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遗产之奥地利篇(10个)
Austria
1萨尔茨堡市历史中心 (1996)
2申布伦宫殿和花园 (1996)
3哈尔施塔特-达特施泰因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观 (1997)
4塞默灵铁路 (1998)
5格拉茨城历史中心与埃根博格城堡 (1999, 2010)
6瓦豪文化景观 (2000)
7新锡德尔湖与费尔特湖地区文化景观 (2001)
8维也纳历史中心 (2001)
9喀尔巴阡山脉和东部其他地区的古老和原始山毛榉林(2007, 2011,2017)
10阿尔卑斯地区史前湖岸木桩建筑(2011)
1  奥地利萨尔茨堡市历史中心 (1996)
Historic Centreof the City of Salzburg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萨尔茨堡州的首府,奥地利第四大城市,也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萨尔茨堡州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交界处。萨尔茨堡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南面是高山连绵,北面却是一马平川,最近的高峰是翁特峰,海拔1973米,距离市中心仅5千米。萨尔茨堡是一座山城,市内有多座原始的山丘,包括要塞山(542米)、蒙西斯山(540米)、莱恩山(511米)和卡布金纳山(640米),是欧洲绿化覆盖率最高的中心城区。
当萨尔茨堡还是大主教统治下的一个城邦的时候,就一直在尽力保护那些建于中世纪至19世纪的珍贵城市建筑。在她广为人知之前就以其火焰样的哥特式艺术吸引了大批工匠和艺术家。后来,意大利建筑师文森佐·斯卡莫齐(Vincenzo Scamozzi)和山迪尼·索拉里(Santini Solari)为这里带来了大量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通过他们的作品,这个城市也得到了更大的知名度。也许正是这种南北欧艺术的交融才成就了萨尔茨堡最著名的天才——乌夫冈·阿马戴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他以纯净、忧美的音乐抚慰一代代人的心灵,其出生地格特赖代加瑟街9号今为博物馆,一年一度的萨尔茨堡狂欢节在此举行。
著名萨尔茨堡要塞坐落在要塞山上,是萨尔茨堡城市的标志。要塞长250米,最宽处150米,是中欧现存最大的一座要塞。要塞是由大主教格布哈德从1077年开始建造的,但他因为不忠实于亨利四世而被驱逐,没有亲眼见到要塞的完工,最终是由格布哈德的继任者们完成了萨尔茨堡要塞的工程。要塞高达的120米,至今仍俯瞰着整个萨尔茨堡城。
萨尔茨堡是一座旅游城市,城内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代表是萨尔茨堡天主教堂和米哈贝尔花园。萨尔茨堡有着众多城堡和宫殿,城市中央有一座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他的情人所建造的宫殿和花园,名为“米拉贝尔宫”,意思是“惊人地美丽”。经过不断的美化和修饰,整个城市变成了罗马风格、哥特式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等各种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体。
2  奥地利申布伦宫殿和花园 (1996)
Palace andGardens of Schönbrunn
申布伦宫殿和花园(德语)(英语:美泉宫,又名香伯伦宫或夏宫),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西北部。1696年,烈奥波特一世皇帝责成当时奥地利著名的建筑师设计一座皇帝的游乐宫。建筑师设计的宫殿规模和豪华程度与法国的凡尔赛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由于皇帝的财力有限,计划未能如愿,然而,1730年美泉宫落成时,它那1741间房间和2平方公里的园林,足以显示出皇族的气派。
申布伦宫殿和花园是欧洲巴洛克建筑艺术的结晶,相传在1617年这里曾经发现了一座泉眼,人们都说常喝这里的泉水人会长得漂亮。以后,这座宫殿因此而得名。从18世纪到1918年,申布伦宫殿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君主的住所,由建筑师约翰·本哈德·菲舍尔·冯·埃尔拉赫(Johann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和尼古拉斯·帕卡西(Nicolaus Pacassi)设计建造,到处都有极其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和花园一起的,还有建于1752年的世界上第一个动物园,包括一系列风格奇异的巴洛克式建筑以及各类艺术典范。
