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连载 | 《绿色记忆》之:灭蝗的回忆 | 作者:刘月凯


旱成蚂蚱涝成蛙,此话不假,凡是旱年,蚂蚱特别多,小时常听爷爷讲,民国32年(1943年)是个大旱之年,地里的玉米刚挂红樱,那蚂蚱黑压压的一群接一群,不知从何而来,铺天盖地,把太阳都遮住了。蚂蚱过的这一群红头的全是红头的,这一群黑头的全是黑头……据说还有蚂蚱王带着,都朝一个方向飞,所过之处,秋庄稼被扫荡一空,吃得只剩光杆,连树上的树叶都被啃得光秃秃的。民以食为天,庄稼人靠种地养活全家老小,地里的庄稼让蝗虫吃光了,一家人去喝西北风?今后的日子可咋过呀?好多庄户人举家坐在地头,哭天扯地……

爷爷对我讲:听说是武陟县得罪了老天爷(玉皇大帝),啥原因已记不清,祸事是他们县惹的,老天爷本来派天神去吃武陟县的,可天神听错了,听成了吃五十县。尽管这是迷信说法,危言耸听。但史料记载,那年河南的大部分地区确实遭受了蝗虫袭击,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倒是事实。

我老家郭村属黄泛区,那大片的盐碱沙滩地长满野苇,是蝗虫繁殖的栖息地。蚂蚱泛滥会毁坏庄稼,给农民带来饥馑和灾难,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四三年的蝗灾,虽过去多年,老年人仍心有余悸,谈色变。记得解放初,许是五三年或五四年吧,蝗虫又沉渣泛起,大量衍生,人在路上走,蚂蚱都碰头碰脸。地上黑压压一片,再不采取行动,历史的悲剧将会重演。那时农村的耕作方式还是传统的一家一户。

政府号召:立即行动起来,打一场灭蝗的人民战争!当时国家正在修复多年战乱留下的创伤,还没摆脱贫穷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差。灭蝗全靠人工扑打。农民曾深受其害,灭蝗的积极性很是高涨。都吃过蝗虫的亏,大道理就不用多讲了。

那年我六岁,还没上学。爸爸妈妈在焦作,我和爷爷奶奶在老家。郭村在周围算个大村,400多户人。村长拿着个洋铁桶站到房顶上一哟喝,东头打麦场上马上聚集了很多人,黑压压站一大片。村长按住的区域分成六片,每片都指定负责人,大家都叫他片长,规定各家各户除留一人看门做饭外,其余一律参加灭蝗。不管大人小孩,只要能上阵的都得出动。村长给各片长作了安排,负责各家各户叫人,灭蝗的工具很简单,白鞋底上钻个洞绑根棍,就成了旧鞋家家户户都有,爷爷也给我绑个小鞋板,用我穿破的鞋,底部现成的窟窿,用棍一串用麻绳一绑就成了。

第二天我睡得正香,洋铁筒喇叭就吆喊开了,爷爷赶忙催我快起,奶奶早已做好了饭,灰灰明大家就到打麦场上集中,那个片长还点了各家各户的名……刚出村,人就一字形排开,投入战斗。那时采取的是人海战术,象拉网一样逐步向前推进。在那个年代,实在没啥好办法……

劈劈啪啪!打蚂蚱声有些沉闷,随着响声,一只只蚂蚱葬身拍下,大人们轻易不聚在一起,边打边有说不完的话,地里一片嘈杂。长长的队形慢慢往前移动……最活跃的当数我们这些孩子们,打着打着就跑出队列,拿着拍子到处乱追乱撵。我们属于编外人,不是正规军,片长对我们不多管。一会我和瞎四、改生、牛犊参加到大部队,一会又跑出了人群。我们主动承担的任务是追杀那些大兵压境狼狈逃窜的蚂蚱,那些家伙一个个如惊弓之鸟,特别是雄性蚂蚱身小翅膀长,又机灵又狡猾,一有风吹草动,它会展翅高飞,而且飞得又高又远,它们就成了孩子们的追逐歼击的目标,我们一面追还一面喊:打日本的小飞机啦!”“捉老蒋啦!可别让他跑啦!”“跑到台湾也要把它撵上消灭掉!有时几个孩子追出大半里,当你气喘吁吁来到它跟前,正欲下拍,它又展翅仓惶逃走,我们继续穷追不舍……为打死一只雄性蚂蚱,几个人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我们乐此不疲……

