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在线收听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讲“王阳明心学”这一个整体系列课程当中的最后一讲,我想来和各位朋友探讨一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当然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我们现在社会上许许多多人都在谈论王阳明心学对于当代的意义,对于今天的价值。


我想每一个人都可以去谈论着一个泛泛而论的问题,但是我实际上更希望我们每一位朋友自己去想一想对于我的意义。我们学阳明心学,对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个活生生的我本人来讲,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总体上面来说,我说这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十个人来讲一定会有十个样子。我接下去也只是非常笼统的、简单的谈一点我个人的想法。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说,王阳明心学对于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第一个方面是从对治的意义上面来讲;第二个方面是从本原的意义上面来说。


什么叫做对治的意义?这就好比是医师开药方一样,对你这个病症,我给你开这个药。阳明先生当年在讲知行合一的时候,他讲得很明白,他之所以要讲知行合一,那原本就是因为事实上在当时的知识界,在当时的读书人当中,作为社会一般风气表现出来的那个面相,人们分知和行为两节,以至于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知行终究脱节了,所以他说我讲知行合一正是对症的药,这就是对治的意义。


那什么叫做本原的意义?王阳明当年也说,我也不只是在对治的意义上面来谈论知行合一,而是知行本体原本如此,本来这般。我们今天参照阳明先生当年所说的对治义、本原义,我也试图在这个意义上面来简单谈几句王阳明心学对我们今天的意义或者说价值。


一.对治弊病 归正社会人心


从对治的意义上面来看,一百多年来至少是从近代以来、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我们中国所走过的整个道路,在物质建设的意义上面来讲,的确中国当前的社会是超越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真正使中国强起来了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大,毫无疑问,不能脱离强大的物质基础。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大地上所发生的奇迹的确确令世人震惊,令世界瞩目,但是同时我们也同样需要反思另外一个面相,比如说物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短期行为把赚钱或者说经济当做是唯一的价值权衡标准,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


过去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生活当中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我们和某人说,你做事情要讲良心,他会振振有词地反问你良心值多少钱一斤?这个话曾经是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的一段流行语,良心值多少钱一斤?在我们的观念当中,以至于到了这样一个程度,金钱成了唯一的价值标准。一个人的地位高低,一个人的贡献大小,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是要看他能赚多少钱,作为标准来判断的。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的风气当中,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体系,我个人觉得发生了问题。在物质主义泛滥,物欲泛滥,以经济、以金钱作为价值权衡标准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下,以至于产生了那些唯利是图的,甚至是说得过分一点不好听一点,或者说更加夸张一点,那就是谋财害命之事。比如说过去三鹿集团搞什么三聚氰胺放到奶粉里面去,什么苏丹红、什么瘦肉精、什么农药、什么膨大剂等等这样的一些现象,我想我们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或者说身经其事。


那么我想提一小点,只是做个提醒,一个社会,每一个个人,如果是生活在这样的一种整体的环境当中,我们所创造的那些物质财富,究竟最终能给我们带来多大利益?这个问题当然我也没有办法在这里和各位探讨的十分之清晰,只是希望大家想一想。正是在这个意思上面来讲,我们同样需要反思我们个人,当我们每天从早晨睁开眼睛,然后就驰逐于外,不断的在寻求着、追求着、攫取着外在的所谓的这个名、那个利、这个权、那个位等等等等,不断的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于这种外在物质对象的追求的过程当中去的时候,我们每天带着一个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我们获得了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


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也不只是从王阳明来讲,从整个中国古典文化的核心精神来说,实际上那就叫做异化。尽管我们中国很少用异化这个词,但是从孟子开始一直在讲,是放其心。日常的这般的现实活动,我们就在放逐我们的心灵,而如果我们不断的在放逐心灵,而不懂得使心灵回归本位。那么显而易见,我们自以为在获得我们种种物质利益,高官厚禄等等这样的一些东西的同时,事实上我们恰恰好意味着我们丧失了人的根本存在,丧失了人的本原的存在。


