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系辞上传原文品读(02)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
userphoto

2022.12.01 山西

关注
      第五章 本章在前四章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一阴一阳”是道的本质。第一段主要写了道的蕴义和人们对道的认知。阴与阳的对待流行创生并成就万物,且贯穿于天地万物的始终。

创生的本原之初,能够将阴阳生生之功承递下来并绵延不绝的是善,承继生生之善,是绝对的善,而将善所承继的道成功赋予万物之中就是性,所以万物自然之性皆源于道。

有仁德、有才智的人各自看到了道的一方面,百姓日用伦常、行走坐卧无时无刻不在道中而自身却浑然不知。

第二段写道的特征:道在万物生生不息之中显现出了它的仁德,万物对道是如何推行其功用却毫不知情,这便是道的显和隐。

一阴一阳之道鼓动了万物却不需要用任何心思,这便是道的自然无心。万物皆备叫作“富有”,变化不息叫作“日新”,这便是“道”的功业和盛德。

一阴一阳相互作用实现“生生不息”的这种流行和对待的关系便是易道了。而乾、坤、占都是《周易》模拟效法天地阴阳之道而设立的符号与法式,其神妙不可测度。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一阴一阳的矛盾对立和变化统一就是事物发展的“道”即规律性(这个道不是本体之道,是应用之道),继承这个“道”的是美善,而成就这个“道”的则是事物内在的固有本质(本性)

有仁爱之心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是“仁爱”,有智慧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有“智慧”,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运用此“道”却茫然不知,所以通达兼容的君子之“道”就更少为人所知了。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阴阳之道往往显示在成就万物的仁爱之心中,隐藏在日常运用之中,“道”能鼓动化育万物,但是,因为它是纯然客观的自然体,

故不像圣人一样有忧虑,由此可以看出,阴阳之“道”的盛美德行和宏大功业是多么的崇高而又博大。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富有万事万物就可以称作是“大事业”,每日都能使事物有新的面貌,这就是“道”育万物的盛大美德。

生生不灭就是阴阳相互转化产生的“变易”,能呈现天象就称作“乾”,能效法地势就称作“坤”,

(这是中国文化特殊的哲学观点,道的功能永远是生生不已的,这就是易的作用,这是第一层功能。

“成象之谓乾”:乾代表天,构成了第一个现象,所谓天就是太空、虚空的整个现象,也包括天体上的太阳、月亮、星辰系统等,这是第二层功能。

“效法之谓坤”:跟着天体的法则而形成这个地球,才有了我们人类世界的乾坤,这是第三层的观念。

这也就是老子思想所根据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亦即所谓的生生不已。)

能穷极蓍策之数预知未来之事就称作“占筮”,能通晓阴阳变化然后采取行动就称作“做事”;阴阳变化莫测、微妙难识就称作“神”。

第六章  论述易道的广大,天地、四时、日月、至德,从空间到时间,从精义到盛德,无所不包。同时,也更形象地阐述了乾、坤所代表的阳和阴的性质。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周易》的内容是多么的广泛而又博大,用它来象征和论说远处的事物则没有止境,用它来论说近处的事物则精审而正确

(“静而正”,要体会易学的道理,必须要静,要有最宁静的境界,静得一点杂念都没有,要有至静、至正的头脑与心情,才能研究《易经》。忙乱的时候,没有办法研究《易经》,因为你的脑筋动不进去。)

用它来论说天地之间的事物则万物尽在其中。(总而言之,天地间一切的学问及最高的原理,要想通达,便必须要通《易经》,才能融会贯通,“备矣”!完备了。)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象征阳刚正气的“天”,当它静止的时候是宁静专一,当它发动起来则刚直正大,所以伟大的精神和力量就产生于“天”。

象征阴柔的“地”,当它静止的时候就处于闭合隐藏的状态,当它兴然而动时就开通了生气,所以能广生万物于其中。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易》道博大可以与天相配,而其宽广可以与地合,阴柔与阳刚的变化与交通可以配合四季变化的规律,

阴柔与阳刚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与太阳和月亮相匹配,它平易而又简约,其美善能与至高无上的美德相配合。

第七章 论述圣人体悟易道,用以修身崇德,广大事业。圣人由易道通晓:人的智慧要学习天的高明,礼节要学习地的谦卑。

人在天地间追求道义,途径就在于后天对本性的存养,使万物亦不失其本性,从而各得其宜。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孔子说:“《易》的道理应该是至善至美的吧!

