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存: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育是一种状态,不取决于你教什么,而是你自己的境界到了一种程度后,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得‘意’忘‘行’,一种人格力量的流露和渗透,足以使孩子自觉地觉悟和提升。”

        读了林格的这段话很容易让人想到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当武功修炼到一定境界后可以折枝为剑,拈叶当镖,随招就势,化有形为无形,举手投足便是招式,随物赋形,随心所欲。我们也常看到要想达到上述境界,习武者必须要忘掉已学的招式,去有生无,无中生有,于是达到修为的极致:无招胜有招。

        林格为我们指出了教师修炼的一种境界:教师即教育,教师本身的素养修为、精神境界就是最佳的施教途径与方法。我们都知道教师这项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耳濡目染,长期熏陶,潜移默化而进行的。所以我们也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就是最鲜活的教材,最有效的施教手段。教师在校园中的一举一动就会对学生形成一个气场,而这恰恰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这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这就是“不教而教”。

          如何实现这样美妙的教学境界。林格在回答一位教师提出的“我们究竟教给孩子什么?”的问题时,是这样说的:“我给出的答案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书匠,还是一名教书育人的教育家。”我想,教书匠就跟拙劣的武师一样,考虑的是有形的招式,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不敢突破窠臼,在某些时候,这些招式反而是碍手碍脚的羁绊。教育家就跟武林高手一样,信手拈来便是教育,举手投足亦是教育,他们不会想我用什么招式来教,而是通过内化成的教育素养与状态,通过这种自然的流露去实施自己的教育。

           陆游说诗的功夫在诗外。好的教育效果的出现,绝不是猛啃教参,学着蹩脚的他人的招式而换来的。“只有从自己的学生或孩子身上引导生成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林格语)教师要想提高自己,切勿急功近利,以防走火入魔。真正的提高是循序渐进,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谨慎,在这里再把林格的一段话来作为我们行动指南:“真正的学习是学而不用,悟而不用,学的目的是悟,而不是用。悟了,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修养,悟得多了,就能积累一种境界和高度,有了高度后,自然流露出来的心态,就是最好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的三种境界
参加林格“真心教育”讲座有感
教育教学新理念
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教育:静静地等待,慢慢地渗透
林格教育思想批评(第119篇):发现本已存在的教育之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