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论痉病证治及临床医案解析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金匮要略论痉病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120篇原创文章

痉病是一种因实而邪壅经络或因虚而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经络病证。

其病有虚实两端,实者有风寒、暑热、湿热痰热等因素,虚者有气血虚其治疗的关键有二,急则舒筋解痉以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以治其本。

关于痉病的治疗,金匮要略论述精详,现就金匮要略相关条文逐条解析,并附相关医案,以扩充痉病治疗思路。

金匮要略论痉病

  1、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

(痉之为言.强也.其证颈项强急.头热足寒.目赤头摇.口噤背反.详于下文.初起不外太阳.)太阳病(病在标阳.则)发热(邪在肤表.则肤表实而)无汗.(既在标阳.不宜恶寒.而)反恶寒者.(本亦病也.以其表实.)名曰刚痉太阳病(病在标阳.则)发热(邪在肌腠.则肌腠实.而肤表反虚.故)汗出(标病而本不病.故但发热)而不恶寒.(以其表虚.)名曰柔痉.

此言太阳病有刚柔二痉.推原痉之所自始.为辨痉之法.非痉家之本证也.刚痉脉宜紧弦柔痉脉宜浮弦.仲景未言.可以悟出.

其病皆由血枯津少.不能养筋所致.燥之为病也.然内经谓诸痉强直.皆属于湿.为什么说法相反呢?湿为六淫之一中于太阴.则从阴化为寒湿其病流于关节而为痹中于阳明.则从阳化为湿热.热甚而阳明燥化之气愈烈.其病烁筋强直而为痉。可见内经所言湿.是说未成痉之前的原因燥.则是说将成痉之状。内经又说:赫曦之纪上羽.其病痉.言热为寒抑.无汗之痉也.又云、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言湿蒸为热.有汗之痉也.千金谓温病热入肾中则为痉.小儿痫热盛亦为痉.圣经贤训可据.其为亡阴筋燥无疑.

2、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曰痉,为难治。

陈修园:太阳底面.即是少阴.入脏即死.入腑即愈太阳病发于标阳.无有不热.发热则脉不宜沉细矣.今反脉沉而细者.是证见太阳.脉见少阴.而背项强直等证并见.是说明痉病在少阴.最重之证也.所以说未难治。曹颖甫认为应用桂枝加瓜蒌根加附子汤温经生津液即可。

3、太阳病,发汗过多,因致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其)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病在太阳.未必成痉而太阳之接壤.即是阳明太阳之里面.即是少阴.阳明少阴两关津液.津液伤则筋失所养而成痉.此痉病之由太阳病发汗太多津液外脱.则少阴伤.阳明亦燥.筋失所养因致痉

 风病不知用桂枝汤解之.而以下药下之下多则亡阴(津液).阴亡阳(温热之气)无所制灼筋而成痉.如果下后复发汗.汗多则亡阳.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下而复汗必拘急.疮家脓血出多.津液将涸.虽身疼痛.表证未净.亦不可发汗.汗出则津液愈竭.筋失所养而成痉.

本条推断原由.从太阳而推到阳明少阴.汗下疮家.三者致痉.皆由脱液伤津.皆兼此二经而言妇人产后亡血过多.因而成痉.亦可以此说括之.

4、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

痉有本证.经云因于风者.上先受之.故上而身热.未及于下.故下而足寒.风伤太阳之经.故颈项强急.风伤太阳之气.故通身恶寒.此为葛根汤之欲作刚痉。

风热气上行于头面.故时头热面赤.阳之脉.起于目内 .风热伤于经脉.故目赤.头项皆强急而不能动.独头呈风象而动摇.牙龈以津液枯竭而强急则筋不舒.而牙关紧闭.且风客会厌.而语言不出.所以.卒口噤.背反张者此为风邪入于经输,燥屎郁于内,筋脉痉挛于外.此痉病本证之形状也.于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不知其为痉.而误)发其汗者.汗之沾濡衣被则为湿.湿之陆续不干而生寒.寒湿相得.其表因汗而益虚.虚甚即恶寒甚.盖痉之未成.太阳原有恶寒之证.而痉之既成.阳邪用事.热甚灼筋何至恶寒之甚.此为误治而变