申布伦宫殿背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Neptunbrunnen),向东便是皇宫名称由来但却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Roman ruins in en Schonbrunn Palace's garden, Vienna)和一块方尖碑。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Gloriette),海神泉的西侧是动物园(Tierpark)和热带植物温室(Palmenhaus)。申布伦宫殿内的中国陶瓷不可胜数,据专家统计,其收藏的成对的中国瓷器数量为除中国本土外最多的。
申布伦宫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4世纪初开始这个地区称为卡特尔堡(Katterburg),是克劳斯特诺伊堡(Klosterneuburg)的属地,经营一座磨坊和一家葡萄酿酒厂,在农场雇工的努力下,几个世纪来呈现出繁荣的景象。1548年起成为维也纳市长的办公地,直到156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二世(1564年至1576年在位)买下了这块地,包括一座房子、一座磨坊、一间畜舍和一座休闲果园,从此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马克西米连二世除了喜好收藏外,还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热衷打猎的传统,他准备建造一座休闲的动物园,以满足他的爱好。马克西米连二世建造的花园不仅养着本地的野生动物和禽类,还有来自外国的鸟类,像孔雀和火鸡等,他认为这些异国动物也是不可或缺的。卡特尔堡的花园在1605年被匈牙利军队毁坏,其后被简单修复,成为马蒂亚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狩猎时的寝宫。传说1612年马蒂亚斯在一次狩猎中,在此处发现一口漂亮的涌泉,饮用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
2004年起,每年的六月初,在申布伦宫殿的花园,维也纳的爱乐乐团都举行一场露天的晚场音乐会,这就是著名的申布伦宫殿之夜夏季音乐会。该音乐会与新年音乐会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囊括了世界各地音乐大师的所有作品,风格多样,理念开阔,表达了音乐之下四海为家的主题。
3  奥地利哈尔施塔特-达特施泰因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观 (1997)
Hallstatt-Dachstein/ Salzkammergut Cultural Landscape
哈尔施塔特-达特施泰因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东部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萨尔茨卡默古特是奥地利的一个度假区,它从萨尔茨堡到达赫施泰因山山脉,跨越上奥地利州(80%)、萨尔茨堡州(7%)和施蒂利亚州(13%),当地主要河流是多瑙河的支流特劳恩河。“萨尔茨卡默古特”的意思是“盐业商会的产业”,盐业商会负责管理哈布斯堡帝国的盐矿。哈尔施塔特城是这片美丽地区的文化中心,座落在达特施泰因山脚下,哈尔施塔特湖畔。
在萨尔茨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秀美的自然景观中,从史前时代起就有了人类活动。早在公元前2000年,人类就开始在这里开采盐矿。一直到20世纪中叶,这项资源一直是该地区繁荣昌盛的基础,这里的繁华从哈尔施塔特城(Hallstatt)的精美建筑中可见一斑。
作为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核心——哈尔施塔特城,沿着萨尔茨堡山脚下与哈尔施塔特湖之间的狭长地带伸展开来,从米尔巴赫开始,几个世纪积聚的矿渣堆一直延伸到湖水中,形成人工高地。考古专家在萨尔茨堡河谷发现了大量古迹,就散落在今天哈尔施塔特城附近,人居遗迹年代可追寻到公元前2000年。众多考古遗迹最终使得哈尔施塔特被确定为欧洲铁器时代的发祥地。
经奥地利王室批准,14世纪时建立了市场,哈尔施塔特城进入了经济复兴时代。人们熟知的Salzferfiger或称盐矿工人,具有特殊地位,他们的住房-“盐矿工之屋”是典型的中世纪早期传统建筑。1750年,一场灾难性大火毁坏了哈尔施塔特的中世纪城市中心大部分建筑。重建后的建筑受到晚期巴洛克风格强烈影响。今天,这一风格依旧是这座城市的特色。哈尔施塔特晚期哥特式建筑围拢着三角形集市,显示这是哈尔施塔特的中心。旁边是天主教的圣玛丽教堂,在1750年的大火中未遭破坏。与此对应,城市南部主要是18世纪,特别是1750年以后建造的晚期巴洛克式建筑。典型的哈尔施塔特建筑,狭窄而又高高耸立,与市内布局相得益彰。此外还有一些中世纪晚期的杰出建筑,如建于13世纪末的地下盐矿保护设施。