(一个结论先摆在前边,这是哲学性的。孔子说《易经》的学问,是世界上一切学问的顶点。“易其至矣乎”,就是到了顶点的意思,没有学问可以超过它的范围。)

《易》,是圣人用来崇高道德而广大事业的。

(那么《易经》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呢?拿人生哲学来讲,我们的老祖宗,上古的圣人,拿这个《易经》象、数、理的哲学,指导我们人生的境界,推崇你的人生,崇高你伟大的德业,发展你伟大的德业——这个业并不是升官发财,而是道德的事业,使我们懂得人生伟大的价值,那就是孔子最精彩的一句话,“知崇礼卑”四个字。)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智慧贵在崇高,礼节贵在谦卑,崇高仿效天道,谦卑效法地情。天地设立了尊贵与卑下的位置,而《易》的道理就运行于其中。

(“知崇”,智慧要高瞻远瞩,要有最高的目标。“礼”者履也,履就是走路,第一步开始起步是要从最平凡的地方开始。“卑”就是卑下。目标要高远,但是开始的时候却要踏实,从最平凡处起步。

能如此,你这个人生一定会有成就的。不然仅有高远的理想,不晓得从最平凡、最踏实的第一步开始,便永远停留在幻想中、梦想中,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所以圣人的名言是“知崇礼卑”。比如说你要创一番事业,理想尽管很高,但着手处的第一步,要用你的智慧,踏得很低、很卑的地方,不要踏得很高。想一步登天那就完了!最后非跌死不可。

“崇效天”,所谓崇高就是像效法乾卦一样,像天那么高远,像虚空那样无量无边的伟大崇高。

“卑法地”,就是像大地一样,那么实在、那么能够担负一切。这个大地,担负了万物生命的一切,好的坏的它都包容、都担负。

一个当领导的人,要特别注意这点,要能“卑法地”——容纳一切,有能够担负一切的精神。所以孔子研究《易经》,乾坤两卦最为着重,所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研究《易经》,首先要把乾坤两卦研究透彻,这两卦我们过去都讲过的,大家回去要再好好复习复习,务期彻底了解。

乾坤两卦就懂了天地,了解了宇宙。天地代表了空间和时间,我们抬头就是天,脚踏就是地,不管我们在太空或飞机中都是一样,天永远在上边,在虚空那边;地就是实在的大地。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我们仔细琢磨琢磨这些文字的排列组合,就可看出孔子用字之妙。“设”就是假设,也是人为规定的。

永远看不见、摸不着、无穷尽、无止境、无量无边的就是天。当我们脚踏着地,地是可以摸到的,那个确实的就叫作地。

所以乾坤两卦,假设了天地的位置,而“易行乎其中矣”。整个《易经》的道理,在你懂了乾坤两卦后,对《易经》生生不已的奥妙、秘密,便可洞若观火,统统了解了。)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能成就其万物之性而不要伤害万物之性,能永恒地保存万物的存在而不要损伤万物的存在,这样就会找到通向道义的门户。

(这是孔子最精彩的一句话,在人生哲学中不仅仅是《易经》,也与修道有关。这八个字没有办法解释。所以我过去曾经答允商务印书馆,把《易经》翻译成白话,最后想想没有办法,只好放弃,投降了。

讲《易经》只有用古文的解释,否则没有办法,因为白话解释没有办法传神达义。像你们学佛讲“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绝对空吗?不是空!是有吗?也不是有。