当年陶渊明先生曾经说,既已心为形役,知今是而昨非,他是觉悟了的,他明白,为五斗米折腰也好,外面各种各样的这个追逐也好,那是以心为形役,心身关系扭曲了、颠倒了,那是在放逐我们的心灵。孟子曾经说过一句很浅白的话,也是振聋发聩的话,“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圣人之学,全部学问、全部方法归根结底只有一条——求放心,就那么三个字,所谓的求放心,就是要把我们在物质的寻求过程当中放逸了的本心,把它追寻回来,使它重新回归到它因在的那个本位,让它成为我们全部身体活动的主宰。从这个意义上面来讲,我个人以为当前人人几乎都在说的,我们的教育如何,我们的社会良知如何,我们的道德如何地滑了坡,以至于生态环境造成了多么大的危机等等,实际上归结到一点就是人心不安。


从这个对治的意义上面来讲,我记得许嘉璐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王阳明心学是对治当今社会所有顽疾的一剂良药,这个判断我个人是赞同的。但是这只是从对治的意义上面来说,当然对治的意义是重要的,你要对了这个症,服了这个药,那么这个症才有可能好转或者说消退。


阳明心学我想从大的意义上面来讲,从一般的意义上面来说,它是能起到一个安稳人心的作用,使我们人人都能够回归到这样一个心即理的本位,能够为我们的社会整体的物质大厦建立起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建立主体 人格完整统一


我们的物质世界很强大,可是当这个物质世界是缺乏内在精神的、缺乏内涵的,那么它只是一个物质世界而已。我想一个物质世界是需要有内涵的,一个社会和我们一个人实际上是一样,缺乏内在精神,不能有一种自身的本原去支撑起这个强大的物质世界,那么这个是物质世界的坍塌,也同样会很容易,因为它缺乏真正的价值支柱。


如果从我们每一个个人的现实存在来讲,也就是说我所说的从本原的意义上面来说,阳明心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的意义,我个人以为是更加重要。因为社会总是有个体所构成的集体,每一个个人有精神了,我们整个社会就必有精神,而如果我们每一个个人是没有精神的,我们这个社会全体也不会有什么精神。在这个意思上面来讲,我们讨论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我想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的意义,应当更加引起我们的重视,这是一个人人个人的事情。


我一直觉得阳明心学原本是就每一个个人来说的,事就每一个个体来谈的,所以王阳明说心即理,心即理首先是我们每一个个人,我们要确认我自己原本的本心就等同于天道,人格是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我们人的全部生活、全部生命历程的展开,是要建立在这一个基础之上。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有可能真正使我们的全部的现实活动,全部的眼耳鼻舌声的活动,全部的喜怒哀乐之情感的表达,包括全部的物质财富的创造,才有可能使它获得一个根本的基础。


我有时候讲,我说这就好比是造房子一样,房子的高度是取决于地基的,你地基都不打,就在一个地面上,你要想造一个摩天大楼,那是完全没有可能性的。地基有多深,就决定了你房子的高度。在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个比喻来讲,人生的高度同样是决定于基础的。我们人的全部的生命历程,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它直接会决定我们的生存状态所可能达到的那种高度,这个道理我想也是稀松平常。王阳明的学说,我们在过去一直在谈的过程当中,我为什么特别强调心即理?特别强调良知的本原义?缘故也在这里,那是为我们每一个个人的现实生命打地基的。


我们今天讲安身立命,我们的生命的全部展开都要有一个安稳的基础,这个安稳的基础王阳明是给我们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的、反反复复不断的在讲明白了,那就是我们的等同于理的本心,即理之心。心即理,脱离了这个,既谈不上所谓的主体性,更谈不上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我想王阳明的思想,所谓的心学的当代意义,第一重要就在乎这个地方,使我们人人都明了有一个真正的本原之心。我们的良知,那是我们全部生命的本体,是根本,是根源,我们把全部的心身活动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能立定脚跟,我们才不会东奔西逐,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回归本原。这一个本原的回归,我们过去也说过,在我这里就把它叫做建立起自我的主体性,我们主动地、自觉地实现由个体向主体的转变,我们成为有根基的人,有主本的人,有本原的人,我想这是第一要务,也是阳明心学对于我们一个学习的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意义。


