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社会那么“势利”,拼爹拼娘拼关系拼际遇终归要拼自己


①问:天外广外的推荐名额是如何确定?

曰:重要依据是五下六上成绩。

②广州中学“圈人”,大家纷纷揣测:说来说去,还是看名次。

社会为什么这么势利?

 咳咳,无可厚非。有时怪不得势利,华附不一样要求你奥数砸来?各方名校不依然设定相关分数的报名门槛,达不到分,去了也只是当炮灰,灰飞烟灭有得份。

A方代表:我综合起来也很优秀呀,干嘛那么势利,不是说素质教育,怎么说来说去还是看成绩。

B方代表:可是这年头,成绩优秀而且综合素质也更优秀的人一抓大把,哪有那么多精力与时间去筛选成绩虽不那么拔尖但综合也不差的人哪。

总而言之,社会就是摆明这样子的了:想去好学校、想去好公司、想有好成就,那就得拼爹!拼娘!拼际遇!更拼自己

 拼自己?我干嘛要拼?


我也不羡慕别人读名校啊,我觉得学校适合自己就最好。老师你危言耸听,弄得我爸妈天天跟我喊: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

嗯,亲爱的同学,我也是这么想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也是在选择学校时必须慎重考虑的。

有人去广中、天外、广外、省实、华附等发展得一等好,也有人在47在113在天中在东圃等发展得也一级棒,但难道你会以为老师说的拼自己只是说小升初去拼个名校。

NO,才不是。我说的是,不管你处在哪个学校,哪个班级,你都必须对自己负责,敬职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对待自己的当下与未来,挖掘并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来,只有这样,当新的机会与挑战来临的时候,你才不会慌张,你也不会迷茫,你自会比别人多一份的淡定,多一份的从容,也有更多的选择。

这种敬职敬责包括:以认真的姿态去投入生活:

①眼界上看一看,到更广大的社会舞台中去磨炼——别整天窝在学校家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

②学习上跳一跳,去摘取自己能摘到的学习成果——倒数第一也要涨点分数。

③活动中跑一跑,向着前方的对手去竞逐——没有身体的1,后面全会是0。

④人际中微微笑,与同学老师共融相处,相亲相爱——拳头、粗话收起来,与人为善,常怀感恩之心。

⑤自尊里抬抬头,相信自己,不断磨炼自己的特长——哪有那么差,你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

②我也想拼啊?可是我觉得我平庸至极,比学习,再怎么努力我也考不出张弛平均分299的成绩;比跑步,我怎么也比不了贾浩楠飞一样就不见了;比主持能力,我又实在太害羞了,不能像郑艺琳在台上那样可以落落大方,甚至比长相,还没有陈老湿家的小灰猫辣么可爱……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老师不是诓你的,这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及其助手经过多年研究和观察而提出来的理论)

    多元智能(百度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在某些方面都可以成为一个专家。只是你需要找到你的优势所在,并不断地刻意练习,不断炼造,不断找机会去提升。这样,你或许最后会……

彬彬有礼,成为一个讲礼仪的专家呀,如金正昆;

品研饮食,成为一个美食界的一号手,如蔡澜;

段子信手拈来,成为相声界的可爱的,小岳岳;

……

谁在说我(来自网图)

最不济,你什么家也没有成为,但你也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且你得相信新社会没有那么万恶,你这么努力,还是原来那样的水平,遇不见一丁点的好运。

(PS:你们的爸妈来考也考不出299的分,不信你带他们来考。)

③话虽如此,可是真的努力会有用吗?我怕在到达成功之前,我就被失败打败了。

谁说生活中不允许失败的?如果一试就成功,全世界的人都赶紧行动尝试了。况且只要一直在努力,哪有不失败的。

挫折不就是我们生命中必备的一部分么?

路瑟不是说: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失败多了,脸皮也就厚了,然后也就没有什么了。

那些一路顺利的人,反而稍微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呢。这种人,去名校那里一抓一大把——在原学校里数一数二,到了名校里突然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从而心理沮丧无所适从的人多着是了呢。

“真正的输有是那些害怕失败连尝试都不敢尝试的人。所谓成长,也绝不是求一个永远不会失败的人生,而是内心有了力量,去接受失败是常态,勇敢面对未来的一切。”(《失败不可怕,害怕失败才可怕》)

   来自网图

所以嗨起来吧!少年!

回到家,我看到我家小灰上窜下跳地抓一只飞虫,从厅这头奔到厅那头,爬上沙发又钻进沙发——就为了抓一只虫,我瞬间觉得有必要学习它,明明它可以靠颜值就让我喜欢它,它却仍然那么努力,失败一次又一次,还是坚持继续抓,我怎么可以比它还糟糕呢!

不是在抓虫,就是在睡觉, 请叫我勤劳的小灰

扫描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嘉给女儿的5点忠告:写给15岁的女儿(于37岁生日)
中国孩子的家长伤不起
闰儿(小说)
教育反思~~起跑线的不同
高分复读生“满地跑”, 应届生迷茫: 难道高四才是“标配”?
教育是要培养孩子对未来的信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