孔子用“成性存存”四个字,便统统讲完了。可见孔子是得道了。“成性存存”,真到了了解《易经》那个道统,宇宙万有那个道体的境界,它永远是不生不死的。“存存”,就是这个样子。

只有佛家“如来”两字翻译得最好,佛家翻译“如来”是道,“如来”代表了佛家,也代表了道。什么叫“如来”?就是“如如不动”。

什么叫“成性存存”呢?就是“如如不动”。佛家讲“如如不动”,并没有说不动啊!只是好像不动。

你听听看!好像不动,你说它动不动呢?不能说它是动,也不能说它是不动,所以叫“如如不动”,这个样子就叫“如来”。

孔子当年早就在《易经》中提出“成性存存”的境界。这个“道”,我们不要再解释了,孔子已经说得很明白,就像“义”者宜也,相宜的宜,要恰到好处,太过了是不对的。

所以在佛学的心经里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宜也,也就是中道;“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道义之门”,就可以完成道,达到“明心见性”“如如不动”的境界了。)

第八章 论述了《周易》阐明事理的方式:观物取象,用卦象和爻变来揭示事物本质和变化规律,用卦爻辞来说明吉凶,通过类比和象征的方式来喻明事理、指导人们的行为实践,

重点突出了《周易》“以象喻事”的特征。接下来分别列举了不同卦时下的七条爻辞,并援引孔子的言论诠释和阐发爻辞所蕴含的义理,

向人们提示了读《周易》的方法,而用这样的方法对七条爻辞的诠释蕴含着精微的易道至理,发人深省。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圣人发现天下之幽深难见的道理,就将它比拟于具体的形象与面貌,并以其作为适宜的物象本性的象征,所以称作“卦象”。

圣人发现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而观察其会合变通,从而推行管理社会众象的典章制度,于是在各爻之下系上爻辞以判断其吉凶,所以称作“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论说天下幽深微妙的道理,不可以有鄙贱轻恶的态度;论说天下最复杂的变化和运动,不可以妄谈乱说。

这是因为《易》比拟天下复杂的事物然后论说其中的道理,先审议这些道理然后才能揭示其运动规律,通过比拟和审议就形成了变化之道。

(卦象是比较而来的,等于我们拿照相机,看准确了那个方向一照,这就是“拟之”,卦象的作用就是这样。“议之”就是讨论、研究,研究结果才能找出人生行为的法则。

“拟议”就是讨论、研究后,把结果构成一个图案,说明宇宙物理的道理、人生的道理,这就是“拟议以成其变化”。所以我们懂了《易经》的象数之学,就可以了解宇宙万事万物变化的道理与奥秘了。)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老鹤在树荫下鸣叫,小鹤应和着。我有甘甜的美酒,我与你来

共同享用它。”

孔子说:“君子居住在家,若他说出的道理是合理而美妙的,那么千里之外也会有人应和,更何况邻近地方的人呢?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若居住在家,所讲说的道理不是合理而美妙的,那么千里之外的人也会违背他,更何况邻近地方的人呢?言论出于自身,要施加于民众;行动在近处开始,远方的人也能看见。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言行,犹如君子开合思想的枢机。枢机的开启,是荣与辱的关键。言行,是君子之所以鼓动天地万物的工具,怎么可以不谨慎呢?”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人》之九五爻说:和同于人,起先是痛哭号啕,后来又笑容满面。”孔子解释说:“君子为人处事的方法是,有时要出门行动,有时要安静地处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时要保持沉默,有时要发表意见。

若两个人能同心同德,其力量就可以如切断金属的利刃一样强有力。心意相同而说出的话,其气味如同兰草一样芬芳。”

(以上

(以上原文、白话文均摘自《周易(传世经典·文白对照)》作者:杨天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传·系辞译文(上)
周易·系辞(上)原文通俗译解
易传(十翼)
易传/ 孔子《文言传》
《易传》系辞(上下)(原文与译文)
《周易.系辞》白话译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