5发其汗已.其脉如蛇.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内经云:肝主筋,肝藏血,虚生燥,则其脉弦急,为直上下行之脉,若更发汗则更增其燥,脉如蛇屈伸,以应筋脉之屈曲不伸。此为脏真脉见,阴之象君子正有履霜坚冰至之忧。如果然见其腹胀大者遂转忧而为喜冀其为欲解即首篇入腑即愈之义.即病已入里,太阳经脉不再受熏灼而欲解。若见腹部虚胀,则为发汗后腹胀满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如见阳明燥实大承气汤即对病之良方。如诊其脉如故仍是如蛇之象.伏弦者此为变而又变之痉.

7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痉病有灸疮.难治.

痉家本证.为劲急强直之病.其亦劲急强直.按之紧如弦.寸至尺.直上下行.痉为太阳中风之风为阳邪.误用烧针.则为逆.若见有灸疮则风火交煽.真阴立亡.难治.此言痉病误灸之难治也师不出方伤寒论火逆诸方.恐其过温.用风引汤减去桂枝干姜一半研末煮服.往往获效.

8、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蒌根(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太阳病头项强痛.发热恶风.自汗.论所谓桂枝证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为风邪入于经输.内经云邪入于输.腰脊乃强是也.然经输之病.脉应浮数.今按其脉反沉迟.为痉之本脉.迟为津液不足.营卫之行不利.虽痉证尚未全备.而痉脉先已见端.不为伤寒而为痉栝蒌桂枝汤培津液,以桂枝汤宣脾阳而达营郁,汗出热清,筋得所养。

9、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太阳病.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等证悉备.表实既已无汗.而邪气不得外达.小便反少.邪气又不得下行.正不胜邪.其遂逆冲胸.口噤不得语.面赤头摇项背强直.势所必至.此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此一节为刚痉之将成未成者.出其方也.究为太阳之治法.非痉证之正治法.

10、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酒冼) 浓朴(半斤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痉病.入里而)胸满气闭而口噤.卧不着席反张甚也.筋为热灼.下为脚挛急.牙关紧而截齿此或为少阴火亢.或为阳明燥化.救焚在此顷刻.起死即在此须臾可与大承气汤以急下之.为下其热以救阴.非下其便以宽胀

此节为痉之既成救治之正方.大旨在泻阳明之燥气.而救其津液.清少阴之热气.而复其元阴.大有起死回生之神妙或问凡曰可与.则犹有相酌之意.岂因大承气之过峻而云然乎.而不知此证.舍大承气并无他法.犹恐服大承气之后.重证犹未尽除.还当审其缓急.而商其再服与否.此际全凭医家之定识定力也.或一下之后.病势已减.审系阳明.以白虎加人参汤滋阳明之燥.审系少阴.以黄连阿胶汤救少阴之阴.二汤可以频服.服后又以竹叶石膏汤收功.抑或以三汤用于大承气之前.全要心灵手敏.此仲师可与二字言外之意也竹叶石膏汤去粳米之逗留热气.并以竹沥半杯易竹叶.可从古法而变通之

痉病医案解析

1、儿童食积:八龄儿童,身体素壮,学校归来,顿然发热。至下午四时,忽发急惊病证,角弓反张,项背均强,两目上耸,手足拘挛,牙关紧急,欲呕不出,口角流涎,有时行脑膜炎之疑。余询知其端阳之节,食角黍、鱼肉颇多。此食积胃脘,酿生内热,反射于脑也。以硝黄蒌葛汤一下而愈。