灭蝗大军围歼过后,地上的死蚂蚱黑瞎瞎一片,也有身负重伤垂死挣扎的,漏网之鱼也没有的,但毕竟是少数,还有受伤后重又活过来的。勉强支撑着身子,缓缓蠕动……开始二天还有人带个小布袋,拾些死蚂蚱回去喂鸡,片长发现后,在会上明令禁止,说心不能有二用……灭蝗进行了半个多月,往远处去中午还要带干粮,我几乎天天不拉,跟着爷爷坚持到最后。和那么多小伙伴在一起,在漫天旷野象小驴驹撒欢一样奔跑着,打闹着,我感觉有趣极了……

有天深夜,我正在睡觉,本家的四叔匆匆敲门,把我也惊醒了。他着急地喊:大爷、大爷,快起来!爷爷披衣开门,问有啥事,四叔快要哭了:大爷,你快去地里看看,我家的豆秧快让蚂蚱吃光了!长辈人把蚂蚱看作是洪水猛兽,过去的阴影还没完全散去,少收一季庄稼就是半年粮啊!爷爷忙吩咐,快去多叫几个人,先把本家的男男女女都叫起来,我在地等!四叔急忙走了。爷爷穿好衣服去拿蚂蚱拍,想了想又放下了,他拿起箩面的箩和一条装粮食的布袋,我很奇怪,地里的蚂蚱拿这些东西干啥?我也要求去,爷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灭蝗的会战中,爷爷看到小孩也能派上大用场。爷爷拿着家具,我提着带纸罩的小油灯跟在后面……

我老家差不多都是盐碱地,大部分种的是高梁和黑豆(也有黄豆),当我和爷爷来到豆地,四婶正在地头哭着,一付天塌地陷的样子。爷爷劝了她几句,不一会,本家的二大爷,三大娘,哥哥姐姐来了一、二十个人,一群人望着爷爷,好象他是大家的主心骨。你看咋办呀!四叔焦急地问。常规的灭蝗办法明显不行,那数不清的蚂蚱在豆荚棵上爬着怎么打呀!爷爷经多识广:快回去拿箩拿布袋,没箩拿草筛!二个婶婶一个大娘赶忙回去了。四叔的豆地有三亩多,看着好大一片,只听地里传出沙沙的响声,象是蚕吃桑叶。围歼这么多天,打死那么多蚂蚱,现在咋又突然冒出这么多,看来灭蝗工作还没有干净、彻底……怪不得爷爷说,蝗虫都有组织,蚂蚱王说往哪,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就把庄稼吃个净打光,让你防不胜防。这蚂蚱还挺狡猾,趁你夜里睡觉,搞突然袭击,听说村里已有几户吃这个亏了。这天夜里,四叔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对豆地总放心不下,半夜起来他到地一看,吓一大跳,……

在昏暗的灯光下,豆荚棵上密密麻麻爬满了大大小小的蚂蚱,这些蚂蚱对人的到来,不屑一顾,仍附在豆叶上一动不动地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嚼。有些豆棵叶已经吃光,蚂蚱正转移地方,小蝥贼爱在夜里偷鸡摸狗,小蚂蚱深夜也会鸡鸣狗盗,人和昆虫习性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婶婶、大娘很快把需要的东西拿来了。爷爷指挥着,二人一班,顺着豆垅把豆秧上的蚂蚱抖到箩里或筛子里,然后往布袋里装,夜里蚂蚱很老实,许是翅膀沾有露水,并不乱飞乱跑,抖到箩里的蚂蚱在箩里还贪婪地啃着豆叶,丝毫没察觉到它们的厄运……

我果真有了用场,打着灯笼在前面照着,还不断去张布袋口……

天快亮,豆地里的蚂蚱挨着垅逮过一遍,漏筛的蚂蚱也象清醒过来,蹦哒着四处逃命。夜里战果不凡,连蚂蚱带豆叶,装了两大布袋,四叔和二大爷背着,象是很沉很沉,回到家,爷爷让四叔架起一堆麦秸火,布袋口一打开,连豆叶带蚂蚱倒进火堆,随着劈劈啪啪的响声,数万只蚂蚱葬身火海,也有几只侥幸逃生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害虫也是如此。