要建立起这样的一个根源,建立起这样一个根基。那么有了这个根基会怎么样?我们就会知道,从展开的意义上面来说,或者说实践的意义上面来说,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所谓的功夫的意义上面来说,我们有了这一个根基所展开的全部生命,我们就会看到和我们刚才前边所提到的那种唯物质之是从的,甚至是唯利之是图的那样的一种生活、那样的一种生存状态,是有本原不同的。它至少能够使我们回归到人格的健全、完整、独立、统一,人回归到他真正的人的生存的本原意义上面,而建立起自我的完整人生,这样的一个完整生命,至少不是心身二元分裂的,至少是人格统一完整的。只有人格本身的完整和统一,我们事实上才可能谈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想这个道理各位朋友都是清楚的,也是能够明白的。


我想不需要谈这个从普泛的、太过高远的、太过玄乎的那个意义上去讲,王阳明心学有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了不起。可不可以谈?当然可以谈没问题,但从个人来讲,我想人人反躬自省,返回到自我的生存本身,返回到自我的生命本体,我们建立起自我的主体性,并且把这种完整的主体性表达到、呈现到我们全部的日常生活当中,使我们全部的眼耳鼻舌身的身体活动,使我们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的种种情感,在现实的表达意义上面来说,都能得其中正,这就叫做致良知了。


我们今天或许会把良知看到无限之美妙,良知是很美妙,但是它的表达、它的事实上的体现,也不能脱离喜怒哀乐爱恶欲,也不能脱离眼耳鼻舌身的现实活动,喜怒哀乐爱恶欲,眼耳鼻舌身种种活动,得其大中至正,就是致良知。这个话我是敢说的,因为阳明先生多次谈到过这个意思,不是叫你不要有喜怒哀乐之情,更不是叫你一天到晚俯首低眉,也更不是叫你只从事乎游谈。你的真实存在的真实的意义和价值,都必须通过你自己来整体的呈现、来整体的展示,这一个展示、这一个呈现,毫无疑问就是活生生的人的活生生的日常活动。


千说万说,致良知也好什么也罢,总是让我们回归到心身一元,回归到人格自身的独立完整的整体表达。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致良知,那么我们完全相信,社会整体我们前面所曾谈到的唯物质之是图的这样的一个状况,必会有整体改观。


孔夫子回答颜渊问仁,说过一句话,“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当然我们从这个话里面是可以去讨论孔夫子所说的仁、礼内外关系等等等等,毫无疑问可以谈很多。在孔夫子回答颜渊的这个话当中,在孔子看起来,什么叫克己复礼为仁?这个克己的克字是什么意思稍微多说两句的话,那是历史上是有不同解释的,我们先不管那个。就普泛的、一般的概念上面来讲,如果人人都能够克去私欲,克去自己的非本质的部分,非本己的那个部分,而使我们的外在展开的行为能够合乎礼本身的大中至正,实际上已经表明你的心、你的心灵状态原本已经回归于大中至正,而如果人人都这样一日克己复礼,一旦天下人人都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伴随而出现的整体的社会现象,那就不只是礼的回归,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人道最高价值的仁的回归。所以夫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夫子没有只是说天下归礼,这层内涵咱们要明白。


我套用孔夫子的这个意思说,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懂得致良知,人人都去实实在在的致那良知,人人都通过实实在在的致良知的现实活动,而把自己本原的大中至正之良知呈现乎我们的日用伦常之中,呈现到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等等,那么伴随着这个而真实回归的便是天下大中至正的实现,是人间正道的实现,是良知在天下的呈现。这样的一个社会不会有冷漠,而仁满天下。毫无疑问,那是我们真正所期待着的。如果一定要说,我说那个才是阳明心学对我们今日,对我们社会是未来,对于提点人生、点化人心真正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好吧,各位朋友,到现在我们整个系列,课程就算是讲完了。课程是讲完了,学习总是无止境。我要表达两方面的意思,一个方面是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在这么长的一个过程当中和我相伴,谢谢你们的聆听。第二点意思,我也想说,学习原本的确是个无止境的过程,我所说的也只是供给各位参考,如果各位从我的讲述当中,能够发现一点对你自我心身之益处,我感谢你。谢谢各位,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心学的现今价值
怎样读经典 | 《传习录》
如何理解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3000字揭开“阳明心学”的神秘面纱
阳明“四句教”的教育哲学意义
王阳明心学教你如何做个有智慧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