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门采尔-欧洲历史画家

门采尔(Adolph Von Menzel)

阿道夫·冯·门采尔( 1815-1905),是德国写实画家,是德国十九世纪成就最大的画家,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历史画家,风俗画家之一,更是杰出的素描大师。以绘画,蚀刻和绘画而著称。他与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斯珀·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一起被视为19世纪两位最杰出的德国艺术家之一,并且是他那个时代最成功的艺术家。

门采尔出生于现属波兰的弗罗茨瓦夫,他的父亲是一位女子学校的校长,1830年,全家迁居柏林,他父亲开办了一个石印工厂,在他17岁时父亲去世,他承担起支撑家庭的责任,供养母亲和弟妹,1833年他18岁时,柏林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本为歌德的诗集插图的石版画册。从1839年至1842年,他创作了大约400幅木刻版画,为《腓特烈大帝传》作插图,从1843年至1849年,他根据腓特烈·威廉四世的委托,为《腓特烈大帝全集》创作了200幅插图。从此,他成为德国著名的插图画家,他自学油画创作,很快创作出大批绘画作品,主要描绘腓特烈大帝时代的历史场景,但也描绘日常生活的景象,绘画题材丰富。

1898年,他获得当时普鲁士王国的最高荣誉“黑鹰勋章”和贵族称号,成为当时国内最伟大的画家。他曾经三次到法国,三次到意大利旅行,但几乎每年都有两个月去德国乡间旅行,画了大量的速写和素描作品,他热心于绘画,身后留下80本素描集和近7000张单张素描。门采尔以90岁高龄在柏林逝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部分油画作品在战争中烧毁或散失。

门采尔的画作广泛而深刻的表现了德国的社会生活风俗,其取材之广,数量之多,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与之相比。尤其是对德国工业生产和工人生活的描绘,为同时代欧洲画坛所罕见。

《安葬三月革命烈士》

1848年

《安葬三月革命烈士》是一幅未完成的真实事件纪实油画,描绘送葬队伍汇集在柏林御林广场的场景。画中死者是1848年3月18日街头巷战中牺牲的市民,3月22日烈士的183口棺木排列在德国大教堂的室外台阶上。门采尔为了记录下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在当天从卡塞尔紧急返回柏林。画面未作细节刻画,颜料流淌混合在一起,带有印象派特征,难以判定是否画家有意为之。偏小的尺幅和左下角的空白都说明这是一幅习作,但门采尔终生再未定稿。

“德国三月革命”称为“德国一八四八年革命”,指的是德意志邦联地区在1848年发生的一系列旨在挑战现状的抗议和起义的总称。这场运动强调了泛日耳曼主义,并反对在旧神圣罗马帝国地区内的39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的专制政治体制。经过三月革命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同意召开会议,制定宪法,改组政府。5月18日在法兰克福召开了全德国国民议会,即法兰克福议会。1849年3月,议会通过帝国宪法,但遭到腓特烈·威廉四世的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等各邦君主的拒绝。同年5月,德意志西南各邦民众发动起义,掀起维护帝国宪法的斗争,结果失败。7月,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瓦解,德国1848年革命结束。

《腓特烈大帝的长笛演奏会》

1852年,柏林 旧国立美术馆

这里是位于柏林效外波茨坦的无忧宫的礼堂。壁镜、椅子、谱架等的装饰飘荡着德国洛可可的奢华,在明亮的枝形吊灯和摇曳的烛光中,一场小型演奏会正在举行。

这里是位于柏林市西南郊波茨坦的无忧宫的礼堂。壁镜、椅子、谱架等的装饰飘荡着德国洛可可的奢华。在明亮的枝形吊灯和摇曳的烛光中,一场小型演奏会正在举行。露出端正的侧脸、专心致志地吹奏长笛的男人并不是身份低下的音乐家,因为除了女人以外,没有人敢坐在椅子上,都是站在那里聆听。这个男人才是这座宫殿的主人——使普鲁士跻身欧洲列强的“大帝”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大帝虽然身为德国人,却认为“德语是马夫的语言”,不屑于使用。他醉心于法国文化,用法语读写说话(无忧宫——Sans Souci这个名字也是法语),还曾邀请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会面。不过他唯独在音乐方面喜欢意大利和德国的作品,所以他在这里演奏的可能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赠的赋格《音乐的奉献》。老巴赫的儿子卡尔·菲利浦·埃马努埃尔·巴赫做了很长时间的宫廷乐师,画中的他正在用羽管键琴伴奏。右边靠近墙壁的,是腓特烈大帝的长笛教师、皇家宫廷作曲家、室内乐师和乐队指挥匡茨。从他的表情中,我们无法看出他对学生的演奏水平是否满意。虽然有同时代的人做证说“所有人都为国王的演奏所陶醉”,但和年轻时候扮成太阳跳芭蕾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一样,国王的实际水平到如今已无人知晓(毕竟,能够被邀请观看大帝的演奏会就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