萨尔茨卡默古特的丰富水资源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这里的湖泊星罗棋布,有阿特湖,蒙德湖,托兰湖,沃尔夫岗湖,哈尔斯塔特湖,奥尔陶斯湖,格龙德尔湖,福斯尔湖,意尔湖,还有静静的阿尔姆湖。
4  奥地利塞默灵铁路 (1998)
SemmeringRailway
塞默灵铁路建于1848年到1854年,穿行于崇山峻岭中,全长41公里,是最伟大的土木工程之一,也是铁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它是第一条穿越高山地区的铁路线,拥有众多的桥梁和隧道,因此被视作是征服自然的象征。沿途隧道、高架桥以及其他工程的建造水平很高,因此一直沿用至今。铁路两侧是雄伟的高山,景色十分壮观。铁路开通后,整个地区得到了开发,修建了许多专门用于休闲活动的精美建筑。
塞默灵铁路至今仍作为奥地利铁路的主要干线正常运行。它是南部维也纳到的里雅斯特(现在位于意大利)铁路的一段(75-116.7公里)。这条长约42公里的铁路在塞默灵关口穿过阿尔卑斯山海拔898米的山顶,这一高度直到1860年都是世界上公共铁路所达到的最高点。因为当时的铁路工程还处于幼年时期,人们为了铁路的顺利完成,在修建前的五年准备了一些配套工程,并做了一些测试。人们在可能出现险情的地方做上标记,计划采取四种不同的方法施工。虽然铁路头尾两端的空中直线距离仅为21公里,但是必须修建一条两倍于此的铁路(41.7公里),以便克服山区459米的高度差,为此还要修建16个大型的高架桥和15个隧道。1851年通过竞争,蒸汽动力机车被采用,它成为火车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项工程由卡尔·里特尔·冯·盖加设计,并得到奥地利国家铁路局埃尔梅内吉尔多·里特尔·冯·弗兰切斯科尼的支持。
塞默灵铁路不仅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塞默灵地区的开发。它影响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自身也成为山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塞默灵铁路是在地形复杂地区修建铁路的典范,以其高质量和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于1998年被评为世界遗产。它是第一条被批准成为世界遗产的铁路。
5  奥地利格拉茨城历史中心与埃根博格城堡 (1999, 2010)
City of Graz – Historic Centre and SchlossEggenberg
格拉茨是施蒂里亚州首府,奥地利第二大城市。穆尔河流贯市中心,扼匈牙利平原通往亚得里亚海的要冲,早在800年前就有人定居,13世纪逐渐发展成市镇,成为东西欧商队必经之路。最早到这里定居的是斯洛文尼亚人,他们称这里为“格拉德茨”,就是小城堡的意思,城市因此而得名。
在哈布斯堡国王鲁道夫一世统治时期,鲁道夫一世从首要对手鄂图卡手中把格拉茨夺了过来。从1379年起它成为利奥波德家族的主要住处。作为对抗奥斯曼的堡垒格拉茨于15-17世纪期间加强了军事防御,后来又抵抗了土耳其一系列的围攻。14世纪末期,在哈布斯堡王朝弗里德里希三世统治时期,皇室、贵族和高级军官兴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但大多毁于拿破仑战争时期。
格拉茨在18世纪开始工业化,穆尔河东为古城,旧城区保存得相当完好。位于市中心宫殿山上的钟楼是城市的代表性标志,也是城市的制高点。钟楼的造型奇特,尖房顶的四周安置了4个铜钟,下面4个突出的木制了望楼,在下面又是4面大时钟。钟楼在林木簇拥之中显得高大而有气派。
旧城的建筑以无数17、18世纪的山形房屋为特点,其中有些仍展示着精美的灰泥装饰。约翰大公喷泉是人们喜爱的聚会地点。青铜喷泉的四个女雕像是恩斯河、穆尔河、德拉瓦河和松河四大河流的拟人化描绘。市政厅是历史主义的经典范例,而方济会教堂则是哥特式晚期的风格。建于1557-1565年间的兰德宫,是南部德语区最精美完整的文艺复兴式建筑。拱廊庭园及其青铜井、骑士堂及其描绘四大元素和十二宫的灰泥天花板都别有一番情趣。兰德宫南边有一座建于1645年的4层楼高的巨大兵器库,收藏了许多奇特兵器。其中大多数来自1592年土耳其入侵时期,专家们认为这个历史久远的兵器库是世界上最精美的。15世纪的全套盔甲、老枪、战马、双剑、链子甲、盾、滑堂枪和来复枪都在这里展示。