这是镇江蒋鹤龄中医师的儿子,寓于贵州路镛寿里,夫妇年近五旬,只庶出一子,爱逾拱璧。时年8岁,在小学二年级读书,身体素壮,活泼而顽皮,课外活动,更不逮言,故素平不易致病也。在端阳佳节之次日晨,以包车送至学校,尚无丝毫病象,至十一时,校方以电话通知蒋医师云,其子发热头痛,速来包车接回。蒋即自乘车往,抱之而归。自己诊察后,即投解表退热之剂,不效。再服二煎,仍不效。延至下午四时许,热度更高,头痛神糊,而又时或烦躁。至此时期,忽发急惊之状,如上文所述。

一家惊惶失色,延余诊之。蒋即问余曰:此时脑膜炎颇有流行,吾子得非是证耶。时余年才三十,见其身体颇壮,知为健啖之儿童,且为独子,平时杂食必多。因按其脘腹,则儿知拒按,膨满而硬实。询其日来所食何物,据蒋师母告余,谓因节在端阳,三日前已食角黍(即棕子)。早晨及下午,皆以角黍为点心,中午及晚餐,皆有鱼肉鸡鸭及火腿等等。因其素来健啖,故未之禁。即今晨上学时,尚食角黍两大枚,一小枚,其他枇杷、荔枝,更无论矣。中午前车接归来,下午即病变如此,先生其救我爱儿。

余闻其言,知为食积胃脘,腑气不通。不通则闭,闭则酿生内热,循经反射于脑,因而致痉。若不急攻其胃家实,则痉必不止而殆矣。因思《金匮》痉病篇,有以大承气汤治阳明痉病之法,今可师仲景之法以治之。因拟硝黄蒌葛汤,令其速服无疑。

蒋从余言,立令配方灌之。讵初灌之时,吐出痰涎颇多,夹以少量不消化之食物。稍停再灌,缓缓灌至二十分钟,始将头煎灌下。后不二小时,大便即解,如胶如酱,此时痉象已减。再隔半小时,又解一次,于是神识清醒,痉象全无矣。次日再延复诊,全家称谢至再至三。又将前方减量,加和胃及清热之品,两帖而安。

硝黄蒌葛汤方:生大黄三钱 元明粉四钱(分冲) 炒枳壳三钱 全瓜蒌四钱 粉葛根三钱 生黄芩三钱 焦楂肉四钱 莱菔子三钱 鲜竹叶三十片

按:此案用大承气汤攻胃家实的同时,用瓜蒌、粉葛根、竹叶解热生津,用黄芩清上热,山楂、莱菔子促消化,

2妇人惊恐痉病。妇人气郁,中心窒闷,神思别有所注。忽惊喇叭震耳之声,大惊走避,热汗满身,心悸肉明。迨惊定汗收,即觉头昏脑胀,渐至恶寒发热。次日即热甚谵语,烦躁不安,反复颠倒,口干欲饮,齿垢唇焦,舌色紫绛,两目均红。再次日则忽发痉象。与以白虎合泻心汤加葛根、瓜萎、远志、石菖蒲,一剂而得汗得下,谵祛痉除。再剂而热退神清,烦停渴止。终以凉膈散合增液法,两剂而痊。

有刘守书者,充电车公司查票员,生活小康,时而深夜迟归。其妻王氏,疑其别有金屋也,每(目间)良人之所之,然终无所获。而刘已知之,亦不向其道破。一日,其妻知下班时间,刘必随车归公司,乃往公司前门较远之道旁候之。但候之颇久,心急意烦。当此心思别有专注之时,一切声息,均不入其耳鼓矣。于途旁踱来踱去,低首而思。有另一汽车飞来,胎轮声响,而彼不之觉也。迨车将飞至,司机者见途旁不让,诚恐招祸,立按起喇叭。王氏忽惊此声,仓惶逃避至路旁。道上之汽车,已一掠而过,犹闻汽车司机工友之詈骂声也。

