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彦晓 : 父母的爱情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我的父母亲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母亲大父亲一岁。母亲是高中毕业去村委会里当了会计,而父亲只上完了初中就回家务农了。姥爷是远近闻名的村干部,能力强,名誉好,而爷爷却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平凡又贫穷。父亲和母亲家境不同,两家的生活条件又相差太多,但就这样在当时看来门户并不相当的两个人,却经过媒妁之言,仅有一面之交,就走到了一起,并且一走就是一辈子。
结婚前,父亲在村子里的面粉厂里自学了一门技术;结婚后,母亲用自己的嫁妆钱为父亲买了机器设备,在靠近市区的地方租了房子做起了生意。就是靠着生意,一家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父母亲半农半商的状态,供我们姐弟两个读了大学,继而又上了研究生。
都说一个女人能改变一个家庭,父亲的生意离不开母亲的操持和帮忙。上世纪80年代,通讯不像现在这样发达,父亲对外联系客户基本上都是靠书信,而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写字和写信都让他倍感窘迫,所以父亲生意上的书信往来一般都是母亲代为执笔。经常是某个晚上,母亲就在刚吃完饭收拾好的餐桌上铺开稿纸,由父亲口述,由她代为执笔书写内容,我和弟弟则围在旁边看着。在那个年代,母亲也算是有文化的人,她的字不像其他女人的字清丽娟秀,而是苍劲有力,大气磅礴,亦如她的性格。书信写好之后再由母亲邮寄出去,半个月就会收到邮递员送来的回信。所以,当时家中的抽屉里经常会有一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回信以及各种花花绿绿的邮票。现在通讯发达了,一个电话就可以连接东南西北,父亲生意上的往来也不需要母亲伏案写信来传递消息了,但是在我记忆深处,我却时常想起母亲替父亲执笔写信的场景,那是我的父母亲在过往岁月中相互扶持一路打拼的见证。
有了生意后,父亲比以前忙了,每天都是很晚才回来。农村人的夜晚,大家吃完饭没事干,邻居家的大娘大婶们都爱去串门搓麻将打扑克,而我的母亲却从来不参与这种娱乐活动,她照顾好我和弟弟吃完饭,一般都是搬着凳子在门口等父亲回来。当时的人们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所以一到傍晚下班的时候,路上的车铃声不绝于耳,但凡看见熟人,母亲都要问一下“见我家孩儿他爸了吗?”。冬天天冷,母亲依然要等,这仿佛已成为她一天结束前最后的寄托。她抱着我和弟弟坐在灶房的煤火台上,一边教我们背诗,一边等父亲,一听见开门声,我和弟弟欢呼雀跃,一边跑下灶台,一边喊着:“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随即就是母亲打开炉灶重新热饭的声音。饭菜端上桌子,母亲给父亲说着家里今天发生的事情,谁家的猪跑别人家的菜地拱菜了,两家人为此争吵了,谁家盖房子多占用了别人的地方让村长上门劝解了等等,聊的都是乡里乡亲鸡毛蒜皮的事情。父亲则说他一天以来生意上的各种交易,今天挣了多少钱,哪个客户进城少带了钱又赊账了,哪个客户生活困难窘迫,父亲又少收人家的钱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边吃边聊。父母之间有意无意的聊天内容中,有他们对农村生活琐事是非曲直的判断,也有他们与人相处过程中朴素善良的行事方式,这些都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时隔多年,暮色中母亲搬着凳子坐在门口等父亲的场景常浮现我的脑海中,昏黄的灯下,母亲为父亲温饭的情景也常常被我说起,他们相亲相爱的温暖画面也许就是我们家幸福的底色吧。
去年7月,母亲突发晕厥,我和弟弟赶紧让母亲住院检查。父亲坐病床尾看着我们忙来忙去,他依然像年轻时一样,话语不多却喜欢叹息,仿佛所有安慰的、担心的、关切的等等很多复杂的情感都在这一声接一声的叹息声中了,父亲在母亲来医院的那一宿都没合眼。在医院的母亲,得知检查没有什么大碍后,执意要回家,她说:“我不在,你爸吃饭怎么办?”我们说,外边饭馆很多,新社会哪还有让人吃不上饭的事情发生?母亲却说:“外边饭馆里的饭再好吃,你爸就喜欢俺做的饭,我不看着他吃饭,不放心。”我们苦笑感到无奈,真的是年轻夫妻老来伴,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俩谁也离不了谁了。
如今,我的父母都已经60多岁了,经历了一辈子的风风雨雨,年老时更知道珍惜彼此了。母亲每天又是看孙子又是做家务,父亲则主动承担起一部分家务活儿,早早起床给全家人做饭,中午去菜市场买面买菜,承担起了母亲原来操持的所有家务,为的是能让母亲多休息一会儿。今年过年初二回娘家,父亲特地在酒店为我们一家人订了餐,偌大的桌子只坐了我们几个人。母亲埋怨父亲说,来外边吃饭真不如在家里自己做呢。我知道,母亲是心疼钱,而父亲是心疼母亲,不想让母亲大过年的在灶台前操劳忙碌,最后自己连饭都顾不上吃。
想想我的父母亲的爱情,他们结婚的时候没有拍过婚纱照,结婚后也没有再过结婚纪念日。母亲是劳动妇女,结婚后没有经济来源,但是父亲却把自己挣的钱一分不少交给母亲保管,他们不懂得现代年轻夫妻中流行的AA制,但就这样一辈子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他们封建传统,羞于谈爱情,却可以相伴一生,相守一生。那血浓于水的亲情,长长久久地在我们的家中流淌并滋养着儿女。
母亲时常对我说,“婚姻中不要争什么高下,分什么彼此,只有宽容、理解和忍让,相互扶持才能让婚姻更长久。”我想,这简单朴实的语言,不仅道出了父母一面定终身的婚姻真谛,也是他们给子女家庭生活的最好的教诲了吧!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作者简介

陈彦晓,河南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父亲母亲
爱的点滴(二)
马莉 |​​弟弟
住在小城里父母亲
散文||悼念我的父亲
打草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