格拉茨城作为一家展现中欧城市区域的文化遗产单位,格拉茨依然富有活力,堪称文化遗产的典范。格拉茨城于 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扩展增加了格拉茨城历史中心以西约三公里的埃根博格城堡。1625年,埃根博格城堡在奥地利17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人物汉斯·乌尔里希·冯·埃根博格公爵(1568年至1634年)原有城堡的基础上开始兴建。城堡的建筑保存极其完好,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晚期以及巴洛克时期的影响。
6  奥地利瓦豪文化景观 (2000)
Wachau CulturalLandscape
瓦豪是奥地利境内多瑙河下游梅尔克和克雷姆斯之间狭长山谷的一部分,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河沿风光:如画的村落、予人深刻印象的修道院、充满浪漫色彩的城堡废墟和种满优质葡萄的郁郁葱葱的小山。
很久很久以前,据考古证明,人类的祖先早在公元前20,000年前,就被这里温和宜人的气候吸引,从此在这里定居耕作,生息繁衍。当罗马帝国横扫多瑙河流域时,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遗迹。“瓦豪”这一名称最早用于公元830年左右,用于描述多瑙河右岸从阿格斯巴赫到施皮茨地区的村落。
瓦豪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古城、著名的修道院,吸引着无数的游人。霍亨萨尔茨堡是施尔茨堡的标志,是中欧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城堡。历经900多年风雨,依然巍峨挺拔耸立在100多米高的市区丘陵上。城堡修建于1077年,1861年竣工。城堡内有街道,四周是高大的厚城墙。这里曾经是历代施尔茨堡主教的居住地。整座城堡面积十分广阔,有庭院和多座建筑物,如大主教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厅堂、音乐厅、主教居室、兵器库、监狱等,再现了中世纪宗教生活概貌。
瓦豪河谷葡萄种植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凯尔特人居住的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中世纪的时候瓦豪地区葡萄种植的传统已经被废弃,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葡萄酒酿造业的再兴才使之得以恢复。那时,瓦豪地区有31个修道院有自己的葡萄园,其中许多修道院还有自己的酿酒作坊。约瑟夫二世1784年颁布了一条重要的法令,允许葡萄种植者自己酿造葡萄酒,对后世影响重大,使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瓦豪河谷的斜坡梯田上种植的葡萄酿造了优质瓦豪干白葡萄酒,真正的奥地利特色。
梅尔克小镇与梅尔克修道院游多瑙河起点 传统的奥地利多瑙河之旅是从维也纳坐火车到梅克,可以先参观梅克修道院,然后坐船游览多瑙河的瓦豪河谷,在克雷姆斯上岸后还可以在镇上晃一会儿,最后再搭火车回维也纳。梅克位于瓦豪河谷的上游,是个具有典雅文艺复兴气息的小镇,也是大多数游客选择游览多瑙河的起点。镇上车辆不多,除了游客外,行人也不多见,不算大的赫普特大街是小镇上最“热闹”的街道,说是热闹倒也没几人,不过衣饰、纪念品及露天咖啡座等Shopping街该有的是一样也不少。
梅尔克修道院:高居山顶,俯瞰多瑙河。修道院外为黄白相间的颜色,有一种调和过的逸静之美。修道院堪称巴洛克式建筑的杰作,原建成于公元976年,但因曾遭受祝融之灾,由雅格布·普兰陶尔(Jakob Prandtauer)在于公元1702年至1738年重建,属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到了公元1089年,当时的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Ⅱ)把城堡转赠给当地的基督教本笃修会(Benedictine)并改建为修道院,作为僧侣修行及传教之用。修道院内同时也是座博物馆,拥有11间宗教相关的文物展示室,除此之外,尚有大理石厅、教堂、图书馆、鹦鹉螺形的楼梯等多处值得细细观赏的景点。这些景点无论是上了金橘与淡黄色的装饰和彩绘,或是镶了赭红与灰绿色的雕梁画栋,在在都让旅客感动与惊叹。穿过主教庭院,游人可以登上装饰豪华的皇帝台阶,沿着长约200米的长廊前行。长廊两边挂着奥地利统治者的画像。接下来可以看到图书馆,图书馆顶上是保尔·特罗格(Paul Troger)绘制的壁画,整个图书馆藏书9万余册。连接大理石厅及图书馆的是一露天阳台,是欣赏小镇风光的好地方。从修道院的平台上俯瞰多瑙河壮观之景,尽收眼底。在修道院的另一边有座宽敞的公园及花园展示馆,园内草坪修剪得十分平整,修道院的庄严气息彷佛被煦阳蒸溶,仅存一片宁静。
熊皮尔城堡:建筑在滨河的岩石上,是于1820年所建的,有着圆尖锥与西洋棋中皇后顶饰的造型,若加上灯光照映的话,我想它应该会是像迪斯尼乐园那种童话故事中的城堡。
