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歌乐山·渣滓洞 | 作者:张小芳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超火网红城市,山城雾都重庆,是一座充满魔幻的城市。它的名字伴随着八百多年的时光,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以来,对胸怀浓厚家国情结的我,都有着超强的感召力。对于重庆的最初印象是在我的少年时代,小学时,就常常会在课本中听到“渣滓洞”这个地名,以及让我爱不释手的一本《红岩》,和反复观看过的一部老电影《烈火中永生》。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头等一个个荧幕上,历史中生动鲜活的伟大先驱及红岩精神,都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红岩精神”的内涵,从小我们就在课本、图书和电影中有所体会。它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也激励了此前几代人的成长。它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时至今日,我们在新时代中砥砺前行,重温红色历史,追忆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使命,也更加深了我对重庆的认知和对革命英烈的敬畏之心。对前去“中美合作集中营”——白公馆和歌乐山麓渣滓洞同样深感敬畏。
因而我心中时常在想:这些英雄人物从何而来的精神和毅力抵御敌人的折磨,为何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想去重庆瞻仰、缅怀烈士英灵是我多年的愿望。求仁得仁,得其所哉,此次终于如愿以偿——爱人单位组织赴重庆进行党史教育学习和业务提升培训。于是,我便于爱人商酌,待他培训结业,我们相约山城,身入其境亲身感受一下那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黎明前的黑暗是怎样与敌人周旋战斗,用心、用眼、用手去触摸魔窟内外两大阵营揪心断肠、惊心动魄的最后58天。
血与泪的回忆,歌乐山多么美丽的名字,那里留下了多少革命先烈的足迹。渣滓洞、白公馆,多么令人悲愤的标签,无数的革命先烈在那里洒下了殷红的血迹。
位于重庆西北郊的渣滓洞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据说1943年军统特务赶走了附近住的农民,逼死了小煤矿矿主,霸占了煤窑及矿工住房,将其改为看守所。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比较隐蔽。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内院一楼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为女牢。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可以说当时被关在这里就插翅难逃。
前去渣滓洞参观的路上,爱人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渣滓洞的由来、位置、牢房的分布、结构等概况做了详细介绍。恍惚中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革命烈士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背叛祖国的英勇身姿,同时也深深被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感染。
当时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的革命者们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在牺牲前集体留给党组织的最后嘱咐——“狱中八条”“狱中意见”,是他们在即将牺牲时,还想为党做的最后一件事。纵然身处炼狱,他们也不曾忘记自己的信仰和使命,这是一群真正的共产党主义战士,他们披沥赤忱,倾诉真知灼见。这种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红岩精神是重庆的一张名片,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坚实精神支柱。由于歌乐山地质地貌由红色岩石组成,这种岩石像钢铁一样硬,所以当地的人们称这种岩石为“红岩”,这不正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追求的象征吗?红岩烈士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凝聚起了一座光芒四射的红岩丰碑。作为纪检干部的我们更要把红岩精神扎根于心,强化廉洁意识,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爱人说,本次开展党史学习系列教育活动,遗憾的是由于“中美合作集中营”——白公馆正在进行保护修缮中,暂停对外开放,因而未能到集中营内参观,缅怀追念革命先烈的英魂。此次重庆行,最大的收获是不仅全面理解了“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而且我们真正领会到重温党史,传承红色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悟最深的是新时代、新发展、新目标,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自身建设,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需扬鞭自奋蹄”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
面对着爱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崇高觉悟,我心生敬畏,倍感惭愧。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聆听着爱人与我分享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的震惊中外的大屠杀,革命先烈如何和敌人做斗争的过程。参观渣滓洞的感受、感慨及受益匪浅的感触时,我的内心被一种无形而伟大的力量所慑服,心情顿时凝重起来,迫不及待的想去瞻仰、悼念烈士们的英魂。
当我置身于渣滓洞时,心潮不平,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萧杀,恐怖带有杀气的景象,院落四周布满了碉堡、暗哨和铁丝网,令人感到阴森恐怖。看着一间间阴森的牢房,一个个英雄事迹在我身边浮现,巾帼不让须眉的江姐,人小志坚的小萝卜头,独挡危难的许云峰,我深深地被这些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所感染。
特别是那间刑讯室,在那里我看见了曾用来拷打革命烈士的皮鞭、老虎凳;曾让烈士们束手无策的脚镣、手铐。如今,这些刑具已经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可在我看来,它仍然让我感到惊悚不已,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荡气回肠的英雄年代,革命先烈这种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当他们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喜讯后,相互转告给狱友,由于牢房与世隔绝,他们凭自己的想象,绣了一面红旗,可以想象当时他们是多么的激动,虽无法亲眼看见第一面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只能心中欢呼,用眼神互相祝贺传达胜利的喜悦之情。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以及他们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精神,就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红岩精神”。
时间过得很快,参观结束差不多已经黄昏,我恋恋不舍地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了景区,被称为四大火炉之一的重庆骄阳似火,此时此刻的我没感觉到一丝丝灼热,整个人就像跌进了冰窖一样,怀揣着一颗炽热滚烫的心,百感交集。是啊!这些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革命信仰、血肉之躯,抵抗着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和刑讯折磨,彰显着共产党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宁折不弯的崇高革命气节。因为他们有热血,有对红色的追求。想一想革命者所付出的牺牲,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牢记“红岩精神”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现如今已过去半个世纪,那个黑暗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可是历史会永远记住那些革命先烈的贡献,渣滓洞也会见证反动派犯下的一切罪行。再见,渣滓洞!向伟大的烈士们,致以最深刻的怀念和敬意!

作者简介:张小芳,河南济源人,文学爱好者。供职于济源北斗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张小芳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手机:13849531938;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景点介绍(附图)
重庆渣滓洞游记
探革命先烈 感红色之情
春风穆穆正清明
【缅红岩】清明前夕,缅怀先烈!蒙牛·别提多美不曾忘记!
重庆印象之三:渣滓洞、白公馆带来心灵的震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