大概是为了将这些也表现出来,门采尔再现百年以前的宫廷演奏会时,在由衷地欣赏演奏的观众(最左边)之外,还画进了一个无聊地望着天花板的观众(左起第三个)。坐在红色的沙发上、把头歪向一边的是他的姐姐。应当在这里的王后却一次也没有踏进无忧宫——他们结婚后便一直分居。这并非王后的过错,只是因为腓特烈讨厌女人——他只爱自己的母亲和姐姐——对其他女人碰都不愿碰(当然他也不考虑留下子孙,王位最后让给了侄子)。大帝的身边都是军人和文人。普鲁士宫廷与其他国家的宫廷相比,女性人数极少。在这个意义上,这幅历史画可能会令鉴赏者产生误解,让人误以为大帝的私人演奏会的观众有一半是盛装出席的女性。

这幅油画显示了画家卓越的绘画技巧。整幅作品色彩辉煌华丽,冷暖、明暗的转换与过渡,与画面情绪相融,恰到好处。在总体背景下,人物刻划主次、身份、等级分明。处在灯光照耀下的贵族们,服饰华丽,却被画家以灰调子淡化;处于暗部的乐手们,在烛光下显出全神贯注的神情。真正处于焦点而又被人关注的,是那位笛子演奏家腓特烈大帝,他姿态潇洒、神情专注,陶醉于曲调之中。灯光给他以暖调,黑衣使他庄重,优美的乐曲,似乎正从演奏家的指尖溢出,并充满了豪华富丽的空间。

《轧钢工厂》

1872-1875年,德国 阿尔特国家美术馆

19世纪70年代,是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年代,也是德国工业,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年代,门采尔的代表作《轧铁厂》正是创作于这个年代。 在这幅《轧铁厂》里,门采尔第一次以现代重工业的工人为创作主题,以客观、真切、生动、朴实、大场面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地狱般恶劣的工厂环境,工人艰苦的劳动,紧张、匆忙、盥洗、餐饮时的情景,深刻的揭示了德国工业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真实内幕。

《轧钢工厂》是世界美术史上第一幅描写工人劳动场面的绘画。为了完成这幅作品,门采尔曾数次到轧钢厂写生,先后绘制了几百幅素描。通过这幅作品,门采尔感觉到了工业文明这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饱食终日的资本家,一面是与机器和钢铁搏斗的工人们。

《舞会晚宴》

1878年

这幅画在国际先锋派运动中产生影响,是因为它在1878年巴黎展览中展出,并在那儿受到了印象派著名画家德加的赞赏(和模仿)。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大型官方舞会,这就好像反映了欧洲—国际化首都城市里社会生活的特质因素。这个舞会汇集了政府官员、贵族,以及在一片由光线、时装和动作织成的丰富多彩的光影中的上流社会人士,门采尔将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看起来他几乎成了他所绘的官方文化的图画辩护人。

《体育馆剧院》

1856年

《铠甲设计》

1866年

《午后的杜伊勒里公园》

1867年

杜伊勒里公园占地25公顷、坐落于卢浮宫与协和广场之间,公园建于1644年,是皇家园艺设计师勒·诺特尔的古典大师级作品。公园曾是杜伊勒里宫(1871年毁于火灾)的一部分,公园的名字得自于众多的砖炉,附近地区的砖都在炉中烧成。公园内收藏了百余件世界著名雕塑家的近百件雕塑作品,有罗丹、马约尔至20世纪60年代以及当今全球顶尖雕塑家等。

《霍夫加斯坦的弗罗莱希纳姆游行》

188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绘画大师 -145 阿道夫.门采尔 Adolf Menzel (1815-1905年) 德国油画家和版画家
画家门采尔
素描大师——阿道夫·冯·门采尔的光影人生
永远膜拜的大师一一门采尔
门采尔罕见的油画作品
一幅音乐名画的背后故事丨《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演奏长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