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全国14个省()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我国目前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调查还发现60.0%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这些患者存在很大风险,尤以高血糖危象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者,若诊疗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

而作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及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HHS)在内的高血糖危象的临床危害不可忽视,这两种病症均可显著增加脑水肿、永久性神经损害和死亡等的风险。在胰岛素发现以前,DKA的病死率达90.0%以上,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及补液纠正脱水,病死率降至20.0%以下。20世纪50年代采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病死率降至不足10.0%。近20多年随着标准化DKA治疗方案的实施,病死率也逐渐下降。但在老年患者以及合并有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者,病死率仍较高。

全国医疗机构DKAHHS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有待改进,而国内亟需相关指南类文件来规范高血糖危象的临床诊治。鉴于此,2012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成立指南编写委员会,对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治进展及预防等最新文献、专家意见及国外相关指南共识进行整理分析,经过指南制订会及函审,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

高血糖危象包括DKAHHS,是糖尿病的两种重要的急性并发症,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均可发生。据国外报道,英国和瑞典1型糖尿病患者DKA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3.6/1000例和14.9/1000例患者。美国罹患DKA患者的住院率在过去10年内上升了30.0%。英国和美国成人DKA病死率低于1.o%,但在老年和严重疾病患者中可高达5.O%。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约1.0%会并发HHS,且其病死率高达10.0%左右,>75岁的老年人为10.0%,>85岁者为35.0%。

DKA也是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发展中国家的DKAHH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更是居高不下,有报道称肯尼亚住院糖尿病患者DKA的发生率为8.0%,而病死率高达30.0%,发展中国家HHS的病死率也高达5.0%~20.0%。

我国缺乏全国性的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四川华西医院内分泌科19962005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急性并发症(包括DKAHHS、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低血糖症等)的平均发生率为16.8%,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急性并发症入院的具体原因中,DKA最常见,为70.4%,低血糖和HHS所占构成比分别为15.2%和12.2%,乳酸性酸中毒仅为2.2%。

二、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

()诱因

高血糖危象的主要诱因有胰岛素治疗不当和感染,其他诱因包括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诱发高血糖危象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拟交感神经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可卡因与DKA的复发有关。新发1型或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治疗中断后常可引起DKA1993年前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设备的应用与DKA的增加有关,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患者教育的改善,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DKA的发生已显著减少。但尚需更多前瞻性研究以明确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DKA发病率减少情况。

因一些疾病而限制水摄人及卧床,且渴感反应的减弱常会引起严重脱水和HHS1型糖尿病由精神疾病或饮食紊乱导致的DKADKA发生率的20.0%。亦有报道称DKA可为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和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DKAHHS的主要诱因见表1

)病理生理

DKAHHS的发病机制有众多相似之处(1),即血中胰岛素有效作用的减弱,同时多种反向调节激素水平升高(如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DKAHHS患者由于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导致肝肾葡萄糖生成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而导致高血糖,同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了平行变化。

DKA时,由于胰岛素作用明显减弱和升糖激素作用增强,共同使脂肪组织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而释人血液循环,并在肝脏氧化分解产生酮体,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从而造成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许多研究表明,高血糖患者发生高血糖危象时常伴有一系列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仪、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活性氧、脂质过氧化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的增加,当DKAHHS纠正后这些炎性介质逐步恢复正常。

HHS可能由于血浆胰岛索相对不足,虽不能使胰岛素敏感组织有效利用葡萄糖,却足能抑制脂肪组织分解,不产生酮体,但目前相关研究证据尚不充分。发生HHS的部分患者并无昏迷,部分患者可伴酮症。DKAHHS均能造成尿糖增高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使机体脱水,失钠、钾及其他电解质成分。

三、高血糖危象的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1型、甚至2型糖尿病的DKA常呈急性发病。而HHS发病缓慢,历经数日到数周。1型糖尿病有自发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DKA,其中20.0%~30.0%的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在DKA发病前数天,糖尿病控制不良的症状就已存在,但酮症酸中毒的代谢改变常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般>24 h)。有时所有症状可骤然发生,无任何先兆。