王氏无奈,只得返家。沿途犹心跳不已,抵家后饮涕啜泣。无何,即恶寒发热,头重脑胀。至次日,即转烦躁不安,反复颠倒,神糊谵语,如见鬼神,不得一刻宁。口干齿垢,而唇焦脱皮,大渴欲饮,而舌色紫绛,两目红如中酒,目睛转动呆滞。如此情形,似应延医治之矣。然妻则恨不延医,夫亦忿而不理。再至第三日,则热极上冲于脑,忽发痉象,头项强直,手足拘挛,牙关亦紧,两目上耸。症至此时,其夫始延余治。

余既得其病之前情,迨诊察之后,断为由惊惧而皮毛开,由皮毛开而风邪入,由风邪入而寒热起,而迅至化热,由风邪所化之热,与肝郁之内热,合而上攻,于是痉象作矣。再参合其口干欲饮,烦躁热甚等种种症状,乃决为之处方。

以白虎汤合泻心汤,以清之泻之而除其热,加葛根、瓜蒌根,以清其经腧之热,加远志、石菖蒲,以镇其心中之悸,必得之矣。

白虎汤合泻心汤加昧方生石膏三两 肥知母四钱 炙甘草二钱 锦纹军三钱 生黄芩三钱 上川连一钱 粉葛根四钱 瓜蒌根四钱 远志肉三钱 石菖蒲二钱

服药之后,大便连下三次。在大便第一次下后,皮肤即继续有汗。三次下后,发热即大减,而痉象亦逐渐减退。翌晨刘君视之,痉已全止,而病者熟睡矣。迨一觉醒来,神识已清。无何,索饮粥汤少许,更觉安静,惟热仍未清。

第二诊时,即将大黄稍减,又服一帖。大便复下三次,黄黑色已大减,热全退清,而心烦、口渴全止矣。

至第三诊,既恐其余邪未清,再行复发,又虑其热痉伤津,须养阴液,乃改以凉膈散合增液法以为加减,而两面顾及之。连服两帖,神恬气静,津液已回,向之口干舌绛,齿垢唇焦者,均一一复旧,而病愈矣。

凉膈散合增液法方:川大黄二钱(酒洗) 元明粉二钱 净连翘三钱 淡黄芩三钱 (酒炒) 炙甘草一钱 生山栀三钱 润元参三钱 大麦冬三钱 鲜生地四钱

复思痉病之治,《金匮》已示汗下之大法,用泻心汤而不用承气者,因其热极而腹不满也,应避厚朴之燥。用蒌葛而不用桂枝者,因其但热而不恶寒,应避桂枝之温也。然此方之剪裁,仍以《金匮》之大法所启悟。

至后用增液法者,因王氏生儿已多,气血向感不足,加之肝郁之久,阴分早伤,今不得已,而用清凉泻下,病去养阴,又在所必须矣。至《金匮》奔豚篇中,有该病自惊恐得之之明文,余初尚疑之,今观王氏之痉病,亦由惊恐而得,更信仲景先师之不我欺也。

3、妇女气血亏虚痉病。郝××,女,22岁。重庆市某厂管理员。19597月,因高热昏迷。送往某医院急诊。经用退热药,高烧不减,再以物理降温,仍无效。未明确诊断。遂出院,请中医治疗,当日服药两剂热退,渐清醒。但次日晚又陷入昏迷。送××医院抢救,当即下病危通知,亦未能确诊,急邀某老中医会诊,服中药后,病情又逐渐好转。

老中医认为,脑中有淤滞。转××医学院检查拍片,果然发现颅内确有淤血,遂手术脱险。一月后,手足抽搐,下半身发凉;出院用中药医治,断续有五.六年之久,其效不显。1965年专程来蓉求诊,治疗三月基本痊愈。

