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完你的朋友圈,我觉得我们不合适”

每晚和你说晚安🌙

01.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故事:

男生经由长辈介绍,用微信加了相亲女生为好友。中午刚添加成功,礼貌性打了个招呼,下午就收到了“好人卡”,被女生回绝进一步的可能。

女生拒绝的理由是:“我了解了下你的朋友圈,我们可能不太合适,我条件和你差太多,估计不太会有共同爱好。”

在成为微信好友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她通过男生的朋友圈,就直接断定了对方的生活层次。

男生:“我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让你望而却步了?”

女生:“感觉就是你的生活层次比我高出不少,我怕我们很难有共同语言。”

凯哥看了眼男生的朋友圈,那是大多数年轻一代有的共性,沙雕爱吐槽,把朋友圈当成抒发自我的小天地,再常见不过。

可在女生眼里,直接上升成生活层次的境地了。

说实话,仅仅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就做出所谓的判断,并不是成年人理智的社交方式。

可讽刺的是,如今这种千奇百怪的说法越来越多:

“衣服穿得有点太朴素了,就别见面了吧。”

“每天都发朋友圈太矫情,还是算了吧。”

“一看朋友圈就没什么文化,不是我的菜。”

“……”

要知道人有千万面,社交朋友圈,不过是众多中的一面。

一个人品性如何,两个人合适与否,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接触和相处才能判断出来。

但很无奈的现实是,成年人一边抱怨爱情不给机会,一边用固执的偏见拒绝所有可能。

如今的相亲,可以不需要一场精心的打扮,不需要见面,只需要网上加个好友,就可以完成一场在线配对。

只是如此过于武断的判断方法,很有可能因此错看一个人,错过一场缘分。

02.

后台留言板里,有位读者给我留言。

聚会上,姑娘经由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男生,在短暂的沟通交流中,彼此初印象都挺好,所以加了微信好友再聊聊看。

本以为或许会发展出一段美好关系,可没想到事与愿违,反倒受气。

姑娘和我哭诉,男生仅仅因为她爱换头像的缘故,便隔三差五就话里有话地数落她,意思就是爱换头像的人不专情,很容易三心二意。

刚开始她当成玩笑没在意,谁知男生是当真的,后来甚至暗讽她没有表面上看得那么单纯,因为从女生的朋友圈看,认为她太爱玩,心很野。

姑娘很郁闷,她问自己是做错了什么,要被人莫名伤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凯哥替姑娘感到不值,明明是付出真心相待的人,却用一些不着边的说法去抹黑她,嘴里说着“这是为你好”,实际的行为令人难过心寒。

而这年头,类似的言论并不在少数:

“爱换头像的女生不能要。”

“爱换头像的女生最好撩。”

“爱换头像的女生不安分。”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微信里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判断一个人好坏的准绳,列举各种所谓的标准,去定义对方的品行。

当社交网络成为生活中的交往日常,连带着把社会上固有的偏见,都带进网络朋友圈。

就好比之前总听到有人批判:

“看她穿的那么少,肯定不是好女孩。”

“妆化得这么浓,感觉私生活会很乱。”

“刺青纹身抽烟的,沾染一个都不能要。”

……

前后两者相比,看起来是不是很类似?

这世上,每个人都是立体呈现的,仅仅靠其中一面就来贴标签,这显然不太合适。

在你看不见的角落,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实。

想起网上看到的一句话,你敢不敢用粗浅的眼光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

这个答案,大概很多人都不敢。

人们用两三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习怎么说话。

03.

知乎上有人问:怎样的女生才算是纯洁的?

想来这个问题,在部分人的眼中,有很多话要说:

比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有门禁的;比如,不谙世事,听话乖巧的;比如化淡妆、不抽烟不喝酒的。

对这些人来说,纯洁是一个很刻板的词语,浅显易懂,表面上的洁白无瑕就是纯洁,眼里看到的就是一切。

可人心,从来不是如此简单能摸透的东西。

网友@禾柒 讲述了一个故事:

她的哥哥曾经交往一个女朋友,是农村来的小姑娘,打工的时候相遇相爱的。

小姑娘瘦瘦高高的,素面朝天,比起大学女生的成熟,她显得稚嫩得多,更关键的是,她很容易满足,恋爱期间也没有要求,不要包包也不要香水。

在她哥哥送姑娘手机前,甚至没有手机,更别提社交账号。

就是如此单纯的姑娘,结局给予她哥哥很大伤害,以至于五年过去,提起女生,她哥哥还是一副无奈又自卑的表情。

眼睛是会骗人的,你目光所至得到的信息,都是别人想要让你看到的一面。

人活在世,不可能真的纯洁懵懂到宛如一张白纸,任何东西刚拆封时都是洁白的,往后能不能保持住内心,不是靠世俗的标准去定义,而是要靠心去感受。

在这个故事下方,有句评论说得特别好:

“纯洁不是知道的少,而是坚守的多。是知道很多道理,但是还热切地相信这个世界。”

不要片面地从别人嘴里,自己眼里,社会的世俗里,去定义一个人的价值。

世上没有所谓的上帝视角,固执愚见的大多都是偏见。

《培根随笔》里写到:

“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04.

作家毕淑敏说过一个关于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那年她从西藏坐车回家,路上偶遇旅人,他看起来风尘仆仆,身上都是土很是可怜,出于好心,她想着载他一程。

当时司机拒绝,还是毕淑敏的再三请求下,才让旅人上了车。

在此过程中,司机主动和毕淑敏悄悄说了一件真人真事,他们车队的老师傅,就因为善良载客,结果被人杀死了,对方抢走了车,甚至将老师傅扔在沙漠上。

出了这档子事,以至于他现在十分戒备陌生人,不再出于同情心载客。

听完这番话后,毕淑敏的心态就变了,看旅人做什么都像是要做坏事的模样,还怀疑对方想要偷她的行李。

于是和司机商议着,加快车速让车子颠簸不停,让对方无从下手。

后车厢的旅人被撞得七荤八素,也从未离开包的位置,直到他到家后,才开口问毕淑敏行李有没有少了。

原来,旅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帮毕淑敏看管好包包。

在如此颠簸的途中,还费力帮她的行李绑好,旅人没有其他想法,只是对于毕淑敏的好心,他无以为报,仅仅做点小事,来报答对方的善良。

毕淑敏在《非洲三万里》里谈到偏见这个东西的真正意思——你好奇和感兴趣,但所知甚少。

很多人常常就是拿着所知甚少的事,去揣摩对方的品性,把愚见看做高见,再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传后就成了所谓的“事实”。

这世道,下定义和贴标签成了常态,嘴里说着不喜欢偏见的人,却下意识用偏见看人。

电影《海蒂和爷爷》里有句台词,我很喜欢:

“人们喜欢讨论邪恶的东西,你需要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相信那些流言。”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套路,弄脏一张白纸实在太过容易,它背面的漆黑,你甚至都看不见。

所以啊,学会用心去看人,而不是用眼睛去看,学会用心去倾听,而不是听信谣言,重点在于你自己的心声,而不是别人给你的准则。

最后,用歌德的一句话做结尾,那就是:

“学会了信任自己,你就明白了应该怎样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偏见是如何杀死一个人的
“我怀疑前租户是一位富婆,有没有专业人士,速来帮忙鉴定一下”
开挂的人生,其实是“逼”出来的
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里6个爱情真谛,女人越早知道,越受益
跟女生约会之前 你需要做的准备
别撩那些不换微信头像的姑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