DKAHHS的临床表现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呕吐、腹痛(DKA)、脱水、虚弱无力、意识模糊,最终陷入昏迷。体格检查可发现有皮肤弹性差、Kussmaul呼吸(DKA)、心动过速、低血压、精神改变,最终昏迷(更常见于HHS)HHS还可表现为局灶神经症状(偏盲和偏瘫)及占位性表现(局灶性或广泛性)DKA患者常见(>50)症状为恶心、呕吐和弥漫性腹痛,但HHS患者罕见。所以对腹痛患者需认真分析,因为腹痛既可是DKA的结果,也可是DKA的诱因(尤其在年轻患者)。若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纠正后,腹痛仍不缓解,则需进一步检查。

DKA相比,HHS失水更为严重、神经精神症状更为突出。尽管感染是DKAHHS的常见诱因,但由于早期外周血管舒张,患者体温可正常,甚至低体温。低体温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实验室检查

DKAHHS主要诊断标准见表2。对于考虑DKAHHS的患者,首要的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糖、尿素氮/肌酐、血清酮体、电解质(可计算阴离子间隙)、渗透压、尿常规、尿酮体、血气分析、血常规、心电图。若怀疑合并感染还应进行血、尿和咽部的细菌培养。如有相关指征,还应做胸部X线片检查,同时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近期病情控制情况。

1.血酮:DKA最关键的诊断标准为血酮值。目前临床诊断DKA多采用尿酮体检测,其检测简便且灵敏度高,但其主要局限是留取样本时有困难,导致延误诊断,且特异性较差,假阳性率高,导致后续许多不必要的检查。尿酮体检测通常采用半定量的硝普盐法,此法却无法检测出酮体的主要组分,即B-羟丁酸。因此若条件允许,诊断DKA时应采用血酮检测,若无血酮检测方法可用时,尿酮检测可作为备用。

此外,对临床需急诊处理的DKA患者推荐血酮床旁监测(如便携式血酮仪)作为治疗监测的手段。当血酮≥3 mmol/L或尿酮体阳性,血糖>13.9 mmol/L或已知为糖尿病患者,血清HCO3-()动脉血pH>7.3时,可诊为糖尿病酮症,而HCO3-L()动脉血pH<7.3,即可诊断为DKA。如发生昏迷可诊断为DKA伴昏迷。

2.阴离子间隙:DKA是酮酸积聚导致阴离子间隙增加的代谢性酸中毒。阴离子间隙是指氯离子与HCO3--的浓度之和与钠离子浓度差[(Na-(CL+HCO3)]。正常的阴离子间隙范围在7-9 mmol/L,若>1012 mmol/L表明存在阴离子间隙增加性酸中毒。DKA按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pH值、血HCO3--和血酮)以及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分为轻、中、重度。已经报道有超过1/3DKAHHS患者在实验室检查和症状方面存在明显重叠现象。如大部分HHS住院患者pH>7.3,血HCO3->18mmol/L,但常存在轻度血酮增高的情况。

3.白细胞计数:大多数高血糖危象患者会发生白细胞计数增高,白细胞计数>25.0×10^9/LL则提示体内有感染,须进一步检查。

4.血钠:血钠水平可低于正常。血钠下降通常是由于高血糖造成高渗透压,使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稀释所致。若高血糖患者血钠浓度增加则提示严重水丢失。血清乳糜微粒会干扰血糖和血钠的测定结果,因此酮症酸中毒时有可能出现假性正常血糖和假性低钠血症。

5.血清渗透压:血清渗透压与神智改变的研究明确了渗透压与神智障碍存在正线性关系。在有效渗透压不高(320 mmol/L)的糖尿病患者中,出现木僵或昏迷状态要考虑到引起精神症状的其他原因。有效渗透压计算方法:[2×Na+(mmol/L)+血糖(mmol/L)]。因其成分自由滤过,其积聚不会引起细胞内容积或渗透压的改变,尿素氮浓度可忽略不计。

6.血钾:胰岛素缺乏及酸中毒致血钾向细胞内转移减少,导致高血钾。因此,若血钾浓度低于正常,则提示患者机体内的总钾含量已严重缺乏,对此类患者应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并积极补钾治疗,因为随着治疗的进行血钾会进一步下降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7.血清磷酸盐:DKA患者血清磷酸盐水平通常升高,但这并不能反映机体的状态,因胰岛素缺乏、分解代谢增强等均可导致细胞内磷酸盐离子向细胞外转运。

8.其他:21.0%~79.0%的DKA患者血淀粉酶水平升高,这可能是非胰源性的,还可能来自腮腺。血脂肪酶测定有助于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但DKA的脂肪酶也会升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十)
糖尿病酮症酸酸中毒和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成人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英国新版指南来报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