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太极略论

内劲书法自面世来已三年有余,前几天看其中一同学所写之字,虽然笔画、结体还有欠精到,但线条中早期的郁滞感已不再见,整篇字有落落大方之感。学员反馈三年来自己的身心也大有改观。理法不二,欣慰之余,觉得有必要对书法的一些问题说些什么。

对于书法本人虽有从学于老师,但由于用功不多,时日尚短,对书法的诸多理论、流派、字体,不能称作专业与了解,学习书法纯粹兴之所致。同时由于不善交际,平时除了偶尔与老师及几个同学见上一面,也从未参加过任何协会、书展。但也可能正是这种孤陋寡闻,使我可以从诸多书法概念中跳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书法。

书法到底是什么?由于书法理论的多样性,这是一个众说纷芸、没有定论的话题。在很多专业人士眼里,书法已从单纯的文字书写、识别中抽离出来,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精神诉求与寄托。极端者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欣赏者可能不见其中一字,只沉醉于线条的游走灵动中。学书过程亦是初精一体,然后触类旁通。由于书法历史悠远,历朝历代大家迭出,各具风采,因此现代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是在临习各种法贴,以期齐于古人,并也从中获得了无穷乐趣,发现了诸多规律。在这方面前人已是著述斐然,高屋建瓴。本人识见有限,就不再添蛇足,在这里只想就书法的形与势作些探讨。

学习书法很多人都是从永字八法开始,但很多人也许没考虑过,为什么同一笔画,要用两个概念来描述,如点叫侧,横叫勒,挑叫策,等等。我第一次接触永字八法时,因为有几个字生疏不常见,如磔字不认识还要查字典,于是初始就有种别扭感,觉得多此一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后,再读永字八法,才发现古人的高妙之处与良苦用心。原来永字八法中暗藏实与虚之法,形与势之意。而这两点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武术、中医、文学莫不如是。

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在八个基本笔画中,点、横、竖、钩、挑、长撇、短撇、捺,所以命形也,确定了线条的基本形状特征,为静。而侧、勒、弩、趯、策、掠、啄、磔,所以会意也,阐述了线条的态势,为动。如点为什么又叫侧呢,就是取鸟翻身侧下之意,又如高空坠石之态。因此书法,就是通过基本笔画的静态组合,来营造出字动态的效果,则字的书写也即是建势与造势的过程。

势者,势能也,意指由于位置或位形而具有的能量。因此如果有了势的概念,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楷书结体中,横为什么不写水平,如长横一般要向右上仰5度左右。这个上仰的过程即是造成了横的一个水平高度差。有了高度差这个横也就具有了一种势在。因为势在,横于是就变得生动起来了。因此横的书写也是一个正奇相生的过程。正者,大略横平也,长横一般使字有稳正的感觉。奇者,略仰也,仰则势生,字也因此就变得活泼起来,有了生命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楷书要正中显奇。如仅正,则字会呆板;如仅奇,则字无所依托而虚浮。只有做到正奇相生,字才方显端庄活泼之态,静中显动。又如以直为阳,弧为阴,则线条中又可分阴阳。以此类推,无论隶、草、行诸体,皆无出此论,所不同者,正奇之所侧重不同也。

实虚、形势、动静、阴阳、正奇之学,实为太极之学。则书法,实为太极之别名。若立论如此,则诸多书法疑问,如横不平写之类也就是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或有人问曰:太极为圆,汉字为方,则称字为太极岂不谬哉?据此论者,不知汉字方中藏圆之意。方者,所以显汉字之形也。圆者,字之笔画首尾相连,书写连接处皆为弧线,或明或暗,方能一气呵成,则书写实为浑沦一气也。单字结体如此,连字成篇亦如此。则知一字成一太极,一篇书法作品亦成一太极,实不谬也。

若书法为太极,则习字亦与练拳无异,皆为锻造精气神之学。若为锻造精气精之学,则仅关乎己身,所谓书体、流派实为认识己身之工具,目的在于固本培元,常养浩然正气,而非仅在字之形美。若至于此,书法方为性命双修之学。然观今之世,能跳出此圈套者鲜矣。世间多有书家虽名声斐然,作品或豪放或朴拙或妍美,不失大家风范,然而自身之身体健康状态堪忧,甚有英年早逝者,令人扼腕。所缺者,虽有涵养心性之效,却难全性命双修之法。或终日伏案习学以劳形,而致身弯散乱,甚而手臂、颈椎等处出现劳损。或终日苦参法贴之玄妙,研之习之,或有所得,精妙者所书自具神采,殊不知字之神采实为己之精气神之所外注,而不知培本之法。则久习之下,身心焉有不累不垮之理。诸如种种,不一而足,良可叹也!

因此知书法之学,关乎笔法,关乎结体,关乎章法,更关乎人之性命。书法之一切要素,皆要以正为依托,而行正形正心之法,方不失性命双修之学。正形者,书写时身形要伸展中正,松柔灵活,手臂平顺不要有突起,形正才能气血活。正心者,心无旁鹜,参照法贴,笔画之动静方圆起落虚实皆凝神于中,随其所运。则久习之下,必有正气内存,通透周身之脏腑经络,达身心活力洋溢,而致心手相应,心有灵犀奇趣自生,则字之神采亦自出。则知习书者,非习他人之字,实为假他人之字而全太极之意,行明己之途。则知书法之学不尽在字体、流派,唯在明心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欣赏书法
叩开书法那扇窗
一种省时省力又省纸省墨的临帖方法,以及临帖的几个注意点
读帖三要:读形、悟法、见神
掌握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这五种运笔技巧,100天写出书法神采!
浅谈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