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文明城市添光彩征文​ | 王晓: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济源是个小城,公交车却很方便,班次又多,线路也全。只要你愿意,去哪儿都可以坐公交,出门就有公交站,村村都通公交车。

说起来,我对公交车很有感情。早在20多年前,母亲还住在乡下老家,我周末回克井老家都是坐4路车。开4路车的是个30多岁的男司机,我至今还能想起他说话的样子,他整日里乐呵呵的,眼睛里充满善意的光芒。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4路车司机好,主要是因为他从来不嫌麻烦。那时候,母亲给我捎萝卜白菜、豆角南瓜等时令蔬菜,都是托他带到城里。“最后一班4路车,你记得在商业城接啊!”母亲在电话里这样说。最典型的一次,母亲还托他给我的女儿带了一个“坐车”。想来,帮人们捎东西的应该不仅仅只是4路车,托4路车捎东西的也不止是我一家,那4路车司机应该是最早的“快递小哥”吧,而且还是无偿的微笑服务。可惜的是,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甚至我连他姓什么也不知道。

近些年,我出门很少开车,除了走路,就是坐公交车。早晨搭公交去上班,公交车上人不多,车载音响里传来熟悉的锣鼓家伙点,看来开车的师傅是个戏迷。我也喜欢戏,听了几耳朵,就知道是《朝阳沟》。我问他,是豫剧吗?其实我是没话找话,但很多沟通都是这样开始的。看得出来,他对这样的话题很感兴趣。他说,最喜欢听戏了。小时候,每年清明会都挤在戏台下边看戏。那时看戏可下讪(济源话,意思是喜欢得不遮眉眼),从演员化妆就开始看,散戏了还要挤在后台看人家卸妆,哈哈……说着说着他眯着眼笑起来,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我也笑了,农村娃,谁都经历过那样的年代。逢会看戏,露天电影都是文化的盛宴,自然是舍不得错过一点细枝末节。原以为,人长大了,很多东西就会淡出自己的精神世界,殊不料,真正的喜欢是深入骨髓的,越是时过境迁,越是熠熠生辉。不信,看看这位司机师傅就知道了,虽说整天脚踩油门,手扶方向盘,因了这样细腻的文化情结,他活得可能比旁人稍微滋腻点,又或者说,他不那么贫乏,是个有趣的人。

周末去博物馆,回来时也坐公交。跨进车门,就听见车载音响里一个男子充满磁性的声音,“少平把师傅抱在怀里,在黑暗中闭上了眼睛。不息的热血在涓涓流淌。这是矿工的血。血渗入煤中;血成为黑色——这染血的煤将变成熊熊炉火。难道我们还不能明白,为什么炉火总是那样鲜红……”广播里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我读过好多遍,现在听来每一句话仍能打动我,路遥总是用最浅显的语言说出最深刻的道理,就像生活一样,看似重复琐碎,其实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每天都不一样。播音员好听的声音像水一样弥漫在车里,广播内外都是平凡的世界。我前面坐着一位老先生,面前摊着一本中医养生的书,他旁边坐着一位60岁左右的女士,手里提着一袋蔬菜。

车走到图书馆,上车的是父子俩。爷俩长得都胖,眯眯眼,脸庞发红,尤其是那儿子,脸胖得像一朵小红花。小儿的门牙缺了两颗,裸着粉色的牙床,说话或者笑的时候,看起来滑稽又可爱。他正在换牙,年龄也许6岁,也许7岁。我发现这些,是因为对他们的谈话感兴趣。尤其是那位父亲,略带磁性的声音很好听,简直有“播音员”的潜质,那是父爱给予他声音的魅力。   

“莫听……”,爸爸小声说了两个字就顿住了,似乎在等儿子接话。“穿林!”小儿急不可待地说,仰着圆乎乎的小胖脸等父亲接岔。“打叶声。”爸爸笑看儿子。儿子立马连句:“何妨吟啸且徐行。”可能是没牙跑风的缘故,小儿发音不是“啸”,而是“叫”。一时间,父子俩笑成一团,一大一小俩张脸凑在一起,更加相像,像克隆出来的一样。     

这爷俩玩的是一种家庭里常见的游戏。大人为了教孩子背古诗,常常用这种法子。只不过,一般人背的多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或者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很少有人教孩子背宋词,而且还是苏轼的《定风波》。我不由多看了俩眼。但见那父子俩对句正欢,《定风波》已到最后两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做爸爸的坐着,一手扯着小儿,一只手里拎着个深蓝色的帆布袋子,他衣着简朴,白T恤,黑裤,黑色运动鞋。儿子也是这般打扮,不同的是脚蹬一双小白鞋。这时候,小儿正缠着爸爸,要和他一起背诵《弟子规》。见车上众人都微笑着看他俩,爸爸似乎有点窘迫,对儿笑道,我不会背……小儿又说,要背《笠翁对韵》,爸爸微嗔作态,在小儿的头上轻轻拍了拍,警告他说话小声点。于是,儿子便扒在爸爸耳朵边说了什么,俩人又是满脸满眼的笑,淡而温暖,却有趣的很。可能是爸爸的训诫起了作用,小儿噤了声,靠在爸爸怀里安静地像个泥捏的小人人。而爸爸则爱抚着儿的额发,眼睛半闭,似乎略有所思。

快下车的时候,远远瞅见一个老人走过来了。说是走,其实是挪。他脖子上挂了个小牌牌,上头写着他叫啥,家住哪,家里孩子的电话,定是家人怕他走丢了写给好心人看的。站牌下有几个等车的人,却站着不上去,很明显是在停下脚步等那个老人。有一个年轻的姑娘还走过去搀着老人上车,她搀的那样自然,就好像搀扶的是她的亲爷爷。黄昏温柔的阳光撒在他们身上,竖起的是平凡人的无字碑。这样的无字碑就像春天的花、秋天的果一样自然而然,谁也阻挡不了它新生的力量。

公交车上,不算太安静,却处处流淌着温润如玉的人间滋味。多么可爱的人啊,可惜的是,我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能在平凡的世界里和他们相视一笑,在心底铭记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作者简介


王晓,河南济源人,文学爱好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是小作家】张巍《公交车站的偶遇》
公交车初体验
公交车上的约会
等 | 金桐妍(五年级)2019.7.29【ⒶⒶⒶⒶⒶ】
济源在河南率先实现刷手机乘公交
斯华年《争分夺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