沃尔道夫小村:以出土旧石器时代文物而闻名世界的村庄,最著名的是已有2万5千年历史的《沃尔道夫的维纳斯》(Venus ofWillendorf)石灰岩雕像,这尊雕像只有11公分高,不过三围比例甚大,以现代的审美标准来看其实并不美,这样的形态大概只是为了彰显她的生育能力吧!坐在游船上当然是看不到这尊维纳斯,想要看她,只有到维也纳的自然史博物馆才行。
阿格斯泰恩城堡:为13世纪所建,位于300公尺山丘上的城堡,在游船上仅能望见它远远的矗立在山丘上,并无法看到全貌。据说当时的盗贼曾在此处岸边用链条阻隔多瑙河,用以拦截过往的船只。
施皮茨小镇(Spitz) :瓦豪河谷的中心区域,是最早被称作“Wachau”的地区,有着大片的葡萄梯田,最著名的“Tausendimer-berg”山丘被人们称为“千桶山”的城堡山。意味着每年给酒农带来了上千桶上等葡萄酒(相当于5万7000公升)。在游船还可以望见被梯田包围的Hinterhauscastle旧城堡。
杜恩施泰恩小镇:这是整个行程中最醒目的景点,在游船上远远的就可以望见矗立在码头的科亚赫伦修道院(Choe-herrenstift),修道院外型有如一座小灯塔,蓝白色相间的中央主体建筑非常显眼,虽然与梅克修道院有着不同的色彩,但看上去同样让人有柔和、顺畅的感觉。
克雷姆斯镇:位于瓦豪的东北端,克雷姆斯河流入多瑙河的入口处,是下奥地利最古老的城市。它坐落在一片片葡萄园连绵起伏的迷人风景之中。城西的石门,建于1480年,是中世纪四大石门之一,是克雷姆斯城的象征。在市政厅的西面有一座别致的葡萄酒博物馆,是由原来的修道院改建的,这里的展品叙述出瓦豪地区葡萄酒酿造史。
瓦豪集中营:德国的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修建了一座阴森恐怖的纳粹集中营,称瓦豪集中营。
7  奥地利新锡德尔湖与费尔特湖地区文化景观 (2001)
Fertö /Neusiedlersee Cultural Landscape
新锡德尔湖/费尔特湖地区八千年以来一直是多种文化的汇集地,其风格独特的异地的景观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也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湖区周围奇异的乡村建筑和几座18和19世纪的宫殿为该地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8  奥地利维也纳历史中心 (2001)
Historic Centreof Vienna
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维也纳的历史始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罗马人曾经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278年,哈布斯堡家族于奥地利开始其长达7世纪的帝国,定都维也纳维也纳,使之迅速发展。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丽娅·特蕾莎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艺术的繁荣。维也纳的19世纪为其最辉煌的时期,版图日益扩大,但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来临,即为王朝历史划上了句号,奥地利帝国及维也纳亦随之失去昔日光彩。二次大战期间,维也纳遭受战火严重破坏,战后更被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了十年之久。1955年,奥地利签定条约成为中立国后,维也纳再度发展起来,并成为奥地利最重要的商业及交通中心。
维也纳是从早期哥特人和罗马人聚落发展起来的,后来成了一个中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城市——奥匈帝国首都。从伟大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代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维也纳一直作为欧洲音乐中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也纳历史中心汇集了大量建筑艺术,包括巴洛克风格的城堡和花园,还有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两旁是宏伟的楼群,也有古迹和公园。
