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仲景和孙思邈论述:人为什么会得类风湿关节炎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以案说医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66篇原创文章

历节是指以遍历关节疼痛为主证,甚则肿大变形,不可屈伸,身体羸瘦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因其致病危害广,严重时可丧失劳动能力,故为历代医家探讨之难题。

历节病最早出现于《神农本草经》,而《金匮要略》则在继承《黄帝内经》的基础上阐释了历节病的因机证治,为临床奠定了坚实基础。

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对《金匮要略》之历节病进行了发挥,补充了《金匮要略》所未备,进一步丰富了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

1、神农本草经最先出现历节病名

历节最早出现于《神农本草经》,并载有具体治疗药物。如:薇衔主风湿痹,历节痛;天雄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等。

《黄帝内经》虽无历节之名,但据其病机、症状可归属为“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2];“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2]。归纳《黄帝内经》总结痹证的基本病机为:营卫虚于内,邪气客于外,两相杂糅,阻滞经脉而为痹,所谓历节应是痹证迁延不愈而成身体魁羸之重症。如《素问·缪刺论篇》曰:“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

2、金匮要略详细论述历节脉证并治

《金匮要略》始把历节作为专有病名,并详细论述了历节病的病因病机及具体治疗方药。后贤亦有因症状相似而冠以他名者,如白虎病、白虎历节风]、尪痹等。

12、寸口脉沉而弱,弱即为筋,沉即为骨,弱即为肝,沉即为肾。汗出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修园:(病有递历关节而为痛者.名曰历节.大抵由于肝肾先虚.而心阳复郁而起.诊其两手寸关尺之)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脉象如此.肝肾之虚可知也.然人身之汗.由于心液所化.今)汗出入(浴)水中.(虽有形之水.不能直入.而无形之寒气.从汗孔而内侵.)如水伤心.(盖心火也.水水也.外水内火.郁为湿热.则病成)历节(而)黄汗(亦时)出.(然此非中风不遂者比.)(但)曰历节.

此言历节之病.大都因为外寒郁其热.究其病源.大抵虚致邪聚也.然汗出入水四字.言寒热互搏.不过是以最易理解的现象举起一端。尤在泾云说:此证病因的肝肾先虚.如果不虚,虽如水中,水气未必便入筋骨。而另一个方面,如果不是水湿内侵.那么肝肾虽虚.也未必便成历节。仲景明其委而先溯其源.以为历节多从虚得之也。 而且金匮水气篇中云:黄汗之病.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合观二条,可知历节黄汗,为同源异流之病,其瘀郁上焦者.则为黄汗;并伤筋骨者,则成历节。

颖甫:历节病因大多因水寒血败,血痹于下,则营气不浮而弱,水气胜则脉沉,寒湿伤筋骨则筋骨疼,血气不行则筋骨痹。本条揭示了历节的第一个病因:汗出入水中,本来其人肝肾虚弱,汗出而入水,水气从毛孔浸入,寒气浸灌于外,而毛孔中津液悉数化为寒水(也可理解为原本应该外发的阳气郁而成冷汗),水寒伤血,而心为所血所主之脏,所以“如水伤心”,水湿渗入关节,所以历节疼。而郁于皮肤中的热欲出而不得出,所以发为黄汗(黄汗在腋下也可形成狐臭病)。此为历节之第一因。

胡希恕:这是类风湿关节痛。主要原因是筋骨弱,出汗因浴冷水而导致汗不出而成历节。历节与风湿的区别在于,历节纯属于骨节病,而且整个骨节都疼。

13、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胡希恕:这条是说因为多食宿食,导致阳明内热汗出,汗出当风而成风湿,严重的属于历节。

   陈修园:(亦有湿热在内.因风而成历节者.难以一言括其病由.惟以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八个字.浅浅言之.人可共晓.然致之则有三.一曰在胃.胃脉取之趺阳.若)趺阳脉浮而滑.(滑本主实.今诊其脉)滑则(知其)谷气(之)实.(然则谷何以不行而实.岂非酒湿先伤之乎.浮为阳象.今诊其脉)浮则(知其胃热而)汗自出。

  14、太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胡希恕:手太阴脉为脾,脾主四肢,为统血之脏,湿热拥于胃,所以脾阳不大达于四肢,营血内停,风湿流入关节而见脉浮若,血不足而导致风(热)邪乘虚入,风热束于外,而湿不得泄,湿与血并而成阴寒,所以导致关节疼痛,此为历节形成第二因。

修园:然则胃何以致热.岂非风搏其湿而化热乎.一曰在肾.肾脉取之太溪.亦谓之少阴脉.若)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然则风何以得至于少阴.岂非因酒湿挟风乘之乎.一曰肥盛之人.若肥)(之)(其)(不滑而为)涩小.(便知因湿阻滞而)短气.(因风作使而)自汗出.(风湿相搏.则)历节疼不可屈伸.

