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中医——虚实为百病之总纲,瘀郁为百病之始终
学员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这位大咖,真心感觉受益匪浅。

背景脉势虚,右尺及双寸寒,双关湿瘀、痰瘀”。
学员处方:黄芪1g,桂枝0.5g,半夏0.3g,牛膝0.3g,枳壳0.3g。
老师处方:
“白芍0.5g,白术0.5g,牛膝0.2g,枳壳0.2g……

学员开始含服,约几分钟后,胸口一下子松开了,不再有憋闷感了,接着全身开始微微有出汗了,渐渐的全身都舒服了,说:“好神奇啊”。
随即学员又开始摸脉对比:只见整个脉都变的柔缓有根了,奇怪的是,刚才摸到的寸尺寒象竟然不见了,而且脉势反而充实了。
老师看出了学员的疑惑,轻声说道:“其实你刚才的脉象是偏实的,脉势急动两关湿瘀,右侧脉体略微有一点儿寒湿虚,用点白术就可以了,至于两寸的寒象,先不予处理,因为关瘀和液虚急动是主要病机,有郁先治郁,主要问题解决了,能量匀布了,寒象自然就没有啦。
老师的师父经常说: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自然迎刃而解。”
紧接着老师又给学员第二次凭脉处方:党参0.5g,熟地0.5g,牛膝0.3g,枳壳0.3g。
然后对学员说:“某某你看,能量匀布以后,现在整体脉势不足就显出来了,而且气液两虚,两关还有湿瘀,那就不是偏实了,而是稍微偏虚了,这时候就必须补虚化瘀一起用。你先把药喝了,一会儿我们再讲”。
且说学员吃完药以后再摸脉:果然脉势充盈了,而且两关湿瘀也化掉了,脉体变得光滑清晰了,但觉得脉体小了一些,右关力度稍大稍快有点滑动,左寸低弱。
针对学员的疑问,老师一边在纸上画着脉图一边说道:脉体光滑干净,说明湿浊化掉了,脉体虽然变小一些,但是柔和充盈饱满,说明微循环打开了,能量下潜和内收了,往深层走了,这是好现象,你看那些高血压患者和失眠焦虑患者的脉象,往往是浮大躁动的,其实沉按是不足的,这叫虚张声势,外强中干,能量都在向外耗散,是过度亢奋的状态,深层能量哪能不虚呢?
学员很赞同的点点头说到:“我也听wa老师在课堂上特别强调脉象柔和有根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S中医'和脉’的重要特征吧”。
“是的”老师接着说:“我们S中医特别重视脉势的柔和有根,因为它是机体免疫能量序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老师还曾听过我的师父从中医角度诠释《道德经》的一段话。”

学员:“哪一段话呀?你快讲一讲。”学员急切的问。老师答到:“就是十六章'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一段。师父说:'你注意观察,许多患者的气血与心识都是浮在表面的,脉气是躁动不安的,不能沉降下去,干活容易累,上楼容易喘。这种情况下深层经脉(包括微循环)因为缺乏能量往往导致闭塞淤堵,象黄河一样,下面泥沙多,水只能悬在上面,容易泛滥成灾,古人说:阴阳不能相济,升降不能交合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通过辨证调理或者养生导引,让气血能够由表及里,由上及下灌注到经脉深层和丹田(根),这样整个生命环就贯通了,脉象就会变得柔和匀静(静),柔和匀静就说明经气恢复到了自然的秩序(命),这个秩序就是生命系统的常态(常),也就是我们说的和脉,《内经》把这种状态叫做阴平阳秘。懂了并且知行合一就是明医(明),否则,不明理而错误施治,就是凶。’”
学员也是第一次听说《道德经》竟然和中医是相通的,自然听得津津有味。
老师接着说:“某某,刚才有一个脉象你说的很对,就是你的右关脉滑动有力,沉取是血瘀。现在你的脉又开始变得偏实了。我想给你用:丹参0.5g,然后再加一点党参0.2g托一下底儿,至于左寸偏弱,但寒象不明显,我认为跟你长期用脑,休息不足有关系,不用管它。现在的主要病机是血瘀,血瘀一化开,任督二脉升降的阻力就消除了,生命环就转起来了,左寸自然就会有能量灌注进来,我觉得这回药吃完应该就调平了,没事儿了。
老师说的真准,刚吃完药不久再诊脉:左寸果然起来了,而且很柔和饱满,整个六部脉都匀平了,右关的血瘀没有了,指腹推在关脉底部的骨面上,光滑滋润......学员内心里既喜悦又惊叹。喜的是自己脉象竟被调的这么好,惊叹的是自己的左寸低基本是常态,自己很少能将它恢复起来,而老师仅仅随机几次用药就将它调平了,关键是自己常用的黄芪、补骨脂、柴胡等提气温阳药一味也没用啊!
老师问:“某某,你压一压你的胸部,看还有没有不适感啊?”
学员回答“没有啦!感觉胸腔里很敞亮”。我一番惊喜后又连忙向老师提出了我的最大困惑,就是我之前调理感冒,结果感冒症状都消失了,为什么我会出现胸闷的问题?
老师还是很谦和的说:我分析还是虚实的问题,可能脉势偏实的时候,你多用了一些温补的药,这个时候因为瘀阻没有打开,经络的空间和容量比较小,好比狭窄的路面要通过许多车辆是不容易的,甚至会加重堵塞。这个时候就要先把车辆停下来,疏离障碍和拓宽路面,你说是不是?对于我们人体经络来说,瘀郁往往是多层次,尤其是慢性病,往往是化了一层瘀,又出现一层瘀,我们往往需要一边补一边化,就这样虚虚实实,一直到把整体脉调平。这就是韦老在《S中医发蒙》上讲:“虚实为百病之总纲,瘀郁为百病之始终”的道理……。
点评:

我们知道振荡中医脉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普因精准用药。因精准用药就是,摸到几个异常脉,就用几种药,比如摸到湿就加化湿,摸到瘀就加化瘀,摸到寒就祛寒药,摸到热就用清热,这样面面俱到。第二层次是主因精准用药。主因精准用药就是通过对脉的综合判断,抓住主要矛盾,围绕主要矛盾用药。三层次:精微精准用药。精微精准用药。

学员主要是普因精准用药,当感冒等症状发生时,多用了一些温补的药,增加动力,补虚,把症状解决,但是瘀堵等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一直还会胸闷。而老师用的是第二层次甚至是第三层次,精微精准,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直达问题的核心。

为什么很多人卡在第一层就无法更进一步,笔者也在探索,最近在学一种针法,或许可以解释一些问题。

案例:
左寸濡涩,右寸低隐,整体脉浮无力,尺虚,右关滑涩。
气液阴阳两虚,左寸湿瘀,右寸弱,右关瘀。
如果按照针法,患者自诉头两侧疼,属于上焦出了问题,少阳胆经巡行路线。而且患者说胸部有些闷,则是属于中焦出了问题,厥阴肝经,阳明胃经,少阴肾经巡行路线出了问题。
我们都知道,脏器是存储能量,也就是稳态系统,然后通过经络来传递能量,构成整个稳态系统。我们把脏器可以比喻成湖泊大海,而经络则是河流,脏器之间通过经络沟通。
患者胆经出了问题,说明阳气不足,在振荡中医里也说明了,阴阳两虚。而患者胸闷,通过脉象可以推断,主要是胃经(关瘀)和肾经(尺虚)出了问题。那么此时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头疼和胸闷,哪个是主要问题。
头疼(阳气不足)与胸闷,估计都是属于尺虚引起,因此要补虚。
而胃经(关瘀),可能是患者最初的病因,后来才导致元气亏损(尺虚)。但是考虑到目前患者元气不足,因此通过补虚和化瘀来同时进行,一层层的化瘀。
用药:党参3g枸杞1.8g熟地0.6g,三七0.3g.
左寸濡涩消失,左寸弱,脉有力一些,右寸有湿气透出,右关瘀减轻。患者自诉胸闷情况减轻很多,但是头疼问题还是依旧。想了一下,直接用补气方法(按压中渚穴),患者不到两分钟,头疼没有,胸闷也解决。
总结:患者的各种问题,可能是由于右关瘀引起,因此可以用喝一段时间扁豆汤,待血瘀(河底的泥沙)清除,则整体气机就会恢复正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虚实为百病之总纲》——虚实用药的反思
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脉诊心得一二
赵绍琴辨治慢性肾炎心法 - 内伤辨治 - 华夏中医论坛 (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
通过脉象断虚实,遇到这样的脉象可要赶紧跑……
教你快速学会中医把脉!治病不难,难在辨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