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作者:李国平

我早就想写一写我的母亲,但一直在犹豫,担心写不好,不能表达出母亲的本色。可是,这个愿望一直在我的心里跃动,我必须动笔了,不为别的,就为心安。

我的母亲今年六十九岁了,身体还算可以,精神也算矍铄。母亲是一位平平凡凡的家庭妇女,有着中国传统母亲的慈爱和坚韧。母亲在,家就在。每次回家看到母亲的身影,心里就会一下子很踏实,仿佛海上漂泊的小船回到了避风遮雨的港湾。

回想往昔,母亲的很多往事浮现在心头。

八十年代初期,虽说承包责任制已经落实到户,但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父母辛辛苦苦劳动,勤勤恳恳耕作,家里的生活仍很艰难。每到吃饭的时候,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母亲。母亲站在烟雾氤氲的灶台边,把碗一字排开,然后手握铁勺,把每个碗都装得满满的。我们迫不及待地端走,或蹲或坐,一碗饭就囫囵吞枣下肚了。然后,各人去盛第二碗饭,盛多盛少,自己决定。刚开始,我没发觉,后来感觉到母亲一般不去盛第二碗饭,只有等孩子们不再盛了她才去盛。这个时候,饭往往很少了,甚至没有了。我那时还小,曾经端着饭碗问母亲:“妈,你吃一碗饭就饱了?”母亲眼里满是慈爱,淡淡一笑,说:“小孩子正长身体,多吃点,你们吃饱了,妈也就饱了。”我很后悔,那时我真很不懂事。听妈妈这样一说,本来不再吃了,又多加了一点,这样剩饭就更少了。

有一次,我去厨房拿东西,从窗户里望进去,发现妈妈正拿着铲子在锅里铲东西,边铲边往嘴里送。我很好奇,以为妈妈正在吃什么好东西。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发现妈妈在吃锅里仅存的一点锅巴。妈妈见了我,似乎有点不好意思,说:“还剩一点饭,倒了怪可惜。”

后来,无意间听到父母的谈话,我才明白了事情真相。父亲说:“你吃饭太少了,你的身体会吃不消的,每天要干那么多的活。”母亲说:“忍忍吧,孩子们正长身体,让他们多吃点吧!”父亲叹了口气,说:“以后,我少吃一点,你加一点吧!”父亲的预言成了现实,母亲患了胃病,疼起来脸色苍白,冷汗直流。我真真切切地知道母亲患病的原因,在母亲忍受病痛的时候,我躲在角落里泪流满面。

生活渐渐好转,吃饭已经不成问题,每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敞开肚皮吃。母亲却仍然保留着最后吃饭的习惯,仍然会劝我多吃一点。可我已经懂事了,我也总是说吃不了那么多,尽管有时候会剩下很多饭,尽管有时候我还能再吃一点。我想这样母亲因为怕浪费就会尽量多吃一些。好在,母亲的身体渐渐康复了,我愧疚的心也得到了一丝安慰。现在,我有了孩子,给孩子盛饭的时候我总是盛很多,宁可孩子吃不完把饭剩下。母亲啊,这是你对我的影响,我会把这种影响传递下去。

关于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我知之甚少,他们结合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他们不时有争吵,甚至动手打架,但他们互帮互助的恩爱,我是有着深刻记忆的。

那是一个初秋的晚上,月色如水,凉风阵阵,秋虫啁啾。忙碌一天的一家人正坐在院子里吃晚饭,母亲和父亲不知因为什么小事吵起嘴来。也许由于年轻气盛,或许母亲的唠叨刺痛了父亲,饭碗飞起,滑出一道弧线,撞在了母亲的膝盖上。饭碗破碎,母亲的膝盖血流如注,洇湿了裤腿。我当时应该是十三四岁的模样,急忙陪母亲去医疗点包扎,看着母亲疼痛的样子,心里对父亲充满了怨恨。医疗点比较远,母亲边艰难行走,边伤心落泪,数落着父亲的不是。包扎回来,父亲独自坐在院子里的桐树下,斑斑驳驳的月影洒在身上,如一尊石雕,静默不语。母亲一瘸一拐准备去厨房收拾碗筷,这时,传来父亲瓮声瓮气地话语:“已经收拾好了,你上床歇息吧!”母亲一言不发,狠狠盯了父亲一眼,走进了屋子。

