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系辞上传原文品读(03)《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
userphoto

2022.12.01 山西

关注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大过》卦的初六说:“用洁白柔软的茅草衬垫祭品,没有什么过错。”孔子说:“如果直接把祭品放置在地上也是可以的,而用洁白柔软的茅草衬垫祭品,又有什么过错呢?

这样做只能说君子办事很谨慎。茅草作为一种物质是微薄的,而它的作用却是重大的。慎重地运用这种谨慎的方法而去做其他的事,也将会没有过失。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谦》卦之九三说:“有功劳而又谦虚,君子因此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吉祥。

孔子说:“有功劳而不夸耀,有功德而不居功自傲,真可谓是仁厚至极。这说明君子有功德而又能谦虚地对处在下面的人以礼相待。

道德贵在盛大,礼节贵在恭敬;而谦虚的含义,就在于对人恭敬以保存自己的地位。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之上九说:“巨龙飞得过高就会招致悔恨。”孔子说:“身居高贵之处而没有得到适当的位置,就会因为过高而失去民心脱离民众,贤明的人处在下位而得不到帮助,所以行动起来就会有悔恨。”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节》卦之初九说:“不走出门户庭院之外,就不会有灾祸。”孔子说:“危险与动乱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言语不谨慎所致。

君王不谨慎就会失去大臣的拥护,大臣不谨慎就会失去生命,办事开始时不谨慎就会危害事情的成功。所以君子谨慎缜密而不轻易发言。”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孔子说:“创作《易》的人,大概了解盗贼的心理特点吧?《易》说:'背负着财物乘坐在大车上,这等于是自己招致贼寇到来。’自己背负东西,这是庶民的事务;乘车,这是君子的特权。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以庶民之身份而乘坐君子才能乘的车,那么,就会导致盗贼思谋着抢夺。

处在上位的人懈怠侮慢而处在下位的人骄横暴虐,就会招致强盗的侵伐。怠慢而不藏好财物就会引来盗贼,

将体态装扮的妖冶、艳丽,就会诱发淫荡之心。《易》说:'背负着财物乘坐在车上,这等于是自己招致贼寇到来。’盗窃就是这样招引来的。”

      第九章 较细致地论述了用大衍之数揲蓍求卦的方法,重点阐释了揲蓍古筮法中“数”的推演和象征意义,与第八章的“观物取象”的“象”构成了《周易》的两大要素:“象”和“数”。

两者结合用来共同体现变化之道。本章最后一节“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将象与数最终都抽象纳入易理的轨道上来。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博大精深的筮策之数有五十五根蓍草来演绎,而实用则为四十九根。

任意地分为两部分以象征天地两仪,然后从中取出一根悬挂起来以象征天地人三才;每四根分成一组以象征四季,

将“一仪”中揲算剩余的策数归放于左手无名指间以象征闰月;因五年后会再次产生闰月,

所以要将另外一仪演算剩余的策数放于左手中指间,之后,再起一卦,反复揲算。

(中国过去卜卦不是迷信,是依据数理哲学来的。古代用蓍草来卜卦。“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真正用的是五十根。

为什么只用五十根来卜呢?因为那五根基本数是不能动的。等于天体上的太阳、月亮,这五星是不须动的。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那个“一”是备而不用!同样,你的那个一千万也是备而不能动用,万一到了十分危险的生死关头,就不会走投无路,也不会上吊了。

所以在一开始你便要把那一帖不死之药准备好,拿在手中。这就是《易经》只用四十有九,留一不用的道理。这个“一”不能用,也是天地自然的法则。)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天的数字由一、三、五、七、九五位数字组成,地的数字由二、四、六、八、十五位数字组成,

五位奇偶之数相加则各得其和数。天数相加为二十五,地数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共计五十五,这就是《周易》运用数字变化而通于鬼神的奥妙境界。

(孔子说“天数五,地数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数也是五;乃至佛学所讲的五大“地、水、火、风、空”,及五蕴“色、受、想、行、识”等等都是五,是同一个数理哲学来的。

天数五位,地数五位,各位相加减后就又不同了。“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单数归到单数里边,双数归到双数里边,另外又是一个结论。总和的数字不同,天数是二十五,“一、三、五、七、九”相加为二十五。

所以孔子说,天数二十有五,构成了我们农业社会二十四个节气。“二、四、六、八、十”相加为三十,这就是“地数三十”,讲地球与月亮的关系。

古人为什么三十天叫一个月,就是这个道理。五天叫一候,三候就是一气,两气就是一节。一年有七十二个候,叫气候;

二十四个节气:清明呀、小满呀、白露呀、冬至呀……这二十四个节气在我们农村很有用处。)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乾》卦的筮策之数有共计二百一十六策,《坤》卦的筮策之数共有一百四十四策,二者合计为三百六十策,相当于一年有三百六十天。《周易》上下二经的策数相加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相当于万物之数。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因此,通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演算步骤就形成《周易》中的一爻,策数变十八次后形成一卦,而每九变形成八卦中的一个卦形只能成为小的卦象。

然后再将八卦牵引而相重后就形成六十四卦,遇到相应于卦象的事物就增长或扩大它所能象征的意义,这样,天下的事就全在《周易》中了。

《周易》的奥妙就在于它能彰显天地运行的规律、筮数应验的神奇、成就万物的道德、慎密不乱的言行,所以运用《易》理就可以应付、处理万物,又可以佑助神化之功。

      第十章 承接上一章的文意,阐明《周易》能够指导人的四个方面:言论、行动、制器、占问。

而人们向《周易》请教的途径为尚辞、尚变、尚象、尚占。对于人的求教,《周易》会如响应声一样地给予指导和应答。说明了《周易》既神妙深邃又可以用世的特点。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孔子说:“通晓变化道理的人,大概也会通晓神明所做的事吧?”《易经》含有四种圣人运用的道理和方法:

应用言辞的人崇尚(注重、偏重)其中的辞章之美,用来指导行动的人崇尚其中的变化规律,用来指导制作器物的人崇尚其中的卦象和爻象,用来指导占卜决疑的人崇尚其中的卜筮原理。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所以君子若有所作为,有所行动之时,就通过筮策来占问吉凶,然后再根据所占得的结果掌握自己的言行,

而《周易》也能如同回声一样去响应占筮者的要求,无论是远近还是幽深,都能推演出未来事物的情状。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若不是通晓天下最精深的道理,又有谁能做到这样呢?三变五变之后,再将各爻之数交错综合,会通变化之数,于是就形成天下的文采;极尽筮策之数,于是就确定天下之物象。

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若非天下最为复杂奇妙的变化,又有谁能做到这样呢?《周易》因为能宁静无思,清静无为,寂然不动,所以人用《易》占事问吉凶,就能敏感地通达于天地之事。若非天下最为神圣之物,又有谁能做到如此呢?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易》,是圣人以极为深奥精深的道理用于研习极其微妙的事物的一部书。只有精深的道理,才能会通天下的心志;只有研习微妙的道理,才能成就天下之事务;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只有掌握《易》道的神妙,才能不用急急忙忙地做事,就能迅速地办成事情,不用亲自行动,吉祥的结果就会自然到来。孔子说“《易》具有圣人常用的四种道理和方法”,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以上

(以上原文、白话文均摘自《周易(传世经典·文白对照)》作者:杨天才,中华书局 2014-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入门知识
《易传》思想发微(于天宝)
轻松学《易经》:梳理《易传》的发展历程——以子思《中庸》为中心
孔子的易教,孔子与周易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卷八十八
系辞上传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