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文庙系列——上海嘉定孔庙
userphoto

2023.08.18 甘肃

关注

嘉定孔庙,又名学宫,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大街183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800年来不断修缮、增扩、重修达百余次,从而建成被称为“吴中第一”享誉江南的嘉定孔庙,仍是上海西北部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嘉定孔庙是教化嘉定的源头和载体,在800年的风雨历程中,这里走出了7000多名秀才、500多名举人,192名进士(其中3名状元),还培养了一批学术大师和文化精英。

嘉定孔庙占地1.13万多平方米,嘉定孔庙的建筑风格以明清为主,还留有为数不少的宋、元构件及遗址。

现有建筑分别有:棂星门、泮池、泮池桥、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忠孝祠、土地祠、东西庑、大成殿、礼门、明伦堂、仪门、当湖书院、书院碑廊、东庑碑廊、仰高坊、兴贤坊、育才坊、七十二尊石狮凭栏等,组成了孔子庙、儒学署、书院三组庙学建筑群。

2013年5月3日,嘉定孔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高衍孙被朝廷任命为嘉定首任知县事,制定了“教化人民,培育人才”的治县方针。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建造了大成殿和化成堂(即明伦堂),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历时30年才初具孔庙建筑型制。

从南宋到元代规模不大,明、清又多次扩建,为江南各县文庙建筑规模较大者。元代,孔庙初具规模,进至扩充阶段,天顺年间重建大成殿、两庑、大成门、明伦堂。清代,孔庙规模已定,陆续修复大成殿、两庑、大成门、棂星门、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等,重建门外仰高、兴贤、育才坊,筑魁星阁于汇龙潭畔。

清末,孔庙范围内有:三坊、棂星门、泮池、石桥、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雀牲所、神厨、土地祠、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祠等。县学部分有明伦堂、尊经阁、号楼、致斋所、更衣所、洒扫公所、礼门等。

门外有汇龙潭、应奎山。庙内植松柏、树木,栽种花卉,构成景点。解放前,嘉定孔庙备受战祸之害。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文管会两次拨款进行修葺,修复旧观。1958年,嘉定县划归上海市后,又对孔庙进行修缮。

1961年,嘉定孔庙大修竣工,迁入嘉定县博物馆。1983年,嘉定孔庙修缮工程增建当湖书院东侧碑廊等。进入21世纪后,嘉定区人民政府对嘉定孔庙周边实施全面保护、改造,并于2006年在嘉定孔庙设立了海内外首家科举专题博物馆——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

嘉定孔庙建筑格局:嘉定孔庙占地1.13万多平方米,嘉定孔庙的建筑风格以明清为主,还留有为数不少的宋、元构件及遗址。

嘉定孔庙主要建筑:孔庙棂星门前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横街,称谓“学殿街”。路面是最具嘉定老街特色的弹硌路。所用材料都是石材下脚料,成本低廉,且具有下雨时不粘泥、不打滑可照常行走,雨止马上就干的特点。

街的两端分别耸立着建于宋淳祐九年(1249年)的“兴贤”坊(曾称之宾兴坊、腾蛟坊、解元坊,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改之今名)和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建的“儒林”坊(明正德年间,曾改名为“起凤”坊,嘉靖初年为“会魁”坊,明嘉靖三十年(1522年)改之“育才”坊)两坊对峙东西,并通出入,以彰显举才任贤,宣传办学的目的。

明正德元年(1506年),又在两坊之间直对棂星门处建有“应奎”坊,天启四年(1624年),易名“仰高”,源自《论语·子罕》“仰之弥高”之语,赞颂孔子学问博大精深。三座牌坊气宇轩昂,其中四柱三楹的“仰高”坊最为高敞雄伟。