……

六一年我上小学六年级,趁放暑假,我又回到老家。奶奶去世后,剩下爷爷挺孤单的,一有机会,我总要陪爷爷住些日子。爷爷在队里分的粮食本来就不多,又增加我这一张嘴,那就更不够了。我带回的流动粮票,爷爷总不舍得用,我催他到公社粮店买些面,他说这粮票农村缺,舍不得,万一有人出门用得着……那时出外吃饭是要粮票的。每次做好饭,爷爷总是尽我吃,可我看爷爷这么大年纪也实在咽不下,糠菜树叶成了我爷俩天天的主食。爷爷面黄肌瘦,胸部的肋骨一根一根凸出大高,象城市人洗衣用的搓板……

我对童年伙伴很有吸引力,他们只要听说我回家,改生、瞎四、狗掉、平安会马上而至,拉着我的手又蹦又跳,亲热得不得了。并且围着我问这问那,城市的学校好不好,老师罚站不罚站,市里的公共汽车多长时间跑一趟……我每说一件事,他们都觉挺稀罕的,也难怪,这些小伙伴没有坐过汽车,没有见过火车,把我看成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一天晚上瞎四提出邀请,让我跟他一块去逮蚂蚱。我问逮那玩意干啥,他说:吃呀。我说那能吃吗?他说村里吃的人可多了。在家没事,去就去。我问带啥家伙,他说用布缝个小兜就行了,最后他说句玩笑话:可别把手忘到家!

村东滩是夏湿地,那里长有半人深的野苇,离村三里多,天没亮,瞎四就来叫我,同来的还有改生。瞎四告诉我,逮蚂蚱必须早点去,趁太阳没出来,蚂蚱身上有露水,不会飞,好逮,若去晚了,蚂蚱身上潮气一下,就难逮了。

一望无际的野苇,郁郁葱葱,野苇中藏着无数只大小不等的蚂蚱。果然象他们所说,露水打湿了蚂蚱的翅膀,蚂蚱爬行迟缓,如负重难履。逮蚂蚱只要雌的,不要雄的,公母我早能识别,母的又肥又大,公的又瘦又小,很好区分的。蚂蚱在地上一动不动,捉时象在地上拾石子。每捉一只,还要把它的翅膀掐掉,免得它伺机逃跑。

太阳快出来时,我已逮了一小兜,身上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

回到家,按瞎四传授的操作方法,先将蚂蚱头一个个拔掉,头下部带出一段绿色东西,这就是蚂蚱的整个内脏,那样干看着挺残忍,活生生的蚂蚱瞬间身首两断,别看蚂蚱头掉了,神经还没完全死,放在锅里仍在蹦哒着,随着锅底变热,蚂蚱浑身颤抖着,……快熟时,在蚂蚱身上洒上一些盐水。

第一次吃蚂蚱,可享口福了,蚂蚱肚里黄黄的籽,吃着好香好香……

很久以后,我又吃过几次蚂蚱,那是在野味饭店,这害虫竟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二十多元一盘,虽经过厨师的精心制作,但已吃不出几十年前的那种味道了。

◆ ◆ ◆  ◆ 

·  未  ·  完  ·  待  ·  续  ·

作者简介  

刘月凯,河南省济源市作家协会会员,林业局退休干部。生于1947年9月,原籍河南省浚县白寺乡西郭村,后随父母迁往焦作市,1963年12月7日“上山下乡”来到河南省济源县大沟河林场。1980年12月调济源县(市)林业公安派出所,曾担任所长、科长等职,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89年在重庆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一年。

2002年退休后开始写作,已出版文集《绿色记忆》上、中、下三部,100余万字。参与电影《爱在绿洲》(曾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创作与拍摄。

出品:大河文学dahewenxueDH

大河文学,为您每日推荐值得深度思考的文章!

本期编辑:长   城

本期图片: 网   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永泉|忆三哥: 灾难中生活 战乱中成长
蚂蚱蝗虫
蝗虫——蚂蚱
农村几种“虫子”美食,不怕,你吃过几种?
古代遭遇蝗灾时,为何大家宁愿挨饿,也不抓蝗虫吃?说了你别不信
人工养殖蚂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