也许是上天在惩罚父亲的粗暴,半夜里,父亲忽然肚子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呻吟声连续不断。我躺在床上,心里有一种报复后的喜悦,而且我想当然的认为,母亲此刻应该是高兴的。没想到,母亲竟窸窸窣窣穿衣起床了,她要我和她一起去找医生。我竟然不懂事的劝阻道:“深更半夜了,医生早睡了,你的腿还疼,让他忍一忍,明天早上去吧!”母亲生气地给了我一巴掌,说:“你这狠心的兔崽子。快起来,咱们一起去叫医生。”我嘴里嘟嘟囔囔着,无奈地爬了起来。

夜已深,月明星稀,初秋的寒气让人忍不住打颤,村庄里一片寂静,不时传来狗吠声。我搀扶着母亲走在山村小道上,耳边回荡着母亲疼痛的吸气声。终于到了医疗所,叫醒熟睡的医生,母亲再也忍不住疼痛,一屁股坐在潮湿的地上。医生打开门,问清了原因,感慨道:“还是夫妻情深啊!小子,学学你父亲母亲吧!”医生开了药,回到家,母亲又端来开水,服侍父亲吃药,还按照医生的嘱咐,用热毛巾为父亲敷肚子。那个夜晚,母亲就这样在疼痛和忙碌中过去了。自此之后,母亲父亲仍不时有争吵,甚至两人互不答言,但母亲仍然准时为父亲做饭,仍然很默契的配合父亲做农活。虽然嘴上不言,可心灵相通。

至今,那晚的情形仍历历在目。结婚之后,我对母亲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那是患难夫妻的至爱至情。

时光流逝,岁月的年轮毫不留情的在母亲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母亲已经六十岁了,仍然停不下忙碌的脚步,仍然不辞辛苦地劳动。

这年,麦子熟了,田地里麦浪翻滚,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麦香。趁星期天,我和母亲拿着镰刀去割麦。那块地在路的上面,距离路面大概有两米高。田地边上的麦子很稀疏,杆子也矮小,蹲在地上割麦很不舒服,刚割了一会儿腿就发酸。我站起来抱怨道:“这矮小的麦子也太难割了。”母亲见状对我说:“你去田里面割,那儿麦秆高,容易一点。”我就往田里面去了,弯着腰,急急忙忙收割。忽然,我听到母亲叫了一声,抬头看时,母亲已经滚落下去了。我扔下镰刀,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地边跳到路面上。母亲躺卧在地上,手揉搓着肚子。我急忙拉起了母亲,询问她哪里不舒服。母亲说:“没关系,可能是路上的石块硌了一下,休息一会就好了。”我看看路上的石块,担心伤到了母亲,毕竟是六十岁的老人了,但看着母亲轻松的表情我也没想那么多,就让母亲坐在地边休息,我又去割麦了。没过多久,母亲也开始割麦了,我原本有点担忧的心一下子轻松了,看来,没什么大碍。

收割的麦子在地里平铺着,收获的喜悦鼓起了更大的干劲,夕阳西下时,我们的劳动任务完成了。回到家,我打开电视优哉游哉地看了起来。母亲仍不能歇息,她还要做饭。

第二天中午妻子回来了,对我说:“咱妈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我看她精神很不好,一副很痛苦的样子。”我想到了昨天的事,就告诉了她。妻子很生气,埋怨道:“你应该让妈去医院检查一下,这么大年龄了,你就不担心?”检查结果让我悔恨不已,母亲的肋骨折了两根。母亲仍很倔强,絮絮叨叨地说:“怎么会呢?疼得不厉害呀。”我转过头,抹去了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我不知道,母亲是如何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还在辛劳的割麦子?我不知道,母亲是如何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为她的儿子做饭?我不知道,漫长的夏夜母亲是如何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熬过来的?