在维也纳的历史建筑中,最负盛名的是霍夫堡皇宫,它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宫廷城堡的意思。这座皇家的城堡坐落在维也纳内城。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这里统治庞大的奥匈帝国的。霍夫堡皇宫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二七九年,每一代皇帝几乎都对自己的宫殿做了改建或扩建。在长达七百年的历史中,这里记载着玛丽亚 特蕾西亚女皇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记载着约瑟夫二世继承母业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的辉煌业绩,当然也记载了弗兰茨一世皇帝为了平息和拿破仑的纷争而下嫁女儿的耻辱,记载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的景象。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它、下它两部分,各有一个花园。上它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它作为起居接借宿用。全宫有1400间装饰奇异的房间,镶嵌在一个四字形庞大的建筑群里。其中44间厅室装饰尤为富丽堂皇。拿破仑曾两度住进这座皇宫,这里还保存着他的真容画像和他的遗物。宫殿内的“奥地利画廊”珍藏着中世纪到现代的绘画和雕塑名作,这里实际上是奥地利宫廷美术博物馆,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奥地利哈布斯堡正室的避暑离宫,又称"美泉宫",位于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美泉宫得名于一眼泉水,这里原是一片开阔的绿地。有一次,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饮一泉水,心神清爽,称此泉为“美丽泉”。70多年后,即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这里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罗克式花园。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 宫内有1400个房间,有44间是洛可可式,优雅别致,但大多数是巴罗克式。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等。
维也纳还被称为世界音乐的圣殿。她象一块巨大的磁石,不仅把众多的音乐家吸引到此地,而且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指挥家和演奏家。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一连串辉煌的名字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整个维也纳城,犹如一座巨型的音乐圣殿,在这里体验到的心灵交流是不必用语言沟通的……音乐之友协会于一八六七年责成特奥费尔·翰森设计一座音乐厅。两年之后,一座仿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诞生了。在线条清晰的暗红色立面的背后,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厅,大厅内有三十座镀金的女神立像,因此音乐大厅也常常被人称作金色大厅。音乐厅落成之后,就成了世界最著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地点了。这座音乐大厅专门上演大型音乐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了。
美景宫——这是一座有“观景宫殿”美称的建筑。窗外绝美的风景为它赢得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冠名。从18世纪宫殿建成直至今天,美景宫窗外风景不变,优雅如常。维也纳的精美绝仑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减色。
维也纳的街区依多瑙河而建。围绕维也纳旧市区的环形大道是一条著名的街道。在它的周围,分布着维也纳最引以为豪的历史性建筑。
建筑、美术、音乐、文学……维也纳历史中心区物化了欧洲所有杰出的才能,体现了欧洲人高超的艺术品位。维也纳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它无愧于“欧洲宝石箱”的称号。风格协调、堪称艺术品的维也纳历史中心区,2001年被登录为世界遗产。