  15、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为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胡希恕:这条说明身体强壮之人,因为饮酒汗出当风,或其他因素导致湿热内盛而短气,流入关节而致历节。

陈修园(然则肥人多湿.其脉宜滑.今何以反见涩小,岂非酒湿困之乎.且汗出之后,其痛宜从汗而解.今何以汗出而疼不可忍.岂非湿而挟风乎.三证不同.而因湿热而受风则一.可以一言断之曰.)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此节分三段.皆言饮酒汗出当风.而成历节也.饮酒主湿热而言.凡湿热内盛之人.皆以饮酒例之.与上节汗出入水.俱宜活看.上节拈出水字为例.以阴邪郁其内热者.视诸此也.此节拈出风字为例.以阳邪搏其湿热者.视诸此也

16、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萎,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赢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胡希恕:此条为味酸伤筋,过咸伤骨,导致筋脉枯萎,血行不畅,津液不行而身体瘦弱,同时血虚而寒湿在下而足肿大,血虚而湿盛,阳气不达表而腋下出黄汗。湿寒关节而小腿冷。以上仅为阴亏湿胜。但如果风寒乘虚而入,郁其表气,风湿相博,便会形成内寒湿疼痛,而外发热的历节证。

曹颖甫:酸之所以补肝,实因酸味发扬肝脏血液,得逐其条达之性,而无郁塞胀痛之病。如过酸则血液发挥太过,久则不足以养筋而筋缓,病在血液旁泄,所以称之为泄。咸味之所以补肾,因咸味燥烈,能排下焦之水,而肋下无硬满之变,如过咸则津液燥灼太过,骨髓不足以充骨,而骨萎,精髓内枯而病,所以名曰枯。肝血精气内枯泄而营气不能外达,所以为端泄,阴弱而阳也微弱,所以肾阳不能统摄水道,所以三焦无所御。肝阴不能养筋所以四属断绝。血虚而寒湿流住于足而肿大,阳气不达而小腿冷。以上阴亏湿盛,若再遇风寒乘虚而入,风湿相博,内外热发而疼痛,所以成为历节。这是历节形成的第四因。

黄元御:肝主筋,其味酸,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弱不振,其名曰泄。肾主骨,其味咸,味咸则伤骨,骨伤则痿软不坚,其名曰枯。枯泄相抟,名曰断泄。言其真气断绝于内,而疏泄于外也。筋骨者,营卫之所滋养,营虚血少,经脉内空,则卫气不能独行(此即上中风三,痒者,气欲行而血不行也)。迟缓之脉,营卫俱微,无以充灌三焦,三焦无所仰赖,以致四肢失秉,断绝不通,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而胫自冷,假令发热,便是历节也。黄汗之病,两胫自冷,水入汗孔,营郁内热,不能外发,故内蒸而见黄汗,卫气不出而自冷。历节之病,两胫发热,以其四肢失秉而内寒,郁格阳气也。

味酸,或是口中味酸,也或是胃反酸,此酸也对比现代痛风之尿酸。名曰泄者,是血脉内空,营风疏泄也,内不能滋养筋骨,而外疏泄腠里,窍开汗出也。味咸,或是口中味咸,此言骨伤,痿软不坚,也是现代老年骨质疏松的病理。名曰枯者,营虚血少,卫气不行,筋骨失养,则为枯也。营虚血少,血脉内空,则卫气不能独行,风泄皮毛,表阳不固而腠理开,即为断泄,此即是真气断绝于内而风疏泄于外也。营卫循行,如环无端,外达皮毛,内煦三焦,血脉内空,营虚血少,则卫不独行。脉迟而缓,营卫俱微,无以充灌三焦,三焦无所仰赖,以致四肢失秉,营卫之真气断绝不通,身体羸瘦,独足肿大。三阴经气不升,风湿寒邪下侵,经脉不通,水肿虚浮,故足肿大。

糖尿病之并发证,也有足肿大,也可用此理分析。足肿大者,若有外伤而伤口不愈合者,即为四属断绝之理,足上无气,必伤口不合也。湿寒之盛,阴邪亲下,水聚脚踝。

黄汗与历节的区别:黄汗之病,两胫自冷,水入经络,阻其营郁,内热不能外发也。历节之病,两胫发热,以其断泄内寒,格其外阳也;历节之病,也有黄汗出,病在筋骨而黄汗出。水气病黄汗,水在皮毛经络腠理也。

