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是却没有哪本书真的读过100遍。
曾经一度认为自己读过的书已经明白了书中的道理,或者对自己有启发就算是有收获了,然后就将书束之高阁。
可是最近当我重新翻开一些书籍再次阅读的时候,却发现很多以前并没有触动自己的地方给了自己不一样的感触,而以前那些画了标记的话竟然有些也变得不以为然。这时候才认识到,书真的不能只读一遍就行。
那些经典的书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不同时期的我们,心境有所不同,包括自己的认知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每次重读的收获自然也不尽相同。
总结下来,我觉得一本好的书,至少需要我们去读三遍以上。
第一遍,了解书中的内容。
当我们拿到一本崭新的书,无论是匆匆翻过,还是逐字阅读,总之会对书籍留下一个第一印象。这个印象促使我们形成概念,那些吸引我们的地方自然会对自己产生触动。
通过这一遍的阅读,我们大概了解了书中讲解了哪些内容,自己有了哪些收获。这可以算是和书的初次邂逅。
第二遍,分析整本书的结构
当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的时候,就相当于从一个全局的角度去分析整本书的内容,这个时候可以做做笔记,画画思维导图,甚至输出一些书评文章,真正将书中的知识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连接。
此时的我们更像是一个俯瞰者,可以轻松看出书中的脉络,幸运的甚至会发现书中一些逻辑混乱的地方,通过自己的思路拎出那些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相当于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第三遍,从作者的角度分析书的内容
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就只关注于知识本身,却没有从作者的角度去分析,他为什么这么写,他的出发点和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比如现在很多集锦类的文章,大多数是采用作者的已发布的优秀文章集合而成,从文章写作到书籍出版,再到我们拿到手里阅读,可能有很多情境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只有了解了状况,才能对书中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
另外,如果我们自己刚好也是一个写作者,虽然还没有到达出书的级别,但并不妨碍我们从书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的思路。这些都是在充分熟悉了书籍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理解得更加深刻的地方。
当然,我这里说的三遍其实也是一个约数,说到底指的是读书的三个目的,即:了解知识,内化连接,提升能力。当我们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读同一本书的时候,自然所呈现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可能一本书你读的时间太长了,等第二遍再读的时候已经完全忘了其中的内容,那这个时候的重读其实也和初次阅读没什么区别。
一些简单的书可能一遍就可以达到以上的效果,而一些复杂的书,则需要多次阅读才可以完成。
有些时候,我们的收获可能就是从改变固有观念开始的。
以前看到别人对每句书摘都能写出心得,觉得很没必要,但是当自己去实践的时候,才发现只有写了才和知识真正地产生了互动。
同样,以前一直认为书读过一遍就好,可是现在觉得,一本真正的好书真的值得一读再读。
当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定式以后,收获也大了很多。
试着做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也将是一种不同的体验。更何况是读书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
你说呢?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