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冬梅 :让思念逆流成河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小姑,你离开我四十多年了,每到清明,我从未到你的坟前为你烧一把纸钱。可每逢这个时节,我都会在心里一遍遍擦拭着与你相关的记忆,怕它被时光湮没,怕它被岁月侵蚀,怕它被时间遗忘。

小姑,你离开时,我不过七八岁,虽然记不清你所有的事情,但那断断续续的记忆,犹如被摔碎的水晶,永远闪烁成记忆天空的点点繁星。

那个年代,人们喜欢赞称能干的女子为“铁姑娘”,而我一直认为,“铁姑娘”非小姑莫属。小姑挥得起锄头,拈得起绣花针,家里家外一把手,干啥都风风火火。

那时家里地多,劳力少,每到麦收季节,小姑一个人能顶两三个人。她挥舞着镰刀,虎虎生风,一会就能割倒一大片。秋天收玉米、刨红薯,小姑总是一马当先,远远地把人甩在后面。那时家里种了好多亩红薯,红薯太多,为了便于贮藏,需要擦成红薯片晒干。小姑一个人擦红薯片,就能供得上几个人撒。更不说拾晒干的红薯片时,小姑麻利地让人手不停歇,也只能望尘莫及。

小姑地里活是把好手,干家务也是个巧手。纳鞋做衣,绣花钩织,论起心灵手巧,小姑在村里没人能比。那时冬季农闲时,各村的妇女们,晚上都会聚集到大队部,排戏、学裁缝,小姑当仁不让是师傅,教人唱戏,教人裁剪。那时家里人穿的衣服,大都是小姑动手做的。除了会做衣服,小姑打毛衣、钩织东西,也是样样精通。那个年代,人们喜欢用白色细线,钩织成各种图案的装饰品,用来盖收音机、盖被褥、盖茶盘。巧手的小姑不知钩织了多少这种饰品,几乎把家里能盖的东西都用它来装饰。

小姑能干,在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尤其是热心大队的工作,小姑也是干啥啥中,让人佩服得不行。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大队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时,小姑成了不二人选。大队支书力排众议,说什么都非得推荐小姑去上大学。因此,小姑上了新乡师范,成了我们家第一个大学生。小姑深知读书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在国家恢复高考时,她极力劝三姑、小叔参加考试。可能三姑觉得长时间不摸课本,生疏了,对考学不是十分上心,气得小姑和三姑吵架,甚至很长时间都不和三姑说话。所幸小叔听从了小姑的建议,积极复习备考,最终考上了河大,成了家里第二个大学生。

小姑疼爱我和姐姐,走哪都愿意领着我们。第一次穿的条绒衫,是小姑给买的;第一次到城里照像,是小姑领着去的。小时候,可能因为地里活太多,父母忙得顾不上管我,于是在新乡上学的小姑便把我带在身边。记得那时,每次上课,我都“盘踞”在小姑的课桌下,两块砖头,一截粉笔,任我在下面胡写乱画。后来,小姑毕业上班,她仍把我带在身边。至今我还深深地记得,那个夏天的晚上,小姑坐在屋子里备课,我呆在旁边自己玩耍。夜深了,备完课的小姑,领着我去井边打水。黑黑的天幕,闪烁的群星,凉凉的晚风,静谧的校园,一大一小的身影,宛如定格的画面,成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美好。现在想来,我之所以想成为一名教师,冥冥之中一定是受到小姑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什么时候,她把那颗种子埋进我的心里,指引我走上教师的行列。今天我努力工作着,不仅是当教师的职责,也是在替小姑完成她未完成的事业。

后来,我上学了,小姑每次回家,都要给我们买些吃的东西。在那个贫瘠的年代,那些东西成了世上最美味的佳肴,也成了我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神气的宝贝。我常想童年之所以美好,都是得益于小姑的疼爱。

再后来,小姑要出嫁了,所有的嫁妆都是小姑自己攒钱置办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小姑买了一台那种当时流行的方方正正的老式木匣子收音机,出嫁时走得匆忙,忘了拿这台收音机。幸好没走多远,忽然记起,姑父折回来拿,红头巾包着,我从屋里拿出来,只是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向姑父讨要红包。

有时放假,小姑会带我到她婆家住,记得她的家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后园,里面长满了树。那时我常想,小姑这样喜欢孩子,将来她有自己的孩子时,一定会是个好妈妈。

不久小姑怀孕了,每次看到她喜滋滋为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准备这准备那,甚至还提前起好了名字,写在纸上,我不知道有多替她高兴。那时,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幸福会突然消失。