四根高七米余、需两人合抱的石柱,前后置有坤石,上覆重椽小青瓦屋顶,脊的两端饰有吞脊、鸱吻。垂脊端部的“真人”塑像栩栩如生,戗脊端部设有戗兽等装饰,檐下象鼻昂斗拱小而紧密,中楹六组七层十字科斗拱,边楹各三组五层十字科斗拱。用琵琶拱作支撑固定于石柱之上,饰以枫拱,造型十分精美古朴。

石狮:“仰高”坊南侧有一对高达一米六,宽八十二厘米的石狮子。这对石狮子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从卢湾区自忠路重庆南路口原山东会馆移至此地。清光绪丙午年(1906年),山东会馆建成后,唯缺石狮子,深以为憾,屡拟购置而巨料难觅。

后获悉吴江县盛泽镇中旧有山东任城会馆一所,年久失修,唯有门前这对石狮子安然无恙,就想把这对石狮移置沪上。但阻力重重,经几位会长多次往返交涉,不辞劳苦,才使昔年多方求之不得者终能如愿以偿。

该对石狮石质之佳,雕工之巧,美术家谓之驾乎于上海全埠。移置沪上后,游人观瞻玩赏流连不止。引得西洋人络绎不绝的前来摹绘。如今这对沪上名石狮能移置安身于嘉定孔庙,是嘉定人之大幸。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石栏杆连接了兴贤、仰高、育才三座石坊,石栏望柱顶上,端坐着姿态各异,充盈灵性的七十二尊石雕狮子,是寓意孔子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贤。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道门,始建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棂星”即“天田星”,位于二十八星宿中“龙宿”的左角,后来人们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文曲星”。

因门形似窗棂,故而称为棂星门,以棂星门命名孔庙大门,象征着孔子与天合一施行教化、广育英才,可与“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门楣饰鱼龙石刻,意为读书人进入此门,如鱼化龙,身价十倍,象征封建国家有得士之庆。

过棂星门,入第一进院落,院内古柏参天,据史载,柏树始植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原栽柏树计六十棵。现存一株苍劲虬曲的柏树年纪已有六百八十余岁,下掩半圆形之泮池。泮池始建於宋淳祐九年(1249年)。

现今泮池和泮桥是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重新建造的。池中绿水盈盈,映照着桥上的玲珑雕栏,分外别致。“泮池”是大成门和棂星门之间的半圆形水池,是官学的标志。

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称为“泮宫”,泮宫之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池上三座虹桥飞架,以中桥为最,桥面有青石雕琢的丹陛,可能是元代构件,为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铺的丹陛,置有一方浮雕,镌刻着双龙戏珠和升腾的祥云,很是珍贵。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普通学子只能从边桥通行,只有状元或官员可以迈上中间那座桥,所以中桥又叫“状元桥”。有史以来,嘉定有3名士子考中状元,分别是王敬铭、秦大成、徐郙。据说,曾有学子在这里游到兴头之处,不小心踏上了状元桥,情急之下竟跳入泮池,以化解尴尬。

越过泮池桥,迎面即是饰以门钉、朱漆高槛、雄壮森严的大成门。《孟子》称“孔子谓之集大成”,赞扬孔子学说汇集古代文人思想智慧,且达到了至高境界,在中国文化史上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故此门亦名“大成”。

大成门外左右两侧,昂首伏有七只赑屃,背驮七通石碑,石碑铭文主要记载了元、明、清三朝重修孔庙和县学以及置田和祭孔活动的盛况。

大成门内是中心庙院,中间一条笔直的石铺甬道直通大成殿,苍松翠柏簇拥两旁。两株元时所植古柏,霜披雨溜,呈龙钟之态,仰视可见似苍龙丹凤,素有“龙凤柏”之美名。甬道至大成殿月台前,有九步台阶,供人拾级而上。

此台阶古称御道或御路,中间镶有花岗岩雕琢的丹陛。丹陛中间的深浮雕图案为龙戏珠,龙是天子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龙珠上方的浅浮雕图案镌刻了五只蝙蝠,中间蝙蝠口衔着盘长,寓意福分无垠,幸福久远。丹陛的下方刻有宝剑、如意、书、圆寿等六种吉祥物,寓意六六大顺。