我扶着母亲回到家,照顾母亲躺在床上。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我不敢去想母亲劳动时所忍受的痛苦,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啊?母亲啊,你怎么能忍受得了?我懊悔,为什么我没有察觉呢?为什么我不去想母亲已经是一位六十岁的老人了呢?为什么我不去细心地查看呢?是母亲一直以来的坚强蒙蔽了我的双眼,是母亲一直以来在我心中的铁人形象凝固了我的心。我无法原谅自己,也无法安慰母亲,只能默默地收拾家务。母亲反倒劝慰我说:“孩子,妈不疼,你歇一会,你还要去上班呢!”

母亲含辛茹苦,受尽磨难,不仅把我们兄妹三人养育成人,成家立业,而且帮助我们照看了五个孩子。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母亲不是养育了三个孩子,而是养育了八个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一出生,母亲就承担起了养育的责任,就像是她亲生的一样,付出了不可计数的心血和汗水。终于,她的孙儿辈中最大的上了大学,最小的也上了小学,孩子们就像一群小鸟飞向了辽阔的天空。母亲终于可以歇歇了,可以享福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5月,原本身体健康的父亲突发脑溢血,虽经精心救治,仍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我可怜的母亲哟,照顾父亲的重担又扛在了肩上。从此,给父亲穿衣吃饭,喂药喂水,帮助上厕所,搀扶走路,成了母亲的全部生活。父亲就像小孩子一样依赖着母亲,离开一小会就会询问,母亲不在身边,他就一直坐在轮椅上,不练习走路。这样,母亲买菜都是一路小跑,生活范围被限制在屋子和院子这个窄小的空间里。病痛让父亲的脾气变坏了,无缘无故就会生气,有时母亲的善意提醒会换来父亲的责骂。此时,母亲仍是面带笑意,嗔怪道:“生病还生出脾气来了。”最多会向我抱怨一句:“你看你爸,怎么成了这个样子?”说完仍是该做什么还做什么。晚上,父亲要起夜好几次,往往都是母亲刚睡着,又被父亲惊醒。父亲左半身没有知觉,夏天怕热,冬天怕冷,母亲要时刻操心。转眼间,母亲已照顾父亲两年了。我常常想,如果没有母亲,我们兄妹几个的生活肯定是一团糟。

今年秋天,母亲看到我和妻子生活艰难,又带着父亲离开熟悉的山村来到陌生的城市承担了帮我照顾孩子的任务。一日三餐,吃喝拉撒,上学接送,母亲把三个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一个月过来,孩子的小脸就变得胖嘟嘟的。母亲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早上六点起床做饭照顾孩子吃饭送上学,回来照顾父亲吃饭陪父亲下楼锻炼,然后做午饭接孩子放学,就这样,一直旋转到晚上十点,孩子们都进了梦乡,她才躺在床上,揉着酸痛的腿脚。母亲,你瘦弱的身躯里蕴藏着无穷的力量,那力量的源泉是爱啊!

我一个人住在山上,不能帮母亲一点忙,想着母亲的劳累,心里就满是愧疚。多少个夜晚,我难以入眠,我为母亲担忧,担忧母亲的身体,担忧母亲的劳累,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母亲啊,你把儿子的责任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你为儿子承担了太多太重的责任,你那瘦弱的身躯在儿子眼里就是一座山,帮儿子抵挡风雨,帮儿子迎接磨难。母亲,你让儿子情何以堪?

母亲已经六十九岁了,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可是母亲仍然奔波忙碌着,为了她的儿子,为了她的儿孙。有了母亲的帮忙,我的生活才风平浪静,才安稳宁静。我不敢想,如果没了母亲,我的日子会怎么过?每星期回家,看到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的温暖笑容,工作的疲惫和辛酸都烟消云散;看到儿女蹦跳的身影和快乐的笑脸,心里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母亲。母亲啊!您在,家就在,回到家能叫一声“妈”,您不知道,儿子的心里是何等的踏实呀!

作者简介:李国平,河南省济源市健康路小学教师,热爱文学,喜欢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原》2022年第8期|王选 :归去来兮
我的父亲是党员
妈,你要活着该有多好!
民间故事:男子半夜听见女子哭声,发现了老婆的伤心事,结局完美
往事钩沉:婆婆|周凤莲
太扎心!比“丧偶式育儿”更恐怖的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