记得有天正在教室里上课,老师把我喊出去,告诉我家里有事,让我赶快回去。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飞一样地跑回家。

一进家门,看到大人们表情凝重,慌慌张张准备出门。一问,才知道小姑出事了,准备开拖拉机去小姑家。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大人小孩,坐了满满两拖拉机,赶到小姑家时,小姑已不在了。人都说女人生孩子,就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可惜小姑没有挺过这个难关,生孩子时遇上难产,孩子生下来,却没保住大人。大姑抱着尚在襁褓里的孩子,哭得泣不成声。本来她和妈妈,还有二姑三姑说好,计算着小姑生孩子的日子,准备把她接到家里照顾,毕竟小姑头胎生孩子,没有想到小姑就这样离开了。

爸爸、小叔愤怒地指责着姑父,怪他生孩子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早早把小姑送到医院。埋小姑的那天,大人们哭成一团。我跪在坟前,也跟着大人们痛哭起来,为不幸去世的小姑,为尚在襁褓中的孩子。

我呜咽着,抽泣着,我没小姑了,我觉得天像塌下来一般。明知道小姑已经离开了,可我始终都不愿相信,我一直倔强地坚持小姑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教书了,那里没有假期,没有归期。

曾经,我从不相信这个世上有什么鬼神,可因为小姑,我希望这世上有神灵存在。

小姑的孩子太小,大姑和爸爸他们姊妹几个不放心,和姑父协商后,孩子暂时抱回我们家养。先是由三姑带,后来又由大姑养着。有天,大姑带着孩子住在家里,晚上小弟起夜,忽然看见院子里有个穿红衣服的人影,他以为是表妹,喊了几声。第二天早起,妈妈问大姑,晚上表妹起夜了吗?大姑说没有,表妹一夜睡得好好的,根本就没起来过。后来大家讨论过后,一致认为小弟晚上看到的是小姑的鬼魂。农村人有种迷信说法,说是小孩子不过3岁前,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么一闹,小弟变胆小了,最怕晚上起来。我知道后,却莫名有些窃喜,原来小姑真得没走,她担心孩子,会偷偷回家来看,只可惜当时看到小姑的人却不是我。

再次邂逅小姑,是爷爷去世的时候。家里办丧事,需要通知各位亲戚朋友,该通知的都通知到了。可准备盖棺材的时候,突然有个亲戚像中邪了一样,扑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念叨:为什么不通知我家,为什么不通知我家。当时大家都愣了,找了个会看的“神婆”问了问,才知道没把爷爷去世的消息通知姑父,小姑不愿意,魂附到别人身上。于是匆匆派本家二哥骑车去通知姑父,姑父赶来后,再也没有出现奇怪的事。

也许没有人会相信这件事,可当场目睹整个过程的我,一点都不觉得诧异,因为我始终相信小姑从未离开过。她只是用某种奇异的行为,告诉我们,她一直都在。

几年前,城市发展,小姑的坟地被占用,因而需要把坟迁到规定的地方。大姑和爸爸姊妹几个,带着小辈的我们,一同把小姑重新迁到一个新的地方。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盘坐在小姑的坟前,回忆着小姑生前的事,爸爸唠叨说:“改荣(小姑的名字),你有福气,现在我们姊妹几个还有力气给你找个好地方。孩子现在都成家了,没啥事牵挂了,你好好在这享福吧。”听着大家的回忆,我莫名有些伤感,原来我们谁都没有忘记小姑,她一直都藏在我们心里最深处。只是往后,小姑,你还会用神奇的方式,告诉我们你来过吗?

现在的我,特喜欢被别人说像你,像你脾气耿直,像你做事干脆,像你……我一直想象着,如果你还活着,你会成为怎样一个受人欢迎的教师,我努力做着,为你也为我,活得精彩。

徐志摩曾说过,“浮华一生,淡忘一季, 空有回忆,打乱缠绵, 笑容不见,落寞万千。弦思华年,那些年华,恍然如梦,亦如流水,一去不返,不泣离别,不诉终殇。”我常想,如果真的有来生,我们还做姑侄。不过,让我成为今生的你,好好疼爱来生的你。

岁月不堪细数,故人不知何处。清明带雨来,思念又纷飞,把我对你的思念,逆流成条河,让我化作河里游动的鱼儿,向思念更深处漫溯。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作者简介

李冬梅,河南济源人。济水一中语文教师,喜欢读书、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不出马驹不是狗的错
胡青:祖父(连载之九·全篇完)
【乡愁征文152号】展啸:回乡组诗
姑妈的悲喜人生
婚礼上的穷人
为什么你们愿意我受伤害,而不愿讲出真话 | 有故事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