霍夫堡皇宫位于市中心。建于13世纪的这座皇宫,在长达6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宫城。遵循新君主不能住在上一代皇帝住过的房间里的传统,这里的宫殿经过多次的改建、扩建,呈现出各时代的建筑特点与风格。有尊雕像是嫁到哈布斯堡家族并且成为皇后的伊丽莎白·阿玛莉娅·欧根妮(茜茜公主)。曾经逃出令人窒息的皇宫,走上放浪形骸之路的伊丽莎白,是一位具有悲剧性的传说中的美女。伊利莎白对于自身美的执着追求到了病态的地步。房间里陈列的各种体操器械,都是伊利莎白为了保持理想体型而日常使用的。伊丽莎白也是皇族中第一个安装浴缸的人。然而,伊丽莎白的丈夫——弗朗西斯・约瑟夫皇帝的寝室却极为朴素。他厌恶奢华,认为那些既没有意义也毫无必要。弗朗西斯·约瑟夫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他简朴的寝室里度过。1857年,他下达了改造维也纳的皇帝令。首都改造的主要工程是拆除环绕四周的城墙。进入19世纪,维也纳的人口急增,城市改造已势在必行。在拆除的城墙遗址上修建了环形道路。在新修的宽阔的道路两旁,维也纳的代表性建筑物一个接一个建了起来。
歌剧院是沿环形大道建起的第一个建筑物。议会大厦深受古希腊风格的影响。议会大厦后面耸立的尖塔是维也纳市政厅。这是与议会大厦截然不同的新哥特式建筑。这一带可以说是“建筑形式的大熔炉”。在众多的欧洲剧场当中,被认为最有格调的就是这座皇家剧院。皇家剧院内特设的皇帝专用楼梯,只允许弗朗西斯・约瑟夫一个人使用。这座将几个时代的装饰风格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剧场受到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的特别喜爱。楼梯上方的天井画引人注目。那里是19世纪末,年轻的克利姆特创作的生地壁画。克利姆特的艺术成就受到皇帝的赞赏并被授予勋章。然而,他对此殊荣并不以为然,却在鼓动一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艺术潮流。有座装饰着金色月桂叶的圆屋顶建筑是新艺术分离派的展览馆。分离派是19世纪末涌现出的一种新艺术浪潮。新艺术浪潮的领导者就是著名的克利姆特。地下陈列室展示的是克利姆特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为主题的壁画。这也是他的代表作。克利姆特的作品刻画了人类怀有的各种欲望。其表现力震撼着每一位观赏者。德国的大文豪席勒曾经说过:“总想被所有的人喜爱是一种恶习”。克利姆特所追求的崭新的艺术正是应了这句话。以维也纳为舞台的新浪潮,也波及到了建筑界。
就在环形大道建成时,一位音乐家在维也纳开始名声大振。这位音乐家就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在皇帝的离宫,每晚都举行盛大的舞会。舞会上回响着施特劳斯美妙的旋律。施特劳斯优雅轻快的旋律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心。人们说“没有施特劳斯,维也纳将无法生存”。
9  喀尔巴阡山脉和东部其他地区的古老和原始山毛榉林(2007,2011,2017)
Ancient andPrimeval Beech Forests of the Carpathians and Other Regions of Europe
喀尔巴阡山脉的山毛榉原始林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森林,也是欧洲分布面积最大的原始林,遍布欧洲12个国家。
10  阿尔卑斯地区史前湖岸木桩建筑 (2011)
Prehistoric PileDwellings around the Alps
由瑞士、奥地利、法国、德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等欧洲六国共同申报、分布在阿尔卑斯地区的史前湖岸木桩建筑,这些遗迹为人们了解公元前5000-500年的早期农业定居生活提供了特殊的视角。这一遗产包括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内、外的湖边、河岸及湿地边的111处(其中的56处位于瑞士)史前木桩建筑(又称干栏建筑)遗迹。对部分遗址的考古挖掘,已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史前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人民的生活以及人类社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情况的证据。这是一组保存极其完好、文化内涵丰富的定居点考古遗址,是研究这一地区早期农业社会的最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瑞士景美,比布拉格情浓,去一次等于去了半个欧洲!(文末附中奖名单!)
我的2015年中欧四国世界遗产游回顾(中)
穿越欧洲大地上的古建筑,听一首千百年前的交响曲
维京邮轮,驶向初夏的中欧梦
我眼中的世界:奥地利
原来这个全世界最宜居的欧洲小国,去一次相当于游了大半个欧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