经过吐下,是不是据不需要人参?

我们接着来看木防己汤的加减方: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己 桂枝各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实者,指的是肠胃实,就是胃中有宿垢,那么虽然经木防己汤治疗,喘满暂时好转,但邪实仍在,所以用清虚热之石膏加茯苓利水道,芒硝以通腑滞,于是膈间支饮从胃中下走小肠,大肠而一泄无余,这就相当于阳明实热用大承气汤之义。

虽然但是,我依然对于木防己这寥寥四味药,尤其是用石膏有些疑虑。接下来我们请周岩博士带着本草思辨录上台,为我们做关于防己和石膏的学术报告:

防己:防己之根,外白内黄,有黑纹如车辐解,气味辛平,故治由肾以抵脾肺风湿。肺主皮毛,一般肺部的风水都需要从皮毛而散,但防己就像一部水车一样,环转不能外溢,所以防己虽然辛平,但却不发汗而只是将水气泄于小便。

防己是治疗风水要药。水与饮皆湿类,所以防己黄芪汤治风湿,防己茯苓汤治水,木防己汤治饮,但都是用防己将水饮从小便排泄出去。

药征:木防己汤,人参为君,故治心下痞坚而有水者。防己茯苓汤,茯苓为君,故治四肢聂聂动而水肿者。防己黄芪 汤,黄芪为君,故治身重汗出而水肿。这里的君值得是量超过了防己的意思。

石膏:本草经气微寒,味辛,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石膏甘淡入胃,辛入肺,体重易碎,亦升亦降,则入三焦。以清肃之寒,涤蒸郁之热。

人们一直对于石膏有误解,认为是大寒,其实石膏辛甘而微寒,张锡纯最喜欢用石膏清热,吉益东洞说:为渴家而无热者,投以石膏之剂,病已而未见其害也。方炎暑之时,有患大渴引饮而渴不止者,则使其服石膏末,烦渴顿止。吃石膏粉末,张锡纯更是专家,只是经常配大鸭梨吃。

由以上可知,木防己汤用石膏,一是石膏本不大寒,此处用来一是清胃热,二是用于止喘逆。另外因为有防己、桂枝这两个辛温之剂温阳化水,辛平利水,顺石膏的微寒也从小便排泄出去。

 这正如防己地黄汤用于治疗风热入心,用桂枝防风甘草驱外风,而因为用的大量的地黄散热补血,所以又用防己将地黄的寒凉从小便排泄出去,这里依然有桂枝。一方面散风,一方面入膀胱温阳化水以助防己泄湿(地黄) 。

临证医案举要

1、风湿热痹。陈某,女,61岁。江苏淮安人,多关节发热肿胀疼痛,走窜不定,天阴刮风痛剧,尤以两手指关节和左膝关节严重。

问诊:膝关节热痛,皮色不红。心烦不眠,口渴欲饮,小便黄。舌诊:舌质红,苔心黄腻。

证属寒湿之邪,郁久化热,湿热闭阻经脉,流注关节,发为热痹。方用木防己汤加味:

木防己15   生石膏30  桂枝15  红参片12   生地30  知母12  地龙15  生薏苡仁50    忍冬藤30   7剂

服药后症状减轻,红肿及阳明热证消失,于是减掉生地再服七剂,后用桂枝加白术附子汤、桂附地黄汤加减,二十多天所有症状消失。

按:心烦不眠,口渴欲饮,小便黄为阳明有热,湿热之象明显,所以用木防己汤加生地滋阴、知母清热消肿、地龙通络、忍冬藤清热通络除痹,寒热并用,养阴清热,除痹止痛。地龙一味性喜走窜,长于通络,李时珍谓其擅治“历节风病”,故生地、地龙配木防己治风湿热邪壅滞经络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起到很好的作用。

2、疼风医案。徐某,男,71岁。两膝关节游走性疼痛,已5年,疼痛严重时几乎不能行走。

问诊:口干口渴,喝水量大,小便黄,怕热,痰多。舌诊:舌红无苔。辨证为风寒湿痹,久而化热,所以用木防己汤加味:木防己30   生石膏30   桂枝15   红参片12   荆芥12   防风12   炙甘草10  当归12    7剂

服上方后双膝关节疼痛减轻,继续防己石膏各减掉10克 ,加白芍15克,继续服7剂,膝关节完全好转,后来用归脾丸、健脾丸改善脾胃善后。

按:此案虽然关节不见红肿,但因为伴口干、舌红,痰多,判断为痰饮淤滞而化热,故用木防己汤,因为游走性疼痛未行痹,所以加荆芥、防风祛风,加当归以活血增力

3、坐骨神经疼。毛某,女,62岁。坐骨神经痛,右臀下至大腿后委中穴处疼痛而且抽筋,几乎不能行走。问诊:小便黄而赤涩,口渴,眼珠黄,视力模糊。舌诊:舌质酱紫

辨证为湿热痹,方用吴鞠通木防己加减汤加味:

木防己15   生石膏30    薏苡仁30    桂枝15   杏仁12 滑石20    木瓜10  通草10   红参片10     龙胆草10   威灵仙12    7剂   单位克

此方用木防己汤去痰热,因为小便赤涩加滑石,同时因为胆热加龙胆草,加威灵仙、通草通经活络,加薏苡仁解痉挛筋急。

服七剂后疼痛减轻,改用龙胆泄肝汤加减,方用:红参片12  白术12   黄柏12  木瓜10   龙胆草12  通草10  柴胡12  黄芩12   当归12   白芍12   防己12  车前子10     七剂

按:加减木防己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疗暑湿痹的主方,是由《金匮要略》的木防己汤去人参加通草、杏仁、滑石、薏苡仁而组成。本方的特点是重用石膏,以清热为主,配以滑石、杏仁、苡米清利三焦之湿热;防己、桂枝宣通经脉之气;通草能通利经关节之气血。但其实,在临床上一般久病必须,大部分也有用人参的机会去补虚

采药东篱秦岭中医 |扫描二维码在线问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金匮要略63之膈间支饮
067丨不可忘记的木防己汤证
经方: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原来叶天士是这样治疗痹证的!
木防己汤——隔间支饮
再解木防己汤方证(心下痞坚加病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