大成殿是祭孔正殿,初建于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现今存物是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建的建筑。是孔庙内建筑形制规格最高的一幢建筑,面宽五间,重檐歇山顶上覆以灰色筒瓦,殿顶正脊高达1.6米,为双层亮花筒屋脊,其屋脊采用亮花筒构件,除了造型美观外,风由亮花筒而过,大大减小了风对屋脊的压力。

大殿明廊及室内铺设了最高等级的“金砖”地面,每块金砖65×65厘米见方。室内供奉身着帝王服饰的孔子像,悬挂四块古色古香的匾额,匾文是清代四位皇帝为赞扬孔子的思想成就而题。其中有康熙题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嘉庆的“圣集大成”、光绪的“斯文在兹”。

其表示:“万世师表”——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生民未有”——千古以来,从未有过像孔子那样至高无上的圣贤;“斯文在兹”——指世间所有文化皆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

大成殿前两侧是东、西“两庑”。为硬山顶收廊式庑殿,面宽十二楹,进深五界椽,其中一界为明廊,内为四界(五路头),上覆小青瓦,正脊为“竖头插脊”上覆盖头线。檐柱上的额枋两端雕有如意花纹线条,檐柱与廊柱间由抱头梁连接。

廊柱间由“宫式”格子门围护。室内为穿斗式木结构,采用两头“挑金”的蜻蜓式竖帖。室内只有一根脊柱立于屋中。这种结构形式既节省了木料,又能满足昔时放置祭祀历代先贤先儒牌位的需求。

碑廊:嘉定孔庙的碑廊收集了散落在嘉定各处的碑刻,总共达60多通。其中有元代书法家杨维桢、书画家倪云林、顾阿瑛的作品,还有著名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大字碑刻。

在800年的历史岁月中,嘉定孔庙作为当地教化和礼乐的源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明代名震江南文坛的嘉定四先生“唐时升、娄坚、程嘉燧、李流芳”,著作等身的清代乾嘉学派巨擘钱大昕、王鸣盛等都曾在嘉定孔庙就学。

立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的《嘉定县学之记》碑,是关于嘉定办学最早的记录。碑文由时任知县沈璞撰写,详细记录了嘉定孔庙创建之初的艰难历程、规模大小、基本功能。更难能可贵的是,碑文还记录了嘉定首任知县高衍孙在开县之初百废待举、经济十分困难的状况下,筚路蓝缕,深谋远虑地提出了“教化人民,培育人才”的治县方针,为“教化嘉定”奠定了基石。

在嘉定孔庙东角门壁间,有一通立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奉宪永行严禁》碑。这是一部关于保护孔庙周边环境的法规文献。该碑由当时的嘉定县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长)陈从王立。《奉宪永行严禁》碑可以说是嘉定历史上有记录的、最早的环保主题碑刻。

自清代康熙开始,历代皇帝都要即位后要亲临北京国子监进行讲学,然后到北京孔庙赐匾一块悬于大成殿上,各地的孔庙也要效仿摹制。嘉定孔庙的大成殿内就悬挂着这么4块匾额,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嘉庆的“圣集大成”和光绪的“斯文在兹“。

嘉定孔庙是教化嘉定的源头和载体,在800年的风雨历程中,这里走出了7000多名秀才、500多名举人,192名进士(其中3名状元),还培养了一批学术大师和文化精英。

1962年,嘉定孔庙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嘉定孔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77:上海嘉定有座古老的孔庙
苏州百馆(1)文庙:于一方方石中,寻古人踪迹,览苏州记忆
【孔庙】河南邓州文庙:金元双碑,耸立门前(下)
刻在石头上的史书
嘉定文庙
孔庙的千年之变:同是祭祀孔子 家庙与文庙有何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