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腾云,在我接诊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患者,低血压常年在100以上,吃很多降压药,血压虽然降下来了,但没一会血压又升上去了,对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那对于低压高的情况,在中医眼里,多是“痰湿”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认为,痰湿的性质就像口香糖一样,黏腻,还很难清理,换做在血管内也是一样的,痰湿粘在血管内,影响气血的运行,慢慢的越积越多,血管越来越堵,血液为了保持正常流通,不得已会加大血流,强行通开瘀堵,导致血管内的压力增大,血压升高。
那针对这种情况,早在《伤寒论》中,医圣张仲景就给出了解决办法:苓桂术甘汤,它仅由桂枝、茯苓、白术、炙甘草四味药组成:
其中:桂枝可以游窜至四肢、脾胃,补充阳气,脾胃阳气一足,则会提升脾胃运化的力量,能够更好的将痰湿运化出体外;
茯苓呢,则可以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中医认为,痰湿多是由水湿凝聚而成,所以对于体内多余的水湿,茯苓可以促进水液的运行,来将体内多余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体外。
白术呢,则擅长健脾燥湿、利水散结;协助茯苓从根源上祛除湿气,避免水湿凝聚生成新的痰湿;
最后炙甘草,不仅可以调和诸药,还可以益气和中。
下面为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大家就明白了。
患者陈先生,65岁了,高血压5年了,常年低压较高,也服用很多降压药,但结果都不理想,近段时间,低压长期处于123以上;
并伴有头晕恶心、眩晕耳鸣、头沉脚软、食欲下降、血压一高就容易胸闷喘不上气、心慌、大便稀软不成型。
一看舌头,舌头胖大、舌边齿痕明显、舌苔白腻。
综合分析,我判断,陈先生正是“痰湿内阻型高血压”于是我便开出此方,另外又加了几味药,增强此方祛湿化痰的力量。
过了半个月,陈先生来反馈说,症状明显减轻了很多,血压呢也降下来了,胸口也不闷了,也能正常吃饭了,于是我原方稍作加减,大概一个月后,陈先生的症状基本消失,血压也稳定在了正常水平。
这正是方中诸药合力将血管中的痰湿排出去,使血管畅通,气血正常的运行,血压自然就上不去了。
不过这个方法仅供参考,每个人体质、症状不同,用量用药也会不同,此方仅为基础方,如果你也有相同的情况,还是需要医生详细辨证后,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