综上所述:历节形成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因筋骨弱,出汗因浴冷水,导致寒湿内浸,水湿渗入关节,所以历节疼。郁于皮肤中的热欲出而不得出,所以发为黄汗,郁热在里而成历节;二是太阴脾血不足而导致风(热)邪乘虚入,风热束于外,而湿不得泄,湿与血并而成阴寒,所以导致关节疼痛;三是多食宿食,导致湿热内盛而汗出当风,湿热流入关节而形成历节。饮酒汗出当风只是举起一个例子;四是阴亏湿盛,若再遇风寒乘虚而入,风湿相博,内外热发而疼痛,所以成为历节。

历节证当有以下症状:①脉沉弱或涩小;②身体羸瘦;③关节疼痛;④足肿大,小腿冷;⑤发热。⑥黄汗

:从骨伤则萎,筋伤则泄医论可知阳痿泄泻证也可能因为筋伤骨弱,而导致精血内枯竭而断泄,或气血因不通而断泄,导致气血不达而致病。

3、《千金方》历节病之继承与发挥

孙思邈于《千金方》卷八诸风篇对历节病进行了专篇论治,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很多独到见解。

《金匮要略》对于历节病的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内伤两个层面,外感着重风寒湿邪,内伤着重气血不足、肝肾虚损。

(1)阴血不足,复感外邪。血本精微,奉养生身,莫贵于此。阴血不足,内不能养脏腑,外不能濡筋脉。故程门雪先生谓:“读者能于'血’字注意,则历节之治,思过半矣。”

(2)气虚湿盛,复感外邪。气虚不足,内不能运谷化湿,外不能实腠御邪,终致毛腠无所养。腠理不密,风湿内外相搏,流于肌腠关节,痹而不通。

(3)肝肾亏损,复感外邪。肝肾亏损,筋缓骨痿,不任六淫克伐,六淫搏于外,筋骨枯于内,贼邪着而不去,久而成痹。潘峰等[6]通过总结国医大师朱良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并结合奇经学说,认为肝肾虚损是历节病变之根本。

(4)里热内盛,复感外邪。里热内盛,汗出入水,不知摄生,寒水之气趁腠理开泄而痹阻关节。

而孙思邈则在继承了《黄帝内经》《金匮要略》“风寒湿致痹说”的基础上,提出如热毒说、脾虚说等内容。

1、热毒致历节。《千金方》谓:“夫痹……其阳气多而阴气少者,则痹且热也。”其或直接感受热邪,或由风寒湿郁而化热所致。火热之毒,流窜关节,最易阻遏气血、耗伤阴津、焦骨伤筋,致皮凑枯而失养,气血遏而不周。热阻气机,滞而不通;热伤血脉,涩而不流。气血郁遏,不通则痛。火热内耗,津血不足,不荣亦痛。其或不通或不荣,皆使气血失和,而现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手不可触,甚则屈伸不利。热毒致痹说,发前人所未备,为临床治疗拓展了思路,孙思邈所论可谓独树一帜。

2、脾虚致历节 《千金方》谓:“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体痒淫淫,如鼠走其人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脾胃纳运有序则四肢得其濡养而柔劲灵活,脾胃者,土也,土旺则气血生化有源,营卫周流不休,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意。若脾失健运则气血竭而腠理开,复感于邪,经络痹阻,不通则痛,临证多见关节酸软疲乏之症。若脾为湿滞,流注关节,气血滞而不畅,易致关节肿大,伴重坠之感。

3、肝肾虚损致历节《千金方》谓:“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久病精血亏耗,筋骨失养,皮腠失煦,复为外邪所痹,故而肢节疼痛缠绵。

《千金方》谓:“在皮间亦易愈,在筋骨则难痊也,久痹入深,令荣卫涩,经络时疏,则不知痛。”历节病病程长且病情重,究其根本为病及血分。其病久邪入血脉,常见顽痰败血阻于肌肉经脉之间,虽血肉有情之品、破血逐瘀之药亦难攻伐,故病程长而难瘳;

再者病之即久,肝肾精血亏损者十之八九,一则无力奋起抗邪,二则无法濡养筋脉,其经络之虚,恰为容邪之所。

为此,孙思邈注重调理脾肾两脏切合病机,通过梳理、总结孙思邈诊疗经验,有助于更好的继承先贤智慧,提升临证辨治水平,以期更好的运用于临床。

六吉堂|倡导天人合一中医生活

我是莲花笙

来自秦岭深山的民间中医人

每天分享经典中医理论及临床验案

中医外治小验方

只为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

以及成就人人都能获得健康的热切期盼

如果你有关于中医健康方面的问题与看法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

我们一起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第五章 第4条
《金匮悬解》中风,历节
金匮诵读53丨历节病脉
《金匮要略》卷三,历节,痛风杂病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78
金匮悬解卷三 黄元御医学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