初诊:右半身手足抽掣,发作时口眼歪斜。每月约五、六次,抽搐前有预兆,先觉右侧身麻。近几年来,特别畏寒,六月炎暑,身穿毛衣,四肢仍厥冷。月经不定期,色暗淡。视力减退,恍惚不清,记忆与反应力均显著减弱、迟钝。神疲,纳呆。舌淡,少苔而灰白,脉沉细。

此为大病之后,气血亏损而致痉,病属太、少二阴,宜先温中健脾,调和气血,以小建中汤主之。处方:桂枝12克 炙甘草6克 白芍15克 生姜30克 红枣15克 饴糖60(兑服) 六剂

二诊:服上方六剂,十日来,手足抽掣只发作过一次,发作前身麻减轻,精神和食欲均有好转。仍畏寒,肢冷,经水不调,阳气不通达于四肢。为除血虚寒凝,宜温经宣络,通脉养血为治,以当归四逆汤加味主之。

处方:当归10克 桂枝12克 白芍10克 辽细辛15克 甘草6克 木通6克 大枣20克 吴茱萸6克 炮姜15克 八剂

三诊:上方进八剂,半月内抽搐未再复发。畏寒肢冷减轻,食欲稍增。月信刚至,色暗淡夹紫黑色血块较多,小腹痛。宜温脾肾,散寒滞。处方:炮姜60克 血余炭30克 炙甘草30克 制附片30(久煎)当归12克 吴茱萸6克 六剂

四诊服六剂后,病情稳步好转,以理中汤加味,继续调治。处方:党参15克 干姜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10克 制附片30(久煎)茯苓12克 砂仁10克 白蔻10克 枸杞15克 菟丝子20克 桂枝10

上方加减,约服两月余,身体基本康复。19797月,专程来访致谢。自述病愈后,回家调养约两年,逐渐巩固至今,未曾复发。

4、马,左。形寒畏冷,遍身骨楚,头项强痛,泛泛作恶,小溲短少,脉紧急,苔薄腻。太阳、阳明两经同病,急与葛根汤散其寒邪,不致缠绵是幸。粉葛根一钱五分,云苓三钱,炒谷芽三钱,川桂枝五分,姜半夏三钱,陈佩兰一钱五分,净麻黄五分,陈广皮一钱五分,炒香豉三钱,煨姜两片。二诊,昨进葛根汤,得汗甚多,头项痛骨楚均舒,泛泛作恶已止。身热头眩,口干欲饮,脉象弦数,苔薄腻黄,舌质红。太阳之邪已解,阳明之热内炽,幸喜素体强盛,不致迁延。今与桂枝、白虎,一以清阳明之热,一以肃太阳之邪。川桂枝三分,赤苓三钱,炒谷芽三钱,生石膏三钱,江枳壳一钱五分,省头草一钱五分,天花粉三钱,苦桔梗八分,炒竹茹一钱五分,干芦根(去节)五钱。(《丁甘仁医案·痉症案》)

按:此案乃因风寒外袭,壅阻经络所致。其治先用葛根汤加减以散寒解表,后以桂枝汤合白虎汤,解表清热,以巩固疗效。

5、吴启明之子,甫及周岁,发热呕吐,泄泻迸迫,烦躁不能少睡,大渴饮水不休。医者误为脾胃不足之呕,虚阳发外之热,津液下陷之渴,与七味白术散。一服,遂至两目上吊,角弓反张,肢体痉强,牙紧气促,唇口齿舌干燥而不可解。余知此症,乃疫邪传胃,未经清解,以致协热下利,直以葛根黄芩黄连汤,一服病气大退,再以小柴胡汤去半夏,加花粉,二剂而安。(《得心集医案·痉厥门》)

按:此案乃因湿热壅阻经络所致。其治先用葛根芩连汤清热祛湿,升津舒筋,症状减轻后,改用和解少阳之剂以善后。

6、陆。面青,头痛动摇,手足搐搦牵掣,惊吓恼怒,病从肝起,如饥求食,昼夜无寐。都是肝风盘旋鼓舞,渐为痉厥。此乃五志之病。阿胶、牡蛎、生地、天冬、小麦、生白芍。(《临证指南医案·痉厥》)

按:此案乃因阴血亏虚,虚风内动所致。其治用阿胶、生地黄、天冬滋阴养血,牡蛎、白芍平肝熄风,小麦益气养心。

7、熊继先乃郎半岁,肌肤娇嫩,笑舞爱人。继先常与余言可喜。余曰:凡娇嫩之物,最忌风霜,当预防之。继因见其易于抚养,乃私议余言之非。一日患伤风小恙,鼻塞咳嗽,医以二陈、苏、防之属,因而得汗,即至嗽声不出,气急神扬,尚以不嗽为效,盖不知外感,以有嗽为轻,以无嗽为重。又误进苏子、枳壳之属,下咽未久,忽然目珠上瞪,四肢抽掣,又误进镇惊丸,诸医见其小水短少,更与疏风之药,加入淡渗之味。

继因见病急未服,急迫之顷,先自谢罪,恳余治之。遂疏桂枝附子汤与服,尔时变症愈出,忙煎灌之,一剂而风痉自止,再剂而诸恙悉痊。嗟嗟,药只一方二剂,而成功旦夕者,原有自耳。此正分经用药之妙也。(《得心集医案·痉厥门》)

按:此案乃因风寒外袭,损伤阳气,筋脉失于温养所致。其治用桂枝附子汤,即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疏风解表,温经散寒,邪祛阳回,筋脉得到温养,则强痉自安。

张锡纯论小儿痉病

小儿为少阳之体,是以或灼热作有惊骇,其身中之元阳,恒挟气血上冲以扰其脑部,致其脑筋妄行,失其所司而痉证作矣。

痉者其颈项硬直也,而或角弓反张,或肢体抽掣,亦皆盖其中矣。此证治标之药中,莫如蜈蚣(宜用全的)。用治标之药以救其急,即审其病因,兼用治本之药以清其源,则标本并治,后自不反复也。

癸亥季春,愚在奉天,旬日之间,遇幼童温而兼痉者四人。愚皆以白虎汤治其温,以蜈蚣治其痉,其痉之剧者,全蜈蚣用至三条,加白虎汤中同煎服之,分数次饮下,皆随手奏效(其详案皆在药物蜈蚣解下,又皆少伍以他药,然其紧要处全在白虎汤蜈蚣并用)。

又:乙丑季夏,愚在籍,有张姓幼子患暑温兼痉,其痉发时,气息皆闭,日数次,灼热又甚剧,精神异常昏愦,延医数人皆诿为不治。子××投以大剂白虎汤,加全蜈蚣三条,俾分三次饮下,亦一剂而愈。

丙寅季春,天津俞姓童子病温兼出疹,周身壮热,渴嗜饮水,疹出三日,似靥非靥,观其神情,恍惚不安,脉象有力,摇摇而动,似将发痉。为开白虎汤加羚羊角钱半(另煎兑服,此预防其发痉所以未用蜈蚣)。药未及煎,已抽搐大作。急煎药服下,顿愈。

至痉之因惊骇得者,当以清心、镇肝、安魂、定魄之药与蜈蚣并用,若朱砂、铁锈水、生龙骨、生牡蛎诸药是也。

有热者,加羚羊角、青黛。有痰者,加节菖蒲、胆南星。有风者,加全蝎、僵蚕。气闭塞及牙关紧者,先以药吹鼻得嚏,后灌以汤药。

关注秦楚古方 | 守护人人健康

扫描二维码 咨询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_(第一页)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五)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金匮要略06:肾结石、痉病、脑膜炎、瓜蒌桂枝汤、葛根汤、大承气汤、控涎丹、白术黄连知母粉、麻黄汤。
'柔痉、刚痉、痉',三者的关系《金匮要略·第二》
重识葛根及相关方证——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条文T031
金匾悬解卷四 黄元御医学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